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28133100000073

第73章 管理艺术(2)

管理艺术美的形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自然美。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人的自身来说人的形体以及人们的器官、欲望、需求,等等,都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完善的。人们通过实践,把与人无关的自在自然变为与人有关的对象,成为自然美。我们说桂林七星岩美,是因为它被人们所支配,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才闪烁出美的光辉。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活动,是一个顺应规律运用规律的活动。因此,管理者必须老老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实现管理艺术的自然美;否则,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2.社会美。管理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为社会造型艺术。具有高超艺术的管理者,应善于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竞争和谐的社会气氛,团结广大群众形成坚强的生机勃勃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环境中,使每一个个体的个性、才智和创造性有机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并使其感受到创造生活、创造未来、改造世界的愉悦。同时使这个群体的个体目标、利益与整体目标、利益有机结合,和谐发展,使群体不断优化,促进共同事业的发展。3.精神美。即人们常说的心灵美、内在美。一个人在内心中能把为他人和社会谋福利视为最大快乐,没有丝毫勉强和顾虑。义无反顾地去做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我们说这个人就有了精神美。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卓越的智慧、崇高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精神美的基本内容。一个私心杂念较重、缺乏真诚情感、坚强意志的管理者,是不会给人带来美感的。一个以权谋私、拉帮结伙、虚伪奸诈的管理者,给别人、给国家丝毫带不来任何好处,必然遭到人们的怨恨和反对。4.崇高。崇高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能集中表现引起人们赞扬、尊敬和愉悦。崇高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具有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也表现在艰苦环境中主体的顽强勇敢斗争。《刑场上的婚礼》表现了无比强大的伦理道德力量的美,那种婚礼比现在大讲排场、浓装素裹的婚礼不知要美多少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崇高的事业,一切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思想、行为应与这种伟大事业的要求相一致,也必须是崇高的。5.形式美。形式和内容应是紧密联系的,形式美表现在整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适当、融洽和谐、新颖鲜明,等等。管理活动中那些同工作内容和谐统一、具有独特创新、生动活泼的形式,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审美愉悦。而那些脱离内容的形式主义、点缀主义、风头主义、繁琐程式等,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管理艺术要求管理者善于在工作中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善于把握工作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善于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不去追求时髦、赶浪头;善于调和各种矛盾,使工作忙而不乱;善于运用对比,使大家从中看到差距,奋起直追。

(第三节)领导艺术与理事艺术

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领导艺术与理事艺术正是这种“妙”、“神”魅力的体现。领导艺术与理事艺术都是管理艺术的重要内容。大凡一位精明强干,业绩卓著的管理者,都非常注重领导艺术与理事艺术。

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属于运筹范畴。领导艺术表现为灵活、高超的领导才能和艺术化的领导方法。它是领导者的学识、经验、才能、智慧、气质、个性的吸引力的综合反映。领导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些章、节已涉及到,甚至有较深入地阐述,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点:

(一)多谋善断,万无一失

“谋”是为了“断”;“断”即决策,“善断”就是善于决策。管理者要计谋多、主意多、办法多、点子多,并善于从许多计谋、主意、办法、点子中选择一种最佳的,既要有选优的能力,又有敢于判断的胆略。

“谋”是“断”的基础。古人云:“广谋,从众,则合乎天心。”管理者要广泛听取意见,不仅要听取上级领导及有知识的专家、学者的意见,而且要听取基层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意见。除了听取赞同的意见外,也要听取对立的、反对的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听各种不同意见,才能发现问题,启发思考。

广谋,仅是谋之外延,究其内涵,则是深谋。在广谋的基础上进行深谋,才能谋出水平来。这就要求管理者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要做由表及里地分析,剔除杂质、取其精华,并把它们凝聚起来,进行反复的提炼,逐步升华为闪耀着智慧光彩的谋略。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过境迁,“绿肥红瘦”,悔之晚矣。所以深谋的同时,还要远谋,要向远处看,从长计议。

不仅要广谋、多谋、深谋、远谋,有时还要“奇谋”。“奇谋,乃胜战之窍。”奇之所以奇,就在于超出常识、常规、常法之外,给人以反常、新奇之感。“奇”与“险”往往是结伴而行。处境险绝,情况危机,往往是“出奇”的重要外因条件。这在战场上最为明显。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为阵”和诸葛亮的“空城计”等,在常人看来,真是不堪设想,然而,这些军事家正是凭借了这样的“舞台”,“编导”了各自的“代表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的领导者,往往独具慧眼,见别人之不见,反其常而为之,结果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绩。

“断”就是决策;“善断”,就是善于判断,看准了就下决心,有一种果断性。善断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断”得正确。即从众多的谋划中选取最佳方案。最佳,不是天衣无缝,十全十美,而是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权衡诸方案利弊后选其优,这也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二是“断”得及时,人们常说的当机立断,就是强调看准时机,及时决断。时机,是具有时间性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机未到,急于求成,欲速不达;恰逢其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错过时机,时不再来,追悔莫及。正确和及时是统一的:任何一个正确的决断,都包含着时间的因素,忽视了这个因素,本来属于正确的决断也会变成谬误;任何一个及时的决断,都以“断”得正确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所谓的“及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两个标志是互为依存、辩证地联结在一起的。

在“断”时,注意以下原则:1.理性原则。要排除个人的偏见,正视自我的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一个人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会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充满信心,制定出创意十足的方案。反之会影响决策的制定。2.系统性原则。把握事物的要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层次、内部联系与外部环境等。不仅考虑本单位的利益,而且要树立全局观念。3.可行性原则。要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把困难和问题想得多一些。4.合法性原则。要符合法律、政策和上级的决定。5.价值原则。这里的价值是指作为评价事物有益程度的尺度。价值高说明有益程度高,价值低说明益处不大。

多谋与善断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只讲多谋,不讲善断,徘徊不定,优柔寡断,就会坐失良机,造成被动;如果只讲善断,不讲多谋,就会草率、鲁莽、盲目冒进,出现决断的失误。

智囊团是决策者的参谋、助手,其职能是调查研究、预测未来和拟定方案、比较论证。决策者应把问题交给他们研究,从他们提出的若干方案中选优,取其上策。

(二)审时度势,应变自如

审时度势,应变自如,是指对管理的客体,仔细地观察,研究现状,正确地估计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以达到预期目标,毛泽东同志说,灵活运用战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队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在管理实践活动中,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具体条件而制宜,要机动灵活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方式。首先要掌握时机,摸清火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时刻一错过,往往会失去主动,遭受损失。例如,搞产品销售工作,在当今国际贸易行情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如果决策失去最有利的时机,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次,要切实弄清具体地点、条件的实际情况,并灵活地采取措施,做到恰到好处,绝对不搞“一刀切”,用一个模式去乱套。第三,根据实际任务,科学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的目的。

应变自如,并非易事:在突变面前,处之泰然,指挥若定;在大变之刻,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在变得有利之时,不失时机,因势利导,等等。这一切,既难也易,关键是能否掌握应变之要旨——快变、善变和自变。快变不能是被动的快变,而应是主动的快变。见微知著,变于欲变未变之时,才算主动。精明的管理,皆具有敏捷的才思,锐利的眼光。善于从纷纭混杂的客观情况变化中抓准时机,应运而变。这样的“应变”,是“应”潜在的、渐显的、未来的变化而变,它出人意外,快如迅雷,在竞赛或竞争中而处于优先地位。古人有训:“用兵贵变,胜不可一”。市场竞争中的应变,就得象用兵那样,以善于多变取胜。许多企业提出这样的口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管理者要有强烈的求变之心,要充满着主动进取精神,要有独到的知变之明,要有巧妙的变化之术。同时,要掌握“变”的时机,做到“变当其时”“转”要转得恰到好处。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变”没有固定的方法,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上海轻工业局提出如下“八变”,可供企业界借鉴:“指导思想变”、“产品结构变”、“组织形式变”、“情报工作变”、“生产手段变”、“新产品研制形式变”、“经营方针变”、“经济政策变”。这说明上海企业界之善变,有很深的功底。

《兵经百篇》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以此制人,人亦可以此制我,而设一防;我以此防人之制,人亦可以此防我之制,而增设一破人之防;我破彼防,彼破我防,又应增一破彼之破”。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用一种办法制服敌人,敌人会以相应之法来制服我,需另备一法防人;我用此种办法来防备敌人的制服,敌人会以相应的办法来防备我的制服,需另备一法打破其防;我要进一步打破敌人的防备,敌人也会进一步打破我之防备,需以新的办法来打破敌人破坏我的办法。这段话的基本精神是:敌、我双方作战对策是相互作用的,“我变”必导致“敌变”,“敌变”又促进了“我变”;从“我变”中推知“敌变”进而可把握“敌变”。

市场虽不同于战场,但在激烈的商品销售竞争中,上述理论值得借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这个口号,不仅体现了善变,而且包含了人、我双方互为应变的意思。在市场竞争中。人、我双方就是这样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显然,从“我变”中推知、把握“人变”,比单纯地应“人变”之变更为主动。从“我变”中推知“人变”,可以积极地以新的“我变”替代既有的“我变”,从而胜于即将或正在形成的“人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审时度势,机智应变,就会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掌握了主动权,经营管理活动就会顺利地开展下去,从而会取得可观的成绩。

理事艺术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领导者拟定的新战略、新计划、新方案,还不是现实,还必须把日常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办好,一步一步地去迈向既定的目标。这就要求领导者或管理者掌握和运用理事的艺术,把纸上的战略、计划、方案变为现实。

(一)理事的原则

理事艺术,就是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知识、经验、胆识、才能,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处理事务的技巧、方法。各级管理者能否妥善处理事情,会不会解决矛盾,反映管理者的水平,关系着事业的成败。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大工业、大农业、大科学、大教育、大经济……大生产的结果,使社会彼此之间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使管理工作复杂化。一件事做错或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带来深远影响或不应有的损失。因此,那种小生产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已远远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必须树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管理观念,讲究理事艺术,提高理事效率。管理者在理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管理者观察和认识一切问题,办一切事,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规律办事,否则,就做不好事情,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管理者理事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防止瞎指挥的毛病。

2.党性原则。管理者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人民的公仆,把自己当做扫帚供人民使用,而不能象泥菩萨一样听人顺从、恭奉。在思想上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任劳任怨、虚怀若谷,要有一身正气,办任何事情都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

3.自知性原则。管理者要高瞻远瞩,要对自己所管的事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把日常所理的事与既定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辛辛苦苦“瞎忙”的圈子里,也才能引导下级人员奔向管理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4.创造性原则。管理者在从事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事情,这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想象力,思路开阔;要有新目标、新追求,并善于提出新设想、新方案、新措施。

5.灵活权变原则。管理工作实践性很强,尤其是高层次、范围广的领导活动千头万绪,瞬息万变,一切管理并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最好”的办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办法。

6.注重效益原则。效益是管理追求的目标。管理者理任何事,脑子里都不能忘记所理之事带来的效益。如果没有效益,或效益极微,理的事再快、再多也没什么意义。理事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反映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社会效益是指通过管理活动对社会事业、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效益。

(二)理事的艺术

1.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一个管理者或领导者往往面临着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处理,这就必须统一筹划,全面地安排,以使各项工作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一个下棋的能手,很善于从整体出发,处理各个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局、中局、尾局之间的关系,能够走一步,看几步,能步步为营,节节取胜;相反,一个不大高明的棋手,则往往顾此失彼,不能瞻前顾后,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陷于被动,往往一子失着,造成全盘皆输。这里面关键是能否做到通观全局,统筹安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