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地球磁场的问题至今尚未有定论,大陆漂移说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到了60年代,有人注意到各大洋中间海岭两侧的古地磁异常带,且正向、逆向带都呈对称分布,两侧岩石的年龄也大致对称排列,于是明确提出了“海底扩张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地壳运动最主要的动力是由于地幔物质的对流;地球上最上层约70~100公里厚的地方叫岩石层,其强度很大,岩石层以下几百公里厚的强度较小的一层叫软流层,对流就发生在软流层内。他们设想,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也是新大洋地壳诞生的所在。地幔中玄武岩浆不断从海岭顶部的巨大裂缝中溢出,冷却后凝固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陆续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所以造成古地磁和年龄数据的对称分布。当扩张的大洋地壳到达大陆边缘,便俯冲到大陆壳下的地幔逐渐熔化而消亡,因此找不到古老的大洋地壳。
这个假说在最初提出时,根据并不充分,但经过观测研究证明它是可信的。到了70年代,在漂移说和扩张说的基础上,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强调,全球岩石圈并非一块整体,而是由欧亚、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驮在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上,随着地幔的对流而不停漂移。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是几个巨大的岩石层板块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由于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表现之一,所以板块的相互作用也是地震的基本成因。
板块构造说是综合许多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学说,被认为是地球科学的又一次革命,它为地震成因和矿产资源富集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在当今地学界占有统治地位。不过,可以用来解释地壳构造运动的还有地质力学等多种学派。
星光灿烂,宇宙无垠;美丽的银河,星移斗转。在这幽邃寂寥的空间,惟独只有地球成为了生命的摇篮。春临大地,满处吐绿,万物复苏;夏天到来,千山竞秀、百花吐艳……一切生命都以无限神奇的方式生息繁衍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探索出生机地球形成之谜。
地球的动力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众所周知,地球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又绕地轴自转。因为这种不停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才有了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然而,是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这样永不停息地运动呢?地球运动的过去、现在、将来又是怎样的呢?
人们最容易产生的错觉是认为地球的运动是一种标准的匀速运动,否则,一日的长短就会改变。伟大的牛顿就是这样认为的。他将整个宇宙天体的运动,看成是上好发条的机械,准确无误,完美无缺。
其实,地球的运动是在变化着,而且极不稳定。根据“古生物钟”的研究发现,地球和自转速度在逐年变慢。如在4.4亿年的晚奥陶纪,地球公转一周要412天;到4.2亿年前的中志留纪,每年只有400天;3.7亿年前的中泥盆纪,一年为398天。
到了亿年前的晚石炭纪,每年约为385天;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每年约为376天;而现在一年只有365.25天。据天体物理学的计算,证明了地球自转速度正在变慢。科学家将此现象解释为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引起的。
石英钟的发明,使人们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时间。通过石英钟记时观测日地的相对运动,发现在一年内地球自转存在着时快时慢的周期性变化:春季自转变慢,秋季加快。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认为,引起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与地球上的大气和冰的季节性变化有关。此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重元素下沉,向地心集中,轻元素上浮、岩浆喷发等,都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除了地球的自转外,地球的公转也不是匀速运动。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椭圆,最远点与最近点相差约500万千米。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离太阳越近,受太阳引力的作用越强,速度越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则相反,运行速度减慢。
还有,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并不垂直;地轴也并不稳定,而是像一个陀螺在地球轨道面上作圆锥形的旋转。地轴的两端并非始终如一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围绕着这个点不规则地画着圆圈。地轴指向的这种不规则,是地球的运动所造成的。
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运动时,地轴向天空划的圆圈并不规整。就是说地轴在天空上的轨迹根本就不是在圆周上的移动,而是在圆周以外做周期性的摆动,摆幅为9度。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许多复杂运动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线速或角速运动。地球就像一个年老体弱的病人,一边时快时慢、摇摇摆摆地绕日运动着,一边又颤颤巍巍地自己旋转着。
地球还随太阳系一道围绕银河系运动,并随着银河系在宇宙中飞驰。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不息,这种奔波可能自它形成时起便开始了。
就现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而言,其加速或减速都离不开太阳、月亮及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力。人们一定会问,地球最初是如何运动起来的呢?未来将如何运动下去,其自转速度会一直变慢吗?
也许,人们还会问,地球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吗?若是这样,地球消耗的能量又是从何而来?它若不需消耗能量,那它是“永动机”吗?最初又是什么使它开始运动的呢?存在着所为第一推动力吗?
第一推动力至今还只是一种推断。牛顿在总结发现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曾尽其后半生精力来研究、探索第三推动力。
牛顿的研究结论是:上帝设计并塑造了这完美的宇宙运动机制,且给予了第一次动力,使它们运动起来。而现代科学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运动之谜的谜底究竟是什么呢?
月亮的身世
据俄罗斯《真理报》披露:美国官方无意间公布的新闻简报和无数卫星照片显示,月球上有一些非常正规的正方形或矩形建筑,它们存在于月球上44个不同的区域,而这些废墟极像人类的城市。如果这些废墟真的存在,它们来自哪里?
俄罗斯科学家近日通利用计算机再现了月亮过去上万年的变迁,并对远古时期的大量遗迹进行分析后发现,正如许多神话中说的那样,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本来没有月亮,它是在大洪水之后才出现的。科学家们更提出惊人论断:月球的形成完全是个偶然,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而这也是为什么月球上有人类建筑遗迹存在的原因!俄国科学家的这一假设激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月亮究竟源自何方?
“洪水说”:月亮是大洪水后出现的。
大洪水之后,天空一片漆黑,然后月亮升起来了。这一说法最早在希腊南部、非洲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地区就有流传。
但是,在这些地方的许多古城中,都有曾经发生过潮汐的迹象。而我们都知道,是月亮导致了潮汐现象的发生。因此,大洪水前没有月亮的说法似乎是不能成立的。然而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有一种假设可以解释:当时的确没有月亮,但是有另外一个星体存在,是它起到了月亮的作用!
还有一些专家作出更大胆的假设,在远古时期,天上曾经有两个或者更多月亮!所以并不能排除是其他地球的卫星在“负责”完成潮涨潮落这一“重大使命”的可能。而据玛雅文明留下的文字资料显示,大洪水前高悬夜空的并不是月亮,而是金星。而古罗马人也认为,正是因为金星的颜色、大小、形状和运行轨道后来发生了巨大改变,才导致了大洪水的发生。
“子母说”:月亮曾是地球一部分。
现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关于陨星可能撞击地球的传闻。由于陨星和真正的星体相比要小许多,许多科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小的星体其实就是大星球的碎片,陨星是其他星球的一部分。
俄罗斯科学家阿那托里·车恩亚夫认为,这种说法也可以解释月亮的由来。按照他的理论,由于某种原因,地球的一个巨大部分和地球分离,但是它无法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最后成为地球的卫星——月亮。这一理论解释了近日关于月球上存在人类城市遗迹的原因。
此前,俄罗斯《真理报》披露,由阿波罗号和美苏太空站传回来的上千幅月球照片和视频资料表明,月球上有某种不明文明活动的痕迹。
照片显示,月球表面的城市废墟绵延长达几公里,并有巨大圆穹形建筑遗迹、数不清的地穴遗迹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建筑。由于这些物体或互相联合在一起,或呈现几何形构造,科学家们认为它们不可能是自然的地质现象。在哈德利大裂缝的上部,距阿波罗15号降落地点不远,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座像是被D型墙壁包围的建筑。
一位美国科学家评论这些照片道∶“我们的宇航员们拍摄到了月球上这些罕见的城市遗迹、透明的金字塔、圆穹形建筑以及一些只有上帝才知道是什么的玩意。科学家和地质学家们怎么来看照片上的这些不明物体?据我所知,他们称那些东西绝非自然形成的,而是人造的,尤其是金字塔形建筑和圆穹形建筑。”
如果车恩亚夫的理论是正确的,月球上出现人类遗迹就毫不奇怪了。
“俘获说”:月亮是地球的“俘虏”。
一些科学家相信,月亮并不一直都是地球的卫星。德国天文学家盖斯特科恩认为,月亮的年龄大约只有地球年龄的一半。在他看来,月亮形成之初,它的运行轨道本来离地球相当远。然后,某个太空飞行物——也许是块大陨石,也许是彗星——从月球身边很近的地方“擦身而过”,从而改变了月亮的轨道。接下来,月亮就渐渐离地球越来越近,最后被地球强大的引力所“俘获”。
从此之后,月亮就成了地球上水的“主宰”。当月亮接近地球的时候,导致涨潮、火山爆发和地震。海水像开了锅的热水一般汹涌澎湃。也许,正是月亮这颗地球的“新卫星”导致了大洪水的爆发。
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推测意外,聪明的人类也产生了许多其他理论解释月亮究竟从何处而来。一种理论甚至说,月亮是由外星人所造。按照这种理论所说,月亮是外星人的基地、太空中转站。也有人认为,月亮其实是一个巨大的UFO,只是被外星人伪装成一个冰冷的星球罢了。
月亮是个“小偷”
月球对地球有多大的影响作用?月球距离地球有多远?月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还存在另外一个月亮?最近天文学家惊爆月球的七大秘闻,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神秘月球的了解。
秘闻一:月球是个拿地球能量的“小偷”
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多数是由月亮引起的(太阳的作用稍小一点),潮汐的秘密是这样的: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的引力牵引作用,面对月亮的那一面就出现高潮,这恐怕人人都知道。而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的另一面也出现另一个高潮,这是因为月球对地球本身的引力牵引作用大于对其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的海水向外“鼓”而造成的。
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都在一条线上,这时形成的潮异乎寻常的大,我们称之为朔望大潮。而当月亮在最初的和最后的四分之一月牙时,较小的小潮就形成了。月球以29.5天的周期环绕地球的轨道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当月亮到达离地球最近处(我们称之为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比平时还要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所有这些牵引现象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作用:通过牵引,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球一点点地“偷”走了,因此每隔100年我们的星球自转周期就要减慢1.5毫秒。
秘闻二:每年逃离地球3.8厘米
当你读着这篇文章时,月亮正在悄悄地从地球身边溜走。每一年,月球都从地球上吸取一点自转能量,并利用这能量来使自己在轨道上向外偏离3.8厘米。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月亮形成的时候,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0公里,而现在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了450000公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会走得越来越远。
秘闻三:月亮形状是鸡蛋形的
月亮并不是圆的(或说球形的)。它的形状更像是个鸡蛋。当你在夜空中举头望月时,它那鸡蛋形的两个尖端之一就正对着你。另外,月球的质量中心并不在其几何中心,它偏离几何中心大约有两公里。
秘闻四:月亮多了个“妹妹”
月亮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吗?或许不是这样的。1999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处在地球引力控制范围内的另外一颗小行星,其宽度为8公里。这颗小行星被称为“克鲁特尼”,它沿着一条马蹄形的轨道行进,绕地球一周大约要花770年的时间。科学家们认为,它这样在地球的上方悬吊的状态还能够保持至少5000年,因此,它成了地球的另一颗卫星。
秘闻五:环形山未受侵蚀
月亮上坑坑洼洼的表面是在距今38~41亿年前受到宇宙中岩石的强烈撞击而形成的。这一通强烈的岩石冲击远远胜过拳击手连击沙袋所承受的频频打击,留给月亮的是遍体的坑洞,我们称之为环形山。
但是这些环形山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侵蚀,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月亮的地质活动不太活跃,因此这里无法像地球上那样由地震、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其二,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也就没有风和雨,因此表面侵蚀作用就很少发生。
秘闻六:地球有400棵月球树
在地球上,有超过400棵树是从月亮上来的。更准确地说,它们来自月球轨道。1971年,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斯图尔特·鲁萨在出发时随身带上了一包种子,当他的同伴阿兰·谢帕德和埃德加·米切尔忙着在月亮表面漫步行走时,鲁萨却小心看护着他的种子。
后来,这些种子在地球上发了芽,它们被种在美国国内许多不同的地点,并被人们称为月亮树。它们中大多数都长得很好。
秘闻七:总是同一张“月脸”
也许最有趣的,是月亮总以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既然地球和月亮都在自转并且沿各自的轨道行进,这种状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亮的自转逐渐减慢。当月亮的自转周期慢到和它的轨道周期(也就是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吻合时,这种引力作用达到了平衡,月亮从此就以相同的一面朝着地球了。太阳系其他行星周围的“月亮”也有着相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