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心脑血管病饮食与防治
28149300000027

第27章 血管循环系统病理常识与预防治疗(2)

6.食糖:研究证明,食糖摄取量与动脉硬化性疾患的发病率是并行的。通过喂给猴子和兔子大量食糖,可以使其主动脉与冠动脉等发生硬化。食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尚未彻底弄清,但最好能避免大量地摄取食糖。

(三)主要的几种动脉硬化

1.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后,可导致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心绞痛可在心脏部位特别是胸骨后方出现发作性的绞痛,一般发生于劳动期间,所以又叫它劳动性心绞痛。在安静时发生者,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中,有类似心绞痛的疼痛,可持续30分钟以上,同时还出现呼吸困难。

心绞痛时虽然心肌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心肌梗死中,由于较粗的冠状动脉因血栓而突然阻塞,心肌大面积受损而坏死。

2.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后,可导致脑出血、脑梗塞(脑软化症)等。

如果脑动脉硬化症状较轻,可出现头晕、呕吐、颅内空虚感等。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精神功能降低。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脑实质内出血,与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

脑梗死是脑动脉硬化发展后,血栓等阻塞血管,使依靠该动脉获得营养的脑部缺氧,其功能丧失。

不管是脑梗塞还是脑出血,都是脑实质受到破坏,所以出现意识障碍,或引起如半身不遂等运动障碍。

3.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是逐渐发生的,即使硬化发展了也不至于引起像心脏和脑那样较严重的症状。但是,却可能促进高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随着硬化的发展,肾脏缩小,重量大减,这叫做萎缩肾。主要症状为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肾功能降低等等。此外,如肾功能降低严重时,则引起尿毒症。

4.腹部主动脉硬化:腹部主动脉的动脉硬化,表现最为明显。常常出现主动脉瘤,但到破裂以前大都无自觉症状。饭后常有腹痛时,可考虑是由于分布在肠部的动脉硬化而使消化活动所需要的血液供给不足所致。

5.四肢动脉硬化:四肢动脉硬化比较少见,特别是上肢硬化更为罕见。使下肢动脉出现类似堵塞的病变,叫做间歇性跛行。走一定的距离以后,腿肚子就疼痛,如果不休息就不能继续行走。

(四)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1.测量血压和验尿:糖尿病与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所以要定期测量血压、验尿,注意预防。已经患糖尿病和高血压时,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治疗。只要用降压药使血压下降,就可以控制出现脑血管损伤及心肌梗死。

2.饮食:动脉硬化与脂肪有密切关系。年逾40后,应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与中性脂肪。要注意控制脂肪量,如蛋黄、肝、虾、螃蟹等胆固醇含量较大,宜少吃;肉类以鸡肉、鱼肉为宜;用植物性油代替动物性油,对控制胆固醇可起一定作用。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此外,过胖对动脉硬化与糖尿病都有不良影响。也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米、面类等)与食糖的量,还要注意食盐的摄取方式。少量饮酒虽然无害,但不能随便吃喝。吸烟可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故应戒烟。

3.日常生活:过劳和过度精神紧张可损伤血管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也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的直接原因。

4.运动:适当运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当然值得提倡。不过一旦过度,就可引起不良后果,所以要根据年龄、身体情况进行适宜的运动。

5.高血脂症的治疗:血清中的胆固醇与中性脂肪过高的高血脂症可促进动脉硬化发展,而且也容易引起合并症。首先要通过饮食使血清脂质趋于正常。如果不能恢复正常,可服用降胆固醇药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它的特点是病变的动脉内膜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且常伴局部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变狭窄,甚至堵塞,血管弹性减低,脆性增加,影响所辖范围的血液供应。由于血管内膜脂质聚积呈粥粒样,因此称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出现在体循环的大型动脉,如主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四肢动脉,肠系膜动脉。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自觉症状并无特殊,心脏听诊时可有主动脉辨第二音亢进,有收缩期杂音。血压有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宽。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形成动脉瘤,以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多发。腹主动脉瘤可在腹部发现有搏动性肿块,听诊局部有血管杂音。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短、吞咽困难、咯血等。X线检查。超声检查可助诊断。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死亡。

(二)冠状动脉硬化

可使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使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

可出现脑缺血,引起眩晕,头昏、晕厥。脑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患者头痛、眩晕、呕吐,甚至意识丧失、肢体瘫痪、失语等,脑萎缩时出现痴呆等。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

可引起高血压,受累侧肾脏由于缺血而出现肾缩小,如果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时,可出现腰痛、尿异常。腰部肾动脉处可听到血管杂音,肾动脉造影,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五)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可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退、便秘、腹痛。有血栓形成时,可剧烈腹痛、腹胀、发热,甚至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休克。

(六)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受累为多。由于血液供应障碍引起下肢凉、麻木。有时走路时出现小腿肚子疼痛、痉挛,休息后好转,再走后又出现,此称间歇性破坏。动脉血管完全堵塞时,可出现下肢的坏疽。

血管性痴呆症

与血管性痴呆发病有关的主要疾病多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多发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生活方面的因素有吸烟、大量饮烈性酒、食入盐过多、情绪急躁、缺少体力活动、独居等。

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是指人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于正常,可能是其中一部分升高,也可能是全部成分都升高。正常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110~230毫克%,甘油三酯20~100毫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主要成分,这些脂质成分与我们日常食用的油脂一样,都不溶于水。因此,它们必须同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方能循环于血液之中,运转全身,故而高血脂症也称为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乳糜微粒是一种来自食物的脂肪微粒,主要含一些外源性甘油三酯,出现高脂肪饮食后,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在小肠吸收,正常人餐后12~16小时,血浆中已无乳糜微粒。经研究发现,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无关。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含有内源性甘油三酯;而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有蛋固醇。这两种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故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不但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能把动脉壁中的胆固醇运载到肝脏去进行代谢,因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高血脂症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原发性高血脂症的发病原因尚未搞清楚,大多数病人都有家族史和遗传史,可能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引起。继发性高血脂症常常是由于未被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阻塞和痛风等引起。如果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首先要查一查是否是继发性高血脂症。

大多数高血脂症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两大方面:

1.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局部性皮肤隆起,称为黄色瘤,较常见于患者眼睑周围。

2.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一旦发生,常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及冠心病等表现。

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原因

动脉硬化,通常是指人体动脉血管的内壁上沉积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管壁发生局限性变性坏死,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以至弹性减退,变为僵硬而脆弱的病变。动脉硬化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与老年人体内脂类代谢紊乱以及动脉壁代谢障碍有关。一般认为是长期进食过多动物脂肪食物和紧张脑力劳动引起的,缺少劳动是引起血脂增多的重要因素,它能使体内某些脂类物质数量过剩,沉积在动脉内壁上。此外,糖尿病或其他可以使血脂增多的疾病,也容易并发动脉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发生障碍和动脉壁代谢障碍,都会使老年人动脉血管壁弹性与质地发生退化,这既促使动脉硬化,又容易让胆固醇等沉积。动脉硬化是这两种因素双管齐下的结果。如果将老年人的动脉血管剖开一瞧,内壁上果真会有不少黄色粥样的脂类物质沉积斑块,动脉本身也又厚又硬失去弹性,甚至内脏接近闭塞。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下,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疾病。

高血脂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顾名思义,动脉粥样硬化就是指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从而使动脉血管弹性减退,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动脉(主动脉〕和中等管径的动脉(心脏冠状动脉、脑动脉以及肾动脉),对人类的健康长寿影响较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和甘油三酯等在动脉内膜下的沉积而造成,肉眼看上去,好像是厚粥样的斑块,因此,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脂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西方国家的人,高血脂症的发病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也多,心血管疾病相应地增多。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患高血脂症的人多了,患冠心病的人也增多了。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不是现在才有的疾病,长沙马王堆发掘出来的汉代女尸,就有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了。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人至老年的一种必然变化,一般地说,只有程度差异,不存在有无的区别,高血脂症只是起到加重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有些人一提到动脉粥样硬化,就有点谈虎色变,一发现胆固醇高一点,就惊慌失措。其实,动脉粥样硬化只不过是人体的一种自然变化规律而已,血脂水平的高低,只算作影响程度的大小罢了,高血脂症的人固然会较早地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正常的人也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二、血管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

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在治疗心绞痛时,应用血管扩张药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冠心病病人的病程通常较长,心绞痛发作不是几年内就能消失的,如何正确应用血管扩张药呢?

常用的血管扩张药有硝酸甘油(三硝基甘油酯)、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醇)、长效硝酸甘油(四硝基季戊醇)等。近年来,不少专家提出硝酸盐类血管扩张药有时会出现“快速耐药”的现象,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原则上应以间歇应用为好,这是很有道理的。在临床工作中,病人发作心绞痛,多数是偶发性,历时几分钟而已,及时应用硝酸盐类扩血管药,马上可以缓解症状,因此,并不需要长期应用。频繁发作心绞痛的病人,可以在短期内持续静脉点滴硝酸甘油,或考虑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如心绞痛发作频繁者,可选用恬尔心(地尔硫卓),此药不易发生耐药性。如用药期间,尚不能完全控制心绞痛发作,再加用硝酸盐类血管扩张药,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当前有不少控释、缓释制剂血管扩张药,在体内作用时间长,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频发心绞痛时,可以选用这些长效制剂,以减轻病人痛苦。但是,一般更不宜长期不间断地使用。

血脂检查的注意

高血脂症经过相当缓慢的过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一般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青、壮年时期血管就开始病变了。因为早期的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以致人们时常忽视。定期检查血脂,有助于尽早发现疾病,维护健康。在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取血前2周内应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并保持体重衡定。抽血前3日内切勿食用如鱼肉等高脂饮食,或故意吃素、节食。所测得的结果不能代表平时的基础水平。

2.取血前24小时内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

3.取血前最好停止用一些药(如调脂药、避孕药、某些降压药、激素等)数日或数周,因为这些药会影响血脂,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

4.应于空腹12小时(可少量饮水)后晨间取前臂静脉血(只查总胆固醇时可以不空腹)。

5.在生理病理情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取血,4~6周内无急性病发病。应尽量避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取血,如急性感染、发热、急性心肌梗死、妇女月经期和妊娠、应激状态、创伤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因为这些情况均可影响血清脂质或脂蛋白的含量。

6.一律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卧床的患者除外。

7.由于血脂的个体内变动较大,最好测量2~3次(间隔l周),取平均值。

一般检查时间为:

(1)40岁及以上者,至少应每年检查1次血脂。

(2)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需每2年检查1次血脂。

(3)有高血脂症的家庭史、已患高血脂症、长期吃糖过多、体形肥胖、长期吸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以及那些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病人,就应谨遵医嘱进行定期检查血脂。

影响血脂的因素

(一)年龄和性别

男性血清胆固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到70岁左右达高峰,而女性50岁以前血清胆固醇水平上升缓慢,到约55~60岁逐渐超过男性,主要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男性为高。

(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

当妇女绝经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而补充雌激素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妇女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常达致死性胰腺炎水平。

(三)遗传

目前研究证明存在家族性血脂异常,在其他类型血脂异常中,遗传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职业

脑力劳动者血脂水平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高于农民,这主要由于不同职业者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五)饮食

动物性脂肪可使血脂升高,而植物性脂肪(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血脂下降。另外,进食过多的糖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六)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对血脂代谢有积极的影响,不仅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这是脑力劳动者血脂含量高于体力劳动者的原因之一。

(七)饮酒

酒精可促进血脂的合成,减慢血脂的分解,中等量以上的饮酒即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八)吸烟

每日吸烟超过20支可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降低。被动吸烟者血脂同样受到影响。

(九)精神紧张及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