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妈妈启示录
28176800000077

第77章 社会呼唤高等教育要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界的泰斗钱学森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曾提出过一个问题: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老这个问题掀起了中国教育界的波澜,若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那大学还叫大学吗?

钱老提出的问题有答案吗?表面上有但又似乎没有,原因是人们已知道答案却不愿说出答案。在悼念钱老之际,我认为钱老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一条出路,那就是教育改革,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和结果只能是要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出千千万万有创造性的人才。

钱老的话虽短却讲到了培养人才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主体,也就是谁来培养人才;二是客体,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教育部门,特别是大学,社会中的杰出人才至少有90%以上是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培养,钱老一语道破,大学要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科学技术发明人才有什么特性?创新、进取、百折不挠、勇于冲破束缚、坚持真理,简而言之就是具有创造力。

第一,钱老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科学界的泰斗大师。钱老一生为人谦和,从不把自己当作大师,他甚至不愿人们称他为“中国的导弹之父”,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钱老堪称是中国科技界的真正大师。为什么钱老如此高风亮节,原因无他,这世界上只有脚踏实地且富于奉献的人,才堪称为大师。而在这些大师眼中,他们与常人无异,只是多了一种精神。钱老的精神是什么,是对国家的忠诚、是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是对人才的喜爱、是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第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贵族,甚至不是培养大师,钱老口中的杰出人才,在我的理解中绝不是现在成为流行语的“大师”。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需要专家、学者,需要科学家、工程师,需要律师、医生、管理人才,需要艺术家,同时也需要教育专家和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而在这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哪行哪业都需要创造性的人才,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任就是为各个行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

第三,既然人才培养的主体是教育部门,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就成为能否造就千千万万杰出人才的关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尽管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但能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接受教育的人越多,说明社会越发展、越进步。在大众化教育中,教育不再是少数人所享受的特权,这会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为杰出人才的涌现奠定基础。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为什么在中国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对大学生的素质产生了怀疑?其根源不在于学生的素质,而在于高等教育的理念依然落伍,更多的大学教授不务正业,其教育方式陈旧、教育目标世俗化。归根到底,大学要培养出杰出人才,首先要培养人才的人要杰出。

第四,杰出人才为何冒不出来?教育具有基础性、连贯性、竞争性等特点。杰出人才不会横空出世。普通教育是造就杰出人才的基础,教书育人要育什么样的人这是第一关,基础教育要让学生打下什么样的学术基础这是第二关,采取什么样方式选拔优秀高中生进入大学这是第三关。如果仅看这三关,目前普通教育的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高中文理分科,无非就是易于考上大学,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这样一路下去到了大学,教育模式也往往如此,杰出人才真的就冒不出来了。

第五,在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将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不论是新产品的研发、新行业的崛起还是新的管理意识的兴起,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正日益革新,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要更加突出专业化、职业化。在教育的地平线上,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每个国家会有自己的特色。然而在教育的抛物线中,只有更多人增进知识和技能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第六,教育是一种公众利益,社会和个人都会从教育的普及中收益。因此,一个国家对其国民的教育投资符合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加大教育投资是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手段,除了国家投资外,许多发达国家民间对教育的投资也相当庞大,这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本身也凝聚着对人才培养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