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夏天,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的喜剧片《罗马假日》开拍了。
影片描述了一位现代欧洲某国的公主访问罗马,被官场的繁文缛节和侍从的管束弄得心烦意乱,十分向往外界的自由生活。入夜,御医给她服用安眠药,宫女服侍她睡下后,她趁机换上便装偷偷溜出了迎宾馆。正当她走到大街上为自己的行动欣喜不已的时候,刚刚吃下的安眠药发作了。她站立不稳,倒在公园长椅上的一名美国记者身上。记者以为她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便把她扶回自己家里。公主困倦不堪,一头栽倒在床上。而这名记者厌恶地把她扔到沙发上,自己舒舒服服地睡在大床上。翌日,他翻开早报,公主失踪的消息和照片赫然跃入眼帘!他赶快跳起来,恭恭敬敬地将熟睡的公主抱回大床。记者的职业感使他赶忙叫来摄影师,还要带领公主去游玩。这可正中公主下怀。三人在罗马城尽兴而游,尽情拍照,不亦乐乎。而那边却急坏了罗马当局和某国使馆,大批人马被派出四处搜寻公主下落。直到晚上,玩得筋疲力尽的公主才回到使馆,一场虚惊方落下帷幕。数天之后,在招待会上,公主与记者不期而遇,二人对望两相情悦,爱意绵绵。但皇族和平民的地位悬殊,双方都不敢做非分之想。虽说是两心相印,却只得抱憾而别。
这部影片播出之后,欧美影坛为之轰动。剧中那位秀色清奇、娇憨可爱的公主令影迷们如痴如醉。她的扮演者正是奥黛丽·赫本。
赫本于1929年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父亲是爱尔兰裔的英国商人,母亲是个荷兰的女爵。家庭教养的熏陶,在赫本身上留下了优雅迷人的贵族气派。她四岁时便被送到英国一家私立学校接受良好教育。六岁时父母离异,但她一直在那里长到十岁。
当时的欧洲已被战争的烟云笼罩,母亲把赫本接回老家荷兰,本以为这样会安全些,没想到她们全家都陷入了法西斯的铁蹄之下。十几岁的赫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她却终日徘徊在饥饿和贫困之间。那时,全家人都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赫本仍用自己参加芭蕾舞演出挣来的钱捐助荷兰的抵抗运动。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她在当地一家艺术学校里勤奋地学习芭蕾舞,并醉心于这项高雅的艺术。战争结束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去英国深造的资格,以后便做了职业芭蕾舞演员。
然而,多年的饥饿贫病侵蚀了她的身体,赫本一直是瘦弱的。而要做职业的芭蕾舞演员,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不行的。由于体力不支,她只得忍痛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职业,后为生活所迫做过时装模特和歌舞女郎等。
1951年,联邦影片公司的导演札姆皮看中赫本,邀请她出演《天堂里的笑声》。由于名气太小等原因,最终只演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女侍角色。但从此以后,她便开始了影艺生涯。
初入影坛,由于赫本多年悉心专注于舞蹈艺术而忽略了表演技巧,她表现平平,虽然拥有出众的姿容,却常常被影片公司拒绝在门外,最多演点小角色。可是聪明而坚韧的赫本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著名影星费里克斯·埃尔默举办的表演训练班,潜心钻研演技。逐渐显露出才华的赫本在一部部影片中节节高升,由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演员变成一颗耀眼的新星。
《罗马假日》的成功,使赫本声名鹊起。出身于贵族之家的赫本生性活泼开朗,再加上老天赋予的娇好姿容,她演公主可谓如鱼得水。更重要的是聪慧好学的她经过一年的磨炼,演技大大改观。初登银幕时的拘谨、凝涩的感觉没有了,她发挥出爽朗欢快的天性,正与角色和剧情相吻合。赫本把公主那种对虚伪礼节的憎恶,对自由的渴望,对平民世界的新奇感都把握得很准确,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天真任性、不谙世情的公主被演活了。赫本也因此而获得了1953年度的奥斯卡金像奖和纽约影评家的最佳女演员桂冠。她在片中亮相的那种秀美的短发型以“赫本式”的名称被争相仿效,风靡一时。
赫本所引起的轰动是不容易被说清楚的。曾执导过赫本任主角的影片《莎勃琳娜》的导演比利·怀特曾这样表示:“自从嘉宝以来还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导演见了会忍不住再三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那端庄的大眼睛,拍她那诱人的甜蜜微笑,拍她那活泼的举止,拍她那炽烈的感情。你离开了影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你眼前,挥之不去,欲忘不能。”的确,赫本是摄影师的宠儿,因为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是美丽的。
1955年,赫本在英美影坛上独领风骚,无人可敌。这一年,赫本出演了一部史诗般的彩色巨片——《战争与和平》,这是派拉蒙公司根据托尔斯泰的同名著作改编而成的,从此轰动影坛,久演不衰,无人再敢涉足这个题材。赫本饰演的娜塔莎造型清丽脱俗、明艳照人,性格把握细腻贴切,贵族少女娜塔莎性格发展的各个断面,从初恋安德烈时的欣喜热盼到受浪荡公子阿那托尔诱惑时的意乱情迷、醒悟后的羞愧悔恨,再到安德烈将死时的哀伤茫然、颠沛流离之后最终嫁给彼埃尔时的深沉持重,无不真切、传神、富有层次感,值得细细玩味。观众写信反映说:“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致于每当我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
此外,赫本还出演了一系列的作品:如《蒙特卡罗宝宝》、《俏人儿》、《修女传》、《第凡内早餐》、《窈窕淑女》、《罗宾汉和玛利安》等等,抒写了电影史上独特的一页。
天使一般的赫本可称得上是德艺双馨。首先在家庭生活方面,赫本对爱情很专一,对家庭很尽心,可她的婚姻并不顺利。自拍完《翁迪娜》后,赫本与男演员梅尔·费勒假戏真做,嫁给了他,尽管他曾多次离婚。赫本眼中只有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孩子,而不久之后,竟发现费勒迷上了一个西班牙女郎,她真诚的秉性不能容忍这种欺骗,于是毅然地结束了第一次婚姻。当她躲到意大利休养的时候,一位罗马的心理医生安德列亚·道蒂用真诚的爱慰藉和医治了赫本心灵上的创伤。于是,赫本在生活中上演了一部《罗马假日》,并且以欢乐的婚礼进行曲做了结尾。为此,赫本放弃了十几年的影艺事业。
其次在职业道德上,赫本也是令人钦佩的。在她近30年的影艺生涯中总共拍了26部影片(包括一部电视片),主演了20部,这在欧美影坛的著名演员中几乎是最少的。
她抱定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剧本精挑细选,只要自己满意,片酬少些也无妨。在拍摄《如何盗窃一百万》时,赫本还主动地把自己的片酬由100万美元减为75万美元,与那些争相渔利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赫本为人很有教养,从不摆出大明星的架子,她把自己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导演的扶掖,其实她的光彩源自于她的勤奋敬业。她的表演功力深厚、真切感人,她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她从不在摄影机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镜头和挑逗性的动作神色来取悦观众。
在她身上似乎有一股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一些商业性很浓的导演如扬·杜宁和爱德华等,一经与赫本合作,便得以净化、升华而拍出艺术水准很高的电影。
赫本的美是清新雅洁、由内至外的真美。她的形象毋庸置疑满足了人们心中对至美的追求。她的银幕造型多是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正如一则评论所说:“男人把她视为最理想的女性,女人把她看成羡慕的对象。”
然而,她的这一突出特点也是她的不足之处。她始终没能跳出清新可爱的形象框子,从而显得缺乏创新。
她的影片大部分是供人玩赏消遣的小品,人物都像是从神话中走出来的,缺乏发人深省的内涵。赫本表示:“我并不要求有多高的艺术价值,电影只要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就够了。”这样的观念必然使她的表演艺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见,一位杰出的演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毕竟,赫本为银幕创造了一个美的时代,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