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28225100000003

第3章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鲁迅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地主家庭,家乡的传统文化给他以滋润,他十分景仰故乡的历代先贤,并努力搜求有关祖先的资料。

鲁迅13岁那年,家里遭遇了一场很大的变故。他的祖父周介孚因为涉嫌科场舞弊被判重刑。这件事不仅使周家的声誉扫地,而且花钱疏通官府使周家经济上陷入了困境。

这场变故使周家的境遇日益糟糕,年幼的鲁迅也因此领略到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就在祖父下狱的同时,鲁迅的父亲又染病在床。少年鲁迅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常常奔波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些经历在鲁迅的心灵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1898年,鲁迅来到南京,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学习。在这里,他看到了《天演论》这样的进步书籍,并于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

到日本以后,鲁迅抱定学习医术、治病救人的信念到仙台医专学医。学习期间,尽管功课繁忙,鲁迅还是读了大量书籍,尤其是文学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鲁迅认识到单单医治人的肉体不能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面貌,只有通过改造人的精神才能起根本作用。在此情况下,鲁迅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

1909年,鲁迅回到绍兴,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担任教师。辛亥革命的风暴波及到浙江,绍兴光复了,鲁迅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但是,辛亥革命后一些守旧派纷纷掌权,鲁迅对此产生了困惑。1912年,鲁迅来到北京,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狂人日记》,向“吃人”的社会提出了强有力的控诉。

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他的小说集《呐喊》充分显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其中收有他的名作《孔乙己》、《阿Q正传》、《药》等。

后来,鲁迅又出版了小说集《彷徨》,里面收录了《祝福》、《伤逝》等名篇。

1925年,北京兴起了轰动一时的女师大风潮,鲁迅旗帜鲜明地支持被压迫学生反抗校长杨荫榆倒行逆施的正义斗争。鲁迅和学生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大大温暖了学生们年轻的心。

在这场斗争中,鲁迅被免去教育部佥事一职,他难以抚平心中激荡的感情,奋笔写成了《野草》一书。

“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出了战斗檄文《纪念刘和珍君》。反动当局准备通缉鲁迅,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南方。

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也发生了反革命大屠杀。鲁迅和夫人许广平离开白色恐怖笼罩的广州,来到上海,开始了“十年携手共艰危”的战斗生活。

鲁迅积极组织参与了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成立的左联,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他站在左翼文艺战线的最前线,以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与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文艺派别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鲁迅把杂文当作投枪、匕首,准确地刺中敌人的要害,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期间,鲁迅写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故事新编》。

1936年,鲁迅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代表把一面写有“民族魂”的白底黑字旗轻轻地覆于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