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2826400000015

第15章 决断力(1)

随机应变与战略的手艺化自废武功

“割肉”的胆气

以前看过一牛人写的教人炒股票的文章。

大家都知道,炒股票要沉得住气,该交割就交割,“割肉”啊!

他说,你拿一千块,都换成十元一张的,一百张,在楼上往下扔,一开始,你心痛不已啊,钱哪!

过一会,随手丢一张……每次都是揪心地疼一下……但感觉会慢慢变淡,扔到第三天,扔过了三百张,你就没感觉啦,然后你就可以炒股了。

不过才损失3000元,练就胆气,很值嘛!

因为,胆气也不是说说就有的。

你有“自废武功”的准备吗

赚第一个1000万时,你必须有所准备。起码一点点牺牲总是必要的吧?牺牲点陪女友的时间还是小事,“自废武功”切掉自己以前认为的自身长处,才痛苦噢。但没办法,想修练高段位武功,就需要牺牲。

但是,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别切错才好。就算练《葵花宝典》,也不能误把手脚都切掉对不对?

1000万其实不是一个大数字,一点改变,加一点努力,加一点运气,往往不知不觉三两年或更快,你可能就赚到了。

到了一个新阶段,又是一个将要开始“自废武功”的时候。但没关系,那时候再说那时候的,下面,我们会谈赚第一个1000万前,需要自废哪些武功。

“机会”也是有“成本”的

“机会成本”是个经济学必讲的名词。换成中国人千年前就懂得的道理,便是“舍得”。

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方为舍得。

所以不懂得“放弃”,就永远不会“得到”。

我一直喊“减法”,喊抛掉过低目标,就是这个道理。不懂得抛弃赚100万的机会,就可能永远听不到赚1000万的“命运敲门声”。

当然,这个问题,就不深谈了。再深,就跑到哲学层面了,不深谈了。总之大家明白这个“机会”也是有“成本”的道理,就好了。

“机会”具备的双重属性。太多人只看到硬币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

做“减法”就是,面对种种机会,我们应抓住大机会,放弃小机会,更应剔除貌似机会的机会——这个问题不考虑,李嘉诚当年可能也选择了捏一辈子塑胶花呢。

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机会成本”是个令人抓狂的问题,因为它永远不可能精确印证,只有事后,才可能隐约推测。生活中这样例子,数不胜数,你娶了小丽,无数个小美、小靓、小蝶……就离你远去。你总不能说另外那些美女,从不存在吧?

就说网友“五湖帆帆”兄吧,二十出头时,在小城市混(“可选”的姑娘少),自己也没啥能力(“能选”的基础差),连“想选”的念头都快给泯灭了——就觉得自己应该娶漂亮的!结果,没懂机会成本,稀里糊涂娶了个笨笨老婆。呵呵。

后来随着成长,跑大城市去了(可选的姑娘多了),也发财了(有能力选的也都是大美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结婚太早!而且还感悟到,其实,漂不漂亮,也不是自己最需要的,他审视内心觉得自己最喜欢能体贴、了解他的伴侣……怎办?离婚再找?别忘了,那可代价很大很大啊……遇到悍妇,你未必离得了呢,哈哈哈。

任何的选择背后,对应的都是N个放弃。这就是机会成本的真谛。

不必把所有的机会都攥在手里

真实世界,今天的大陆,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在“可做”方面,其实很窘迫,各方面的资源都不多,所以很难去奢谈“能做”和“想做”。

但如果说,碰到啥就做啥,连点逻辑常识都不讲,可能会给未来的1000万制造“天花板”。

每一个机会背后,都有相应的成本。遇到啥“可做”的生意都做,什么代价?就是高昂的“机会成本”!过于贪婪,想把所有的机会都抓住,那结果一定很危险。

“能做”,很多人还迷糊着呢,有时盲目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想象。“想做”环节,更多人糊涂!春都火腿肠,曾经国内干得老红火了,可它的创始人,就是讨厌自己“杀猪的”身份,故而非要干点体面的行业,结果呢?春都今天怎样了?

即使不失败,创始人发现,他目前的“成功”并不是他想要的,岂不也很糟糕?例如有的人,光钱多是不够的,还需要悠闲的生活,针对这种人,1000万+每年半年休假,就比1个亿+忙碌365天,更符合人生追求。

所谓“舍”,当然是针对未来有可能的“得”,否则乱舍一通,追求四大皆空么?呵呵,这个论坛又不谈佛学层面的问题。

商业直觉

测一测你的想象力

关于创业者的素质,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想象力。在刚开放的年代,有胆量就够了。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中,只有胆量,没有想象力(或称“第六感”、“商业直觉”),那叫匹夫之勇。

看到下面的九宫格了吗?你能看到几个正方形?9个?10个?还是更多?

为什么考验创业者看格子?

第一,如果你看到14个,大约是大多数人的标准答案。可是,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思路,凭什么你能发现新市场、新产品、新服务、新的商业契机?

第二,如果有人说看到无限,可是说不出令人信服的依据,让他人也能和他一样“看到”多出来的无数格子。那么,他的答案,别人会认为是他的臆想(或幻觉,呵呵),这时,投资者不会买账,关键是,他所谓的“新市场、新服务、新契机”,可能也是假的,虚幻的,本不存在的。

第三,我如果给出思路,我会说,假设,你看到的是个玩具魔方的正上方,魔方玩过吧?OK,魔方正方体几个面?六个,那么,14乘6,就是84个格子——呵呵,可能有人反驳了,这个不接受!好,我再来试试500字以内解释:假如你看到我的照片,会不会认为我的鼻子其实没突出于脸颊?因为照片是平面的嘛!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光影效果会欺骗人。那么,这个九宫格,是否也欺骗你了呢?其实,九宫格正中间那个格子,是凸出来的,就像我鼻子在脸中间凸起一样(我的鼻子是个正方体?),呵呵,所以,多出来四个正方形,就很正常吧?

通过这个小小的想象,是不是能轻易通过“立体”思路,“看到”至少28个正方形?而且,是否能够说服一部分人呢?被你说服的家伙,就可能是你的投资人,或潜在客户。对不对?

所以我上面总结,成功创业者,无论性格如何,都至少拥有一点特征:寻常人没有的想象力,而且是能获得一部分人认同的想象力。

荒谬的“沙盘推演”

有人说了,小资金创业,尤其白手起家的穷朋友们,是否可以去“调研”,去“设计”,去“沙盘推演”出一个近乎完美的“价值主张”,然后安安稳稳、踏踏实实、把风险撇清、取得创业成功?

至于“沙盘推演”更是瞎掰。没经过系统训练的小朋友们,完全不可能经过苛刻的数据分析,来得出贴近事实的结论。就仿佛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去推算圆周率一样——是啊,胆子大谁都敢推算,但结果呢?

逻辑上似乎是这样……但现实中,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死掉的概率,比误打误撞、仅仅凭商业直觉创业的人,死亡率还高。

我一听有人让没啥起步资金的初创者去搞调研,去做“沙盘推演”,就笑掉大牙。为什么?因为骨子里,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调研”!

调研——最起码的底线,就是不带主观色彩,不加主观判断,完全靠大量数据采集和数学模型来得出结论,这种调研有着非常专业的模式——问题是,小企业初创,根本请不起口碑好的调研公司,都是咋做的呢?哈哈哈哈,都是自己跑到市场,四处乱听听,乱问问。他们根本不是在调研,而是不自觉地找寻支持自己逻辑正确的证据!(请把这句话默写100遍,然后贴卧室里。)

说白了就是,不利于自己的证据,他们根本看不到。利于自己的证据,立即放大20倍——这和恋爱很有一拼,眼里出西施时,口臭都闻不到,甚至闻起来都是香的呢!

而学过MBA的家伙们,就肯定对商业模式有着强大的判断力了。他们做“沙盘推演”,起码推算过程,清晰可知,而且不会盲目乐观——但这恰恰造成了他们大部分人不会去创业了,哈哈哈哈。因为把每一个陷阱、每一处危险都看到后,信心反而不足了。

“三关”难过

为什么我说创业前,所谓“调研”和“沙盘推演”都是扯淡?因为有三关,你过不了。

第一关是数据采集关;

第二关是数学模型关;

第三关是自身心智关。

老雕分头来说。

第一关数据采集,说起来容易,事实做到,却挺难——主要难在资金上。举个大家身边的例子吧,天气预报,预测天气难不难?懂的人就知道,如果数据采集足够多、足够准确,预测天气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那为什么经常我们还看到天气预报胡说八道呢?就是因为气象局所设的采集点,不够多,不够准确,进而演变成的计算偏差。

讲白了数据采集,就是烧钱啊。

你一个刚刚创业的公司,居然要去采集大量数据?我看是比较神经病。不是我看不起你,你把这么多数据准确采集完,少说得花几十万吧?

即使采集完毕,这些数据,也都P用没有。为啥呢?因为你手头没有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来计算这些数据啊!

真正的调研,是科学。就仿佛很多人觉得中国人多,13亿每人消费一遍就如何如何……

这就是典型的白痴思路。殊不知,对于N多产品而言,再多的“垃圾人口”也无济于事。因为收入不到某一阶段,是毫无消费能力的——而这,只是最简单的门槛,男人?女人?教育程度?消费偏好?即使是擦车,你不分类研究,也不行啊。所以,仅仅采集完各种数据,不会算,也是瞎掰!

更重要,还有第三关,创业人难过——自身心智关卡。

哈佛大学一著名教授,叫John Hammond,总结大量案例后得出结论,有六个常见的心理陷阱,会把你往阴沟里带。哪六个呢?老妖笨笨,和其余同学,请拿出笔来记一记:

1.先入为主陷阱;

2.维持现状陷阱;

3.顾惜已支付成本陷阱;

4.肯定证据陷阱;

5.框架陷阱;

6.估计与预测的各种陷阱。

对于大多数创业的人来说,第一个和第三个,也是经常掉进去的大坑。尤其是第三个,有人问了,创业前,还没咋投入资金啊,怎么就开始了“顾惜已支付成本陷阱”呢?

这就是点子上了。

对创业人来讲,所有的热忱、激情、身边人的鼓励(如果你身边人打击你,你抗击这种打击时,也是在付出“感情成本”),尤其是付出的时间,都是你的成本。

你越陷入这种成本的不断支付,就越容易在陷阱内出不来。然后就会给自己找诸多借口……举个小例子吧,如果企业做了任何决策,事后发觉不对劲,怎么深陷泥潭,似乎很难爬出来啊?你去问当初支持这个决策的伙伴,都不必猜,他肯定不会说当初的决策有问题,而是找出一大堆借口,说什么“市场变化,我们加大投入就会过难关啊……”之类的P话。实际上,都是人性问题。

所以,貌似有效的调研和推理,在三大关卡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往往效果远不如灵感闪现的“机会导向”,一咬牙后的出击。

聆听直觉的声音

创业呢,一没资金二缺经验,最大财富就是你的想象力和第六感!靠传统招数,很难突围,毕竟今天四处都是竞争对手,都是资金、网络、实力比你大得多的霸王龙。在商业侏罗纪公园里,能让你发展成新一代迅猛龙的,就是靠找到新草场把自己养大,而新草场,不是靠按部就班寻找,是靠你的“灵气儿”去嗅。

其实我总觉得,入哪行,有时候根本就是误打误撞来的。比尔·盖茨创业,难道没有误打误撞的成分?我觉得他当初并没时间好好分析,只是干着干着,眉目渐显,才踏踏实实搞了调研。

对个人创业而言,分析太多反而误事,因为你的“雷达系统”,根本就是“伪雷达系统”,做不得数的。反而,靠直觉,更容易成功。

红杉基金的张帆,曾经对媒体说了这么几句话,“问我为什么最近接受采访少了?因为我觉得该闭嘴了啊。最近说了太多话,重复了太多我们选择投资企业的标准。而重复太多,会加强自我肯定,会为了追求逻辑而变得程式化——而商业投资,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恰恰是不能太依靠逻辑的。”

——多么了不起的判断!

MBA不教想象力

根据美国的统计,目前MBA教育的“保质期”是4—5年,也就是说,现在的理论五年后大约就比较过时了。可问题在于就算不过时,MBA创业的,也并非令人看好。

反正我一向反动:现在正读着MBA的,如果想创业,就赶紧退学吧!等都学完了,你就只能给别人打工了。想读还没读的,最好等创业到了一定地步,发现自己有点顶到天花板了,去读EMBA,那个才有用。而已经读完了MBA的呢?比较痛苦——要么你能学张无忌同学,把太极拳都忘光——这也是一种“自废武功”,但太高深了点,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还有一出路……您就接受这惨痛的事实吧,找份高薪管理层工作算了。

呵呵,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MBA所有课程都在训练人的理性!都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案例中的一丝不苟的推理过程。这个调调儿整久了,你的想象力一定下降。

MBA不教什么?不教想象力啊!可创业呢,一没资金二缺经验,最大财富就是你的想象力和第六感!靠传统招数,很难突围,毕竟今天四处都是竞争对手,都是资金、网络、实力比你大得多的霸王龙。在商业侏罗纪公园里,能让你发展成新一代迅猛龙的,就是靠找到新草场把自己养大,而新草场,不是靠按部就班寻找,是靠你的“灵气儿”去嗅——MBA课程,到今天为止,我没听说提到过鼻子,以及针对“第六感”的训练。

打个比喻,创业者,首先是一个空想家,按照想象画出图纸。也许是摩天大楼,也许是双拼别墅,也没准小茅草屋——重要的是,格局是你先确定的,然后动手实施。

盖好后,这栋房子还不错,能够产生价值,该进行使用和修缮了,就该轮到MBA的功夫出手。使用和修缮一般都有明确的思路和技能,一般不建议太出格胡来。按部就班比较好——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作用。

所以有的企业老板,一定阶段,武功无法升级,也无法自废,就当董事长好啦,CEO去交给职业经理人。那些MBA的家伙,很小心很谨慎、也很科学的管理,保证不会把一四层小楼拆成一双桅大帆船!

可是,创业的人,就需要点疯狂的想象力和激情。

MBA证书的价值

网友catchup说:“照你说的,我的MBA证书不就成废纸一张了吗?”

其实,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管理大宗师——明茨伯格同学说的!

对创业者而言,MBA证书,不正是废纸一张吗?顾客才不在乎所提供产品的那个老板是否有MBA文凭。

只有当“买你”的“顾客”是“老板”时,你的MBA证书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