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赚千万
2826500000018

第18章 宁做啼血的杜鹃,不做拉磨的驴子——30岁赚千万的创业经(1)

创业是创造财富的主要途径。如今,30岁的年轻人也越来越热衷于创业。但是,创业之路是一条充满困难挫折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人们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可能一步一步地积累财富,接近成功。现实中,由于年轻创业者中不乏冲动者,所以创业成功者属于少数。而在创业之初,年轻人要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摸索,不断前进,这样才能收获财富与成功。30岁的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股闯荡的冲劲,而这正是创业成功的最大砝码。马云曾经表示,他创业的决心并不是对互联网有信心,而是觉得经历就是一种成功。年轻人就应该去闯荡,失败了还可以重头再来,但是如果不做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30岁的年轻人在创业中需要的不仅仅是眼光,更多的是勇气。他们还必须懂得:宁可创业失败多次,也不要没有开始。

1.想要创业成功,必须有所创新

据统计,30岁左右的绝大部分富翁已经完成了自己财富的初步积累。也就是说,如果在30岁上下的时候还没有找到财富的方向,那么此生恐怕会与财富拉开距离。正如哈佛商学院杰弗里·蒂蒙斯的统计结果:创立高潜力企业的创业者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也就是说,30岁是创业的黄金时间。

1998年,丁恒立21岁,从大学走入社会,在北京一家大型IT企业工作。丁恒立来自云南,进入企业后,他从销售干起,因为自己的努力他很快就晋升为推广部的部门经理。晋升后他的年薪已经拿到了10万,而且还有其他附加待遇。对于一个年轻的小伙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丁恒立并不安分,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不安分”才成就了他以后的事业。

2001年,丁恒立辞去了这份不错的工作,并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两人一起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存储系统公司,准备研制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服务器。在当时研制这种服务器,只有世界500强的企业才能做到。

在他的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上海某大集团看中了丁恒立的才能,愿意出50万元的年薪聘用他来公司做经理。在当时对于像丁恒立这样闯荡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待遇是梦寐以求的,然而丁恒立不但婉言谢绝了该集团的聘请,还烧掉了自己的所有学历以及文凭。丁恒立回忆这段过往时说:“当时是铁了心不想再给别人打工,所以一发狠烧掉了证书,以防止大公司出更高的年薪来‘诱惑’,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心无旁骜。”

然而,丁恒立创办的公司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也正因为他的这次创业,使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他今后的创业道路打下了基础。失败后的丁恒立并没有因挫折而放弃创业,他又回到了云南与自己的合作伙伴再次开办企业。如今,丁恒立已经是云南高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曾问丁恒立:“您现在是否后悔过当初放弃上海50万年薪的工作?”丁恒立很坚定地回答道:“不后悔,因为我现在不但在经济上有了更大的回报,而且实现了第一次成功创业。”丁恒立认为,创业的成功,就是成功的创新。

2007年,丁恒立在《赢在中国》第三赛节中成功晋级,并且他也是进入36强的唯一一个云南人。对于丁恒立来说从108强闯进36强犹如在闯“鬼门关”,因为这一关主要考验参赛者的实战能力,并且要求参赛选手熟知商业操作。在采访中,丁恒立十分自信地说:“我的领导能力和从业经验让我扭转了劣势,并最终获得了评委的认可。”

丁恒立说:“通过此次比赛,我总结出,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再次还要有实践经验。毕竟,管理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纸上谈兵。”

丁恒立在去北京参赛时,还想到了一个能让企业发展起来的思路。他打算在北京注册新公司,招聘一些高端技术人才,往海外市场进军,并把国外的高级数据外包业务拿到中国市场来做。丁恒立说:“如果这个方案能实行下去,我们哪怕只分一杯羹,也有上亿的赚头。如今崛起的年轻企业家很多,只要敢想,想得合理,就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由此可见,丁恒立在成功创业之后,还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似乎认为自己仍然不能算是成功的。在创业的道路上,很多人也同他一样会遇到一些外界的“诱惑”,但能像他一样狠狠地拒绝“诱惑”却是非常不容易的。

30岁正是在人生路上不断地渴求财富和成功的时候,难免会被外界的“诱惑”混淆视听,要做到心无旁骛本身就是一种有难度的修炼,而丁恒立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如此彻底,可见其优秀的品质。正如他说的那样,“要敢想、敢做,想得合理,就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如果一个人在30岁还一事无成,并且什么事连想都不敢想,那他不仅仅是一个失败者,还会为今后的人生苦恼不堪。

对于30岁的人来说,必须鏖战沙场,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追求事业的成功,加强自己的资金积淀,扩展财富来源。

事实上,大部分人在30岁时所拥有的财富都很少,但这并不代表自己是失败者。这时候,不应该因财富少而失落,而应该为如何增加自己的财富制订相应的计划,为以后的人生提供更多的保障,也能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一定的基础。创业的成功,就是成功的创新,唯有成功的创新,才能有成功的创业。

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一些人的成功如滔滔江水,来势汹汹,那些浪花拍打在身上,让人愈发感到,创业不能等,要趁着大好的青春年华,奋起追逐,否则将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快要30岁的人,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创新,以及为创新付出更多的行动,如果你已经走进了30岁的大门,或者还在门前徘徊,那么就更应该紧紧地抓住人生的转折点,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这样,才能抓住财富,拥有财富。

30岁绝对是创业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积累创业所需的资金、精力和管理能力,也就等于为成功打下基础,收集成功的“基石”。当这些成功的“基石”堆积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机。收集成功的“基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别人没有想到的,而你想到了,那么你就能取得成功,拥有财富。

如果在自己快要30岁时,突然热血沸腾地想要干一番事业,却没有准备“基石”,可能最终的结果会是,自己在财富的边沿上痛苦挣扎。所以,许多人刚开始按捺不住内心创业的冲动,为此他们也是放手一搏,勇敢地孤注一掷,却因为准备不充足,而野心又太大,看别人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又懒得去创新,这就很容易成为一个失败者。

当然,创业成功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同样要接受很多毁灭性的打击和挫折。

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为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要清楚地了解,创业不仅要勤勤恳恳,不断地学习新东西,不断地创新,还要对市场进行调查、观察、研究、分析等。事实上,创新也是在挖掘创业资源,在企业和个人事业发展中,困难和问题会接踵而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然后在创新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才能最终赢得成功。

2.30岁要成功,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

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才能够成功,创业也是如此,每个创业者只有在创业中尽全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总是给自己留后路,那么就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创业之中,就可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相反,如果在创业时将后路断绝,创业者就会拼尽全力,这样才能够将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获得创业成功。

许多创业者初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即他们都给自己留有后路,如果不能创业成功,还可以去找工作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而这样的创业者做事不能够付出全力,所以他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创业者只有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才可能成功。

王石就是这样的创业者,他曾经在新疆当过汽车兵,所以具有军人果断而坚毅的性格。只要是为了自己所追求的就全力去争取。王石在当兵的过程中,被保送到兰州铁路学院。他的专业是给排水专业。1977年,王石结束学业,到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开始了技术员的生活,那时他的工资是每月42元。本来工作已经非常稳定,但是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的王石却在1983年选择了自主创业。当时的深圳有政府政策的扶持,所以他就选择去深圳特区创业。本来他可以停薪留职保住铁路局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觉得那样只会让自己有依赖心理,而不能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创业中去。虽然到深圳后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够继续留在深圳发展。也正是因为他不给自己留后路,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坚持到最后,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企业的老总。

与王石不同,现在许多的创业者都是采取了边工作边创业的方式,这样即使创业失败了,也不至于失去生活需求的来源。这样虽然降低了创业的风险,但是也让创业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业中去。他们总是觉得工作就是避风港,往往遇到困难就退缩,经不起风浪的打击。王石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创业,就要将一切后路切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专注地创业。

不给自己留后路,才能真正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体验创业过程中的悲喜沉浮,这样创业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大。即使创业者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也能够收获最为宝贵的经验。

初来深圳的王石做的是玉米生意,低价购进一批玉米,卖给那些鸡饲料的工厂,赚取中间的差价。当时王石主要针对的就是香港的两个较大的鸡饲料厂。开始时一切还非常顺利,因为香港人爱吃鸡肉,所以鸡饲料供不应求。王石的第一笔生意就赚了40万元。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香港报纸突然爆出消息:鸡饲料中含有致癌物质。于是香港人很少再去吃鸡肉了,而鸡饲料就不再像从前那么热销了。当时王石囤积了很多玉米,一时间没有人买了,亏损了100多万元,不但将赚的钱都赔了进去,还欠了很多债。

但是王石没有灰心,他觉得香港人肯定还会再吃鸡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虽然这次出现了亏损,但是只要下次做好就能够扭亏为盈。而他这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这次他加大了投资,从全国各地共收了3万吨玉米。果然,不久香港媒体又报道说,鸡饲料中没有致癌物质,上次只是误报。这下两个鸡饲料工厂都纷纷向王石订货,王石通过这笔生意不仅还上了债,还赚了300万元。

可以说,王石这次的成功就是因为他将自己的后路切断,在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和市场需求之后,敢于继续借钱来收更多的货,赌上一把。如果他没有将原来的工作辞掉,而是停薪留职,那么遇到第一次创业的失败时,他就很可能选择继续回去工作,自然就不会成就万科辉煌的业绩了。

由王石最初创业的成功我们就可以看出,创业者选择创业一定要拼尽全力,并不是尽力而为。尤其是当创业者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尤其是公司出现亏损的时候,如果还有退路,就不能全力来应对此事。只有不留退路,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创业者的个人潜质才会被真正地挖掘出来。总之,如果能够以拼尽全力的态度去对待创业,那么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3.30岁创业,要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

30多岁的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除了依靠自身的本领和经验外,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前人那里学知识,借鉴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吸取他们最优秀的成果,在他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赚取财富、取得成功的道路就会相对轻松一些。

艾萨克·牛顿是英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曾经毫不避讳地对人们说:“我所有的成就都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孩子。12岁的时候,他就从药剂师家里受到了化学实验的熏陶;在中学时代他的成绩并不出众,只是对几何现象、哥白尼的日心说等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大学时,是科学家伊萨克·巴罗把他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领域,也是在那时,他学习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儿的《哲学原理》、胡克的《显微图集》、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等;26岁时,牛顿同时担任了数学教授和卢卡斯讲座教授。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也一直十分刻苦,尤其在化学上,他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工作、实验,可是他还是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然而在数学、光学、力学、天文学等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都是因为伽利略、开普勒、惠更斯等前人的努力,牛顿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多用了些功夫罢了。正如他说的“站在巨人的肩上”,找一些成功的前人做标榜,多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努力进取,更上一层楼,如此才能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乔治·索罗斯是一个聪明的犹太人,但是他能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物还要感谢哲学大师波普尔的指点。1930年,索罗斯出生在匈牙利一个犹太律师家庭,童年时他的生活是富足而美好的。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战争结束后,索罗斯逃到了瑞士。1947年他搬迁到英国,1949年进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就读经济系。在读书期间,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对索罗斯的影响很大。索罗斯很崇拜波普乐,于是选修了研究社会制度的许多课程。

有一次,索罗斯专门去拜访了他的偶像波普尔,没想到声名远扬、学识渊博的波普尔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他们一起探讨学术上的很多问题,波普尔还一直鼓励他。在向波普尔求学期间,波普尔教会了他如何站在哲学家的高度全面地看问题,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变抽象为具体等。也正是从波普尔的社会运行理论中,索罗斯发现了金融市场的运转规律,从而使他成为震惊世界的“金融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