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生记忆学习法
28274500000025

第25章 分轻重缓急以增强记忆

说到有关记忆的轻重缓急,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一个初学英语的学生,在记英文的26个字母时,开头的ABC与结尾的XYZ最容易记,而中间到MN后就容易模糊。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演讲,一个好的演讲家,在每一次演讲时都是把自己最想说的内容,放在开头或结尾。 因为开始时,听众都会对上课、讲演内容到底是什么产生好奇心,最后的十分钟,又会产生整理全体的心理,故对内容特别留心,记忆最为深刻。

记忆的情形与演讲的情形相似,人们对开头与结尾的两个部分记得最牢,而中间的部分却很容易忘记。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在紧张状态,最多经过数分钟后,便需要略微放松,稍做休息。所以对于上课、讲演的注意力,顶多只能持续十分钟,头脑便自动放松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适,剩下最后十分钟,听者因希望利用这最后十分钟,再重做一番简要的整理、温习,故注意力又回到全神贯注的状态。

自己一个人做功课时情形也一样,最好也像上课、演讲一样,利用最初、最末的十分钟来做最重要的功课。

美国心理学家阿瑟·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12个单词排成一行,让别人来记,看哪个单词最容易记错。实验结果显示,没有一个人会记错第一个单词,从第二个单词以后错误逐渐增多,到第七八个单词的时候错误率最高,然后错误的情形就更多了。这种错误起伏的情形,称为错误的排列位置效果。

原因何在?这是因为记忆的痕迹会互相抑制。原有的记忆痕迹会抑制后来的记忆,这叫做顺向抑制。如果连续记忆相似的东西,就会发生后来的记忆抑制原有的记忆的现象,这叫做逆向抑制。而顺向抑制与逆向抑制交互作用的结果,就会使记忆消除。但是最先进入脑中与最后进入脑中的记忆内容,却少了一重抑制,因而记忆更鲜明,更持久。

了解了记忆的这种作用之后,就应该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初与最后去记忆。

这个方法不一定光指时间上的始末。

前文已经多次提及,识记后的信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遗忘快,后来就逐渐变慢。它告诉我们,若要记得牢,识记后必须及时复习,应当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忘记以后再重新去记忆。

那么该怎样复习呢?如果能手不释卷、过目不忘、日日刷新当然是最好的了,可是谁都知道,随着学习知识量的增加,这样做不仅时间利用率低,而且几乎是办不到的。循环记忆法则给予了科学的复习时间,请看下面是如何运用循环记忆法安排复习的。

识记间隔几秒钟→第一次复习间隔几分钟→第二次复习间隔几小时→第三次复习间隔一两天→第四次复习间隔四五天→第五次复习间隔一周→第六次复习间隔一个月→第七次复习,牢记。

当然,记忆时间间隔虽因人而异,但其基本规律不变。在具体应用这一规律时,要避免大量、集中地记忆单词,以免引起大脑的消极反应,效率也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遵循记忆的时间规律,以分组循环记忆的方式来进行记忆学习。实践证明,分组循环记忆法是一个极为有效的环节。能使记忆学习密切配合循环记忆法得到有效的推进。

循环记忆单词的方法,不可貌合神离地运用,对于每一个单词,虽然每次只读一二遍,但是一定要有一个“读、看、想”的过程,对单词展开尽可能多的各种特点的联想或联系。这个过程是很短暂的,在取得了单词的印象之后,立即抛开,把注意力转向下一个单词。

将自己要记忆的事物,简短地列在一张纸上。最初的第一行和倒数的最后一行,必然记得最清楚。至于中间部分,由于易受两旁其余事项的影响,互相混淆而不清楚。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将重要事项编排于两端,便于加深对重要事项的印象。

为能记忆全体,有时可以将记忆的顺序不断改变,从尾到头,从中间往前,从中间往后等各种顺序都可以,不一定非要从头到尾不可,如此才能轮流将各项置于最前、中间及最后,加深对各项的记忆。

谈到最初及最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如综艺节目开始及结束时唱歌的歌手,必然是较受欢迎、较有名气的歌手。选举时的海报及演讲顺序,姑且不论好坏,最初和最后的人必然较为显眼。

记忆是意图记忆某项事物,但也有无意图记忆却不自觉记住的情形。而将来在极需要引出记忆时,最先被吸引的,仍为最初与最末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