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8283600000061

第61章

管仲在半道上截住小白一行人,没等双方摆开阵势交战,就先向小白射了一箭,只听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中。管仲以为一箭射中,便派人通知公子小白已死。公子纠一伙人听说后就放慢了速度,慢慢地向齐国前进,过了6天才赶到国都临淄。当他们来到临淄城下,才知道小白非但没死,连点伤也没有,已经当上了齐国国君。

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巧射在小白的腰带钩上,并没有受伤。小白害怕管仲再射,便顺势倒下,用以麻痹对方,结果抢先回到了国都。

鲁国不肯善罢甘休,在临淄城外安营扎寨,向齐国发动进攻。结果被鲍叔牙带领的齐军杀得大败,最后鲁国被逼无奈杀死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召忽不肯回齐自杀而死,鲁国就把管仲装上木笼囚车交给齐国。

鲍叔牙亲自带人迎接管仲,并向齐桓公保举他掌管朝政。齐桓公不记前仇,亲自迎接,在听取了管仲治国之策后,更加信任他。

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针对齐国国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经济上,管仲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实行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的实物税制。实行这一改革后,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又使负担合理,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消除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往外地逃亡的人大为减少,促进了齐国农业的发展。

有从商实际经验的管仲,充分利用齐国靠海盛产鱼盐的有利地理条件,积极提倡发展鱼盐业,实行鱼盐出口免税,鼓励当地人民进行贸易活动。除此之外,还设置盐铁官具体负责盐铁业事务,促进了盐铁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促进商业进一步发展,实行国家铸造货币并对货币进行管理。管仲根据丰歉年分和各地物产的不同设立“轻重九府”,加强对货物的调控,从而控制住物价总体平衡。这些措施推行后,既满足了不同地区的需要,也大大增加了国库的收入。

在内政上,管仲实行“参国伍鄙”制度,对原来的行政组织加以整顿。国就是国都及其郊区,鄙就是农村。管仲把齐国划分成21个乡,工、商乡各3个,士乡15个。士、工、商各自居住在一起,以5家为一个单位编制起来,不得杂居和迁徙。把农村划分为5个属:30家为一邑,10邑组成一卒,10卒为一乡,3乡成一县,10县构成一属,每属有9万家。各级分别设立行政长官管理,规定每年对官吏进行考核,一、两次考核政绩不佳可以不究,三次考核还无起色的就要受到降职处罚。还规定各级官吏要经常向上一级报告本地区的情况。这样就强化了对国内的控制。

在军事上,管仲实行“作内政以寄军令”的方针,实行兵民合一,劳武结合。把行政组织和军事编制统一起来,做到平时是民政组织,战时是战斗单位。全国15个士乡3万家出3万人组成三军。由齐桓公亲率一军,国氏和高氏两个大臣各领一军。这样既扩大了兵源,又以同住在一村的人编在一起,他们从小长大,互相了解,关系密切,患难与共,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提高。

对人才的选拔,管仲创设了“三选”制。规定各乡中要把好学有才德和有武功的人推选到国家中去,是第一选。这些人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一段时间的试用考核,把优秀者选出推荐给国君,这是第二选。国君再亲自对他们进行考问审核,并交给一些事务做,合格者由国君任命为上卿的助手,这是第三选。这样做的结果,使有才干的人得以发挥能力,鼓励国人好学上进,扩大了齐国统治阶级的基础。

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管仲建议齐桓公掌握住生、杀、富、贵、贫、贱这“六柄”(六大权力),实行“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即赏功罚罪)的政策。通过这些改革,齐国的政治得到巩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军力得到加强,成为诸侯国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为齐桓公创立了争霸的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黄河下游的各诸侯国中,能与齐国争雄的有鲁、郑、宋三国,只有这三个国家承认了齐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的霸业才能确立和稳定。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与这三个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斗争。齐桓公抓住有利时机,先后制伏了郑、鲁与宋三国,公元前679年春,齐、鲁、宋、卫、陈、郑在卫国的鄄城相会,齐桓公主盟为诸侯长,这是他称霸的开始。

当时郑国对齐国是不服的。郑厉公虽然答允结盟,可是在鄄城的盟会上却不去朝见。后来郑厉公突然得急病死去,齐桓公才少掉这一强硬对手。公元前667年冬,周惠王派召伯廖到齐国,正式赐命桓公为诸侯之长,并请他讨伐卫国,到这时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才完全确立。

地处南方的楚国是个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大国。楚成王时开始向北方发展。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小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随国进攻,甚至北上伐郑,连郑国也准备依附它。

楚国北进,郑国抵挡不住,齐桓公就在公元前659年召集鲁、宋、郑、曹、邾等国在荦(今河南淮阳县西北)商计救郑。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宋、陈、卫、郑、许、曹、鲁8国军队向靠近楚国的蔡国发起进攻,蔡军不战而败,八国军队向南挺进,到达楚国边境。最后迫使楚国在召陵结盟修好,挡住了楚国北进的势头。

齐桓公从召陵回来的第二年又邀集诸侯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与周太子郑相会,表示支持他,反对周惠王废长立幼的决定。不久,周惠王死去,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太子郑继位,这就是周襄王。为了酬谢齐桓公,公元前651年在葵丘召集诸侯开会,把祭祀祖先的祭肉分送给齐桓公,用以表示关系亲密。在这次大会上,齐桓公借助周天子,演出了一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闹剧。

在此之后,齐桓公又对淮夷进行了讨伐。淮夷是分布在今淮河下游的一支部族,他们常与中原诸侯为敌,曾多次进攻杞和郐两国。公元前646年,齐桓公邀集诸侯在缘陵为杞建都,迁杞于此以避淮夷。公元前644年冬,齐桓公又在淮水上会合诸侯的军队准备进攻淮夷。由于天寒地冻,再加上连年征战,下面怨声很大,结果半途而废。

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的43年里,齐桓公逐渐把黄河中游的诸侯联合起来,援助弱小国家抵御还处在游牧阶段的戎狄侵扰,这对保护中原文化不受破坏起了一定作用。由于齐桓公这个霸主出现,各国结盟修好,减少了相互间的战争,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安定人民生活是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的。

齐桓公饿死于寿宫

齐桓公,是春秋初期显赫一时的人物。公元前679年,他在北杏(山东东阿北)大会诸侯,首先树立了霸权。以后,霸主地位维持三十六年之久。他精明能干,机智果断,知人善任,为发展齐国经济和保卫中原的先进文化作出了贡献。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料到晚年却被权臣控制,饿死在自己常住的寿宫,而且六十七天无人收殓,以至皮肉生蛆,尸水横流呢?

公元前685年,齐国国君无知在雍林被人所杀,当时流亡在鲁国的公子纠和流亡在莒国(山东莒县)的公子小白都急于回国争夺君位。鲁国当时的实力比较强,公子纠得到鲁国的支持,带了一支部队立即启程,鲁庄公亲自护送。莒国比较小,实力不如鲁国,但离齐国都城比较近,而且小白得到国内有很高威望的大臣高的支持。公子纠的谋士管仲估计到这个情况,如果小白先到,那力量再强也无能为力了。于是,他带了一支精兵,快马轻装,日夜兼程,先赶到莒往齐必经的要道上进行拦截。等了不久,果然一队车马匆匆而来。看旗号,管仲知道是小白到了,忙驾车抢上前去参见。趁小白答礼而没有防备的时候,照小白就是一箭射去。这时,只听得小白啊呀一声,倒在车上,口角鲜血直流。管仲见大功告成,飞驰而去,并派人赶回鲁国报告已经得手的好消息。鲁庄公和公子纠听到小白已死,完全放心满意了,所以一路之上,不紧不慢,走了六天才入齐境。但这时,小白早已到临淄,由朝中大臣高等拥立为君,称为桓公。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管仲那一箭恰巧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知道管仲箭法厉害,怕他再射,又怕在此厮杀耽误时间,于是急中生智,应声而倒,咬破舌尖,吐出血来。小白也有百辆兵车护送,管仲当然不能下车去仔细查看,以为把他射死了。管仲走后,小白换上一般随从人员的服装,改坐一辆密封的便车,从小路疾驰,直奔齐都。聪明的管仲,这次却一直蒙在鼓里。

小白即位以后,知道鲁国已派兵护送公子纠起程,而且已入齐境,马上作了应战准备,同时派人去通告鲁庄公:齐国已立新君。鲁庄公听说小白没有死,而且已经即位,犹如晴天霹雳,继而勃然大怒:“立君应该立长,公子纠是哥哥,小白是弟弟,他怎么有资格继位呢?我不同意。”齐桓公看到鲁不退兵,只好发兵抵抗。这年秋天,与鲁军在干时(山东博兴县南)进行了决战,鲁军大败。鲁军在后撤中,又被一部分从小路迂回的齐军截住,堵绝了归道。经过一番苦战,庄公好不容易才突了围。回到鲁国境内,清点人数,已所余无几了。齐桓公得胜回朝,兴高采烈。这时,鲍叔牙对他说:“公子纠在鲁国,有管仲和召忽的辅佐,又有鲁国的支持,这始终是我们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桓心说:“那怎么办呢?”鲍叔牙说:“干时一战,鲁国损失惨重,现在他们君臣还心有余悸,趁着他们元气还没有恢复,我们再起兵,以讨伐公子纠为名,对鲁施加压力,鲁必定会屈从。”桓公认为这个意见正确,于是,以鲍叔牙为统帅,立即起兵。兵至齐鲁边境,鲍叔牙先给鲁庄公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家无二主,国无二君。齐国已立新君,而公子纠妄图争夺,罪无可赦。但我君桓公与他是兄弟关系,不忍杀他,希望你予以处置。召忽和管仲,与我君有不共戴天之仇,希望能交给我们,我们要把他俩割成碎片才甘心,如果你不同意我们的要求,我们将马上采取行动。”鲁庄公看了信以后,很害怕,于是,只好杀公子纠,在逮捕召忽和管仲的时候,召忽自杀。桓公这次发兵攻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了解桓公的这个想法,对他说:“我很幸运能有机会很早就在你身边工作。现在,你终于即位了。就齐国来说,你是一国之君,地位是高贵的,但是,我没有能力再扩大你的影响和提高你的威望了。你如果只想治理一个齐国,那有我和高的辅佐就足够了。你如果还想建立霸主事业,功垂金石,名播千秋,那就非管仲的协助不可,希望你不要失掉这个人才。”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装着一定要生擒管仲的样子,而实际上是准备重用他。管仲也猜到了这一点,所以让他们逮捕送往齐国。到齐边境,叔牙在等候着,将管仲带到堂阜(山东蒙阴西北),亲自给他解开镣铐。到临淄,请他住进宾馆。管仲首先斋戒沐浴,向上帝祈求除灾降福,然后去拜见桓公。桓公赏给他很多礼物,并任命他为大夫,主持国家政事。从此,桓公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积极改革内政,同时,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中原诸侯,制止了北方的山戎和狄族的南下,保证了这一地区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公元前651年的葵丘(河南兰考)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盛况空前,可以说是独霸中原了。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在管仲病危的时候,桓公曾亲往探望,在病榻旁握着他的手说:“如果你万一不起,在群臣中哪一个能够接替你的工作?”管仲说:“了解臣的莫过于君了,我相信你是能慎重选择的。”桓公说:“你看易牙怎么样?我觉得他非常忠于我、爱护我,我曾经对他开过一句玩笑,说:‘所有的鸟兽虫鱼都吃过,就是不知道人肉是什么味。’第二天,他回去把自己3岁的儿子杀了,做了一盘肉给我尝。”管仲说:“哪个不爱自己的儿子呢,这是人之常情。他为了让你尝人肉味而忍心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这样的人又怎能够真正爱护你呢?”桓公又提一个人:“那开方怎么样呢?他本来是卫国的公子,为了辅佐我,他宁愿抛弃做一国之君的荣华富贵。父母死了,也不回去参加葬礼,这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父母。”管仲说:“父母有养育之恩,人最亲近最爱戴的莫过于父母,他远离父母而事齐,父母死了也不奔丧,从他对父母的态度来看,这样的人是不能和他亲近的。”桓公又提一个人:“竖刁怎么样呢?他为了到内宫来侍奉我而阉割了自己,他爱护我超过爱护他自己了。”管仲说:“每个人都是爱护自己的身体,他为达到亲近你的目的而忍心阉割自己,那将来对你又会怎样呢?这样的人不能信任。”桓公当时认为管仲讲的有道理。管仲为了防止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变,在死之前,把这三个人都撤职了,并且作出决定:不许入朝。

这三人平时围绕在桓公周围,曲意奉承,投其所好,成为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他们被驱逐以后,桓公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似的,一直郁郁不乐,吃东西也不知是什么味道。宫内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便对桓公说:“易牙他们被撤职以后,国家也并没有更加昌盛,而你的容颜和精神却远不如以前了。现在侍奉你的人,都不能像他们那样体贴入微,不能顺你的心意,你为什么不把他们召回来呢?”桓公认为确实是这样,于是立即发出召令。当时朝中有大臣劝阻:“你忘记了仲父的遗言吗?为什么又叫他们复职呢?”桓公说:“这三个人对我有益,于国家无害,仲父的话,不是太过分了吗?”管仲在世的时候,这三个人还有所顾忌,现在管仲、鲍叔牙等一些正直的有权威的大臣都死了,他们欺桓公年老,精力衰退,于是,逐步控制了朝中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