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命典——白话遵生八笺
28316700000036

第36章 延年却病笺下(4)

做到了以上三条,然后再按固鼎采药之方和坐禅修幻之法依次而行。这洋,外面的先天母气下降,坠面的后天气上升,最后二气相会于中田,并点化着凡气,时间长久之后,凡气炼尽了,真气也充实了。这种真气油然而生后,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抵御它了,它自双关深入泥丸,与神交诟,即所谓“迪二气于黄道,会三姓于玄富。”交诟之后,仍化为甘露,自玄膺而下,复入中官。这一升一降之间,就成全了人的造化。但先要有这样的一动一静,然后相应,不然则药物(气)耗散,火候(神)差失,所以说,如果有一丝一毫的差殊便不炼丹。

以上这些都纯出于自然,当然也就不可以将其与存神运气,揠苗助长之说同日而语。

简要地说,动设生静,静极生动,一动一静互为其用而已。如同天地之妙。这种动即是开,这种静即是合,不开则不合,不合则不开,开呀、合啊,这反反复复开台,便形成了造化的无穷无尽。如果人的静定功夫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人的元阳之气将会自然生发。

《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法华经》说:“身心寂不动,为求无上道。”《古德》说:“直须大死一回,绝后再生。”这些说法的确是很详尽的了。

气生,则乾坤震动,山岳撼摇,龙虎争驰,火风相击。它来往于三宫,自升自降。气刚刚开始往上升的时候,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之日,此时一阳生于六阴之下,其卦为复。阳气渐渐生长,阴气渐渐消亡,所以称为丑时,其卦为临。到寅时,其卦为,到卯时,其卦为大壮。此时节令已值春分,木气旺于卯时,真气熏蒸,如同沐浴。到辰时,其卦为夬;至巳时,其卦为乾,阳气已经旺至极点,于是一阴开始生于六阳之下,其卦为诟。此后阴气渐渐生长,阳气渐渐消亡,所以称为未时,其卦为遁;到申时,其卦为否;到酉时,其卦为观。此时节令已值秋分,金气旺于酉时,真气熏蒸,如同沐浴。到戌时,其卦为剥;到亥时,其卦为坤。在阴气旺道极点之后,一阳又开始生于六阴之下,如此一升一降,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二分二至,晦、朔、弦、望;五行四时,二十四气以及三百六十五度都攒簇于一刻之中。一刻的功夫故包含有一年的消息气候,一年三万六千刻,每一刻都要注意阴阳的调和,使生命在三万年里长盛不衰。其实,这些观点与天地造化是互相吻合的,也并不是拘泥于与图象的比较。

这个时候,人的气脉调和,精神爽快,就象刚刚从浴室中走出,就象睡得很香很甜的时候,就象夫妇欢会,就象母子留恋。于是神抱其气,气抱其神,日积月累,神气便打成一片,而且阴尽阳纯,这样便成了真人。及至脱胎神化之后,即身外有身,聚则成形,散刚成风,来去无阻,显隐莫测,造化不能留,阴阳不能拘(不受造化制约,不受阴阳拘束);鬼神不能测,蓍着龟(两着都为占卜用物)不能知,无拘无束地逍遥于真正的虚空之乡,而与太虚浑然同体。

(以上三章专论性命。)

戒行章第九

形为心的宅舍,心是形的主人。如果人缺乏戒行,那么,维护心的藩篱就要被破坏。所以最后这一篇我们以戒行章为题。

如果想了却俗事俗念,成为真人,首先必须持戒,然后才是修功行。所谓持戒,即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身不妄动;以卑自居,以谦自持,人以恶来,我以善受;对于贪、嗔、痴、爱,人我是非,全都置于度外。但这只不过是持戒的大概内容。所谓修功行,即当人家挨饥受寒时,想办法周济他;见人家患疾染病时,想办法医治他;见人家有何忿争时,想办法去调解。凡是可以给人以方便的地方,都尽力而为。自己的能力所做不到的,则经常劝导大家去做。以上也只是修功行的大慨内容。

如果只持戒而不修功行,便是厚于待己,薄于待人(只为自己,不为别人),这样就会有外魔;只修功行而不持戒,则算优于利人,劣于利己(过于考虑别人,反而委屈了自己),如此便会有内魔。而不管是外魔或者内魔,都将成为修道的障碍。所以古时候那些学道的人,刚开始生发道心时,便开始持戒行,日常起居以及一天十二个时辰之中,都不曾白白地浪费心思。早上修炼晚上琢磨,如此日复一日,也不去考虑时间,至于到底成与不成,也不将它放在心上。等到有一天功圆行满了,神气也充实了,自然可以感召那些巨眼宗匠,经他一言半句的点化,便一下子上升到了道学那种奇妙的境界。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事,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嘛。可于今学道的人,既不想想自己体质凡陋,也不清楚自己根器浅劣,且无寸功片行施予他人,又没有涵养功夫,对于贪嗔痴爱,人我是非等俗事俗念耿耿于心,怎么也无法了断。见古人那么容易就成功了,自己想成却如此之难,于是萌生妄想,希望被侥幸点化。心里总奢望着积年累岁的耗散之气和昏乱之神能成就于片刻之间,以求出世之道,真是愚蠢之极啊!这正如点石成金,蒸沙作饭的道理一样。等他发现自己终究不能成功时,反而去诽谤玷污曾点化他的人。唉,这是多么可悲的啊!紫阳说:“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这话说得已是十分的详尽明白了。

《天隐子》说:“神仙也就是人。他与普通人不同之处在于善于修炼自身的灵气,不为世俗沉沦,顺其自然,不为邪见凝滞,故才成为神仙。”这是多么有见地的观点啊!

至道玄微七论要诀

丹鼎第一

丘真人说:“大则可以包揽天地,小则容纳不了一根衣针。它是先天之物,是性命的根蒂。它居于肚脐与肾之间(有人说之前)。大肠之左,有一玄谷,人的性命开始于这个地方,呼吸也决定于这个地方,受胎也正是这个地方。”

铅汞第二

人的精气中所含的灵称为铅,元神同属一念;感通有情称为汞,以应外物之神。

真铅真汞第三(此时铅汞已合二为一)

气如果无升无降无息无定便称为真铅;念如果不生不灭不行不凝称为真汞。倘若还有一毫之息未定,则形非我所有,它将会散而归阴,这样就不能说是真铅。假如仍有一毫之念散乱,则神非纯阳,它将会散入鬼趣,这样也不是班汞。要不是早就有灵骨,怎么能到这种地步呢?

作用成丹第四

铅汞相投,于是合而成丹。铅汞二物,同生于一。金生水,即铅生银;水生木,即银生砂;术生火,即砂生汞。火不能自生,则归之于木;木不能自生,则归之于水;水也不能自生,则归之于金。运汞投铅的秘旨在于忘情。情忘则性复,性复才归虚。人呼吸时,呼出之气来源于此,吸入之气也汇积于此。可以说是呼的根,吸的蒂,称为玄牝之门。人如果能虚心定息(气),任其自然,牢固地守护好这个地方,时间长了之后,自然能将运汞投铅之法掌握纯热。而待到十月数足,则自然成丹(即所谓婴儿)。这便是人的一灵真性,而且它纯阳无阴,丝毫也不散离。当然并不是真有—个婴儿,只是一灵无杂念,就象婴儿没有一丝杂念一样,其实这是太乙所含真气的缘故。数足之后其灵验异常。

火候第五

对于人来说,心动,白天则叫心窍都开,为阳,辟(开)一户而称为乾;心定,夜晚则心窍皆合,为阴,辟(开)一户而称为坤。阳动阴静,阴静阳生。阳动,人则精神舒畅;阴静,人则昏睡伏,这是人类所表现普通现象。古人将交媾神气称为进火,十二个时辰中只有—个时辰进火。也就说一日之间,行住坐卧自然而然的凝神入气穴,便是进火,这个时辰通常是子时。一坐定便阳气生,即身中子时。所谓冬至不在子,夏至不在午,意思是说,人在下手(开始行动)时,便是冬至一阳生(也即火候),只如子时定息,不出不入,神凝,不生不灭打成一片,非动非静,非阴非阳。修炼的人应以这种功夫来冶炼空气全胎,集天地之造化,也就象冬至时节,万物凋零,但受到伤害的只是它们的外部形式,因为它们生命力此时已归于根部,而胚胎万物的无穷尽的生命力,都蕴禽在这里(根部)。

造化第六

忘却五官的作用,停息内外的机能,却又忘中不忘,自然而然,于不动之间默默守聚(指神与气),于杳冥之际恍惚之中,使其(指神与气)打成一片(只在脐肾之间)。十二个时辰中,不断的用功,这样有十个月的功夫后便可夺天地之大数。古仙妙用在乎抽添,即是说,念动而散,出乎卯门,此时法当抽同,以使念静息定(念指心念,息指呼吸之气)。或昏而睡,入乎酉门,法当添起,井调息奋迅。太极诗人有诗说:“散时行坤道,土虚晦其光。(收聚光)。昏时起巽风,调息任自然。”试问:“如何见得纯阳而成丹呢?”笔者说:“念念更无念,对境自相忘。不睡安有梦?种灵觉异常。”神凝的人,想梦自消。

坎离之旨第七(二灵只是一是,魂出则魄入,魂入则魄出)

就人身而言,人的头部为乾之体,腹部为坤之体。白天,魂魄行于乾道,里面一灵(或魂或魄)上升到乾官,为乾官之用,这时一阴入于二阳之中,形成了离卦的卦象;晚上,魂魄行于坤道,外面一灵(或魂或魄)降到坤宫,为坤宫所用,这时一阳入于二阴之中,形成了坎的卦象。所以圣人都以神气归空,将二者合而为一,使坎离既济于中宫,为之交媾。所以说:“坎离与乾坤,四象分体用。坎离即交媾,乾坤体不动。体全阴阳纯,太极气氤氤。戊己本属土,土位据中尊。至中守正位,虚无道所寄。性情复归虚,丹成仙诏至。”

坤以一为乾宫,生三女,离居中,阴数六。

乾以一为坤富,生三男,坎屉巾,阳数九。

坎富三阳升而流戊。阳土五。

离宫之阴降而就已。阴土十。

以上是坎离交媾之图,为鹤林子受。

内丹三要论

玄牝

《悟真篇》说:“要得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人体之内有一窍名叫玄牝,它受气以生,实为六腑之神。三元在这里聚集后便再也没什么区别了,且精神魂魄也都会于此穴。它是金丹还返的根本,也是神仙们凝结圣胎的地方。古人将它称为太极之蒂,先天之炳,虚无之系,造化之源,混沌之银,太虚之谷。归于根窍,复于命关。至于戊己之门,庚辛之室,甲乙之户,西南之乡,真一之处,中黄之富,丹元之府,守一之坛,偃月之炉,朱砂之鼎,龙虎之穴,黄婆之舍,铅炉土釜,神水华池,帝乙神室,灵台绛宫,都是同一个地方。然而,如果要去人体之内找到它的话,它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肝非肺,非非胃;既不是脐轮,也不是尾闾;既不是膀胱,也不是谷道;既非两肾中间一穴,也非脐下一寸三分。作明堂泥丸,作关元气海。这么说,它到底在哪个地方呢?

回答说:“我得妙诀,名日规中,一意不散,结面胎仙。”《参同契》说:“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这就是它的位置。

《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它正在乾位之下,坤位之上,震位之西,兑位之东,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的一身,居于天地之正中,其八咏九窍,丝络联接,虚问一穴,可空悬黍米,它不依形而立,

只随体道而生。它似有似无,若存若亡,无内无外,中有乾坤。

《易》说:“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说:“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度人经》说:“中理无气,混合百神。”

崔公的《入药镜》说:“贯尾闻,通泥丸。”

纯阳说:“穷取生身受气初。”

平叔说:“劝君穷取生身处,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白玉蟾又将它称为念头的启动之处。修丹的人,如果真息(一作气)不住,则神化无基(没有根基),而且这一窍既是先天而生,又与后天相接,所以先后二气总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这种精并非平常的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这种物并非平常之物。天得到了它变得清朗,地得到了它变得宁静,人得到了它变得机敏。

谭真人说:“开(一作辟)浩气之门,所以收真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如蚌内守,如石内藏,所以称珠玉之房,当然,这都是直指。然而这一窍既无边傍,更无内外,如果以形体色相来证实它,则又大错特错,所以说,既不可执于无为,也不可形于有作;既不可泥于存想,也不可着于持守。圣人法象,见于各种丹经。或说它圆高中起,状如蓬壶,关闭致密,神运其中;或说它状如鸡子,黑白相扶,方圆一寸,以为始初,弥历十月,脱出其胞;或说它其白如绵,其连如环,直径一寸二分,包容着人体一身之精粹。这固然明示了玄关之要,显露了造化之机,但学习的人如果不去探其玄机,不顺其奥妙,那用功的时候,便守其以为蓬壶,存之以为鸡子,想之以为连环模样,如这种形状,执着(一作有)为有(一作无),存无入妄,岂不十分可笑吗?其实,玄关一窍,玄牝之门,主要是神仙聊指造化之机啊。”

玉溪子说:“似是而非,除却自身安顿,着落何处去?然其中体用权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坎离想日月是也。”

《参同契》说:“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则神气有所收藏,魂魄不致散乱,回光返照便归来,造次不离常在此。”其诗这样说:“经营鄞鄂体虚无,便握元神里面居。息往息来无间断,圣胎成就合之初。”玄牝的意义,这里已说得十分的的详尽了。不过再又讨论这问题的话,杏林说:“一空玄关窍,三关要尽头。忽然轻运动,神水又周流。”又说:“心下肾上处,肝西肺左中,非肠非胃府,一气自流通。”现在说玄关一窍,玄牝之门,在人体全身上下之中正造化,原本吻合于此。但笔者常常暗自琢磨着这种观点,只是明白了其大意,却不曾真正理会它的直接所指。

对于流传人间的天下秘道,慈悲的太上必定不会有什么舍不得的。笔者在这里漏泄天机,指出玄关一窍的大意,不顾禁令地告诉大家,主要是想使有仙风道骨的人见了这些后能心领神会,豁然开朗,然后按照这些意思勤勉地修行。这本书所到之处,自有神灵护持,如果你业重福薄,与道无缘,自然不会遇到我这至道玄微的要决。有时虽然与它遇上了,但对它不怀敬意,随便地忽视了,却也不过是瞎子见文章,聋子听钟鼓一样。它玄之又玄,你怎么会知道它的正确性呢?

《密语》说:“径寸之质,以混三才,在脐之上,若以三指,仿佛其内,谓之玄关。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人如果有心去守着它,终将什么也没有;人若无心去求它,将更加发现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才好呢?——用志不分,就可凝神。使心地保持清亮,不去思虑俗事俗物;使气息匀和,寂然常照,不让其昏暗,散乱,等气安定平和之后,便凝神入定于此。入定后,人仿佛可以看到自己体内玄关之门即开,并可感觉到有一息从规中升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此时人应该存之以诚,听之以心,使六根安定,胎息凝凝,不闭不数,任其自然。静吸而嘘,如春鱼般蠢蠢欲动;动极而反,如冬虫般蛰伏冬眠,氤氲开阖,其妙无穷。这样稍过一会后,便必须忘气合神,使神气一归混沌,致虚之极,守静之笃,心不动念,无去无来,不出不入,湛然常住,此为真人之息以踵。踵,即其息深深之意,神气交感,这便是它的征候。

“前面所说的元气由它而生,所说的真息由他而起,此意到处,便见造化;此息起处,便见玄关。非高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人一身天地之中,正是这个地方。采取在这里,交媾在这里,烹炼在这里,沐浴在这里,温养在这里,结胎在这里,脱体还在这里。现在如果不清清楚楚地说破、指明,那么学习修行的人必定会胡乱猜疑,虽然不是大过失,但总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