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老教育家徐特立向青少年介绍的一个学习经验。意思是说,读书一定要动笔,不动笔就不看书。他说的动笔,就是做读书笔记。
有的小学生爱看动画书,但通常是看过就忘;有的中学生喜欢读小说、中外名著,几十部、上百部地读,但当别人问到他这些书好在哪里时,他们却无言以对,努力搜索,却一无所获。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读书的时候不爱动笔有关系。有人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教训:“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很多: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动脑又动手,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做笔记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消化的过程;可以丰富知识,积累材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读书笔记也是一种练笔。
要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东西,就得学会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许多伟人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富兰克林说:读书之时,宜备笔记与小册子,遇到新奇、有用的典故词句,就摘抄在上面。这个办法有三点好处:一是使记忆更牢;二是日后可以引用;三是提高自身素质。
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和摘录了1500多本书,共做了65本笔记。他读书时,常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空白处画满记号。他用画横线的方法,能够非常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方。
俄国作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是记笔记,人们称他“笔记迷”。他成年累月像蜜蜂采集花蜜一样,不知疲倦地把读到的佳句名言,听到的奇闻趣事,看到的人情风俗,一一记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积累,笔记为果戈理提供了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果戈理自己把这种笔记本称为“万宝全书”。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指的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你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你的综合分析能力。
这里给你介绍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划符号。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容易的笔记,通用的符号有画线(直线、双线、曲线和不同颜色的线)、圆圈、双圈、交叉、箭头、方框、三角形,还有着重号、问号、感叹号等。每种符号可按自己的习惯、爱好,分别代表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幼儿来说,划符号的种类越少越好,例如:在不认识的字下面打上着重号,在比较好玩的句子上打上波浪线,等等。不宜太多,否则孩子不仅容易糊涂,也容易养成乱涂乱画的坏习惯。
而对于大点的孩子来说,则要根据每一种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意思来划符号,一定要分门别类,不宜想到哪就划到哪。
(2)做卡片。
主要是指把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记在卡片上,也可以把摘录的内容记在随身携带的字条上,这种办法适用于旅行途中看书、看资料等。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对于幼儿来说,可以买一些好看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上今天所要学习的词语或问题,然后和孩子做游戏,如果孩子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于大点的孩子来说,卡片不必太花哨,最主要是要分好类。孩子可以自己制作卡片,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对以往的知识做一个归纳和筛选。
(3)摘录。
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文摘卡片,文具商店里都有出售,也可以自制,纸质得选用硬一些的。卡片一般得有题目、类别、作者、书刊名称、第几期以及内容摘要这样一些内容,一张卡片只摘抄一类内容。等到卡片积累到相当数量时,再按不同的类别(如警句格言、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分门别类,以便随时使用。
要提醒孩子:摘录时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
(4)心得。
心得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将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合在一起写出。做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心得笔记不必局限于固定形式,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和你的心得体会等。
对于幼儿来说,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每天写写心得,可以只是一两句话,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思考,父母以提问的方式给孩子一些提示。
(5)批语。
阅读中,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叫“眉批”。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也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好多名家的“眉批”还被结集出版,比如《毛泽东评〈二十五史〉》。
应允许孩子在书上做些批语,不必担心孩子把书弄坏,但要注意指导孩子批语不宜过多,不要影响书的整洁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