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28323300000035

第35章 带着问题读书

爱因斯坦曾指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一个封闭、偏远的小镇只能听到两个电台:第一个电台专门广播名人消息或是流行歌曲排行榜,它的收听率相当高;第二个电台则是气象专业电台,它的听众只有一小群人。

一天晚上,气象电台发出紧急警告:一场威力惊人的龙卷风将在午夜袭击本镇,电台呼吁镇民立刻疏散他处。

这一小群听众立刻组织起来,有的去找镇长,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打电话给第一电台,请求播出龙卷风消息,好保护小镇居民的身家性命。

可是镇长说:“本镇从未有过龙卷风,龙卷风的消息是第二电台误报或者是捏造,为的是提高收听率。”敲锣打鼓的人则被视为疯子。而第一电台则以现场正在采访名人为由,不能插播这一“生死存亡”的消息。

小镇最终被夷为平地,后来者也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有一个小镇。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以敏感的心对待这个世界,更要用心对待每一天,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看成理所当然。善于质疑,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读书中,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品质。

孩子读书,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有完全不懂的问题,有吃得不透的问题,也还有教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而自己尚未察觉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有的比较深刻。有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中常常忽视孩子的这种学习潜能,教师不能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意或无意地在压抑孩子好问的天性,致使孩子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

要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纠正不善质疑的坏习惯,首先要使孩子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的“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的“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孩子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孩子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孩子,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孩子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还可以将陶行知老前辈的小诗赠给孩子,以鼓励孩子主动质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只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王,只在每事问。”

1.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孩子“愤”、“悱”之际,正是家长引导质疑的最佳时机。在读书时,孩子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涉及内容、中心思想方面的,也有字词句方面的。孩子理解能力不同,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这时大多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希望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家长主要应该激发孩子的质疑意识,鼓励他大胆质疑。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从而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读书,解决问题。

营造积极的氛围对孩子也很重要。家长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不要在自己孩子的同学中划分好、中、差;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学习气氛,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家长还应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孩子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要当即做出判断,要不断鼓励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

2.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质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质疑必须解疑。孩子在开始学习质疑时,提的问题比较简单、浅显。在保护孩子积极性的同时,要帮助孩子进行分类,看看哪些问题能够通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就能解决。

这样的话,当孩子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时,他们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一些针对性强的具体问题。如在阅读《灰雀》时,当孩子读到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部分,会提出:“小男孩为什么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为什么小男孩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这正是引导深入理解小男孩思想感情变化的最好时机。当读到列宁向灰雀打招呼时,孩子会产生“列宁明知道灰雀到哪儿去了”的疑问,这时,引导孩子探求此问题的答案,也就读懂了列宁喜爱孩子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过程中质疑,能引导孩子对重点内容进行主动探究,克服那种教师问孩子答的陈旧模式。家长和教师不可包办代替,要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都可当老师,互问互答,形成良好的质疑解疑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