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28358200000014

第14章 “白衣大食”——伍麦叶王朝时期的阿拉伯人(1)

从沙漠里来的征服者,并没有把什么科学遗产和文化传统带到他们所征服的国家去。他们在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和波斯,坐在他们所征服的人民的讲座下,当他们的学生。他们证明了自己是何等好学的好学生!

——希提:《阿拉伯通史》

伍麦叶王朝的缔造者——穆阿维叶

公元605年,麦加霸主、古莱什望族——伍麦叶家族首领艾布·苏夫扬为他出生的次子取名穆阿维叶。630年,先知穆罕默德光复麦加,时年23岁的穆阿维叶随父信奉了伊斯兰教,并曾担任先知的书记员。后来,哈里法欧麦尔委派他到叙利亚任职,奥斯曼继任哈里法后,又升任为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在叙利亚任职达25年之久,期间,穆阿维叶受命建造战船,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创建了第一支阿拉伯海军,在地中海大显威风,公元649年占领塞浦路斯岛,654年占领罗得岛,并在655年著名的“船桅战役”中几乎全歼拜占庭海军,为以后阿拉伯人攻占马耳他岛和西西里岛,直至登上意大利陆地创造了条件。穆阿维叶招募和训练了一支对他极为忠诚的阿拉伯军队,而且由于他施政有方,深得民心。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建立伍麦叶王朝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穆阿维叶以阿拉伯枭雄著称,不但善于治军,而且具有出众的政治智慧。他的名言是:“用鞭子就可以的地方,我不用宝剑;用舌头就可以的地方,我不用鞭子。在我和我的同胞之间,即使只有一根头发在联系着,我也不让它断。他们拉紧,我就放松;他们放松,我就拉紧……”他的三个心腹总督之一齐雅德·伊本·艾比,是他父亲苏夫扬的私生子,本来是阿里的部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穆阿维叶为了让他转而效忠自己,不惜受世人唾骂,公开承认齐雅德是他父亲艾布·苏夫杨的儿子,亦即承认他是伍麦叶家族的苗裔。知人善任也是穆阿维叶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在阿里当选哈里发后,穆阿维叶打着“为奥斯曼复仇”的旗号,实际上是要争夺哈里发的权利。他要求阿里交出杀害奥斯曼的凶手,否则,就视其为杀害奥斯曼的同谋,从而丧失哈里发的资格,以便借此推翻阿里。阿里遇刺后,穆阿维叶千方百计,终于夺取了政权,登上了哈里发的宝座。穆阿维叶在位19年,他打破了在哈里发继承问题上的“政权协商制”,首开阿拉伯—伊斯兰史上“政权世袭制”的先例,建立了家族天下的伍麦叶王朝,定都大马士革,取代了旧都麦地那。伍麦叶王朝旗帜尚白,故中国古代史籍称之为“白衣大食”。

穆阿维叶建立政权后,迅速统一和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他对内改造国家机构,仿效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王朝的行政制度,集大权于一身,下设诸宰相及各部大臣之职,又将全国划分为五个行省,各省长官均由哈里发委任。经济方面,大力促进贸易流通,发行统一货币,使帝国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由于穆阿维叶军事上的辉煌战绩及其卓著的政绩,因而被史学家誉为继欧麦尔之后阿拉伯帝国的第二奠基人。

阿拉伯海军与“船桅之役”

众所周知,阿拉伯人的早期扩张,是人类史册上最富有戏剧色彩的章节之一。从阿拉伯沙漠走出的游牧人,居然真的灭了波斯帝国,并且撼动了强大的拜占庭帝国。

当人们看到碧波荡漾的海洋时,谁能将神秘的大海与沙漠的游牧民族联系在一起呢?然而,的确有一群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游牧人,竟能在地中海上乘风破浪,克敌制胜,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奥斯曼任哈里发期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受命建造战船,组建海军。穆阿维叶与埃及总督阿卜杜拉分别在叙利亚和埃及建立了阿拉伯历史上最早的两支海军。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叙利亚沿岸的不少城市因此而被拜占庭人所控制,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等沿海城市也经常受到拜占庭人的骚扰和威胁。穆阿维叶为此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加强了海防力量,决心要在海上同拜占庭海军决一雌雄。

阿拉伯人与拜占庭人的海战于公元647年起开始陆续爆发,首先,阿拉伯人相继攻占了叙利亚沿海城市,并于公元648年攻占塞浦路斯岛。数年之内,便控制了地中海东部海域。

公元655年,叙利亚和埃及的联合舰队进攻西亚海岸的菲尼克斯,在菲尼克斯附近的海域与强大的拜占庭海军短兵相接,拜占庭海军由拜占庭皇帝康斯坦斯二世亲自率领,由500多只战舰组成,战力远远强于阿拉伯海军,然而这次战役的结局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阿拉伯海军竟击溃了强大的拜占庭海军,大获全胜。这次战役,就是阿拉伯历史上被称为“船桅之役”的著名战役,所以称为“船桅”,是形容当时战船云集、桅杆林立的海战场面。这场战役是阿拉伯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海上胜利。只是阿拉伯军队未能乘胜追击,进逼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从而失去了全歼拜占庭军队的机会。“船桅之役”虽没有歼灭拜占庭,但却重创了拜占庭强大的海军,为阿拉伯人之后攻占马耳他岛和西西里岛,乃至登上意大利陆地创造了条件。

穆阿维叶建立伍麦叶王朝后,曾两次派出强大的海军,进攻君士坦丁堡,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君士坦丁堡虽然没有被攻破,但阿拉伯人先后攻占了罗德岛、克里特岛等重要岛屿。拜占廷统治叙利亚和埃及时,曾处心积虑地企图进攻阿拉伯半岛,控制叙利亚—麦加—也门的商道,然而,拜占庭人积三四百年之力,却终未能进入半岛。而从来没有接触过海阳的阿拉伯游牧人,竟能在三四十年内,两次突破地中海的惊涛骇浪,直扣君士坦丁堡这座名都的大门,不能不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卡尔巴拉惨案——侯赛因的殉难阿里于公元661年去世后,正当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紧密锣鼓地准备争夺哈里发权位时,伊拉克人宣布阿里长子哈桑为阿里的合法继承人,哈桑不愿看到穆斯林之间继续发生冲突,便主动致函穆阿维叶,表示愿意让出哈里发职位,借以换取穆斯林大众的和平与安宁。之后哈桑便隐退麦地那,直至去世。

公元680年,穆阿维叶临终前逼迫各行省部落首领对自己的儿子叶齐德宣誓效忠,这一做法违背了哈里发由选举或协商产生的原则。库法人再次请求阿里次子侯赛因来伊拉克出任哈里发,与大马士革的叶齐德分庭抗礼。于是,侯赛因率领家属及侍卫200余人出发前往库法。不料,当他离开麦地那之际,库法城形势骤变,忠于伍麦叶人的伊拉克总督齐叶德在希贾兹至库法沿途密布暗探,并在库法做好暗害侯赛因的周密布置。当侯赛因进入埋伏圈后,周围传来一片杀声,4000多人的军队将侯赛因一行围困在距库法西北25英里的卡尔巴拉小村。一场众寡悬殊的“战争”终于发生了,侯赛因及其追随者200余人悉数遇难,并被葬于卡尔巴拉。

从此,卡尔巴拉侯赛因的墓地成为什叶派穆斯林的宗教圣地,每年都有大批的什叶派穆斯林来此拜谒。围绕侯赛因陵墓,还建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侯赛因清真寺,镀金的穹顶耀眼夺目,三座宣礼塔高耸入云。侯赛因陵墓位于清真寺中心,由象牙镶嵌而成,并围有用铜和银铸成的护栏。

侯赛因之死给什叶派穆斯林内心深处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为侯赛因报仇”的口号成为什叶派号召人们推翻伍麦叶王朝的动员令,而且也的确成为最终导致伍麦叶王朝最后覆灭的主要原因。

卡尔巴拉惨案发生在伊斯兰纪元61年1月10日(公元680年10月),即“阿舒拉”日,因此,这一天也成什叶派的重要节日“阿舒拉”节。什叶派穆斯林在每年的这天都要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天国之城——大马士革

千百年来,在名都大马士革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公元7世纪初的一天,先知穆罕默德来到大马士革郊外的一座山上,他向城中瞭望,伫立良久,却没进城就走了,令随从们颇觉奇怪,先知解释道:“人生只能进入天堂一次,大马士革是人间的天堂,如果我进了这个天堂,以后怎能进入天上的天堂呢?”大马士革的美誉便随着这故事不胫而走,举世闻名。

公元661年,驻叙利亚的总督穆阿维叶建立伍麦叶王朝,选大马士革为新首都。大马士革是当时西亚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一个集古希腊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历史古都。随着伍麦叶王朝的繁荣发达,统治者认为大马士革的建筑艺术应展示帝国的气魄和风范,并体现伊斯兰教的独特风格。为此,走出沙漠的阿拉伯人以他们卓越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把细腻奢化的波斯建筑风格与高大宏伟的拜占庭建筑风格糅合起来,匠心独具地创造出一种新的独特的建筑风格——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以清真寺为例,必有哥特式的尖塔,它会是大漠民族想起高耸的枣椰树,也必有罗马式的穹顶,它会唤起阿拉伯人对圆形帐篷的回忆,而波斯建筑上的彩绘雕刻,则向人们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玄妙与博大精深。

大马士革的哈里发宫,与朴实简洁的麦地那的哈里发宫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宫中有饰有金边的门窗,以及用鱼骨几何图案点缀的天花板,而用乳白色石头砌成的宫墙和用石花砖铺成的地板,则是交相辉映,显得典雅华贵。宫苑中还有别致的喷泉、大大小小的花园、奇异的花草,其间百鸟啁啾,显示出帝国的一派繁荣和哈里发王权荣耀辉煌。

大马士革作为阿拉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伟大帝国的“心脏”,到中世纪时,一直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使东西方的名流显贵心向往之的名都大阜,西方人甚至用“东方珍珠”来形容大马士革的繁荣亮丽。

大马士革曾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萨拉丁最喜爱的城市,在他执政期间,大马士革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宗教和文化的一个中心。萨拉丁的陵墓就在著名的伍麦叶清真寺附近,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常到这里拜谒,以表缅怀之情。

大马士革最早叫做“沙姆”,至今人们仍在沿用这一称呼,并以这个名称代称叙利亚及其周围的地区。大马士革一词源于希腊Dimamshq,意思是“作坊”,这里的手工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在中世纪,大马士革以生产金银丝镶嵌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今天的大马士革市场上仍有许多这种工艺品作坊。后来这种工艺从大马士革传到威尼斯,又从威尼斯传到欧洲各地。

大马士革,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虽然历经沧桑,但其古朴美丽的风貌犹存,而且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第四大圣寺——伍麦叶清真寺

叙利亚美得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辉映着沙姆姑娘那清澄的目光和迷人的微笑……而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首都大马士革,则是这幅画上璀璨夺目的亮点。作为世界上的历史名城,大马士革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艺术造诣很高的古代建筑。位于大马士革老城中心的伍麦叶大清真寺,便是其中众多古代建筑的杰作和典范之一。

伍麦叶清真寺位于大马士革古城的中心,是大马士革古都的灵魂,公元705年,伍麦叶王朝哈里发沃立德在圣约翰教堂遗址上修建而成。主殿长136米、宽37米,由中、西、东三厅组成。厅与厅之间略有间距,有穹门相通,四周墙壁上和圆柱上有红、白、黑三色大理石的雕图和贝壳石块镶嵌的花纹。大寺共有6道进口,每道进口都有3扇青铜穹形大门。正门为凯旋式穹形,旁有两根圆柱,柱顶为皇冠形。大寺的庭院呈长方形,瓷砖砌地,于1218年才铺成竣工。东、北、西三面为环抱柱廊,彩壁上绘有伍麦叶时代的大马士革城全景。院中有3座封闭式圆形建筑:西座建于787年,里面藏有珍贵的《古兰经》手抄本原件;东座建于776年,其中藏有古钟,故又称“钟楼”;中座为大理石水池。寺内还有三座高高的尖塔,位于北墙正中的叫“新娘塔”,建于8世纪;南墙末端的叫“尔萨塔”,建于11世纪;西塔则较晚,建成于15世纪。

伍麦叶清真寺

当我们推开伍麦叶清真寺西门,步入由东、西、北三面走廊环绕的宽敞庭院,立刻便被一种古朴而恢弘的气势所包围,时光仿佛一下子倒退到了公元6世纪末的伍麦叶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昔日的强盛,大马士革作为帝国都城的辉煌,都仿佛在这座精美绝伦的清真寺建筑中得以重现,光洁可鉴的大理石地面,宽阔的庭院,巍峨的尖塔,肃穆的礼拜堂……安宁肃穆的氛围中,似乎又激荡着一种澎湃不息、包容乾坤的气度。伍麦叶清真寺傲然屹立于大马士革千余年,三座尖塔昂首注视,目睹了说不尽的历史沧桑,经历了数不清的风云变幻。伍麦叶清真寺曾多次在大火中奇迹般地得以复生,1069年、1400年、1893年的三场罕见大火,都没有使大寺“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