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28358200000003

第3章 沙漠文化的缔造者——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2)

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狮身人面像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更令人痛心的是,当拿破仑入侵埃及时,曾单独闯入金字塔墓穴,出来时,被憋得面白如纸,盛怒之下,他下令炮轰石像,将狮身人面像的鼻子打掉了一大块,一部分王冠也被炸飞了。

近年来,石像的颈、胸由于风化不断脱落。埃及和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们纷纷献策来“医治”石像,试图使其重现当年的风采。

砸碎偶像的少年——伊卜拉欣

伊卜拉欣的父亲名叫阿宰尔,是一位木雕艺人。阿宰尔为族人们雕刻他们崇拜的木头偶像或石偶像。因为周围都是崇拜偶像和星宿的人们。当偶像刻成后,阿宰尔交给儿子伊卜拉欣,让他到集市上去卖。

伊卜拉欣在卖偶像时常说:“这些都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他这么一说,谁也不买他的雕像了,于是他原封不动地将偶像带回家。有人把伊卜拉欣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他的父亲阿宰尔,阿宰尔非常生气,把伊卜拉欣狠狠地揍了一顿,警告他今后不许再这么做,也不再把偶像交给他去卖。

伊卜拉欣从小就讨厌偶像,他常常喜欢独自思考周围的一切,他认为安拉是世界的主宰。于是,他成了当时大地上唯一相信安拉的人。

伊卜拉欣被安拉挑选为先知和使者,并被派到他的族人中,去说服他们放弃对偶像、星宿和国王的崇拜,皈依到遵从安拉命令的正道中来。

伊卜拉欣首先劝说他的父亲阿宰尔,他非常和气地对父亲说:“我的父亲啊,你为什么要崇拜那种既不会听又不会看,对你又没有任何益处的东西呢?”

阿宰尔听到伊卜拉欣的话后十分气愤,他说:“你怎么可以亵渎我们的神灵呢?”伊卜拉欣又说:“我的父亲啊!没有降临于你的知识,确实已经降临给我了,你顺从我吧,我要向你指出一条正道。我的父亲啊!你不要去崇拜恶魔,恶魔确实是违抗仁慈的主的。我的父亲啊!我的确怕你遭受从仁慈的主发出的刑罚,从而变成恶魔的朋友。”听完儿子的话,阿宰尔勃然大怒,大声地朝据传这是先知伊卜拉欣的立足处伊卜拉欣喊道:“伊卜拉欣啊!你厌恶我的神灵吗?告诉你,如果你不停止你的言行,我一定会用石击你。你应当远离我一段很长的时期。”就这样,父亲阿宰尔完全拒绝了儿子的劝说。于是,伊卜拉欣又去劝说他的族人们。

当伊卜拉欣看到族人中有许多人在崇拜星宿,他就努力去劝说他们放弃对星宿的崇拜,告诉他们那些星宿是安拉的被造物。只有至尊的安拉才是最应受崇拜的,一切星宿都是时隐时现的,唯有崇高的安拉是永恒、永存的。尽管伊卜拉欣再三说服他的族人们,但他们根本不相信他的话。面对这一切,伊卜拉欣说:“指安拉发誓,你们转身离开之后,我一定会设法毁掉你们的偶像。”当族人们外出过节时,伊卜拉欣快步走进神庙,看见一个个的偶像前摆放着各种食物。伊卜拉欣看着这些供品,抬头望望偶像,然后用嘲讽的口气说:“你们怎么不吃东西呢?”“你们怎么不说话呢?”于是他拿起斧头打碎了所有的偶像,只留下一个最大的,他把斧子挂在这个最大的偶像的脖子上,扬长而去。

当族人们返回神庙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互相询问道:“谁对我们的神灵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个人实在是不义的。”有人立即回答说:“曾经有一个青年,名叫伊卜拉欣……”人群沸腾起来,族人们纷纷要求质问伊卜拉欣。当伊卜拉欣来到族人们的面前时,他毫不畏惧。族人们问:“伊卜拉欣啊!你对我们的神灵做过这件事吗?”伊卜拉欣回答说:“不然,是这个最大的偶像做了这件事。如果它会说话,你们就问问它吧!”对伊卜拉欣的回答,族人们非常惊讶,他们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于是,他们责问伊卜拉欣:“你明知它不会说话,为什么还让我们去问它呢?”伊卜拉欣说:“原来你们也知道这些偶像不会说话,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崇拜它们呢?是我把它们全部砸碎的,只留下了这个最大的偶像,你们所制造的这些偶像,它们没有任何力量,连自己都无法保护,怎么能够保护你们呢?只有至尊的安拉才是应受崇拜的。”

族人们听完伊卜拉欣的话后,认为他亵渎了他们的神灵。其中有人说:“你们烧死他吧!你们都来援助你们的神灵吧!”于是族人们联合起来,抓住伊卜拉欣,堆起柴火,点燃了熊熊烈火。族人们齐声高叫,将伊卜拉欣投到烈火中。在这紧急的时刻,安拉启示说:“火啊!你对伊卜拉欣变成凉爽的、和平的吧!”就这样,尽管火焰很高,但伊卜拉欣没有受到一丝伤害,他安然无恙地从燃烧的火焰中走出。族人们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但这一伟大的奇迹也未能改变这些执迷不悟的人们,他们并没有从这件事中得到教训,仍然继续崇拜着他们所制造的偶像、星宿和国王。

当时的奈木鲁德国王自诩为神灵,尽管伊卜拉欣告诉国王“我的主能使死者还生,生者死去”,国王反驳说:“我也能使死者还生,生者死去。”接着又说:“有两个人,我可以赦免和释放其中一位,而另一位我要他死,他只能去死。”面对国王和族人们的顽固,伊卜拉欣只好离开了他们。

渗渗泉的动人故事

伊卜拉欣遵从安拉的命令,带着还在哺乳的儿子伊斯玛仪和妻子哈吉尔,长途跋涉来到了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麦加。伊卜拉欣给哈吉尔和儿子留下了一些水和粮食,转身就要离去,妻子哈吉尔一把抓住他说:“伊卜拉欣,你要去哪里呀?难道就这样把我们母子扔在这无水无食的不毛之地吗?”

面对妻子的质问,伊卜拉欣沉默不语,妻子哈吉尔边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问着:“难道你就这么狠心地走了?”伊卜拉欣仍不回答,也不看妻子一眼,哈吉尔又问道:“难道是安拉命令你这么做的吗?”

伊卜拉欣这才坚决地回答道:“是的,是安拉命令我这么做的。”听到这话后,哈吉尔不再追问伊卜拉欣,而是回到儿子伊斯玛仪的身边,她暗自思忖:“只要是安拉的意愿,安拉决不会抛弃我们,一定会保护我们的。”

望着远处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伊卜拉欣流着泪举起双手向安拉祈祷:“我们的主啊!我确实已经使我的部分后代住在一个没有庄稼的山谷里,住在你的禁房附近,求你让一部分人的心依恋他们,求你供一部分果实给他们。”就这样,伊卜拉欣按照安拉的命令将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留在山谷里,自己就离开了。

哈吉尔回到儿子伊斯玛仪身边,给儿子喂奶,自己饿了就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点水罐中的清水。没过几天,伊卜拉欣留下的水和干粮都没有了,而年幼的儿子也没有奶水可吮了。饥饿和干渴使母子俩无法待在那里。哈吉尔饥肠辘辘,怀中的孩子也因饥渴哭泣不止。看着怀里消瘦的儿子,哈吉尔心里非常难过,她将孩子放在帐篷里,独自一人去沙漠中找水。找了好久,仍不见一滴水。太阳照着沙漠,空气干燥灼热。哈吉尔实在受不了,打算回帐篷去,但一想起她的宝贝儿子伊斯玛仪,她自言自语道:“我怎能不带水回去呢?没有水,儿子就要渴死呀!”

在无可奈何之际,哈吉尔只好朝远处走去。她爬上一座名叫赛法的山,在山顶上四处眺望,可是连个人影都没有。无奈中,她下了山,又爬上另一座叫麦尔维的山,仍然没有找到水。就这样,她来来回回,爬上爬下,每一次都没有收获。最后,她的唾液干了,舌头不能动了。当她第七次爬上麦尔维山时,儿子由于饥渴用双脚蹬地,不一会儿,一股清泉从小儿子脚下汩汩涌出。哈吉尔欣喜若狂,飞奔到泉边,用双手捧起清泉水,一掬一掬地将它装进罐子。水一直在汩汩涌出,她一边捧水,一边喊“宰目,宰目(停住,停住)”,水却越用越旺,不竭不止。哈吉尔自己和孩子都喝得饱饱的,年幼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了。

这股泉水就是有名的“渗渗泉”,伊斯玛仪和母亲哈吉尔就在靠近渗渗泉的地方住了下来。由于清泉的到来,山谷里渐渐来了许多驼队和其他族人们,他们围绕着这眼清泉居住下来。几千年来,这眼神圣的渗渗泉带给阿拉伯半岛的人们永不枯竭的福音,滋润着远道而来朝觐天房的朝觐者的心田。

古老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何时何地,爱心和信念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念和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善良的人们,只要相互关爱,矢志不渝,生命的泉水就会涓涓不息,美好的生活就会不再遥远。

伊卜拉欣将妻子哈吉尔和年幼的儿子伊斯玛仪留在麦加后,自己返回了巴勒斯坦;由于饥渴,哈吉尔奔跑于赛法和麦尔维两山之间七次,去寻找食物和水。在毫无希望的时候,真主安拉在伊斯玛仪的脚边赐予母子俩一眼清泉。于是各地的商队、驼队以及吉尔胡木的族人们都定居在清泉(渗渗泉)的周围,不毛之地的麦加城逐渐繁荣起来了。

年幼的伊斯玛仪和母亲哈吉尔也过着幸福的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伊斯玛仪渐渐长大了,他从吉尔胡木人跟前学会了阿拉伯语,他口齿伶俐,聪慧机灵。

有一天,生活在巴勒斯坦的伊卜拉欣在梦中听到一个声音说:“安拉命令你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梦醒之后,伊卜拉欣决定按照安拉的启示去做。于是,他从巴勒斯坦启程,赶往儿子伊斯玛仪居住的麦加。到达麦加后,伊布拉欣将安拉的命令告诉了儿子伊斯玛仪,为了不使儿子感到恐慌,他说:“我的儿啊!我确已梦见安拉要我宰你为牺牲,你考虑一下吧!”听完父亲的话,伊斯玛仪毫无惧怕之意,毫不犹豫地对父亲说:“我的父亲啊!请你执行你所奉行的命令吧!如果安拉意欲,你将会发现我是坚忍者,我能够经受住安拉对我的考验。”伊斯玛仪就这样完全服从了安拉的命令。于是,伊卜拉欣拿着锋利的刀和一些绳子,带着儿子朝着执行安拉命令的地方走去。伊斯玛仪心甘情愿献出自己,他顺从地躺下,让父亲动手宰他。当伊卜拉欣正准备动手宰儿子的时候,儿子对父亲说:“父亲啊,请您把绳子捆得结实点,这样,我就不能乱动了;请您把我脱下来的衣服放远一点,以免它沾上血迹;还有,请您把刀磨得锋利一点,以便迅速地割下我的脑袋,减少疼痛,尽快地执行安拉的命令。”

伊卜拉欣爱怜地看着儿子说:“我的儿啊,你真是个真心顺从安拉的人啊!”伊卜拉欣决定按照儿子的话去做,他把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吻了又吻,泪水不禁潸潸而下。面对儿子对信仰的坚定和对安拉的顺从,先知伊卜拉欣非常感动。于是,他拿起刀子,在儿子的脖子上用力割,然而锋利的刀刃却如同钝了一般,根本不起作用,伊斯玛仪的皮肤也一点没有被损伤。

这时,伊斯玛仪对父亲说:“父亲啊,请你把我的脸转向地下,如果你看见我的脸,就会因心疼我而下不了手,这样,你就无法履行安拉的命令。”伊卜拉欣听从儿子的劝告,把儿子的脸朝下,用刀使劲割儿子的脖子,但儿子仍是安然无恙。

正当为难之际,伊卜拉欣和伊斯玛仪同时听见了一声召唤:“伊卜拉欣啊!你确实已用行为证实那个梦了。”先知伊卜拉欣和伊斯玛仪接受了也经受住了安拉的考验,他俩都是顺从安拉的忠实仆人。

就在听见安拉的召唤时,伊卜拉欣发现一只肥壮的黑头羝羊出现在眼前,安拉启示伊卜拉欣将这只羊宰了,以代替伊斯玛仪献给安拉。

从这以后,为了感谢安拉,穆斯林在每年的“宰牲节”都要宰牲,以纪念先知伊卜拉欣,表达对真主安拉的敬畏和顺从。

赛伯邑王国

大约在公元前750年,有一支南阿拉伯人的望族赛伯邑人建立了赛伯邑王国。赛伯邑人兴起于也门地区纳季兰南部,后来打败了麦因人及其周围的一些小国,曾一度拥有整个阿拉伯半岛。赛伯邑人属闪族,他们把闪族文化带给土著居民。由于他们熟悉南海航线、港口以及变化莫测的海上季风,因此被誉为“南海的腓尼基人”。他们开辟了半岛上著名的“贸易商道”,以也门为起点,沿半岛西岸向北行,经麦加和皮特拉,然后分三条路北上:一条到埃及,一条抵达两河流域,一条通往加沙。

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610年,赛伯邑人在位于萨那以东80公里外的塞尔瓦哈建立起他们国家的首府。公元前610年至公元前115年,赛伯邑王国建都马里卜(Marib)。马里卜在古代曾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马里卜还以它附近的大水坝马里卜大水坝而闻名于世,这个大坝是国王萨姆胡·阿里·雅诺夫和他的儿子们共同修建的。水坝的建成对赛伯邑王国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马里卜地区成为一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地方。

《古兰经》的“赛伯邑”章中,记载了那时的情景:“赛伯邑族,在他们的居处,确有一种迹象:两个园圃,分列左右。‘你们可以吃你们的主的给养,你们要感谢他。一个肥美的地方,一个至赦的主宰。’”(34:15)这里所指的“两个园圃”,便是马里卜水坝左右两个泄水口排出的水流灌溉所到达的大片农田。由此可以看出,在那时这里已是一片绿洲。

当马里卜水坝建成后,赛伯邑人对此水坝进行了多次加固和修缮。但在公元1世纪时,一次暴雨将水坝冲塌,正如《古兰经》中所提到的:“随后,他们悖逆,所以我使水库的急流去淹没他们,我把他们的两个园圃,变成两个只生长苦果、柽柳,和些微的酸枣树的园圃。我因他们的忘恩而以这报酬他们,我只惩罚忘恩的人。”(34:16-17)水坝倒塌后,赛伯邑人虽然曾多次试图重建,但终未成功,人们开始离开这块逐渐荒芜的土地,赛伯邑王国也从此开始走向衰落。

在赛伯邑王国里还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是女王贝尔姬丝会见先知苏莱曼的故事。至今,也门人民仍在歌颂着这位女王。

希木尔王国约公元前115年,在赛伯邑王国走向没落之际,新崛起的希木尔王国取代了赛伯邑人的统治,定都著名的香料集散地采法尔。这样,希木尔人便成为麦因—赛伯邑语言文化的继承者。

希木尔人的经济以农业和商业为主,他们还精于建筑。公元1世纪在萨那修建的雾木丹宫便是他们的杰作。后来罗马商船进入印度洋,加上基督教和犹太教传入也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希木尔王国的繁荣,希木尔人的经济受到了威胁,他们已不能独占红海的贸易。同样,社会秩序也开始动荡不安,信仰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人曾两度攻占也门。公元340年,埃塞俄比亚人完全攻占也门,统治也门长达40年。在此期间,国势动荡,水坝坍塌,农业凋零,经济每况愈下。公元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庭人的怂恿下,最终使希木尔王国覆灭,希木尔王国退出了阿拉伯半岛的历史舞台。

奈伯特王国

在古老的约旦河东部,生活着一群游牧的部落。后来,部落的人们赶着骆驼,拉着帐篷,迁移到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交界地区,定居下来。公元前6世纪,这一部落建立了奈伯特王国。最初,这一王国并不很大,直到国王哈里斯四世在位时(约公元前9—40)王国逐渐强盛,疆域北到大马士革,西至西奈半岛,南及希季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