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28358200000006

第6章 从蒙昧到文明的跃迁——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人(1)

阿拉伯史学家一般将先知穆罕默德及其继任者四大哈里发时期这段时期称为伊斯兰时代或叫做伊斯兰初期。这段时期时间虽然很短,从穆罕默德于公元610年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至661年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去世,只有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然而这段时间,却是阿拉伯人历史上经历的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期,是阿拉伯历史上社会变迁最剧烈的时期,阿拉伯人也因此而走向世界,实现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跃迁。美国历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讲到这一段历史时曾说:“在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假若有人敢于对人预言说:直到现在还未开化的、默默无闻的阿拉比亚地方,将有一股从未听到过、从未看见过的力量,将在二三十年后突然出现,猛攻当代的两大世界强国,而成为其中之一(萨珊帝国)的继承者,同时夺取另一个帝国(拜占庭帝国)最富饶的几个省区,那么,他一定会被称为疯子。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是那样的。阿拉比亚本来是一个不毛之地,但是在先知去世后不久,这个荒岛好像着了魔一样,突然变成了英雄的苗圃。那些英雄,无论从数量或质量来说,都是罕有的。”

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

在1400多年前,麦加城作为阿拉伯半岛上一个著名的商业中心和宗教中心已有很长时间了,因此素有“首邑”著称,城里的许多名门望族大都以经商为生,其中古莱什部落的哈希姆家族也不例外。哈希姆家族的年青商人阿卜杜拉,也像当时的许多麦加商人一样,常年奔波于麦加与叙利亚之间的漫漫商道上。有一年,阿卜杜拉在经商途中身患重病,歇息于途中经过的叶斯里布(即后来的麦地那),他惦念着家中怀有身孕的爱妻阿米娜,盼望早日康复,回到麦加,但却不幸一病不起,不久便病逝于叶斯里布,未能回到家中,更没能见到即将出生的孩子。

一天夜里,阿米娜做了个梦,梦见有人告诉她自己怀的是一个男孩,出生后要取名“穆罕默德”,意为“受人夸赞者”。阿米娜欣喜万分。公元570年4月20日,阿米娜果然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她给孩子起名穆罕默德。按照当时麦加人的习惯,加之阿米娜体弱多病,小穆罕默德被送到乡下的牧区,由奶妈抚养了一段时间。穆罕默德6岁时,又失去了亲爱的母亲,只好由祖父阿卜杜拉·穆塔里布照顾。屋漏偏遇连夜雨,真是命运多舛,穆罕默德8岁时,祖父也离开了人世。伯父艾布·塔利卜受托收养了穆罕默德。伯父家境贫困,小穆罕默德不能上学,只好替人放羊,在牧羊生活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12岁时,穆罕默德便开始跟随伯父到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经商。穆罕默德虽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一字不识,但他自小聪明睿智,为人谦虚诚实,乐善好施,赢得了族人的普遍赞誉,被称为“艾敏”,即忠实可靠的人。

穆罕默德25岁时,受伯父嘱咐,受雇于麦加富孀赫蒂彻,赫蒂彻因丈夫英年早逝,独自一人支撑着庞大的家业,而经常雇人经营驮队生意。在听说穆罕默德的为人后,她以最优厚的报酬雇请穆罕默德来经办商务。穆罕默德不负所望,一趟叙利亚之行,为赫蒂彻赚得了丰厚的利润,他的精明能干和诚实善良,深得赫蒂彻倾慕,于是找人暗示穆罕默德来向她提亲,三个月后,两人终成眷属。结婚那年,穆罕默德25岁,而赫蒂彻已年届40岁,然而婚后夫妻却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穆罕默德并没有沉湎于富足美满的家庭生活,因为当时的阿拉伯半岛,偶像崇拜盛行,各种迷信泛滥,穆罕默德每天都会看到各种社会不公和丑恶现象——奴隶被自由买卖和随意抽打,女婴遗弃甚至被活埋,部落争斗与仇杀连年不绝,高利贷盘剥使多少人倾家荡产,多少人生活在无家无舍的悲苦中,又有多少人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难道这就是人间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对现世的厌倦与憎恶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使穆罕默德时常躲在麦加城郊的一个山洞里静坐沉思。

根据伊斯兰教文献《布哈里圣训实录》记载,在穆罕默德40岁时(公元610年)的某一天,正当他静坐洞中沉思的时候,突然感觉浑身发热,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顿时压于胸中,山洞中射入一束亮光,一个清晰的声音警告他:“你读吧!”目不识丁的穆罕默德紧张不安,他说:“我不会读。”

那个声音再次警告:“你读吧!”一连重复三次,于是穆罕默德跟着那个声音读道:“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古兰经》第96章第1~5节)穆罕默德怀着惊惧的心情跑回家中,让妻子赫蒂彻将被子蒙在他的头上,以求镇静。穆罕默德恢复平静后,将发生的一切以及自己惊恐的心情告诉了妻子赫蒂彻,赫蒂彻安慰他说:“祝贺你,我叔叔的儿子,放心吧,不用忧愁。一切托靠安拉,安拉不会使你出丑,因为你是好人,你谦逊真诚,善待亲友,款待客人,施济贫寒,助人为乐,一切都是为了安拉。”

在妻子的安慰下,穆罕默德恢复精神,鼓起勇气,开始肩负起新的使命,以“安拉的使者”的名义,向世人传达真主安拉的启示,号召人们信仰伊斯兰教,从此踏上了长达23年的宣传伊斯兰教的艰苦生涯,直到公元632年6月8日去世。在此后的整整23年间,穆罕默德历经各种迫害和磨难,但他始终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终于在阿拉伯半岛成功地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使阿拉伯民族从蒙昧时代迅速跨入文明时代,从而掀开了阿拉伯历史的新篇章。

史学家称穆罕默德是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美国学者麦克·哈恩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中,将穆罕默德列为第一位,认为穆罕默德是人类历史上在世俗生活与精神信仰两方面最具影响的人物。而且,他的影响至今持续不衰,今天,全世界有12亿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分布在162个国家和地区,有57个国家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全世界的穆斯林,每天都在诵念着穆罕默德的名字——“万物非主,只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战略转移——希吉莱

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整整10年,不但应者寥寥,而且遭受到各种迫害和屈辱。麦加的贵族富豪和多神教徒一开始就强烈反对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将穆罕默德传播的伊斯兰教视为对古莱什祖先信仰的背叛,是一种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污蔑穆罕默德只是一个“疯子”,他们采取各种残酷的手段,千方百计地打击和迫害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公元619年,穆罕默德的妻子赫蒂彻和伯父艾布·塔利布相继去世,传教活动失去重要的支持者,古莱什贵族更是加紧对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的迫害,伊斯兰教史上称这一年为“悲痛之年”,穆罕默德被迫到邻近的塔伊夫传教,寻求支持,遭到的同样是怒骂和追打的“礼遇”,只好又重回麦加,处境日益变得凶险。

当时麦加和北方的叶斯里布之间经济往来比较频繁,620年的一天,穆罕默德听说从叶斯里布来了一支商队,于是趁夜色前往,与商队的6名哈兹拉吉家族人会面,向他们宣讲伊斯兰教,这6人听后,顿觉耳目一新,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随即加入了伊斯兰。当他们回到叶斯里布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族人,大家都对穆罕默德宣传的伊斯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621年,叶斯里布有12人来到麦加,在麦加附近的阿格白晤见穆罕默德,订立第一次协定,邀请穆罕默德到叶斯里布调停部落之争,穆罕默德遂派人前往传教调停。622年6月,又有75名叶斯里布人来麦加,在阿格白与穆罕默德订立第二次协定,宣布信仰伊斯兰教,并正式邀请穆罕默德到叶斯里布,穆罕默德欣然接受邀请,经过周密安排,200多名穆斯林分批秘密迁往叶斯里布。麦加贵族发现了穆斯林的举动,便密谋策划谋杀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闻讯后,在挚友艾布·白克尔的陪同下,星夜离开麦加,藏身麦加郊区的山洞躲避,成功摆脱麦加贵族派出的追兵的搜捕、追击,紧接着又日夜兼程,长途跋涉,于622年9月24日安全抵达叶斯里布,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这就是伊斯兰史上著名的“希吉莱”(迁徙),叶斯里布也随之改名为“麦地那”——先知之城。

迁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的一次战略转移,这次迁徙,成为穆罕默德及其伊斯兰事业的一次历史性转折点,伊斯兰教从此走向阔步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年,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即希吉莱历纪元元年。

迁士和辅士在

阿拉伯伊斯兰历史上,把那些追随穆罕默德、离开麦加迁往麦地那的穆斯林称为迁士,而把那些为迁士们提供帮助的麦地那穆斯林称为辅士。迁士们为了躲避古莱什多神教徒的迫害,守住自己的信仰,不惜抛弃家产,背井离乡,走出麦加,迁往他乡。最早的一批迁士,是公元615年迁往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穆斯林,他们在那里受到当地信仰基督教的民众和国王的善待和保护。至公元622年,始有较多麦加穆斯林分批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迁士们受到当地穆斯林即辅士们的热情接纳和帮助,迁士们无处寄身,辅士们争相把他们请到自己的家里居住,互不相让,以在至争执不下的时候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迁士们没有吃的和穿的,辅士们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据艾布·胡莱勒传述:一位辅士对先知说:“请你把我的椰枣园分给我的迁士兄弟们。”先知说:“这样不可以。”那位辅士说:“那就让他们帮助我在园里劳动,所结枣子我们共享。”有的辅士甚至将自己的妻子或女儿聘给迁士。先知在麦地那让辅士和迁士们结为兄弟,约定相互帮助。辅士们善待迁士,几乎到了超过自己亲人的程度,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期间发生的许多感人故事,成为阿拉伯历史上千古流传的佳话。《古兰经》中是这样赞誉迁士和辅士的:“他们曾被驱逐出境,以致丧失自己的房屋和财产。他们寻求从真主发出的恩典和喜悦,他们协助真主和使者;这等人,确是诚实的。在他们之前,安居故乡而且确信正道的人们,他们喜爱迁居来的教胞们,他们对于那些教胞所获的赏赐,不怀怨恨,他们虽有急需,也愿把自己所有的让给那些教胞。能戒除自身的贪吝者,才是成功的。”(59:9)

迁士和辅士之间建立的兄弟情谊,打破了阿拉伯蒙昧时代根深蒂固的宗族、血统观念和地域隔阂,是阿拉伯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为当时的阿拉伯伊斯兰新社会塑造出了一代杰出的精英群体。

白德尔战役

虽然麦加的大部分穆斯林已迁往麦地那,但他们的家产却被麦加的古莱什人据为己有,同时,仍有一小部分贫困势弱的穆斯林未能迁出,被麦加的古莱什人扣押着,还遭到古莱什人的百般折磨。麦加古莱什贵族要消灭穆斯林的企图始终不肯罢休,他们不时前来骚扰麦地那的穆斯林,在麦地那周边进行烧杀抢掠,毁坏麦地那郊外的良田和果园。为了保卫自己,穆罕默德先知和麦地那的穆斯林打算转消极防守为积极抵御,开始寻找机会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624年3月,麦加古莱什贵族集团的首领、富商艾布·苏夫扬率庞大商队从叙利亚返回麦加,途中将要经过麦地那,麦地那穆斯林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出击,拦截艾布·苏夫扬的商队,夺回被麦加贵族夺取的财产,于是他们组织了320人的队伍,守候在麦地那西南约80英里处商队的必经之地——白德尔。

但足智多谋的艾布·苏夫扬很快就听到了风声,他急速派人到麦加请求援兵,同时让商队改变路线,绕道返回麦加。麦加古莱什的首领们迅速召集了一支1000人的装备精良的队伍,由艾布·哲赫里等首领亲自率领,气势汹汹地前来增援艾布·苏夫扬,大有将麦地那穆斯林一网打尽的架势。穆斯林队伍拦截商队的计划落空,反而遭遇到数倍于己的强敌来犯,大家感到异常紧张,因为麦地那新社会的生死存亡就在此一刻。穆罕默德与大家召开了协商会议,大家一致决定要与麦加古莱什人一决雌雄,不过毕竟自己战斗力有限,要以300人的队伍打败千人大军,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迎接穆斯林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殊死恶战。

按照穆罕默德的部署,穆斯林士兵埋伏在白德尔绿洲,以逸待劳,准备对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艾布·苏夫扬的商队及时绕过穆斯林的埋伏圈,直奔麦加。前来救援的古莱什军队想以多胜少,一举歼灭穆斯林军队,趾高气扬地冲向穆斯林的伏击圈。埋伏在沙丘后面的穆斯林军队,向敌军发起突袭,将沙土洒向敌军眼睛,敌军顿时乱作一团,开始溃散。在激战几个回合后,古莱什的几员大将相继倒地,极大地震慑了原本不可一世的古莱什军队,穆斯林军队则士气大振。穆斯林最终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0余人,包括艾布·哲赫里等12名首领,俘获70余人,穆斯林自己则只伤亡15人。

白德尔战役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一役,挫败了古莱什贵族集团企图扑灭麦地那穆斯林新社会的阴谋,捍卫了穆斯林的信仰,巩固了伊斯兰教在麦地那的地位,因此,在阿拉伯伊斯兰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吴侯德战役

麦加古莱什人因白德尔一战而蒙羞,阵亡者的家属更是纷纷找到艾布·苏夫扬,要求他带领麦加古莱什人重整旗鼓,为他们报仇雪恨。艾布·苏夫扬也不甘受辱,加紧备战,伺机反扑麦地那,决心一举消灭穆斯林。公元625年3月,古莱什人纠合3000人的大军,每人配备一峰骆驼,还有200名轻骑兵,由艾布·苏夫扬亲自率领,浩浩荡荡地向麦地那开来。经过10天的行军,古莱什军队到达麦地那郊外,在距离麦地那5英里的吴侯德山以南高地安营扎寨,准备向麦地那城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