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明的沟通技巧
28363100000012

第12章 巧沟通,顺利说服别人(2)

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肯定会有很多不懂的事情,这个时候就要虚心请教,问问题前先多观察身边的现象,多动脑子。在请教别人时,应当带着谦虚的态度。因为你在询问问题的同时也是在和同事沟通,增进情谊,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获取答案的过程。

当上司取得了丰功伟绩的时候,他周围有的是赞美声和一张张笑脸。作为下属的你如果也去这么做,就不会引起上司的特别注意。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虚心请教,你可以恭恭敬敬地掏出笔记本和钢笔,真心诚意地请他指出你应该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论上司值得骄傲的东西,向他取经。这样做会引起他的好感,使他认为你是一个对他真心钦佩、虚心学习、很有发展前途的人。

对于初创企业来讲,只有加强与同类企业的沟通,注意吸收他们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往往有些问题对于经历过的企业来说非常简单、非常明白,但对于初次遇到的企业可能就不知所措。只要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虚心请教,可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问一句、多学一点,可能比你整天冥思苦想省事、省力得多。

时刻保持一种虚心求教的态度,才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虚心请教的最大好处就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犯错几率,缩短摸索时间,使我们更快地走向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来到了小河边,看到三个年老的长者在河边垂钓。过了一会儿,一个老者起身,说:"我要到对岸去。"于是,老者蜻蜓点水般在水面上飞快地点了几下,就过去了,年轻人很惊讶。过了一会,又有个老者也像第一个老者一样过去了,年轻人看呆了。又过了一会,第三个老者也起身从水面过去了,这下,年轻人认为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蜻蜓点水而过,谁知"扑腾"掉到了水里。三个老者把年轻人救起,问他为什么掉到水里,年轻人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三个老者哈哈大笑:"年轻人,我们在这条河上走了几十年了,对河里的每一块石头都非常熟悉,所以,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过河。你不熟悉,就一定会掉到水里去的。"

别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不肯虚心向人请教,结果只能会处处碰壁,和这个年轻人一样掉进水里。

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有值得别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年轻同志要尊重老同志,虚心请教,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和领导沟通中,要向领导虚心地请教,比如公司期望自己发展的方向,目前自己做得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等等,要有诚意地问自己的直线领导,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应如何进行提高和改进等等,从领导那里得到一些指导。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个人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虚心向别人请教和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到许多处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经验、方法,是保持清醒头脑、认清自己位置、积极进步发展的良方。

小贴士

学会"请求帮助",别人会更喜欢你

正如一条谚语所说的:"在你困难的时候,你曾经帮助过的人不一定来帮助你,而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还会来帮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在给别人一个小小的帮助后,一般地说,他愿意做出更多的帮助,因为一个人在帮助了某个人之后,便会说服自己去相信被帮助者是应该得到帮助的。

人总是喜欢证明自己正确,谁也不希望自己栽的花开得不好或者开不出来,换句话说,人们不希望自己投资错了,更不希望自己白白投资(尤其是感情投资),这叫栽培引起的"期待效应"。让某个人帮助你就是让他"栽培"你,随着期待效应的显现,他就会越来越喜欢你。

此外,向领导和老同事请教工作,体现了对他们的尊重。要知道,很多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情结,他们在获得心理满足的同时,不仅不会小瞧你,反而会因为受到尊重增加对你的好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用易懂的语言,让对方容易接受

在与人交际中,要说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否则很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闹成笑话。

一天晚上,某书生被蝎子咬了,他摇头晃脑地喊道:"贤妻,迅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妻子怎么也听不明白。疼痛难忍的书生气急之下只好叫道:"老婆子,快点灯,蝎子咬着我啦!"这一则笑话是讽喻那些专会咬文嚼字、不注意口语化的人。

在社交中,无论你的话多么动听、内容多么重要,沟通最起码的原则是对方能听得懂你的话。如果对方听不懂你的方言,你要尽量使用普通话;对方不明白你讲的术语或名词时,你要转换成对方熟悉的、理解的语言等等。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和特定对象,用文绉绉、艰涩难懂的语言,往往既不亲切,又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

例如,在会议中,参会的人员不可能都是一个知识层次,会议主持人不能不看对象,不管效果。主持人在讲话中不要大谈艰深难懂的东西,即使是政策性、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会议,主持人也应用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俗易懂的语言不但让人听得不吃力,还会给人一种亲切朴实、平易近人的感觉,能缩短主持者同与会者的距离。

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中。大人平时应当尽可能对孩子讲直白和通俗易懂的话,否则容易造成亲子交流沟通上的障碍。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共同编故事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旦发现孩子因为大人表述不清而有错误理解时,应当及时告知孩子实情,并做出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解释,以免孩子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在谈话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应尽可能使用忠实本意且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亲切。要尽量避免在同非专业人士沟通的时候使用专业术语,要用沟通对象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去展开沟通。假如无法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则至少应以简明易懂的惯用语加以解释,尽量讲土气一点的话,讲大实话,讲别人能够理解的话。因为叙述的目的是让对方相信自己所讲的事实或接受己方的观点,而不是要借助于叙述炫耀自己的学问,卖弄自己的词汇。

小故事

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以理去疑,消除误会

只要把话说到点上,说的有道理,自然会令对方信服。

古时候,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卫士去抓他。许允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请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时,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发现他们个个都很称职,于是放了许允,还赏了他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的依据是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制。不管此举是否妥当,它都是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据"理"力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

汉代的丞相萧何曾请求汉高祖刘邦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出给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专供皇室游玩嬉戏和打猎消遣的园林。刘邦一听萧何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肯定是接受了百姓和商人的钱财,才公然替他们说话办事。于是,决定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交由廷尉审查治罪。廷尉是专门为皇帝办案子的,为讨好皇帝,只要皇帝认定某人有罪,廷尉官员就不惜动用大刑迫使犯人服罪。所以如果真要把萧何交给廷尉处理,那么肯定要被屈打成招。

在这紧急关头,有人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陈稀、黥布相继谋反,陛下亲自带兵东征的时候?那几年,只有丞相一人驻守关中,关中百姓又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会是陛下的了。萧丞相不在那个时候去为自己谋大利,难道会在这个时候去贪占百姓与商人的一点小利吗?"简单一席话,击中了要害。刘邦深受感动,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忠心,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官复原职。

在工作和生活中,因一时糊涂或偏听偏信而造成误会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不但会给当事人带来委屈和伤害,而且会严重危害当事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我们遇到被人误会的情况时,最好用事实说话,据理力争说服对方。千万不能硬抗,否则对方骑虎难下,纵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也可能将错就错。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你为人正派,且确实有让对方看得见的事实可以作为资本,你就可以放心的为自己辩护。有理走遍天下,相信误会终究是会消除的。

利用同感,打开对方的心扉

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顺畅地与对方进行沟通。

七岁的莉莉带着烦恼的表情回家了。她告诉母亲,她的好朋友莎莎被几个男生从人行道上推到了路边的一滩水里。做母亲的没有进一步追问这件事的细节,而是表示很理解女儿在这件事上的反应。她说:"那一定使你心里很烦恼,你对做这种事的男生一定很生气。你是不是怕他们也会对你那么做?"莉莉却坚决地说:"让他们来试试!我会拖着他们跟我一块儿跌到水里。那样儿溅起来的水花儿一定不小!"她想到怎样把男生拖下水,使他们也沾上一身烂泥,高兴地笑了。母亲以同感的方式来谈话,收获的是一种快乐的结尾。但如果以提供自卫方法的方式来说,很可能就成了没有效果的说教。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指出,要紧紧抓住对方内心,靠的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要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心理。说服之难不在于见多识广或表达之难,也不在于有否直抒己见的胆量,而在于看透对方的内心,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里提到的"看透对方的内心",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沟通双方都要有同感。

同感就是共同感觉。人其实也是感觉动物,每时每刻都被上千种信号所刺激。但是,这么多信号为什么不会使我们手忙脚乱呢?这是由于人脑的处理功能很卓越,它只挑选最重要的感觉供我们判断。

人的全部感觉被五种器官分享,因而可以分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其中,只有味觉是由内在器官舌头分享,其他几种是外在的。但是,嗅觉也可以说是内在的,因为鼻子总是端端正正摆在脸上,没什么动感。所以味觉和嗅觉是我们不容易观察的,只是在极其特殊的场合能够有同感。而视觉、听觉、触觉都是容易观察的,所以很容易有同感。每个人在感觉能力上都会有侧重点,其中总有一种感觉比较出色。

一般来说,视觉着眼于看,听觉着眼于听,触觉着眼于动。如此区分之后,你就可以通过观察判断,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从而达到与他人有同感。

产生同感贵在理解。人们常说:"理解万岁!"把"理解"二字提升到了如此至高无上的境地,实在是对人生体验的一种深刻总结。当一个人在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遇到难题时,他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他人的理解。但人与人之间相处与交流,最难做到的也就是这"理解"二字。对于那些处在心灵困境中苦苦挣扎,甚至感到绝望和无助的当事人来说,则更是如此了。所以,沟通进程的基石就是理解,而到达理解境地的途径就是同感。

人的心理十分微妙,即使同样的一句话也会因对方的情绪变化而得到不同的理解,读懂对方的内心才能控制其情绪的变化。引起对方的同感,就能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从而达到顺利沟通。

小测试

你的公关能力如何

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下面设计了各种环境中的对话,每种回答都标有不同的分值,做完后将总分值与结果对照,可以预知你的公关能力。

1.在家中,妈妈说:"你为什么混得这样差?"你回答:

A.妈妈的孩子呗,没办法!

B.对不起!我已做了努力。

C.下次会让你高兴的。

2.在公共汽车上,由于人多互相拥挤,有人对你说:"不要挤!"你回答:

A.人多,没办法!

B.对不起!

C.真是的,我也不想挤!

3.在公共汽车站牌前,因人多而没有挤上去,你的朋友说:"等一会儿再上吧!"你回答:

A.老是这样会一直乘不上车的!

B.好的,等等下班车。

C.真讨厌!

4.与恋人约会时,恋人因来晚了而对你说:"我来迟了。"你回答:

A.真不礼貌!

B.不必介意!

C.你是我喜爱的人嘛!

5.当你和朋友们一起议论另一个朋友时,其中一个朋友说:"他又碰钉子了。"你接着说:

A.那家伙真差劲!

B.撒谎!是真的吗?

C.真可怜!

以上选择选A得1分,选B得2分,选C得3分。

5~8分:公关能力很不理想。在公共场合,常常带有强烈的攻击性,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立即发怒。如果不加以改善,不适合有关群体性工作。

9~12分:具有很强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遇事能够仔细考虑他人情绪和周围环境,即使讨厌的事情,如有必要,也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去适应环境。需要防止的是过于冷静,以致淡漠处世,丧失个性,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12~15分:公关能力很差。对自己的好恶不太外露,但在行动上给人以唯我独尊的印象,不太考虑别人的情绪,不善于理解别人的行动。因此,要注意把自己放在大环境中去生活,并且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