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时,可以以聊天的方式开头,比如"最近工作如何"、"公司最近比较忙累不累"等。这样的询问,一方面为要说的话铺了路,另一方面还可以营造比较自然的谈话气氛。询问之后,管理者要积极地倾听,同时,也要注意简单地复述已听到的部分,以确定没有听错下属的意思,这么做是让下属知道你真得在乎他们的谈话,容易让下属对自己产生好感,从而诱导下属发表意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出现的思想波动等等。善于询问的管理者,才能作好团队的沟通工作,把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前进。但是,有些管理者只是不断地说,从来不管下属的心情。这样的管理者,无法了解到任何情况,而且下属在面对这种永无止境的说教时,也会觉得兴趣索然。
又比如说,很多业务员在拜访陌生客户时的成功率比预期要低很多,有的时候甚至远远低于正常水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沟通的方式,比如说询问。巧妙的询问,在拜访陌生客户时,显得尤其重要。善用询问,就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快速了解一个陌生客户的实际需求,甚至包括他们过去经销的相关产品的经验,以及他们现在想找什么样子的新牌子或产品等等,而这些重要的信息都将有助于一个业务员制定、修正自己的谈判策略,提高拜访陌生客户的成功率。
善用询问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巧妙地安排。比如问路时,与路人的搭讪;吃饭时,单独与服务员巧妙的交流;进入商铺,留意咨询租铺的问题,倾听与询问业主的买卖情况;进入市场,与小商贩进行搭讪;走进居民区,与老头老太太们交流等等。可以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与感受,从而引导对方发表意见。
在询问对方时,可以运用扩大询问法和限定询问法等。采用扩大询问法,可以让对方自由地发挥,让他多说,让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采用限定询问法,则让对方始终不远离会谈的主题,限定对方回答问题的方向。如"肖经理,贵公司的产品需求计划是如何报审的呢?"这就是一个扩大式的询问法;如"肖经理,像我们提交的一些供货计划,是需要通过您的审批后才能在下面的部门去落实吗?"这是一个典型的限定询问法。另外,在询问时,注意千万不能犯"封闭话题"的毛病。采用封闭话题式的询问法,会以造成对话的中止,如:"肖经理,你们每个月销售的产品大概是六万元,对吧?"
要运用好询问的技巧,有时也要学会"装疯卖傻",譬如,明明知道这件事情或现象是应该这样的,却故意装傻,不知道或故意说错,然后听取对方的描述或解释,从而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欣赏别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欣赏别人也是在欣赏自己。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并无当作家的妄念。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便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其实,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须具备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也必发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学会用一双欣赏别人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气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会欣赏,既是一种尊重个人差异性的美德,也有助于自身的逐渐完善。
例如,在职场上,管理者就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下属而非一味地责怪。当下属被赏识的时候,他就会受到极大的激励,就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公平对待,一味的挖苦和责怪,只会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只有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去看待,才能发挥孩子的潜力,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
一位哲人说:"学会欣赏每一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欣赏是建立在赞同的基础上的,对别人的成绩、优点乃至成功的方法等,出自内心地赞同一番,不仅会让别人更亲近你,而且,当你向别人说出"你真是好样的"时,其实你已在无形中为自己找到了新一轮的奋斗目标。
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一味地挑剔别人的不足,那么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更得不到别人的欣赏了。
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豁然大度。要学会欣赏,就要对别人表示一种尊重和宽容。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长处和优点,才能从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当中品味到美。欣赏别人的美,更重要的是欣赏一个人的内在美,内在美是美中的精华,是欣赏中的享受。拿别人的美和自己的美相比,从中感悟出不足与缺陷,才能不断地加强修养,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
请求别人做事时,避免用命令的方式
用命令霸道、不容置疑的口吻跟别人说话,人际关系一定会很糟糕。
请求别人做事的时候,不能用命令的语气,而要用礼貌的语气。如果一味地"发号施令",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例如,一位客房服务员如果用命令的语气对客人说:"喂!不准开那扇窗!""你不能走进我们的工作间!"这样的说话肯定会使客人反感。如果一个懂礼貌的人,上面的话就会换成商量的语气加以表达:"先生,那扇窗坏了,一时未能修理好,请您不要打开它好吗?""我们工作正忙,您来工作间,弄脏您的衣服就不好了。"这样彬彬有礼的语气,客人则会乐意接受。
一位心理学家以他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诫管理者:"对下属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而要用询问的方式。"喜欢下命令的管理者似乎很少考虑这个问题,管理者理所当然地认为下属一定能够做好他们所要求的事情。但实际上,命令一个人做件事情是容易的,但接受命令的这个人是否愿意做好这件事情却是不确定的。作为管理者,最好能够采取询问的方式对待下属,这样既可以了解下属内心的真实想法,又可以让下属感觉更舒服一些。
身在职场中的人都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任何沟通都是双方之间的一种交流和联络,包括情感、态度、思想和观念的交流。沟通的目的并不在于说服对方,而在于寻找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法。因此,沟通的方式往往比沟通的内容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引起对方的关注,取得对方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气,也尽量避免"我",而要用"我们"来取代。这样会让下属觉得彼此是一体的,会为达成共识而努力。
同样,这样的说话方式也适用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用命令的语气,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如果需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以用商量的语气跟他交谈,交谈的时候,要让他明白,你是尊重他的,他跟你之间是平等的的关系。
例如,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玩具乱丢,这是个不好的习惯,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了你的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及其不情愿的。
父母学着用商量的语气来跟孩子说话,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怎样与人共事。
随着年岁的增长,孩子在喜好、兴趣、交友等方面的看法都会与父母产生分歧。这个时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一切,不能简简单单地禁止,而应该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与孩子商量,以求得共识或找出正确解决的途径。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最好用商量的口气,而不要用命令的口气。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而不要说:"赶紧去做作业!"或"还不去做作业呀?"请孩子帮忙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洗菜,可以说:"你能帮我把菜洗一下吗?"而不要说:"快来帮我洗菜!"或"赶紧把菜洗了!"
用商量的语气和孩子讲话,孩子会认为你尊重他,关心他的感受,会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从而促进亲子沟通。
寻求共同点,拉近彼此距离
寻求共同点,是与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清除隔阂、亲近他人的说话诀窍。
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的艺术就是寻找共同点的艺术,共同点包括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认识、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心情、共同的感受等。共同点寻找得越多,双方的沟通就越充分,效果也就越好。
例如,你是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与员工沟通时,就要让员工感觉到与你有共同点。在一个企业中,要使每一个员工能够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有效沟通。总体来说,有效沟通的关键是寻找和建立共同点,以便发展一种认同感。领导者寻求共同点,等于是接受了对方,认同了对方,于是对方也就情不自禁地接受了领导者,认同了领导者。
再例如,学校的校长在与教职工的交往中要注意不能"话不投机半句多",要运用类比、对照的方法,努力寻求与教职工的共同点。与教职工的共同点越多,越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任何有效的沟通都要建立在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平台之上,也就是要有着一个共同点,只有基于此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引起沟通双方思想和感情的共鸣,达成双方的共识。
例如,当与客户进行沟通时,首先,要对彼此之间的共同点有总体把握,不要畏惧困难;其次,要相信与客户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是同一目标下的不同认识,一切都是可以沟通的;再次,要设法找到沟通事宜与共同点存在的联系,使对方认同并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最后,要以共同点为平台,引导客户兼顾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做好两者之间的统一和协调。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共同点会产生安全感和亲近感,这是因为人们具有认同的心理趋向。和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借闲谈机会,找出任何沾亲带故的关系,就会尽快消除不安全感,双方的警戒心也会随即逐步消除。这种强调双方共同之处的说话诀窍,能在谈话中立竿见影,取得不错的成效。
小贴士
以话试话,寻找共同点
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打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的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通过借火吸烟,也可以捕捉到对方的信息,进而找到共同点。
两个年轻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到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从南京来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都对县城熟悉、都对南京了解、都是走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双方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留了联系方式,并邀对方到家做客。
建立信任关系,铺平沟通道路
信任是一种默契,是一种力量,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基本前提。
从前,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