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肺正当时
肺需要养,是因为它受到内外双重侵害,产生了疾病。外界的侵害是寒气,所以想要养肺就要防寒;内部的侵害主要来自于肝火,所以消解肝火也可养肺。而按中医的五行学说,肺属金,秋天正是肺的脏气最旺、功能最强的时候,所以在秋季养肺是最合适的。
《黄帝内经》:“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身体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一说,意思就是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中医认为,肺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宣发,一个是肃降。宣发指的是肺宣散与输布功能,以及这种功能所体现的肺与皮毛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发汗、咳嗽、流涕来表现。肃降,是肺的又一生理特性,从字意来讲是清肃下降的意思。宣发肃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二是推动肠道,排泄废物。肃降的功能正常的时候,你无法感受到它的作用,只有在病理状态中才能感知到,正所谓“善者不可得见,恶乃可见”,比如大便无力下行,小便艰涩等都与肺不肃降有直接关系。那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来自中气,即脾肺之气。肺出问题,脾肺之气就会不足,宣发和肃降的力量就会减弱,这时就需要养肺了。
那么肺为什么会出问题呢?是因为它受到了内外双重侵害,外界的侵害主要就是寒气,如果寒气无法及时排除,就会通过毛孔进入体内进而伤害肺,所以防止寒气侵入是养肺的重要环节。而来自内部的侵害主要缘于肝火。中医认为“木火刑金”,而肝属木,肝火伤肺。肝火虽旺,但如果能够及时化解,就不会伤及肺,所以化解肝火也是养肺的重要途径。
我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妻子来时气喘吁吁,好像走的很急,身上裹了一个厚厚的大衣,说话声音很低,不仔细听都听不清楚。丈夫则眉头紧锁、面色涨红,说自己常会感到胸中堵闷,喘不气。经过诊断,这位妻子属于先天肺气不足,因为体内没有火力,所以会畏寒怕冷,言语低微、动则气喘,吸入的氧气很少,总有吸不进去的感觉。丈夫则是肝火过旺,但好在肺不虚,因为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所以虽然平时容易动怒,但是能够控制自己不发火。
这位妻子这种“动则气喘,吸入的氧气很少,总有吸不进去的感觉”这种情况,中医叫“肾不纳气”。肾是气之根,先天虚弱者,需要从肾论治。可以艾灸督脉的“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腰部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肚脐下的“关元穴”(脐下三寸处),肾经的“太溪穴”(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之法,温经通脉,作用持久,是秋天补肺虚的首推之法。
这位丈夫这种“胸中堵闷,喘不过气”的症状可以通过点揉肺经的“尺泽穴”进行治疗。“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尺”指肾脏,“泽”,是雨露,引申为灌溉,意味此穴可以补肾。另,“尺泽穴”属水,是肺经合穴,金气化水,则肺气顺畅、肝火平稳。另外,像这位丈夫这样肝火旺盛的患者,可以点按“鱼际穴”,“鱼际穴”是肺经的火穴,在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点按可祛因肝火旺而引起的肺热咳嗽、咽干、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等。另外还可以多按摩肝经的太冲(位于人体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至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使肝火及时疏散,火无法克金,肺自然也就没有内患了。
另外,我建议所有需要养肺的患者都选在秋天进行。因为肺属金,而秋天正是肺的脏气最旺、功能最强的时候,所以在秋季养肺是最合适的。养肺,补肺之气的药很多,比如参苓白术丸,在补肺的同时还能健脾;补中益气丸,可以升提肝肾之气以补中气,但不适用于肝肾本虚的人。虽然药物治疗效果很明显,但是很大一部分患者还是希望能通过非药物的方式补肺,毕竟是药三分毒。对于这类患者我会推荐“中府穴”和“太渊穴”。“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中府穴。
此穴位不仅能调补中气,还能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嗽、气喘、胸满痛等病症。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补中气之力最强。具体位置是仰掌后,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处。此穴位除了调补中气外,还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治疗肺炎、扁桃体炎、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等。
另外,养肺还应多吃玉米、黄豆、黑豆、冬瓜、番茄、藕、甘薯、猪皮、贝、梨等,但要按照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健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健康却是万万不能的,不要等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不要等肺出毛病的时候才知道养肺。平日注意保暖,保持平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肺的抗病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专家问答:
1.吃了吗问:我从小皮肤就不太好,夏天、秋天、冬天非常痒,挠破了就会结很厚的痂,小腿还有鱼鳞斑。另外,我经常头疼,感觉脑袋里好像有铁块儿,平时容易感冒,爱出虚汗,爱咳嗽,眼睛下面有些发蓝,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从您的描述来看,应该是脾肺气虚。我提供几种药供参考:参苓白术丸,作用是健脾益肺;补中益气丸,作用是健脾止泻;玉屏风散,作用是防风止汗。
2.大米饭就包子问:我患有全身性湿疹,基本对称,容易口渴,皮肤发黄,睡眠质量不好,大便颜色深,容易心悸、便秘,属于吃多少都不胖的类型。曾经得过肺结核,已经痊愈,没有复发的迹象,以前皮肤会有零星几个小疙瘩,现在则是成片的疙瘩,非常的痒,经常在夜里四、五点醒,两年前突发过一次全身大面积湿疹,请问我应该怎么办?
答: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的很多症状都和肺有直接的关系。从患者描述来看,上述症状应该是结核造成的,虽然结核已经治愈,但是体内余毒未消除,肝脏受损,肝经的调节能力下降,所以会出现口渴,在凌晨四、五点转醒的情况——因为此时为肺经流注时间。想要修复肺的功能主要要依靠脾胃气血的供应,如果脾胃也出现问题,那么肺脏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另外,睡眠不好表示心火旺盛,也需要一起调理。这里我提供几个方子共患者参考:
一、养阴清肺口服液:口干、口渴,夜间转醒时服用。
二、进口西洋参或花旗参:西洋参性寒凉,补气养阴,最宜于肺,平日煮水代茶饮。
三、淮山药、薏仁米,将两药磨成细粉,熬粥。此方健脾祛湿功效显著。四、加味逍遥丸,每日上午、下午各一袋,能舒肝解郁,健脾调经。五、每晚睡前或者白天心烦燥热时吃一粒牛黄清心丸,能清心安神,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保养脾气,多吃深土里的食物
土的特质是生化、承载、收纳。植物生长在土中,并从土里吸收营养。脾胃有消化的作用,也兼有生化的特性,责任是把食物的营养送到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不管是土还是脾,他们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所以想要保养脾气,就要多吃埋在深土里的食物。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仓库之本,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一天,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来找我。她说自己的孩子已经满2岁了,但是还是会流口水,这让她有些担心,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有什么不对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父母为小宝宝带上围巾,以免宝宝的口水弄的到处都是。小宝宝留口水是正常的现象,这时的宝宝的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完全,吞咽能力弱,口腔较浅,唾液过多时,就会流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口水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我告诉这位母亲,1~2岁的宝宝有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长大之后还流口水就需要注意了。听我说完,这位母亲一愣,然后略有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她也会流口水,经常在第二天睡醒后发现枕头被口水弄湿了一大片,她还以为是自己太累了,或者是睡觉姿势不对才会这样。其实不然,成人流口水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因为这可能是脾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了。
为什么流口水会和脾有关呢?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明白什么是“口水”。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口水”绝对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唾液”。按照中医“五脏化液”的理论,“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唾和液是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出自肾和脾。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唾沫”,是人为吐出来的。“液”又叫做“涎”,是身体自主地分泌出来的,它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口水”。正常情况下,因为有口唇的阻挡,涎液会上行于口中,不溢出于口外。但是如果脾气虚弱,肌肉就会失去弹性,睡着后人就会不自觉地张口,这时口水自然就会流出来了。另外,唇是脾胃健康的晴雨表,如果一个人的嘴唇经常干燥脱皮且没有光泽,口中常有异味,也说明脾脏出现了问题。
这位母亲听完,当下表示要吃一些补品。但我认为,药补不如食补,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曾说过:“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药物建议在救急时使用,对于一般保健或治疗而言,食疗才为上上策。那么脾虚应该吃什么呢?补脾气的食物虽多,但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可以了,那就是多吃长在土里的食物。因为从五行的分布来看,肝属木,具有升发的特性;心属火,具有温煦的作用;脾属土,具有生化的特性;肺属金,具有肃降的特性;肾属水,具有主水的特性。脾在五行中央,位置无疑是比较特殊的,所谓“中央生湿,湿生土”,而脾又属土,这无疑宣示了脾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以脾的造字来说,左边为“月”,右边为“卑”。《周易·系辞》记载,“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可以看出,卑是地、是土。脾的造字结构也已经将它的属性、定位很明确地表达出来。脾的定位在土,脾的性质在土,所以想要保养脾气应该多吃深土里的食物。
长期生长在土中的食物,如藕、马蹄莲、毛芋头、土豆、山药、红薯、花生、萝卜等都可以保养脾气。另外“山药薏米芡实粥”、“鸡肉馄饨”、“凉拌猪肚”、“胡萝卜炒猪肝”也是不错的选择。
“山药薏米芡实粥”做法:薏米和芡实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后待用。然后将浸泡好的薏米,芡实放入锅中,倒入15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煮30分钟,然后倒入大米继续用小火煮20分钟。最后将山药去皮,(建议带上手套,因为山药的黏液会让手部发痒),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锅中,再继续煮10分钟即可食用;
“鸡肉馄饨”做法:准备鸡肉、面粉适量。先把鸡肉洗净后切碎,然后加入葱、姜、胡椒搅拌成肉馅,然后用面粉和适量的水和成面团,制成馄饨皮,将肉馅包好下锅煮熟即可食用;
“凉拌猪肚”做法:准备猪肚、莲子适量。先将莲子用温水泡发,去心,然后装入洗净的猪肚中缝好,最后下锅用水煮熟。煮熟的猪肚捞出后放凉切成丝,加入盐、葱、姜、蒜汁、香油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胡萝卜炒猪肝”做法:准备胡萝卜、猪肝适量。将萝卜洗净后放进锅里蒸至半熟,取出后切成薄片,猪肝洗净切成薄片,放进碗中加入盐和淀粉拌匀,再用味精、酱油和淀粉煮汁,接着将猪肝放进油锅中翻炒,最后加入葱、姜、料理米酒和萝卜片炒熟即可食用。
最后再介绍一个补脾的小妙方——动舌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经常动舌头,可起到健脾的效果。首先静坐去除杂念,眼睛微张,微微张开双唇,将舌头伸到最长,5秒钟然后缩回,如此反复做36次;然后学蛇吐芯的样子,将舌头伸到最长后左右摆动,反复36次。做完以上两个动作之后,舌下会分泌出大量的津液,分次将唾液咽下,还能补肾强精。动舌头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到11点做,此时为气血流注脾经之时,效果最佳。
专家问答:
1.谁说不是啊问:请问什么叫“祛病需脾胃先行”?
答:通俗的来讲,人体就好比一个工厂,脾胃就是工厂的发电设备,没有电,工厂就会停止工作。脾胃功能下降,身体对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能力就会下降,人体很多需要营养的器官都不得不被迫减缓新陈代谢过程,更有甚者会直接停止运作。如果人体内的五脏六腑都出于或消极怠工或停工的状态,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说养好脾胃对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堵住爱问:请问大枣应该吃生的还是晒成大枣干的?大枣的皮能吃吗?另外,为什么我按摩阴陵泉穴和三阴交穴位时都会感觉很疼呢?是不是我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答:根据医书记载,生枣能够通气通便,干枣能够养血通便,无论怎么吃对身体都有好处,至于大枣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习惯就吃,不喜欢就不吃,没有大碍。按摩阴陵泉穴和三阴交穴位时会有痛感,说明脾经正在积极为身体工作,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不必过于担心。
3.结果回不来问:你好,为了更好的保养身体,我听从了医生朋友的建议每天吃大枣、推腹,我想请问一下,为什么吃大枣、推腹后便前会腹痛的那么厉害呢?
答:便前腹痛说明气血正在冲击肠壁的污浊,通常痛的越厉害,就表示冲击力就越强,排出的宿便就越多。便前腹痛是脾运化能力变强的体现,建议继续吃大枣、推腹,保持这种良性循环。
肝气充足是人体的健康之本
肝就是肝脏,它位于腹部右上方,负责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有造血和凝血作用。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总之,肝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
《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胆相照”这句成语的本意是大家以真心相见,很难想像这句成语还蕴含着中医理论中。《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足厥阴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足少阳胆经在表,负责决断。只有肝经和胆经相表里,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才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