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处的时候请微笑
创业发展常用的十大策略
集中策略
事实证明,集中强化最容易产生工作效率,因此,作为创业者要充分利用集中策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每年度订出计划,突击完成一到二项重要的工作,或每月训练、培育出一批出色的职员。
紧盯策略
对于在事业上获得高速发展的成功者,创业者要善于跟踪其成功的轨迹,特别对于那些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成功创业者,要有虚怀若谷,悉心求教的态度,要努力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
清除策略
对于企业或团体内的消极因素要及时予以清理,特别是扰乱人心的破坏分子,要及早清除。
大树策略
要在本行业、本地区内打牢自己的事业基础,无论在人际关系、业务关系、地方影响等方面,都要像大树那样做到根要深,面要广,要深到水源之处。
借力策略
借助朋友、亲戚、政府、机构及各种社会力量。
顺势策略
对于社会和行业的趋势,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要善于看准来势,顺势而行,乘势追击。
造势策略
要善于利用公共关系策略或广告策略,经常给自己营造气势。
权变策略
对不同的人、事件、项目,要善于用不同的管理或领导方法。
协助策略
对于下级人员或企业后进人员,要充满关怀、爱护之情,要辅导下级职员获得经验和技巧。
教导策略
对于公司内一切人员,要本着教导提高的策略,有效运用公司或体系的资源和力量教育、指导职员,帮助进步。
以退为进的创业策略
一般企业在创业之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在创业用人的时候,以退为进也是一种成功创业的策略。
下属犯了错误或造成了损失,作为负责人当然要追究责任,要批评、处分、甚至将当事人撤职。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事情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以前,千万不要急于处理,如果处理错了或重了,伤了感情之后,事情就很难再挽回了。这个时候,创业者不妨学会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
当下属犯了错误,你如果暂时不去处理,表面上看你是在“退”,但实际上你是在“进”,因为你没有处理并不等于你不处理,主动权一直握在你的手里,你想什么时候处理就什么时候处理。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处理得好,不仅不会伤下属的感情,反而会因此而赢得下属的心,使他成为你忠实的拥护者。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这个原则将会为我们成功创业减少阻力。
运用创造性模仿的策略
中国有句成语叫“邯郸学步”,说的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走路,最后却连自己走路的方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模仿似乎是没有创造力的,但在创业过程中却是个例外,因为创造性的模仿已被人们证明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创造性的模仿听起来好像是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创造性就是从无到有的发明,而模仿则恰好是它的反义词,但这两个同放在一起却是合适的。它描述了一种实质上是“模仿的策略”。创业者所作的恰恰是在重复别人已干过的工作,但之所以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是因为使用这策略的创业者比某项创新的当事人更能理解这项创新所代表的含义,更好地使用了这项创新活动。
最早而且最善于使用这项策略的是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普罗克特一甘布尔公司也常以此来保持其在肥皂、清洁剂、盥洗用品等市场上的地位。日本服部集团之所以能够以其成为世界之冠的精工表占领市场,也归功于这一创造性模仿的策略。
(二)轮椅上的“超人”
人、技术、资源和市场是创业的四要素,人是这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对于一个新创企业,更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人员冗多或人手短缺,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工作效率的降低,甚至会使创业夭折。因此,与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配置对创业者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创业者应在下面几点多用点功夫,这将会有利于其企业更健康的发展。
创业者应根据创业战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新创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指:根据创业战略,分析新企业行业环境中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有适当数量的称职人选在需要的时间段内做应做的工作,还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与“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1)有助于预测人力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2)有利于获得并保留企业所需要的适当数量与质量的人才。
(3)有助于帮助员工改进个人的工作技巧。
(4)有利于做好人员替换的安排。
(5)有利于配合其他部门的运营计划和工作安排。
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企业需求人员供需平衡的动态管理过程。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必须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战略规划、财务预算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内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然后比较供需双方,如供需平衡,则不需要调整,否则就应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调整双方从而达到平衡。
创业常常是一个或几个人发起的,而且常常难以覆盖多种技术或管理工作。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员。人力资源的选择与发展就是从外部的人力资源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人员并不断提高他们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主要是通过招聘和培训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它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找出某个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及执行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分析完成后,可在组织内编制一系列的工作说明,这很有利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创业之初,公司有了适当的人选,又有良好的培训帮助他们发挥特长,自然事半功倍。这时,要特别注意激励机制的建成。
创业者有创业的激情,他们把这种激情传递给创业团队,从而形成创业精神,而后创业团队要把这种创业精神通过各种激励手段灌输给所有的员工,使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执行创业计划,完成创业的目标。
创业者怎样做才能激励包括创业团队在内的所有的创业人员呢?通常,激励措施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是通过不断地树立新目标或让员工为自己树立新目标而激发他们的事业心,使其始终有所追求,不断创新;精神激励,就是通过给予员工各种精神奖励,培养其集体荣誉感,为其工作提供精神动力;物质激励就是为员工提供大于或等于与其付出相适应的薪酬。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都很巨大,不大可能拿出很多钱来激励员工,因此目标激励和精神激励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物质激励的比重。
(三)钻出“牛角尖”
创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技术人员,往往有强烈的事业心与成就动机,大多都希望能够在所学的专业领域施展抱负,对他们而言,在专业领域取得成绩、获得名声、施展才华正是其理想实现之所在,要比对物质的追求更强烈。因此,对这些人更多的是精神激励,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华。另外,技术人员的技术专利、专有技术还可以作为一种出资的形式折资入股,这不仅仅是一种公司的产权形式,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对创业团队这一高层的企业管理组织而言,除以货币收入的形式把企业的收益分配给其团队成员外,还可以实行股权、期权的激励机制。股权分配的具体做法是将创业企业的部分收益转化为企业股份分配给创业成员,或设立管理股,让创业成员以企业股份的形式享受企业经营收益。
当然,现在还存在一些虽然传统却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例如,某商业银行在创业初期,分配给第一批创业人员每人一套20多万元的豪华住宅,惟一的条件就是员工不跳槽,就可以无偿使用,否则企业就收回其住宅。在创业初期,这种做法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使员工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就会努力、踏实地工作。可见,这不仅仅是一种激励的方法,还是一种留住人才的好办法。
作为一个创业者,尤其是作为一家公司的领导,不意味着你什么事情都得管,因为你所领导的毕竟是一家公司,一个企业,而不是一家小作坊。而有些领导在工作中也许喜欢大包大揽,希望公司里的每一件事情都经过他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但事实上,这种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甚至会适得其反。
首先,你的精力不允许你这样做。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就算你一天到晚24个小时不休息,每天都拼死拼活地去努力工作,你的公司也总会有许多事情是你无法照顾到的。更何况,你也不可能总是如此,因为你毕竟只是一个人,你也需要休息,需要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其次,尽管公司是你创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是你一个人的;退一步讲,就算你创业的公司算是你一个人的,那你雇佣了那么多的下属又做何用?你的下面有这么多不同等级的人,如果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他们又去干什么呢?
再次,如果一个人大包大揽,公司里的许多下属会对你的这种做法产生意见和不良情绪的。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事业心,这么做就等于使他们在公司里形同虚设,使他们的存在毫无意义,从而认为你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并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当然了,还会有一些你的下属会因为你长期的这样大包大揽,凡事都有你来过问和代劳,而养成懒惰、工作消极的毛病。久而久之,他们会疏于思考,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工作就会等着你这位“救星”出现,这就使得公司的活力大打折扣。
因此,一个领导者,你如果不想做这样得不偿失的事,那么在你刚刚上任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事情,而是去了解你的下属们,看看他们每个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然后去根据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特长,去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自己去抓一些影响公司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也就是真正做到“分工放权,纲举目张”。
所谓分工放权,就是说你要大权集中,小权分散,把职务、权力、责任、目标四位一体授予合适的各级负责人,这是你用人的要诀。“事无巨细皆决之”、“事必躬亲”是封建时代领导者的做法,而在企业界里,这就是一种家族式的陈旧的作坊式的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制度里已经不再使用。
(四)给自己减减压
西方管理界有句行话叫“有责无权活地狱”,你把权力授予敢于负责任的下属,对你的下属来说是人尽其才,对你的公司管理而言是提高效能,这才是有效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所以,西方管理学者卡尼奇曾经说过:“当一个人体会到他请别人帮他一起做一件工作,其效果要比他单独去干好得多,他便在生活中迈了一大步。”
中国有句老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放手让他们去工作,如果你不信任就不要用,用之必信。对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不要嫉妒,不要担心“功高盖主”。有一些领导者或者老板总是担心自己的下属工作能力比自己强,因而不敢充分地信任他们,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卡耐基本人对钢铁的制造、钢铁生产的工艺流程,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知道的并不多。但是他的手下有三百多名钢铁方面的精兵强将在这一方面都比他懂得更多,而卡耐基的卓越才干就是善于用人。卡耐基专门笼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是他最终登上美国钢铁大王宝座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与卡耐基相反的是被誉为美国汽车大王的亨利·福特及其孙子亨利·福特三世。福特汽车公司在市场上的沉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的用人方面。
福特家族是靠制造汽车发迹的。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6岁时他到底特律在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照明公司当工人。当时汽车刚刚诞生不久,从1899年起,福特先后两次创办汽车公司,均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老福特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同时他又缺乏专业知识。1903年,亨利·福特与几个同行合伙聘请了一位专家——詹姆斯·库兹恩斯担任总经理,第三次办起了福特汽车公司。他生产的汽车均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所以,福特汽车闻名于世。
库兹恩斯上任后,在老福特的支持下采取了三项重大的措施,即市场预测、产品价廉物美、建立销售网络。就这样,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福特汽车公司便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福特先生本人也因此而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
(五)放下心中那块“石头”
1943年福特二世因病去世后,当时已经80高龄的老福特将在海军任职的孙子小福特招回,担任公司的副总裁。福特三世于1945年担任公司总裁。福特三世上台后很快使每月亏损九百多万美元的福特公司获得新生。在他经营的35年里,保住了其祖父传下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的地位。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是:
首先,打破家族统治的传统,开始重金聘请外界管理人才,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让他们有职有权,并将原来只供家族人参阅的资料,毫不保留地提供给了他们。由于从外界聘请的经理能及时掌握情况,又有充分的权力作出各种必要的决定,公司从此走上了希望之路。
其次,对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集权制改为分权制。把公司分成15个自治部门,各部门经理全权负责本部门的工作,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作出各种决定。
再次,开发了国外市场。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业务上步步登高呈现出一派繁荣景像。
20年后这个美国汽车大王的地位逐渐让位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这种颓势是如何造成的呢?
主要是现代企业的领导体制、现代企业领导体制曾经历了四次大的变迁:家长式的行政领导——“硬专家”(即精通企业生产技术的人)领导——职业“软专家”(即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人)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每一次变迁都给科学、技术及生产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凡是顺应了这个潮流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反之则遭到了挫折和失败。福特一世没有顺应潮流,违反了领导体制及经济管理固有的规律,被企业的发展冲昏了头脑,在1915年辞退了库兹恩斯,实行他个人独裁,退回到了第一阶段——家长式领导体制中去。老福特独揽公司的一切,取消了经理制,公司的高级领导人员不过是虚设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他的“私人秘书”,公司里的一切重要决定、一切人事安排、一切生产和买卖事务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公司没有经理部,没有开过任何形式的讨论会或研究会。这种家长式的领导体制造成公司管理的极度混乱。在用人上任人唯亲,在公司担任高级职员的五百多个人中竟然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这种局面加速了福特公司的退化。同时,老福特还一意孤行,听不进忠言,凡有异议者,都被他视为眼中钉,因而使一些能干的人纷纷离去。而且,福特公司的车型生产非常单一,这与老福特的顽固、保守的作风相类似。这种做法与通用公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通用公司在后来能取而代之福物公司的霸主地位,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福特三世刚上任的前几年,风行“选贤任能”的政策,使公司的业务扭亏为赢。可过了几年之后,他认为自己已经“毕业”,先后辞退了蒲里奇、康德森、米勒、莱柯卡等公司总裁,自己又重新掌握了公司的全权。可是在60年代企业进入专家集团式领导体制的情况下,福特三世又重犯了他祖父的错误,越来越独断专行。这一违背领导体制的做法,使福特公司不但无法发展,营业额也大为下降。他在用人方面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做法,主要是他认为公司是他家族的企业,他是这个家庭企业的主人,他要说了绝对算,绝不允许下属人员“功高盖主”。他感到有这种威胁时,无论这个人贡献有多大,功劳有多高,一定要将其解职。福特三世掌管企业的三十多年里,无法挽回企业昔日的雄风,这不能不说是他的用人上出了大的问题。到了1983年,福特公司终于易主,不再是福特家族的私有企业了。
从卡耐基和福特公司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在用人上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成败。只有“分工放权”,企业的管理才有“纲举目张”,事业也才能蒸蒸日上。所以,健全的、科学的用人制度是一个企业的生命。
(六)人生的“自助餐”
当一个创业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许多创业者关心的往往是产品是否能够按质按量地生产出来。随着企业生产正式开始运作,创业者这个时候才会发现,产品能否按时生产出来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销售出去,因为这才是你的企业是否赚钱的关键所在。
就世界范围来说,企业界对市场的导向作用的认识,对营销的理解,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当工业化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那时的物资相对地说很匮乏,市场上的产品很少,所以人们非常注重生产。而当工业化早已完成,人类社会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的是销售与营销,因为目前的市场基本上是供大于求。
从市场营销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企业和其他组织一般是在五种理念下从事其市场营销活动的。这五种理念是:
第一,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之所以最古老,是因为人类社会长期处于一种物质匮乏的状态下。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爱那些随处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其实,这种观念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是成立的,第一种情况是对某个产品的需求大于供应,因而顾客最关心的是能否得到产品,而不是关心产品的一些细小特征。于是,生产者关心的惟一问题就是扩大生产规模。这一点在中国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第二种情况是产品成本很高,必须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
第二,推销观念。目前在中国依然很流行的观念即为推销观念,或者叫销售观念。销售观念认为,如果任其自然的话,消费者通常不会足量购买某一种产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进行大量的促销活动。这种观念的前提是,他们认为人们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者抗衡心理,所以就需要去说服他们尽量多买一些,公司可以使用多种手法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推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地购买。
推销观念大都被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性的商品,也就是指促使消费者购买那些一般不会想要去买的商品。同时,推销观念也用于在产品过剩的情况下,其目的是销售它们能够生产的东西,而不是生产能够出售的新产品。现代经济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市场和行业都是买方市场,卖主不得不拼命地争夺顾客。目前我国的广告铺天盖地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这种观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成为强行推销。强行推销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消费者好像是因为听了他们的几句好话就会去购买产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如果消费者不需要,他们很少会去购买,而且即使他们买了而用得不满意,他们会对许多熟悉的人抱怨,这将不利于一个企业的发展。
第三,产品观念。这种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的产品是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所以,生产这种产品即为企业所追求。这种观念的倡导者认为,消费者欣赏精心制作的产品,他们能够鉴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且愿意出较多的钱买质量好的产品。因此这种观念往往使公司上下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与性能。
第四,营销观念。这种观念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认为,实现组织诸多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达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
关于营销市场,有许多种简明扼要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有利可图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去爱你的顾客而不要一味爱自己的产品;发现欲望并满足它;顾客至上;一切为了消费者;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使顾客的每一块钱都能买到十足的价值、质量和满意。
西方一位著名的营销专家曾经对销售观念和营销观念作过深入细致的比较。这两种观念的区别包括:销售观念更注重卖方的需要;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的需要。销售以卖方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而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产品以及与创造、传送产品和最终销售产品有关的所有事情,并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要。
第五,社会营销观念。随着所谓后现代社会的来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爆炸、世界性饥荒和贫困等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这个时候许多人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消费者的欲望和全社会的利益,并以保护或者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它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市场所期待的满足。在社会营销观念的需求之下,企业的营销人员在制订营销策略时必须权衡公司的利润、对消费者需要的满足以及符合社会的利益。一开始,公司营销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对本公司当前利润的计算。随着市场营销的整体观念的引入和实行,他们认识到满足顾客的需要是企业长远发展之本。现在,社会利益在企业营销决策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一具有连续行动经营原则表明了企业以市场为准则的经营宗旨。做过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所以企业知道顾客在哪里,企业也知道市场上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有哪些愿望没有满足。现在,企业要做的就是要满足顾客的愿望,必须引起顾客对我们的产品的关注。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以市场营销中的几个步骤设计了若干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你就会对市场营销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了解:
市场营销体系:
1、在市场营销中要考虑到哪些问题?
2、怎样确定你的产品价格?
3、产品生命周期对你意味着什么?
4、怎样设计你的产品政策?
5、怎样增加你的销售额?
6、怎样找到水平高的广告代理商?
广告策划:
1、怎样降低付给广告商的费用?
2、为什么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3、怎样策划一则好的广告?
4、在广告宣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哪些宣传媒体非常重要?
6、从哪里可以得到顾客的地址?
7、怎样策划POP(售点)广告?
8、怎样设计产品的宣传资料?
9、顾客数据库应该怎样设计?
10、什么叫营销活动?
11、怎样撰写一篇文稿来宣传你的产品?
12、你想通过服务起到什么效果?
13、什么服务是令人惊喜的服务?
14、服务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
15、企业本身可以提供哪些服务措施?
16、怎样做才是以顾客为本和顾客需求为准则?
17、实践中的服务是怎样的?
18、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19、企业为什么必须敢于承担风险?
20、怎样从失误中总结教训?
21、为什么企业要成为同行中最好的?
22、怎样在经营中体现企业的个性?
23、在用电话与顾客接洽业务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4、怎样应付顾客的抱怨?
25、怎样设计谈话中的开场白?
26、怎样为一次销售洽谈做准备?
27、怎样抓住顾客的需求?
28、怎样体现你的产品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准则的?
29、怎样打消顾客的疑虑?
30、怎样结束推销活动?
31、怎样在推销中提出产品的价格?
32、怎样为实施营销战略做准备?
33、关于营销战略的设想如何?
(七)幸福只是一只鸡腿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是否要创业,都应密切关注社会的变化,与社会保持密切的接触。因为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再怎样离群索居的人也不可能与我们的社会没有一点的关系。谁要是说自己与这个社会没有一点关系,这就如一位伟人所言,他是想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所以,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时这也是你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圈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单位,你对社会的了解,其实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局部。你对于整个社会其实并不了解。对于我们来说,利用一切可能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的机会,这样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创业者来说,对社会的了解要求会更高一些。因为要在变化繁杂的社会中寻找你的创业机会,找到一个使你的才能可以充分发挥的领域。所以,你只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了解社会还不够,你需要研究社会的变化,在变化中去捕捉你的机会,在捕捉机会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创业去积累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你就会在市场上发现属于你自己的机会,这时再去创业,就会获得成功。
机会是在变化中产生的。比如说,最近一些年来,你可能已经明确的感觉到,科学技术的变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短短的几年内,PC机在我们的生活中迅速普及,许多人已经开始习惯于使用打印机和复印机,这其中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有你的创业机会。另外,移动电话的用户在这些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增加,这其中蕴藏的商机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一个对社会不够了解的人是绝对不会发现市场上的这些机会的。只有对社会有充分的了解,你才能从这些变化发现这些机会。
当然,经验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是他用自己的金钱和教训换来的。一般的资深商人都十分看重自己的经验,当遇到什么难题的时候,他们都会通过经验来解决。假如市场不再变化,他们可能会是市场上的“常青树”。
但是,市场却是永远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变化之中,如果你只是依靠自己的经验,甚至固守着以往的经验,只会导致自身停滞不前,甚至把自己的公司引入到绝境之中去。
在大公司,如果一个总裁总是不能解决公司出现的问题,董事会就可以把他换下来,另请高明。但是,一个刚刚创办的公司就不同了,创业者本身就是老板,一个老板不可能炒自己的鱿鱼,所以,这时候惟一能够做的,就是老板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其难度就大了。当一个人在商界中的经验越来越多,就会在思维中形成一种定势,一遇到问题,他就会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迅速地将问题纳入到自己已经拥有的经验世界中,他就会很难用新的眼光去看问题,总习惯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模式去判断新出现的事物和问题,这种情况就叫做墨守成规。而且,越是成功的创业者,越是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形势、新的变化,就越是容易陷入上面我们所说的困境之中。尤其是当创业者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的财富时,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因为他想守住自己这来之不易的财富,他的经验告诉他,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一定要使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最稳妥的方法。但是,世界总是在变化之中,昨天适用的东西,到了今天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可能就不管用。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要使自己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变化了的市场,自己就首先要发生变化才行,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同时,要尽可能地多接触社会,多看书、报、杂志、电视等,需要通过这些窗口去了解社会,了解市场。
(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制定你的创业目标时,我们强调,人生的目标要尽量地远大。这自然是正确的,保有具有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你才会朝着这个人生目标不断地努力、前进,但如果你人生的目标过于简单,几乎可以不通过努力就能完成,这样的人生目标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对于创业中的市场营销而言,不要想着一口气将自己吃成一个胖子。我们都知道,飞往太空的宇宙飞船的助推火箭是通过一级一级的飞行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创业中开辟市场,进行市场营销也是如此。设立一个目标市场,制定一个营销计划,然后对准目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你作为一个创业者,不考虑自己的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状况,而是盲目地贪大求大或贪大轻小,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
就目前中国的现状而言,一般的创业者,虽然说不上是白手起家,但起码创业的时候其资金是很不充裕的,一般都没有太多本钱,因此,他们一开始很难从事例如汽车、钢铁、石油、房地产等等需要更大规模投资的产品或经营,因此只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做起,从小生意做起,然后通过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渐渐地积累经验和资金,然后再去做较大的一点的生意。这其实是一条良策,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切记:只要经营得法,任何小的生意也能赚钱。反过来说,如果经营不得法,越大的生意赔得会越惨。
人们平日使用的图钉,其商品的销售价格是每只四厘钱,一只图钉的利润只有一厘钱,可就凭着这一厘钱的利润,浙江省的一家乡镇企业1987年却获得利润220万元,还出口创汇20万美元。这就是嘉兴市郊竹林乡图钉厂。
其实,世界上有许多百万富翁,都是从一无所有中走出来,然后从事一个很小的生意,逐步地成为令人瞩目的著名人物。
只要市场需要,小商品同样能做成大生意。以婴儿尿布起家的尼西奇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选择了人们认为绝对成不了大气候的尿布作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获得了成功。如今,人们认为不起眼的尿布,已经与松下电器公司、丰田汽车公司相媲美,它的产品不仅占据了日本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尼西奇没有因为自己的产品小,就忘记开拓世界市场,更没有因为自己的产品小,利润小,就会怀疑赚不到更多的钱。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他是一个成功创业者。
你如果想创业,不妨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善于积少成多,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这样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九)鸡窝里也会有雄鹰
就创业的具体过程而言,每一次创业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人的创业也有其特殊性,因为每一次创业、每一个人创业的具体背景都不完全相同,所以每一次创业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来。
创业如此,其实营销也是如此。每个人营销的特点都不相同,每一种行业的营销也有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比如说,个人电脑营销与女性丝袜的营销就不会完全相同,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尽管我们说在每一次创业营销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殊性,但是仍然有些东西是普遍性的,对于所有的创业营销活动都是适应的。这些东西看起来似乎十分的平凡,但是,在你的创业活动中,如果你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会给你的创业带来许许多多的益处,会产生非常突出的效果。
第一,不断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因为创新,人类才进化到了今天的样子,人类社会也才发展到科学技术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创新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力求创新的公司,才会有光明的明天。如果一家公司只是墨守成规,或只是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任何公司,都必须表现出自己公司不同于其他公司的特点和特色,才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才能有不断增加的顾客,才会有更多的利润产生。
第二,追求发展。干事业的人,如果不追求自己事业的成长,他注定了在事业上不会有大的出息。一个人,一家公司,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才会不断品味出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一个成功企业的喜悦和充实感。而如果一个人只是想给自己找一碗饭吃,那么他一生可能都在给他找这一碗饭吃,而不会做出大的成就,他也只会抱着成长与否都不重要的无所谓心理,而他手下的人,做事情的时候注定会懒懒散散,毫无紧张感。
第三,始终以顾客为中心。做生意,办公司,你要始终以顾客为中心,把顾客的利益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你的公司才能有大的发展。如果我们以顾客的眼光作为我们的出发点,我们就能让顾客买到他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顾客的价值观念,未必就和我们的观点相同,更何况顾客之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需求都有,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顾客的需要,然后再满足这些需求。
记住:顾客永远都是对的,而无视顾客却永远都是错的。
第四,确保正常的利润。做生意,办公司,必须获得正常的利润,只有这样你的公司才会越来越发达,事业才会越来越兴旺,否则,你的公司只能关门了事。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些人在营销的过程中总是以降价销售的方法来吸引顾客,这其实并不是聪明之举。一个企业必须有与别人不同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获取一定的利润。而有了正常的利润,你才能从其中拿出一部分再投入到你的公司中去,投入到你的事业中去,你的公司才能成长,而成长之后你就可以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去吸引更多的顾客。
第五,掌握良机。我们知道,创业成功需要有一定的机遇,有了机遇再加上努力,创业者就会成功创业。就营销活动而言,你如果比别人更能掌握好机会,那么,你成功的机率就要比别人大得多。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经常性的选择适当的机会,调查顾客预定的物品,以及顾客购买的时机,包括季节、具体时间、地点、方式,以及购买心理等等,这样你在企业营销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
第六,多倾听顾客的意见。搞营销,必须了解顾客的需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到顾客中去,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听一听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商品,然后以此为标准来改变我们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法。创业的时候,在自己的大方向已定的前提下,也要多听一听顾客的观点,这样对你的创业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你行进的每一步,都充分倾听了顾客的声音,你就将无往而不胜。就以简单的销售活动而言,如果你不去倾听顾客的声音或者听不进顾客的声音,那么你在销售市场上必然会败下阵来,更不会受到顾客的欢迎。
在你创业的过程中,你如果能够多倾听顾客的声音,而且坚持下去,你的企业就会日益兴旺。
第七,在市场的角落上做文章。如果你涉足商海,你就会发现,市场上也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会有一些盲区出现,这些盲区看上去似乎在每一个人的眼前,但许多人却总是视而不见。这时,就需要你在这一方面多做些文章出来,在这一方面多下一些功夫。等到你深入下去,你就会发现,在这些盲区内,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第八,发挥经营特色。在当前的市场上,出售同样商品的商店、商场到处都是,你要想让顾客上你的门,而不是走进你的竞争对手的门,你就要有自己的一些经营特色。经营特色,就好像每一个人身上的个性特点一样,就是因为有了自身的特点,我们才是我们自己。要搞好经营,做好营销,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你在服务上很有特色,那么顾客就会记住你们这一家公司的服务比其他公司的更有特色,下一次他要再购买的时候,首选就会是你的公司。所以,你不妨在经营的时间、地点、方式、服务等方面多用些精力,等到结果出来之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远比你付出的要多得多。
第九,致力开发长销商品。这种观点也许让人觉得把开发产品的方向立足于现在的市场是没有效果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其实也是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失去赚钱的好机会。所以,不要对现有商品漠不关心,应该多下功夫和心思使现有商品的寿命能再延长一点,也就是要致力于那些永远受欢迎的长销商品研发。
商品到了它的成熟期,销售曲钱的上升超势就会缓慢下来,所以,在商品销售就要到达低谷之前,应该及时地加以改善;如商品的再次审查,以及正确决策下的修改,再加上与消费者需求的差距缩短,商品就能朝着热销的方向攀升。
(十)生气的时候跑三圈
灵活机动可以说是贯穿于商战竞争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种,灵活的品种。这是根据商品、市场和消费者特点而采取的策略。商品要想赢得广大顾客的选择,就必须投其所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能不断推陈出新。
第二种,灵活的销售方式。在将产品交付经销商销售时,应不拘一格,可采取代销方式,也可采用包销方式。
第三种,灵活的价格。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商品的竞争力和顾客的购买欲。有时也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
第四种,灵活的产品设计。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应根据顾客的需要并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进行,如墨守陈规则使顾客产生厌倦感而失去购买欲。
第五种,灵活的时间。商店的营业时间大多具有相对的统一性,这是由当时习俗而形成的。有时不妨打破常规,提前开门营业或延长营业时间,有时往往会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再加上现代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夜生活的丰富多彩,对那种呆板的营业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
只要你真正掌握了灵活机动的方法,不论是在产品的设计还是在销售中,无论是在谈判中还是布置工作中,都会极大地助你一臂之力。
(十一)跨越生活小障碍
第一,巧妙综合。从创造学的角度来讲,综合就是创造,从小小的电子门铃到巨大的宇宙飞船,无一不是某些物品的上下左右的延伸和综合。日本生产了一种“妈妈闹钟”,它能及时向孩子发出“起床了”、“上学时间到了”等叮嘱。欧洲生产了一种电子门铃,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告诉来客“请稍等”或“主人不在,请过会再来”。美国人设计了一种催眠枕头,待人入睡后,催眠曲就会自动停止。美国人还生产了一种音乐书,翻开目录,就能听到音乐伴奏和解说声。这些产品都很新颖,一上市都成了抢手货。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就会觉得这些产品并不神奇,它们都只是几种产品的综合:“妈妈闹钟”是闹钟和录音装置的组合;电子门铃就是门铃与电子装置的组合;催眠枕头是枕头与电磁装置、收录装置的组合;音乐书是书与微型收录机的组合,而且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种新产品的诞生,都是在某种或某几种前人设计的产品的基础上的延伸。就连“高精尖”产品也不例外。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说:“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新的发明,能使用的技术都是现成技术,关键在于综合。”
第二,标新立异。给产品加上各种新奇的功能,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一种很平常的产品如果增加某种新的功能,就可能大大吸引广大消费者。锁是一种古老的产品,而一些外国制造商给它以特殊的功能,如有能辨别主人声音的锁,不听到主人的声音,你就别想把它打开。还有见到客人会主动打招呼、唱迎宾曲的锁;一般香烟盒并不稀奇,但有一厂家设计了一种很有魅力的烟盒,放在写字台上,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当主人取烟时,它还会提醒主人“吸烟有害健康”或“请您保重身体”等一类有益的忠告,产品一问世,就风靡市场,许多不吸烟的顾客也抢着购买,有的是为丈夫,也有为父母或家人献上一片爱心。
第三,不断改进。许多精明的企业家都很注意产品问世后的反馈信息,指定专人甚至发动全体员工都去收集顾客对产品的反馈意见,然后根据这些意见,对产品作某些关键性的改进,这些改进也许不大,可能只是转换了一个把柄的位置或是变换了某一部位的形状,也许是增设某一有价值的功能,但就是这些小小的改进却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不仅使产品有新意,而且使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因而就会更占有市场。有个法国公司生产电话机,而现在电话机功能是越来越全,越来越先进。他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人打电话都需要纸和笔记录,但往往手边一时找不到。于是,他推出了一种带笔纸附件的电话机,虽然这个改进没有什么新技术,却增加了一种实用功能,结果投放到市场后大受欢迎。
第四,嫁接延伸。一个产品的更新,完全可以靠嫁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达到如日本人利用声探技术,使缝纫机能听懂16种语言,缝制20种款式。其根本功能就是在缝纫机上通过录放机下达命令。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早在原来单缸和双缸半自动洗衣机基础上嫁接了电脑控制技术,根据衣料质地、脏污程度选择最佳的洗涤程序,实现配液、预洗、洗涤、漂洗、甩干等全自动服务。产品更新还有一点就是延伸,在原有产品的规格、花色的基础上进行翻新。各人的爱好并不相同,如果我们品种能丰富一些,就能满足各种顾客的需要。
产品创新的办法当然远不止这几种,这里不过是举例而已。如果我们都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就不愁没有新产品问世。
第五,突破一点。提高产品质量是无止境的,如果能突破一点,改进产品的技术性能使产品质量得以升华,那就会产生很好的市场效应。如为节省能源,有些厂家推出了节能灯,但不少节能灯使用期很短,顾客对此不满意。英国研制出一种长寿灯,灯泡内壁涂有一层发光的磷化物,充气后自行发光,无须用电,寿命达到20年,投入市场后,立刻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
(十二)适时的把耳朵堵上
分销策略
创业企业无论有怎样优秀的产品(或服务),都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价格供应给广大消费者或用户,从而克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满足市场需要,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主要对产品结构、产品功能、投放市场以及产品定位等作出策略安排。
定价策略
当企业要将其新产品投入市场,都必须给其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为了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促进销售收入的增加和利润的提高,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定价策略。毕竟,价格是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定价策略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定价策略。
1、撇脂定价。即高价投放新产品,售价远远高于成本,犹如从鲜奶中撇取奶油。其目的在于力求短期内补偿全部固定成本,并迅速获取盈利。销售对象主要是那些收入水平较高的“潮流消费”者。当竞争产品投入市场后,随机降低价格,再进一步开拓市场。
2、渗透定价。即用低价投放产品,以吸引大量消费者,提高市场整体占有率。然后随市场份额的提高调整价格,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盈利目标。
3、满意定价。这是一种中庸的定价方法,价格水平适中,同时兼顾厂商、中间商及消费者利益,有利于各方面顺利接受。
影响营销分销渠道设计的因素
1、根据产品特性。
鲜活易腐的产品为避免拖延时间通常采取直接的渠道;而体积大、技术性强的专用产品适于尽可能短的渠道;新产品通常由企业自己派人直接从事推销;单价高、需较多附加服务的产品亦多由生产企业直接销售而不通过中间商。
2、根据中间商特性。
设计渠道时,还必须考虑执行不同任务的市场营销中间商的优缺点。例如,由制造商代表与顾客接触,由于总成本由各个顾客共同分摊,花在每一顾客身上的成本较低。但制造商代表对顾客所付出的努力则不如中间商的推销员。一般来讲,中间商在执行运输、广告、储存及接纳顾客等职能方面,以及在信用条件、退货特权、人员训练和送货频率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3、根据需求特性。
渠道设计受顾客人数、地理分布、购买模式以及对不同促销方式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当顾客人数多。而市场又比较分散时,企业倾向于利用有许多中间商的长渠道;高技术产品的用户需要复杂、系列化的服务,这是许多商业企业难以承担的,故渠道较短。
4、根据环境特性。
从竞争环境来看,某些行业的企业希望在与同行竞争者相同或相近的经销处相抗衡,而有的企业则避免使用竞争者使用的分销渠道。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经济形势也会对渠道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如当经济萧条时,企业都希望采用降低最终价格的方式,将产品送到市场,从而尽量减少流通环节。
5、根据企业特性。
如果企业的声誉高,财力雄厚,具备经营管理销售业务的经验和能力,在选择中间商方面就有更大的主动性,甚至有可能建立自己的销售力量,这时分销渠道会“短而窄”。此外,企业的产品组合也会影响渠道类型,如产品组合的宽度越大,则与顾客直接交易的能力越大,渠道可“短而宽”;组合深度越大,则使用独家专售或选择性代理商越有利,适于窄渠道。企业过去的渠道经营也会影响渠道的设计。
(十三)拷贝成功人士
对于刚创业的企业来说,应先采取在有限市场上进行销售的策略,以当地市场或某一地区的市场为销售对象。因其资本有限,只利选用现有中间商。而新企业一旦经营成功,往往会扩展到其他新市场。这时企业就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分销渠道的设计问题。尤其是考虑到一旦建立便难以轻易进行变动的特性,渠道的设计就更须谨慎从事。渠道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
1、确定渠道目标。
这是渠道设计的中心环节,是确定到达目标市场的最佳途径。每一个生产者都必须在产品、市场需求、中间商、企业和企业环境所形成的限制条件下,确定其渠道目标。所谓渠道目标,是指企业预期达到的顾客服务水平以及中间商应执行的职能等。
2、明确各种渠道交替方案。
在明确了渠道设计的限制因素,并确定了渠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明确各种主要渠道的交替方案。这又会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确定渠道的宽度,即确定每一层次所需中间商的数目;二是规定渠道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如生产企业给予中间商的供货保证、退换货保证、价格折扣、广告促销协助等,经销商向生产企业提高市场信息和业务统计资料等。
3、评估各种可能的渠道方案。
每一渠道交替方案都是企业产品送达最后顾客的可能路线。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又相互排斥的交替方案中选择最能满足企业长期目标的一种方案。因此,企业必须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评估的一般包括经济性、控制性和适应性三种标准。
经济性是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判别一个方案好坏的标准,不应是其能否导致较高的销售额和较低的成本费用,而是能否获取最大利润。
代理商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它所关心的是自己如何取得最大利润,因此常常出现与委托人要求不符的经济行为。这无疑会增加委托企业如何有效控制代理商的问题。
在评估各渠道方案时,还有一项需要考虑的标准,那就是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因为每个渠道方案都会因某些固定期间的承诺而失去弹性。当某一制造商决定利用销售代理商推销产品时,可能要签订5年的合同。这段时间内即使采用其他销售方式会更有效,但制造商也不得任意取消代理商。因此,一个涉及长期承诺的渠道方案,只有在经济性和控制性方面都很优越的条件下,才可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