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要忘了你的爱
28453700000006

第6章 爱可以如此豁达(3)

其实何止在欧洲,年轻人早就在世界各地穿梭,过去达尔文如果不是得到机会,在二十二岁那年上了“比格尔”号,到世界各地观察不同的物种,不可能研究出“进化论”。今天,这个月你可能在北京的街头,看见来自欧美的几个背包族,下个月可能在云南的丽江,又见到他们的身影。再过几天,他们已经摸到了香格里拉,又过不久去了西双版纳。你会惊见愈来愈多金头发蓝眼睛的人,能说一口漂亮的京片子;也可能在挪威奥斯陆看见一群说普通话的中国面孔,原来他们从温州移民到奥斯陆。今天在上海外滩顶级西餐厅里,掌勺的可能是法国米其林的三星名厨,在台北意大利餐馆为你介绍奶酪的,是曾经留学上海的意大利学生。更进一步,你可能发现,在台北瑞士餐馆吃的小火锅,是由留学瑞士的台湾人做的,那味道即使瑞士人都得竖起大拇指。你也可能发现前两年的背包族学生,突然摇身一变,成为提公文包的贸易商,上个月才把中国的蚕丝运去法国,这个月又把在法国织染好的东西送去意大利,只怕再过几个月,又把做好的名牌时装,运到了中国。

记得三十年前,我初次去挪威,住在奥斯陆的格兰酒店,早晨被外面的孩子吵醒,只听见好多孩子的跑步声,又笑又叫,突然让我觉得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中国,才发觉原来全世界孩子的叫声是那么相似。

早期我去外国,总不习惯当地的食物,现在旅行久了,渐渐觉得其实所有的食物都是人的食物,用人类一样的味蕾,不带主观地品尝,自然能得到其中的滋味。

在世界各地旅行,我还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人们皮肤的颜色是慢慢变化的,譬如这个地区白,那个地区黑,中间就是褐色。即使一黑一白两个地区总打仗,好像世仇,在他们中间地区的人,也像把巧克力加进牛奶里,成为巧克力牛奶的颜色。于是我猜,八成打归打,世仇归世仇,年轻男女间的恋爱,好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总是偷偷地发生。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个本能,就是往远处发展。你瞧,蒲公英种子为什么撑起小伞,跟着风一起去旅行?枫树的果子为什么好像长了翅膀,在空中滑翔?凤仙花的蒴果,为什么成熟时会爆炸得四处都是?如果人类起源于非洲,为什么后来散布在全世界?他们多会跑啊!由非洲到两河流域,往西去了欧洲,往东去了中亚、印度、中南半岛,往南下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去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说不定还渡海去了复活节岛。至于去了东北亚的,又有些渡过白令海峡,到了阿拉斯加,再往南去了北美、中美、南美,也说不定跑去了复活节岛。复活节岛上用的一种工具“有段石锛”,又可能跟浙江良渚和河姆渡文化有关。连玛雅文明,都可能跟中国有关。

这世界大吗?国与国、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的差异大吗?有解不开的仇恨吗?

在我的其他文章中,我提到一个兔唇的女生,现在成为纽约著名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但是我没提,她由常春藤盟校的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在林肯中心音乐厅里带位。我也说过一个叛逆的女生,在大学被开除,现在是法律研究所的高才生,她中间有一段时间在长江游轮上端盘子扫厕所。而我的儿子,在拿到哈佛心理学硕士之后,没先通知我一声,就到阿拉斯加北极圈边上的一个小城,帮朋友盖房子。今天早上,我翻开报纸,看到我少年时的老朋友,“焦唐会谈”代表台湾地区的焦仁和,他的儿子拿到美国名校法律外交的双硕士,现在致力于音乐。他们都先探索所有的可能,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再决定未来的路线。

许多名校的研究所,也要求先有工作经验,再去申请。因为求学不应该只为文凭,而应该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如同修教育学分只为找个教书的工作,和教书之后再去修教育学分,中间有很大的差异。

新新人类的生命比上一代长多了,这世界又变得小多了。再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每个人一生中有更多转换工作的机会。这几个条件加在一起,使得年轻人可以利用他们较长的人生,做更多的摸索和选择。当全球的年轻人都在世界各地穿梭,把整个地球当作自己的舞台,当过去的人类留下遥远的足迹,跋山涉水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当我们的航天员已经漫步太空,向别的星球探索的时候,我们还能把孩子放在只知考试和升学的小框框里吗?

孩子要用功,要考好学校,没错!但是在这个多元的世界,要有多元的价值观。记忆不等于学问,聪明不等于智能,知识不等于见识,智商不等于情商,成绩不等于成功。中国是古国,不是老国!

教育新新人类,需要新新的观念、视野与胸怀。

四肢发达?头脑灵光

青春期的孩子常有忧郁的倾向,运动能增加脑里的“血清素”(serotonin),能让他们比较快乐。加上运动增加了红细胞带氧的能力,不但体力好,脑力也会进步。当这两项都获得改善,当然读书的效果大大不同。

一开始,请读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三十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去伦敦的时候,住在当地一位陈姓的侨领家里。他们的独生子是剑桥毕业的,而且娶了英国皇室的贵族女孩。不幸的是,结婚不久,他就在登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时候失足丧生。知道那个悲剧,我试着不去碰触这方面的问题,以免勾起他们的伤痛,但是我去的第二天,陈夫人就拉着我走到前门橱柜,伸手到很深的地方,掏出一个小镜框,里面是一个英俊的大男孩坐在山头的照片。侨领的太太说:“这是我儿子!怕老头看到伤心,所以藏起来。”接着把照片藏回柜子深处,出门了。她才离开,老先生又出来,把我叫到那柜子前面,伸手进去,把相框拿出来,说:“这是我儿子,我太太怕我看到会伤心,藏在这儿,其实我常拿出来看。死了都死了,只能接受。”

当时我不是太妥当地问他:“您会不会后悔让他去爬山?”

老先生一怔,露出很奇怪的表情:“为什么后悔?登山是很好的运动,我年轻的时候就爱爬山,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还是会让他去,否则怎么能算年轻人?”

他的这段话,让我很惊讶。因为当时在台湾地区,常常一发生山难,就有人主张封山,不准登山客上去,甚至听说有学校郊游出了车祸,很多学校也会因此取消郊游的活动。

“爬山和郊游算什么?只是出去玩,还耽误了功课,不去正好!留在家里读书。”似乎当年很多家长老师都这么想。

可不是嘛!中国虽然在很早以前已经讲求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箭和骑马都是体育活动,但是骨子里,人们似乎不怎么认为体育重要,甚至会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连我太太担任美国大学入学部主任的时候,都还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常听她回家抱怨,体育组的人又去向她求情,准许成绩差一点的篮球高手入学。

其实何止中国人如此,不少美国人也有重文轻武——重视读书、忽视体育的心理。记得我女儿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年听说毕业班有两个人进入哈佛,其中一个是平均九十八分的第一名,第二个不知是谁,打听半天才发现居然是平均只有九十分的一个游泳运动员。当九十五分的学生都被哈佛打回票的时候,那九十分的学生却被录取了。记得当时好多学生觉得不太公平。可是后来大家改变了观念,因为知道那个学生每天下课要练游泳四五个钟头,常常回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又累又饿地躺在床上就睡着了,睡一半醒来,还得撑着去吃饭读书做功课到一两点。多数毅力不够的运动员都半路放弃了,只有他非但撑下来,而且有杰出的表现。怪不得一位美国名校入学部的人说,别以为运动员成绩差,如果他们用运动的精力和毅力去读书,表现绝对会很好。也有好几位美国企业界的朋友对我说,他们很喜欢用运动员出身的职员,因为那些人不但体力好、反应快,而且多半做事很积极。

运动跟读书的关系真耐人寻味。我认识一个女生,在学校功课很不怎么样,上课总打瞌睡,睡到老师都懒得纠正她了。可是高二那年,不知怎的进了学校的“热舞社”,一下子迷上热门舞蹈,不但在学校跳,还在外面找老师学,碰上假日都在外面蹦。女生的家长很操心,想那孩子的功课一定雪上加霜,没想到她虽然每个假日出去连疯两天,回家已经是星期天晚上了,却动作奇快地把功课做完,成绩不但没退步,还愈来愈进步,跟全校的第一名一起进入美国的同一所有名的大学。

我后来常想,是因为运动激发了那女生的活力,还是运动改善了她读书的效果。那女生的妈妈说得好,她猜想平常女儿懒洋洋地窝在房里,表面是读书,其实都在做白日梦,再不然有忧郁症,所以总提不起精神。学了热门舞蹈之后,蹦一蹦,忧郁症好了;加上怕成绩不好,父母不准她出去继续跳舞,于是很专心读书,使成绩大大进步。

她说得一点都没错。青春期的孩子常有忧郁的倾向,运动能增加脑里的“血清素”(serotonin),能让他们比较快乐。加上运动增加了红细胞带氧的能力,不但体力好,脑力也会进步。当这两项都获得改善,当然读书的效果大大不同。

今天这个时代,需要的反应和速度远远超过以前,今天退休的年龄也不断延后。以前年过半百,好些有钱人已经由丫鬟扶着过门槛,人生七十已经古来稀了!今天却可能年过七十还在第一线选总统。面对这样的环境和挑战,能没有强健的体魄吗?

对的!“强健的体魄”!如同我今天一开始提到的那位侨领所说,如果连山都不敢爬,还算得上年轻人吗?“人生最大的冒险是不敢冒险”,如果我们年轻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体育不重要、运动是浪费时间,为了考试,体育课都该改为数学、英文,而且有一点危险就躲开,不必冒险犯难,这样教出的孩子未来能有担当,又能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吗?

动物!动物!人是动物,不动就成了“物”。感动!感动!有感就要动,愈动愈有灵感。

对我熟悉的读者或许知道,我年轻时也总是攀岩登山,好几次差点摔下山谷。十七岁那年,有一天我爬山迷路,入夜了,又下起倾盆大雨,好不容易摸出山,回家已经是深夜,居然精神很好,画成一张《雨中飞瀑》。十七岁少年画的,却是我一生少有的好作品。

为什么?因为有运动之后的精神、登山之后的魄力和雨中的感动。我至今感谢我母亲,那时没阻止我去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