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艺术与审美读本
28456300000006

第6章 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欣赏(3)

位于拉萨市东北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的旺古尔山坳,由西藏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兴建。在西藏宗教史上,喇嘛教又分为许多教派,经过多次组合和较量,宗喀巴创始的格鲁派教成为全藏喇嘛教中最强大的黄教派,一世达赖、班禅皆出其门下。甘丹寺与哲蚌寺、色拉寺并称西藏黄教三大寺,甘丹寺为祖,因而它在三大寺中居显赫地位。

哲蚌寺

位于拉萨城西北5公里乌孜山南麓。1416年由宗喀巴门徒绛央却杰兴建。寺依山势层层叠建,群楼耸峙,巍峨壮观,远观如山城,具有浓厚的藏族宗教建筑艺术特色。哲蚌寺是全藏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达赖二世至五世曾居于寺西南的甘丹颇章(宫殿),历世达赖均以哲蚌寺为母寺。每年藏历六月三十日雪顿节第一天,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晒大佛仪式。

桑鸢寺

位于拉萨城东南扎囊县境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寺建于唐代,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被称为西藏千寺之祖,后成为西藏佛教宁玛派(红教)的中心寺院。桑鸢寺是西藏古代建筑中最富特色的寺庙建筑群。它以印度著名的欧丹达燕提寺为模式,仿照佛经中的世界形成图说进行布局建筑。周长一公里余的圆围墙,象征佛经中的铁围山;耸立在圆围墙中心的乌策大殿,象征佛经中说的须弥山——因而桑鸢寺素有“寺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寺”之说。乌策大殿分三层,每层建筑风格截然不同:下层为藏式,中层为汉式,上层为印度式。每层的雕塑、壁画、佛像也与这三种式样相应,故桑鸢寺俗称三样寺。大殿四角立红、白、绿、黑各一塔,象征管理须弥山四方人类社会的四大天王。大殿周围的12座佛殿,象征须弥山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大殿东南角的白塔,周围立有108座小塔。大殿周围圆形围墙上,每隔2米有红塔一座。

大明寺

位于扬州城西北蜀岗中峰上的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是扬州著名古刹之一。

大明寺大雄宝殿后东侧有1973年建成的鉴真纪念堂。纪念堂参照唐代风格式样,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生前曾参与设计建造。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城西4公里。楼南临滇池,与西山的太华山隔水相望。楼高3层,登楼望滇池,一碧万顷。此楼历来为文人墨客赋诗论文之地。

卢沟桥

卢沟桥横跨于北京城西南郊永定河上,建于金代,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连拱桥。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此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桥身全部用白石砌成,全长260多米,宽约7.5米,下有11个桥拱。

桥身两侧的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或卧或伏的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大石狮身上雕有许多小石狮,它们或是爬在大狮身上或头上,或是在大狮怀里戏斗,或是只露半个头一张嘴,或是戏弄大狮的铃铛或绒头,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数清的,因而北京素有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仔细数数,共485头。卢沟晓月是为“燕京八景”之一。

自然名胜

西湖

自古令人向往和推崇的西湖位于浙江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大运河南端的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湖心亭与小潞洲、阮公墩共为酉湖湖中三岛。此亭颇有“蓬莱宫在水中央”的境界。

小瀛洲:位于湖心亭南。是湖中三岛中最大、最佼佼者。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岛上亭阁楼台参差错落,画桥曲曲,花木扶疏,置身其间,有步移景换之感。岛南“我心相印”亭前湖中立有3座高2米许的石塔。塔身中空,中部呈球形,球面上等距开5个小圆洞。每当皓月当空,塔里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火透过圆洞倒映水面,宛若一个个小月亮,与天空倒映湖中的明月相映。旧传湖中有3个深潭,故有三潭印月之称。每届中秋,杭城男女竞相前来此处泛舟赏月,成为历代盛举。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面苏堤,西倚西山,园周为西湖所围。此园向以花、鱼景观见长,园内有一亭,亭中立康熙御笔“花港观鱼”石碑。园东南角的蒋庄为园中之园,于此南望湖山景色绝佳。

苏堤:是北宋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的湖中堤。

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庙,全长近3公里,是贯串西湖南北景区的湖中林阴大道。桃柳夹堤,堤上有画桥六座。西湖名景苏堤春晓和六桥烟柳均指此处。漫步苏堤,青山绿水,柳丝拂面,鸟语花香,处处是景,可谓“苏堤道上,应接不暇”。

曲院风荷:位于苏堤北头。居西湖十景之列,历来为赏荷佳处。有诗赞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泠桥:又名西林桥、西陵桥、西村。位于西湖西北隅里、外西湖西分水点,是孤山到北山必经之地。桥旁有南齐钱塘才女苏小小墓。

孤山:是湖中心岛,因孤处湖中而得名。孤山东连白堤,西接西泠桥,南临外西湖,北濒里西湖。山西端的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建于清光绪年间,社址是孤山园林精华所在。山南麓的中山公园曾是康熙、乾隆南巡时行宫的一部分。山北麓的放鹤亭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亭背倚孤山,面临里西湖,宁静幽雅。

平湖秋月:突出于西湖中,水面开阔,每值皓月当空的秋夜,湖平似镜,清辉似泻。

白堤:原名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湖面上,西起孤山南麓的平湖秋月,东至里、外西湖东分水点上的断桥;全长1公里。

断桥:一名段桥,断桥不断,其名来源有二:一是“段”的谐音;一是白堤东来到此而断。每当冬末春初,积雪未消,春水初绿,虹桥倒映,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桥东端北侧亭内立有康熙御笔“断桥残雪”碑。

保俶塔:位于断桥北面宝石山上,建于宋初。宋统一中原后,宋太祖召吴越王钱弘俶进京,其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此塔,祈愿他平安归来,故称保俶塔。

塔秀丽挺拔,如窈窕淑女。

桂林山水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桂江上的桂林,是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桂林一带,北起兴安,南迄阳朔这段近200多公里的地面上,大自然形成了奇特秀丽的峰林洞群。这里的山都是平地突出,巍然耸立,挺拔秀丽,仪态万千。山中多岩洞,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组成多姿多彩的景物,堪称鬼斧神工,是人间的神仙洞府。清清漓江蜿蜒穿行于碧峰丛林之间,犹如缠绕于翡翠绿宝石上的一条玉带。两岸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正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从北到南穿桂林城东而过。桂林以其山青、水秀、石美、洞奇而素享“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

整座桂林城就是一个天然山水溶洞花园。众溶洞中以芦笛岩、七星岩最为奇瑰壮丽。

芦笛岩:位于市西北5公里光明山麓的芦笛岩,萦回曲折,瑰丽神奇,以其玲珑剔透的大量钟乳石和石景的神话传说而获“大自然艺术宫”之誉。

七星岩:位于市区东南七星公园内的七星岩。公园入口处为花桥,桥跨小东江与灵剑江汇合处。站在桥上东望,见七座山峰排列酷似北斗七星,称七星山。“七星高耸生辉光,连天一色皆苍苍。”七星山东北的天机等四峰组成普陀山。从普陀山门上登至天玑峰摘星亭,是览赏桂林山水的最佳地方。

南溪山:位于市区南部南溪边。山东近漓江,东北麓南溪萦绕。南溪山东西两峰并立,形如马鞍。整座南溪山就是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山上龙脊处建有龙脊亭,景色奇秀险绝。

象鼻山:位于市内阳江、漓江汇流处,整座山就像一头在江边伸长鼻子吸水的大象。明代徐霞客曾描述此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势”。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王城内。孤峰平地拔起,陡峭险峻,气宇轩昂,满山苍翠,以其“凝秀独出,颇与众山远”著称。在朝阳初照或晚霞夕照下,宛若披上了紫袍金带,故又有紫金山之称。

伏波山:位于市区东北。孤峰挺秀,东枕漓江,西着陆地,山遏阻江流,使江水回旋倒流,形成深潭,景色优美。山腹的还珠洞洞形别致。临江的试剑石最为奇特。石高约3.5米,上大下小,悬空而下,状若浮柱,离地不足4厘米,相传被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用剑砍过,故名。

叠彩山:位于伏波山南漓江西岸。包括于越山、四望山和仙鹤、明月两峰,是桂林市内风景荟萃之地。登明月峰顶俯瞰全城,山水之美尽收眼底。古人所谓的江山会景处即指此处。

漓江:桂林至阳朔83公里沿江两岸,碧水蜿蜒,翠峰古树倒影婆娑,茅舍点点,扁舟漂流,修竹夹带,田野似锦,一江流水千幅画。尤其雨后山岚弥漫,轻纱缥缈,更添诗情画意。

武陵源

武陵源由湘西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个紧相毗邻的旅游区组成,过去分属大庸县、桑植县、慈利县,现已建立武陵源区,区政府驻索溪峪镇,属张家界市管辖。在清朝的地方志中,曾描述这一带“万石笋立,层岩涌塔,石并赭赤,高秀入云”,奇甲天下。

武陵源已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并与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寺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第三批世界自然遗产。

黄龙洞:位于索溪峪镇东7公里的一座山腰上。洞分4层,洞长11公里。洞内有龙王宫、仙人堂、石琴山、天仙水、水晶宫、响水河等两宫8厅96廊,以及阴河、瀑布等景。黄龙洞居全国十大溶洞之列。

观音洞:位于黄龙洞北双星村的观音洞,其洞内有迎宾厅、佛祖洞、通天云路、洞中峡谷、老君殿、观音殿、珍宝楼、小南海等八大景。

一线天:位于索溪峪镇东南的一线天。景区全长8公里,有百余景点特别是“天开一线”、“二郎峰”、“三女拜寿”、古城堡等景观,形象尤为逼真。峡谷中流水低吟,两岸山峰高耸,野花芬芳,恬静幽秀。它与黄龙洞如一对明珠,游人有“妙在黄龙洞,美哉一线天”之说。

宝峰湖:位于索溪峪镇南。进“别有洞天”,拾300余级凿于宝峰山峭壁上的险峻石阶登达山巅,72米高的大坝顶上蓄拦一汪碧水,此即被誉为“天上瑶池”的宝峰湖。湖畔青峰与湖中绿水互相映衬,泛舟湖上,其乐陶陶。

西海:西海白云向称绝景,尤宜登天台观赏。这一带还有数以千计的石峰。步入西海,宛若置身于石林海洋中。多少年前,这里是真正的大海,以后海水退去,这一带形成了现今岩谷幽深、万石峰峻的奇特自然风光。

天台:是武陵源最高点,有东、西两台。这里视野360度,登台鸟瞰西海全景,但见群峰竞秀,翠岩屏列,高低错落,绵延无际。白云萦绕于石峰之巅,似龙腾虎跃,奔涌于千岩万壑之中。

十里画廊:即干溪沟。沟旁黛峰屏列,人行峡谷中,但见岩石一方方、一层层从溪根叠起,一直叠到云雾深处,叠出了200来尊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无一不神、无一不绝的奇妙造型。其中的孔雀开屏、采药老人、寿星迎宾、猛虎啸天等,尤为逼真。十里画廊向被誉为索溪峪的瑰宝。

黄山

黄山在秦时称黟山,因山色青黑苍润而得名。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曾来此采药炼丹修道、乘龙升天的传说,下诏改名黄山,沿用至今,在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屹立着七十二奇峰。它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雁荡之奇、峨眉之秀、衡山之缥缈、匡庐之清丽,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在名山之中独占鳌头。

黄山分前、后山。前山以天海为基点,其东、南、西、北地域分别称东海、前海、西海、北海;后山地域统称后海。黄山可谓处处成景、步步入画,山景尤集中于前海、北海一带。近年来新开发的东海翡翠谷及西海佳景更为黄山锦上添花。

五岳

泰山

位于山东泰安城北的泰山,为五岳之东岳,气势磅礴,雄踞华夏。

泰山以其雄巍壮丽而素获五岳独尊之誉。历史上曾有七十二代帝王前来泰山封禅,文人墨客更是接踵而至。他们留下的众多墨迹、石刻和文物瑰宝,以及儒释道三教一体的古代东方历史文化,在这里构成了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泰山,织雄伟、幽奥、奇妙、旷远于一锦,绘人、文、山、水共一图,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并茂,现已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登泰山有东、西两路,北上至中天门汇合,直上南天门,再继续东行登玉皇顶。自南天门东行不远,左侧有山路通至后石坞。泰山风景一向有东路幽、西路旷、山顶妙、后山奥之说。如今登泰山,西路有汽车通至中天门;中天门至南天门西的观峰通缆车。若要全面领略泰山之幽、旷、奥、妙,步游最好。最佳方案是进岱庙前门,出岱庙后门,前行至岱宗坊,这是东路登泰山的起点。走东路经中天门、南天门后直上玉皇顶。下山时走小道经游后石坞,到中天门,走西路下。途经长寿桥,可右行插游扇子崖。

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