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时期青少年心理与心态读本
28456700000017

第17章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解析(4)

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青少年健康发展,从而在社会上立足。父母要端正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平时生活中,要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情,而不能一味地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4.让孩子不要敏感

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要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和情感,让孩子相信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加重羞怯心理。

5.鼓励孩子多与人接触交往

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愿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同学到家中来做客,让他做小主人,鼓励孩子结交新朋友。

案例二:我不想和老师说话

一位老师在日记里写道:刚接初三时,我欣喜地发现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组织能力也很强的学生李某,理所当然,我想让李某成为我的左膀右臂。可我屡次找他谈话,却始终无法进入其内心世界,无论我是情真意切还是推心置腹,他总是沉默不语或者闪烁其词,通过了解才知道,他有个不良的习惯——不愿意和老师沟通,上课也从来不愿站起来发言。来到这个班已经有几个月了,他从来没主动和我打过招呼,面对这种情况,我也一度失去信心,但对学生的爱和对家长的责任让我再一次鼓起勇气,寻找新的途径,于是我开始广泛接触他周围的同学并多次与家长联系,交流李某的情况,终于了解到造成李某不能和老师很好沟通的原因。原来在一次体育课外活动中,体育教师没有认真听取他的合理化建议,武断地对他进行了批评,挫伤了他的工作积极性,使他对老师产生了对抗心理。

心理解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降低,青春期的少年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对教师唯命是从,他们开始反抗教师的管教,师生之间的摩擦增多、关系紧张;有些学生对教师产生失望怅惘,甚至厌烦心理,看不到老师身上的优点,使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所以,师生交往在学校内部的人际交往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良好的师生交往,可以促进师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反之,会给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情感交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能很好地和老师相处,到底是为什么呢?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有些青少年自认为能力很强,可是却没有得到老师相应的重视,不但没有让他当班干部,甚至课堂上也很少提问他。这样无形中心里就会有很大的落差。

(2)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学生,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3)偏科。很多学生都有偏科现象,他们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他批评、责备,他们也会认为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4)被老师冤枉过。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自己又没有及时地向老师解释清楚,老师因为一时疏忽,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造成学生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一般来说,学生惧怕老师是因为他们不能忍受老师对自己冷淡的态度,或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与老师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这种负面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专家支招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对教育效果产生调节作用。比如,教师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振奋精神,不良的情绪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情绪。因此,师生之间应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友好的关系,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1.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接受批评时的心情。家长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孩子对事情的全部经过的陈述,以及孩子对老师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解决。

2.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家长与老师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大家才能步调一致、有的放矢地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合理的需要,并施以有效的教育,使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中体会受教育的愉快。

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得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消除误会。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即人的心理具有的识别他人的情绪,并对其做出适当响应的一种能力,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

应教导孩子:一方面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缺点的人。

4.培养孩子养成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好习惯

一般来讲,老师的学问、阅历、专业水平都是高于学生的,所以学生要向教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生受益,还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教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往的第一步。

师生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握好师生交往的艺术,就必须审时度势,见微知著,这样才能促使师生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案例三:我为什么没有朋友

融融是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从小不爱说话,自从上学以来就没什么朋友。前两天,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到家里,说融融在学校里跟同学们相处得不是很融洽,经常独来独往,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发现融融心情好像很不好,下课后,同学们三五成群,可是融融却总是望着其他同学玩耍。妈妈接到老师的电话后,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星期六的晚上,吃完饭,妈妈就来到融融的小房间,拉着融融的手问她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融融告诉妈妈:“我很苦恼,大家都不喜欢我,我没有朋友,难道我真的那么令人讨厌吗?”

心理解析

很多粗心的家长不能及早发现孩子的交往问题,孩子没有朋友,容易使他们变得忧郁、封闭、自卑。孩子交不到朋友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结识别人,因此朋友很少,甚至没有朋友;有的孩子总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我表现,爱捣乱、爱逞能、总想指挥别人,这样就会引起别的孩子对他产生厌恶,不爱跟他交朋友;有的孩子攻击性太强,老是欺侮别的孩子,这样孩子也不会交到朋友;有的孩子独立意识过强,认为靠自己的个人力量足以处理好一切事务,不需要他人的友谊和援助,这类孩子也不容易交到朋友;还有少数孩子对友谊持怀疑态度,怀疑朋友之间不会有真正的友情,不信任朋友,因此,他们自己也没朋友。

专家支招

朋友是心灵相通的伙伴,是每个人心里最温暖的收藏,是一份最平凡真挚的感情。面对孩子没有朋友的烦恼,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查明原因

孩子交不到朋友并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学生时代的好友是一个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家长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找出孩子交不到朋友的原因,是因为太霸道?太胆小?还是对人没有礼貌?或者是在设法躲避?只有了解了孩子交不到朋友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交到朋友。比如,如果是因为孩子对人没礼貌造成的,那么家长可以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变。例如,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要用礼貌用语,在家中接待客人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礼貌待人,这样,在潜移默化当中,孩子就能学会如何与人交往,这也是获得一份真挚友谊的基础。

2.培养孩子的爱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会生活中,有爱心的人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高尚情操,学会如何去爱。从爱自己、爱家庭、爱别人开始,通过具体的行动,使孩子逐步体验到人类最宝贵的感情——爱,进而学会如何去爱。

3.鼓励孩子学习他人长处

这对于那些因太过于挑剔而交不到朋友的孩子来说很重要,要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理解身边的人,避免用过于挑剔的眼光评价朋友。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同时他也能获得友情。除此之外,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友谊。

甩掉畸恋心理

案例一:她不知道我喜欢她

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小易突然失踪了。这是谁也想不到的。小易是班上的尖子生,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也是老师格外关照的重点对象,他的身上,背负着无数人的期望。但在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小易突然失踪了。他放弃了大家对他的嘱托和期望,离家出走了。几天后,人们在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小易是跳河自杀的。悲伤的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书,当中小易写道:“我不愿意再在学校待下去了,这样的环境让我无法安心学习,我很痛苦。我去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请爸爸妈妈不要找我,我很平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学生放弃了生的希望,以死解脱?

小易的家人万般悲愤,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了法庭。一口咬定学校施加过大压力,虐待学生,致使小易走上绝路。

而校方觉得很委屈:小易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专门为他安排了辅导老师,生活上也是悉心照顾,简直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何以有虐待之说?

正在双方争执之际,人们找到了新的证据:小易在出走之前,曾多次在语文老师的宿舍门前徘徊。语文老师系单身女性,年轻漂亮,平时对小易非常照顾。

之后人们在小易的日记里发现,小易自杀前曾有如下记录:“我爱上了她,这是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恋情,可我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我痛苦极了,绝望极了,我不能跟人说。”“他们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在这个世上活下去?”

就这样,小易在暗恋老师的痛苦中,在害怕同学知情的恐惧中,走上了绝路。

心理解析

暗恋别人,对于正处在花季雨季的青少年来说,是很普遍的现象。青春期是孩子们情窦初开的季节,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出于人类本能的需要,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起异性。暗恋是青少年最早出现的关注异性的表现,暗恋也是青少年阶段很常见的一种感情寄托方式。

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们来说,青春期阶段的暗恋往往是他们在心中为自己编织的一个爱情梦,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暗恋不会对情绪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当暗恋的对象是某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或者某科的教师时,这种暗恋还可以成为学习上的一种动力。但是有一些性格内向且喜欢幻想的青少年,却容易把暗恋的幻想与现实生活混淆在一起,因为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把幻想当成了现实,误以为那个被自己加诸幻想的异性,是自己最理想的爱侣,不去表白害怕错过了最好的机会,说出口后又怕被拒绝,因而沉浸在暗恋的心理冲突之中不能自拔,这种痛苦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对于这类陷入暗恋苦恼中的孩子,父母应及时给予心理上的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对他人的认知还处于表面的非本质的认识层面。当他们被一个人的外表吸引后,就会用自己的想象,把各种优秀的品质加诸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身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想象与现实根本不是一回事,于是越想象越觉得对方可爱。由于青春期孩子对爱情的一知半解,他们就会把这种幻想当成是爱情。

而由此产生的想爱又害怕得不到的矛盾,使他们陷入了暗恋的苦恼之中。

专家支招

让孩子弄明白暗恋的感觉不过是对青春期感情的自我内心体验,并不是真正的感情。折磨自己感情的并不是暗恋的对象,而是自己对爱情的憧憬。那么,一旦发现孩子暗恋异性,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了解孩子

有多少家长能胸有成竹地说:“我很了解我的孩子。”为何家长对青少年的内心冲突和痛苦浑然不觉呢?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分析,感情对于他们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他们既不愿也不敢将暗恋情结展示给父母;从父母的角度分析,他们有意无意回避与孩子讨论恋爱问题,似乎只要如此问题就不存在了。他们更在意分数和名次的起伏升降。这样一来,两代人之间缺乏真正有意义的沟通和交流。学会了解孩子,这对父母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于爱情甚至是性的问题,父母讳莫如深,根本谈不上从容地与孩子平等对话。若敞开心扉的结果是被鄙视被训斥,孩子怎可能向父母袒露内心的情感?

2.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