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走的荒野没有任何物质,是富人与穷人都不可能存在的地方。我自己也身无分文,无任何金银首饰,还不佩手机戴手表,真是一干二净心里宽啊,快活!原来樟树的换叶季在春天,几乎是一夜落尽枯叶,枝头却先孕花蕾,是那种含蓄的花蕾,摸摸,一手的樟木香,捡起地上的黄叶,闻闻,依旧充满樟木香,遂拾得一捧,装进口袋,好生晒晒,岂不也是很好的天然熏香吗?快活!却可怜竹子,换叶是这样的难,叶片要一点点地枯黄,难怪潇湘馆的林妹妹,最难消受的正是春了。看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士生活原则,也是要因人而异的。
几日不见,樱桃已经结出小果子,野苇子春风吹又生了。看大堆的建筑垃圾也有趣味,只要它们堆积得时间久一些,便有野草野藤悄然攀爬,默默地展开怀抱,大有呵护的意味,便觉得草木真是有情意的东西啊!
就这样,我每次甩手闲逛,都是快活的。回到家里,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太好了!”是什么太好?我要说:是一切,是眼睛看到的,是手摸到的,是鼻子闻到的,是心里想到的。学会放弃身外之物,这就是好。一个人身外之物越少,精神空间就越大;物质越少,累赘就越小。
人格——最高的学位
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成的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她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由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于是,我也更加理解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的前行。
从一个微笑开始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时,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数、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唯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棵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感动是一种养分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一只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色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到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其实,生活中让我感动的细节太多了。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翼翼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艰难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睦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每一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快乐无价
一位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说是他的小女儿太傻,竟拿电动玩具汽车跟幼儿园的小朋友换回一只纸风筝。确实,玩具汽车的价钱要比纸风筝高得多,但这位朋友不知道,他的女儿换回的是快乐,而快乐是无价的。
在很小的时候,我也曾这样“傻”过。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一个陌生小女孩的一只小小的红蜻蜓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只红蜻蜓在我眼里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可爱,又是那样的不可多得。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对蜻蜓的所有认识也仅仅是源于一本薄薄的连环画。我鼓起勇气走上去,提出要看看。但那女孩总是不肯,这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那时,我的书包里正有一只新买的大文具盒,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把它掏出来,要跟她换那只红蜻蜓。女孩有些迟疑,踌躇着不作声,但幸运的是,我们最后还是成交了。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我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母连声斥责,也曾为此流过眼泪。但当独自一人的时候,看到红蜻蜓在蚊帐里轻盈地飞来飞去,我又变得高兴起来,心儿随着那精巧透明的翅膀一张一合,感觉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快活的人。
不只一次地,我听到许多如我一样的所谓成年人感叹快乐难寻。是的,我们成熟了,懂得深奥的人情世故,更懂得“市面”通行的等价交换。但我们又为什么常常会感到心灵的孤单和缺憾?我们可以花很多的钱,买到很多似乎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如美丽楼房、进口彩电、高档音响,但我们又为什么始终难把快乐买到?看到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可以因为一只小毛虫、一片小树叶、一根小木棍而快乐得惊天动地,我们是否感觉出自己在精明之余单单少了童年时的那么一点傻气?
多少年来,在我心灵的天空里,总有那只童年的红蜻蜓不停地隐现翻飞,给我种种启示。其实,真正的快乐无需豪华,无需刻意雕琢,更容不得世俗的价值取向,它平常、朴素、简单、无遮无掩,常常就处在我们身边某个触手可及的地方。
能够在忙忙碌碌、千头万绪的生活中找到或得到一只“红蜻蜓”、一只“纸风筝”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