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最可能让人感到枯燥的高中统计课是这样教的:教师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中世纪人口的死亡率统计。每个学生会得到不同颜色的小球,每种颜色代表一种死亡方式。全体同学起立,红色代表出生时夭折,拿红色球的同学坐下。黑色代表瘟疫,接着拿黑色球的同学坐下。黄色代表痢疾,然后拿黄色球的同学坐下。以此类推,最后站着几个人,就可以得出死亡率。学生不必死记硬背方法和公式,而是由教师提出有趣的课题,学生共同参与,进而从中学到知识。这样直观形象又充满趣味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怎能不被调动起来呢?
与中国一样,美国也有政治课。美国的政治课上得妙趣横生。比如,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代表一个“国家”,每组学生要负责构建一个“新政府”。然后这一周的五节政治课就会全部用来讨论设计政府宣言、国旗、法律法规等事项。有的负责草拟法律条文,有的负责找资料,有的负责设计国旗。大家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热闹非常。甚至还会有老师直接参加竞选议员,身体力行地让学生了解整个竞选的流程,并让学生起草竞选方案等等,充分培养学生的参政能力。
与中国高中课堂少则四五十,多则六七十人的庞大规模相比,美国高中课堂上的人数少得可怜,一般不会超过25人,有的课甚至只有三四人参加。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自由发表观点,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在旁边加以引导、点评。有时候老师也会让学生讲课,过一把“老师瘾”。
每堂课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陌生知识,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以及课外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再由教师个别指导;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比如,在加州萨克拉门多新技术高中,着重通过小课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代数课上,教师会给学生一个小课题,要求他们花几个星期研究比较燃油动力汽车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对经济性。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学生要选择同种型号的汽车,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动力,并且用汽油价格、每公升汽油里程数、汽车标价等计算油电成本。课题要求他们必须把计算方法表达成代数方程式的形式,不仅要画出图表,还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将计算结果呈现出来。有的家长也会参与进来,扮演犹豫不决的购车顾客,学生们会使用数据和家长分析讨论每种汽车的经济性及其缺点,向他们说明并推销自己的汽车。然后指导教师会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多个方面进行评分,包括数学技能、批判性思考技能、计算机知识技能、团队合作技能、最终陈述表现、书面沟通能力、工作伦理等。不仅如此,同一团队的学生还要对团队内其他成员的团队合作技能进行匿名评分。
事实上,一些中国高校也实验性地采取这样的授课方式,但收效不大,这主要还是源于中国的升学制度限制。这种类似兴趣小组的方式,只能偶尔进行,作为学生实践项目。而且不可能像美国学生一样一个项目花费几个星期,所以只能挑选一些容易的项目进行。而美国高中之所以有机会让学生们长时间实践,就是因为在他们升学的时候,这些经历都是加分的关键,而不是像中国学生一样,只能当做课间休息的谈资。
高中不轻松,学习生活两不误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不要认为美国的学生生活无忧无虑。美国学生压力也很大,他们除了学业之外,还要兼顾很多课余活动。如果在中学时没有加入过社团,也没有什么特长,没有获得过什么名次,没有一所大学会录取你的。”
的确,美国高中生没有高考的压力。但是对他们来说,要升上大学,一样也是压力重重。区别只在于,美国的高考看重的不是一场高考的分数,而是看重多年的是综合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考定终身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就算你期末考试考了满分,那也只意味着你拿到了总成绩的10%-15%,而剩下的分数全在平时,比如说单元测验。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并不是说拿A就很优秀,因为很多课相对容易一些,而有的课则很难拿到A,所以美国高中的成绩单上还会有你选课的难易,作为你这个A的分量显示。一所比较好的私立高中,每个人一周至少会有4个测验,数学一周两次测验,科学两周一次,英语两周一测,还有历史、语言、社会科学的考试等,甚至有的人一天就有可能进行三四个测验。如此多的测验下来,难怪校园里最常听到的就是:I’m tried(我很疲惫)。美国还有一种课堂的小考(quiz),主要考察家庭作业和课堂学的内容,占总成绩的15%-25%,同样不可小觑。quiz频率视老师的个人喜好而定,有的老师甚至每节课都有quiz,所以学生们都小心翼翼地反复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就怕老师来一个突然的小考。除此之外,还有结课论文,科学实验报告等,都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即使是在中国的重点高中,恐怕也很难有这样的学习强度。
已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的乔安说,她的高中生活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的。晚上在学校要待到10点才能回家,作业很多,节假日都难得可以休息。不过她并非完全是在题海中挣扎,因为她的很多时间是花在“课外”。她参加了篮球队、垒球队,甚至同时担任学校啦啦队的队长。美国非常重视体育,很多人都是忠实的球迷。参加体育项目的队员们,每天都得至少训练1个小时,双休日的比赛至少要花一天时间,然后你就得熬夜写作业了。
另一位高中生说,他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每天都是1点后才睡,老师要求很严格,想要高分必须非常努力。此外,他还是全州乐团的小提琴手,奥林匹克科学竞赛选手,也需要经常参加辩论赛,这些都要占用大量时间。
申请大学时,大学对学生考评标准最重视的是高中阶段平时成绩和综合能力,并且有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在美国申请一所大学,学校看重的东西很多,下面是几个主要的方面:
1.个人成绩和学术能力
在大学的申请材料中,成绩单是不可缺少的。由于美国高中是四年制,所有大学都需要申请人四年的成绩单。也就是说,需要你时时绷紧弦,保持平时成绩的良好。申请人的成绩单、所学课程的难度和排名,学科竞赛取得的奖项,甚至是参加过的培训,都是大学招生时所看重的。
2.个人课外成就
这是仅次于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会在申请人的校内和社会活动项中寻找各种足以证明申请人的责任心、领导才能、合作能力的证据。
3.人格魅力
这是美国各大学在录取中极为强调的一点。
4.个人艺术特长
申请人的艺术作品,如舞蹈、戏剧、音乐、视觉艺术等,将由大学的教师进行评价,并决定是否在录取时作为特长进行特殊考虑。
心理辅导:为学生减压
一进入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陡然骤增,很多学生戏称自己为“学习机器”。他们总是生活在一种持续不断的压力当中,感觉每天都很吃力。有一些学生甚至经常失眠、胃口不佳。有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去追求好的学业成绩。还有人长期生活在焦虑和抑郁当中。学生们也知道同伴们都在为进入优秀的大学努力,自己只有尽最大努力,赢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才能获得优秀大学的青睐。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15%的中学生被确诊患有抑郁症,40%的学生长期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而且优秀生患病的几率更大,这也证明他们为了保证学业优秀,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哈佛大学入学办公室主任说:“一些学生竭尽努力考上理想大学,但很不幸,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精疲力竭了。”为了纾解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们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美国的高中专门制定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在《如何帮助压力过大的高中生——美国的研究结果和经验》一文中详述了美国高中是如何减轻学业压力的。
学校心理辅导员是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与老师、父母及其他精神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制定出专门的解决方案。心理健康顾问会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减压、瑜珈术以及其他自我心理调节方式,以此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很多高中还特别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家长可以随时和教师预约会面,向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可反映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这样就有助于学校和家长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从而可以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
一些学校也在尝试重新定义“成功”。他们改变公开奖励优秀学生的方式,从而避免给那些未获得奖励的学生带来压力。学校不再用广播等公开的形式来播放某种排名,也不鼓励让获奖者进行演讲等方式。学校对“成功”的评价指标更加多元化,例如,运动或者艺术上表现突出,服务学校或社区以及对俱乐部活动积极参加,都被视作成功的标志。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还取消期中考试,将期末考试安排在假期之前。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余时间,大幅减少假期作业;一些学校重新排列学校的课程表或者日程安排,尽量避免将多门考试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在教师方面,学校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以前,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和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等问题。还有很多学校采取区段排课(block,scheduling),用每节课九十分钟来取代传统的四十五分钟,从而减少每天的课量,使每天七门课变为更少的三门或者四门,避免学生不停地从一个课堂到另一个课堂,并且每天晚上也不必完成七门功课的家庭作业,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还有的学校每周一次,把上课时间推迟,保障所有学生都拥有有效且足够的午饭时间(据调查,大约20%的学生利用午休时间来选修额外的学业课程)。这也同时为教师增加了备课时间和专业发展时间。
尝试“在家上学”法
近年来,接连出现家长不满学校表现,在家办学,为孩子授课的事例。比较知名的如作家郑渊洁,他在家里培养出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另一位知名人士是浙江人徐雪金,他创办了义乌“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网站上不仅提供各种教育信息的咨询,还有以城市为单位的各地分论坛。引起全国各地的关注。
徐雪金在自己家中给两个孩子和外甥办学,他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小儿子2岁半,不上幼儿园;外甥3岁,也不上幼儿园。
有位“在家上学”的实践者袁小逸,刚年满12岁,在学校上过一两个学期,觉得学得太慢,没兴趣。于是,她就在父亲指导下,自学了初中课程,还写了本《私塾女孩袁小逸》,引起关注。
同时,“在家上学”在美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无论是数量还是占同龄人的比例都增长很快。1985年,仅有5万名在家上学的学生;到1992年,有30万名在家上学儿童;1999年,美国教育部估计已经达到85万人。美国驻华使馆中文资料显示,2004年有多达120万名美国儿童在家里接受教育,“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但是,一个很现实的考虑在于,“在家上学”可以完成一些基础性的、中小学方面的学习,但对大学才能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很难涉及。如果这些“在家学习”的学生参加中国的高考,相信很难得到符合他们学力的考试成绩。但如果在美国“考”大学,凭借着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经历,他们申请到美国某所大学的入学资格倒不是难事,只要他们在“在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中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并在自由的学习生活中还参与了足够的社会活动。
“在家上学”与其说是家长特立独行的创新,不如说是逃离教育体制的现有不足,自己想办法教育孩子全面、正常地成长。每个学生都有个性成长、自我选择的权利。只不过,考虑国情,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的招生体系对这种教育方法的接受度仍然不是很高。但是这种个性教育法的优势,仍然应该得到承认。
望子成“人”而非“龙”
着名学者易中天最擅长的是“品三国”,但是他2009年在扬州一次演讲时提出的教育中“望子成人而非龙”的观点却让我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09年扬州演讲的互动阶段,一位高中生向易中天发起“猛攻”,请他讲一下对当今中国教育的看法。易中天坚定地表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真实而自由快乐地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易中天称现在我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急功近利、望子成龙,而他表示自己教育观点就是“望子成人”,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能做到善良、真实、健康、快乐,这就够了。
比如“技校”这个概念,在中国教育体制下似乎是考不上高中、大学的学生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在美国,专业学校却办出了特色,办出了质量。
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是美国非常成功的技术学校,位于弗吉尼亚州,人称“磁铁石学校”,即有专长的学校。美国的“磁铁石学校”都是具有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的学校,能够吸引别的学校的学生来选修它们的一些课程,比如具有文科特色、工科特色、艺术特色、体育特色的课程。因为专,所以精。而且这些学校常常能够和相关的科技公司、大学、社会机构合作,相互促进,因而很受学生欢迎。学校一般设4个年级,从9年级到12年级,学生从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基本上都是弗吉尼亚州的学生。只要能够凑足20到30人,就可以开课,每周上半天。
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等。学校将自己的办学理念贯彻到每一门课程之中,让学生在上课时充满挑战性,各个学科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报考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的学生,并不是所谓“通不过中考”的差生,而是已经对自己未来方向有把握的“8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