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为什么送孩子去美国读书
28458600000004

第4章 幼儿能够做什么?(1)

幼儿看上去很弱小,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们需要保护和溺爱,什么都做不了。但美国幼教工作者在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18-24月之间的婴儿能够学会捡起玩具,自己用杯子喝水;2-3岁的婴儿能够用叉和勺吃饭,学会控制大小便,能够比较熟练地穿脱衣服、开合拉链;3-4岁的幼儿,独立性有所增强,几乎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就可以扣纽扣、系鞋带、洗脸、刷牙、吃饭等;5-6岁的幼儿,能够整齐地保管自己的东西,能学会自己洗碗,独立性大大增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成功感和独立性,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美国幼教工作者强调要家长密切配合,使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在家里得到强化。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位中国的幼儿园老师在博客上讲的,她所知道的美国幼儿园教师以孩子的口吻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或许对我们的幼儿教师和家长有所启迪:

1.别溺爱我。我知道我不应该得到自己想要的每一样东西,我只是在试探你。

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3.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年幼的我得依靠你来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

4.别让我觉得我比实际的我还要渺小。

5.请别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私下的提醒会让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6.别让我觉得犯错误是一种罪过,它会降低我的人生价值观。

7.别过度保护我,有的时候,我需要以经受痛苦的方式来学到东西。

8.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这只是我想得到你的注意的小诡计。

9.别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

10.别随便许诺。我会当真的,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很难过。

11.别太指望我很诚实,因为我会因为害怕而撒谎。

12.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一。因为这样会使我疑惑,进而对你失去信任。

13.当我问问题的时候,请别敷衍我或拒绝我。当你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试着和我一起寻找答案。

14.别嘲笑我的恐惧,请你试着去了解。

15.别暗示或让我感觉到你是完美的,否则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对我来说,这将是多么大的打击。

16.如果你做错了事情请向我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会让我感觉跟你更亲近、更温暖。

幼儿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所处地位比起教育机构,更像是“托儿所”。只要孩子健康地成长,直到他们可以进入小学就可以了。但在美国,幼儿园是小孩子们学会独立,学会集体活动,学会交流,认识自我的重要场所。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除了具有本专业的学位证书、教学资格证书之外,很多人还有心理学的学位或者相关证书。因为比起能够表达自我感受的成年人,小孩子朦朦胧胧的感受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和理解,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野生放养”而非“温室圈养”

中国的孩子像是在温室里圈养的,从出生开始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家庭的重中之重,沐浴着所有人的溺爱和纵容。中国的家长更是扮演着半生保姆的角色,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摔倒了,在地上哇哇大哭,父母便赶紧跑上前把宝贝抱起来,边擦眼泪边哄,有时还说一些比较夸张的话,甚至做势要打绊倒孩子的物体。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尿湿裤子,老师会马上替他们换衣服,否则家长会指责老师工作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和一个美国老师聊天,她觉得奇怪,为什么中国小孩不会做很多自己应该做的事?我跟她解释,可能因为中国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父母都太紧张孩子的缘故。可是这位老师很奇怪地反问我:难道疼爱孩子可以成为阻止孩子自由成长的理由吗?

与我们的幼儿教育相比,美国的幼儿教育更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父母不可能永远在孩子身边,所以美国的孩子是被“野生放养”的。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品格,鼓励孩子学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孩子摔倒了,站在不远处的妈妈并不着急,会平静地看着孩子自己爬起来。幼儿在尿湿的情况下需要自己更换衣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需要老师的帮助。

在美国,经常会有小孩子在公园里满地乱爬,或者很小的孩子在海滩边玩水,家长从来不紧张;有时吹很大的风,孩子穿个裤衩光着身子玩,家长还看得很开心。美国的幼儿园,小小班孩子的平均年龄大概是两岁半,但没有一个孩子大便需要老师擦屁股,平时幼儿上厕所是从来不需要帮忙的。只要有孩子申请入园,校长都会问家长,有没有对小孩进行potty training(会不会自己上厕所),不能自理的小朋友是不能入园的。如果给孩子穿纸尿裤,校长就会很友好地告诉小朋友:“你这么大了怎么还穿纸尿裤啊?这里都是大孩子哦,大孩子是不穿纸尿裤的。”孩子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不想再穿纸尿裤。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这样的“放养”会不会造成安全问题。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玩乐,正是因为他们整个社会的安全体系有保障。美国有很多免费公园,就算是寸土寸金的大城市,比如纽约,也是如此。这些公园不仅有专门的环境维护,还有集中的儿童游乐区,让孩子们在设计科学的设施上玩乐,与其他孩子互动。这种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环境,不仅可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还让孩子们在“放养”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

近几年美国很流行的儿童成长十大宣言,成为“野生放养”儿童自我管理的江湖律令,孩子们对这些说法的认同和适用,让美国家长更加悠然自得地当着甩手掌柜,大胆放手,让孩子信马由缰。

成长十大宣言

宣言1.安全的权利。人人有若干权利,如呼吸权、生命权、隐私权。这种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安全重于一切,任何人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

宣言2.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利,“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宣言3.生命第一的权利。生命第一,财产第二。身体安全比自行车更重要得多。

宣言4.向父母讲真话的权利。家长要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明真情,父母都不会怪罪,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宣言5.拒绝毒品与危险品的权利。有权不听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喝陌生人的饮料。有权对毒品、烟酒坚决说“不”。

宣言6.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权利。孩子有权不和陌生人说话。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或者陌生人敲门不回答、不开门,大人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宣言7.紧急避险的权利。为了保护自己,儿童有权打破所有规章与禁令。紧急情况下,他们有权踢人、咬人、大叫、大闹,甚至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宣言8.果断逃生的权利。遇到坏人、地震、大火,孩子应当果断逃生。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挥。

宣言9.面对侵害不遵守诺言的权利。即使曾发誓不告诉别人,但被坏人欺负一定要告诉家长,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宣言10.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利。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坏人可以骗。

不知这样的“宣言”,对我们这些平凡的家长或教师有无启发?在教育孩子成长、成才的路上,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用动态的发展观念,博采众家之长,给我们的孩子更合适、更有效,也更愉快的成长空间。

“总统先生,请与我们的孩子保持距离!”

2009年9月8日,在维吉尼亚州威克菲尔德高中校园里,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发表了名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未来”的演讲。在奥巴马演讲的同时,反对的家长们冒雨举着写有“Keep the distance with our children, Mr. President!(总统先生,请与我们的孩子保持距离!)”的标语牌,对奥巴马的演讲表示抗议。各个学区的总监都收到大量家长发来的电子邮件,公开反对奥巴马的开学演讲。一位家长这样说:“无论谁做美国总统,作为家长,我都不希望他来到学校对我的孩子进行一番政治演说。”另一位家长说,我们纳税人交钱是希望孩子在学校学到基本的知识,而不是来听政治人物发表他的政治主张的。

由于批评的声音过于强烈,白宫不得不把演讲稿提前公布在白宫网站上,供全国人民审核,但依旧有人反对:不想看到政府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宣传。有的学区表示,是否收看奥巴马的演讲,由学生和家长决定。据统计,至少有六个州因为学生家长反对,学校最终拒绝播放奥巴马的电视演讲。

为何奥巴马的演讲引起了家长的如此反应?原因就是,在学生家长看来,教育界应该是一片独立、纯洁和干净的圣土,其他任何个人、组织都不能干扰和污染它,更不能去利用它。

在家长心中,拒绝任何非教育人士对教育产生影响,他们反对破坏孩子享受童年的超前教育。众多学生家长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以儿童自由成长为中心。排斥非教育干预的传统,是一种谨慎与保护,并不是保守,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安全,保证不对孩子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

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建立在对儿童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永远不能让教室成为实验室,教育需要的是谨慎和负责,是一项最需要全体工作者团结一致,自觉、理性地担负起合乎教育职业道义的一项社会工作。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的保护性教育的考量,美国的家长担忧教育可能变质。不管是谁,都不能擅自向全国学生发表有政治倾向的演讲,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奥巴马当时给学生的演讲虽然精彩,但在美国社会却是出力不讨好也就见怪不怪了。因为美国社会很多人认为,从根本上讲,非教育人士的讲话可能含有不适合孩子的内容,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还没有建立起理性思维能力的幼儿。在他们心中,未经权威教育部门的审核通过,就不能擅自进入学校去做涉及教学内容的事,否则这个人的行为就不合法。

教育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与孩子间的事,不容许与知识学习无关的人参与和干涉。奥巴马演讲在美国引起的这场轩然大波,说明多数美国人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基本统一的教育理念:教育只能由专业教育工作者按照教育规律来进行,“闲人”免进,哪怕是总统也不行。

但另一方面,幼儿园虽然不许带有政治色彩的演讲进入,却会请很多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进入校园,为孩子们讲一些他们的经历或者工作。比如动物园会将一些珍稀动物或者被救援的动物带到幼儿园,和孩子们接触,教授一些动物保护知识;身处几个州以外的农场工作人员会到大城市的幼儿园,带着新鲜的农作物讲解美国农民的生活;警察、退伍老兵、消防员等等在美国被称为“英雄”的人们也都会经过各种组织的联系,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互动,宣传知识与探讨人生观。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哪个孩子会轻易成为被宠坏的孩子,因为他们一直在接触社会中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日后也努力成为值得尊敬的人。

我是自尊自信的好宝宝

罗曼·罗兰曾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黑格尔也告诫后人:“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自尊和自信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在众多爸爸妈妈眼里,自尊和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如若孩子是一棵树,那么自尊和自信就是整个根系中扎得最深的主干。所以,美国父母是从培养幼儿自尊和自信心开始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我国的孩子总是给人谦虚、中规中矩的感觉,而美国小孩则总是一副阳光、自信、勇敢的样子。

美国的家长把对孩子的尊重既看做营养大餐,精心处理,又当做简单的饭前小甜点,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带给他们。美国的孩子,无论高矮美丑,一个个都趾高气扬,都觉得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人,特别具有自信心。教育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有自信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克服重重阻碍和困难。

从孩子们出生开始,美国的许多父母就会有意识地告诉孩子:无论你是高矮胖瘦,是健康或者疾病,聪明还是笨拙,你都是我们最亲爱、最独特的孩子,我们都会永远爱你。这是告诉孩子们,父母爱你,不是因为你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不会因为你不是“天才儿童”,就不再爱你;不会因为你成绩不好,就对你失去信心。父母不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和愿望,他们尊重孩子是有独立精神和自由的个体,而不是给自己带来虚荣感和满足感的工具。

一个人的自信,首先来自于自尊,而孩子的自尊来自于外界对他的尊重。美国的幼儿教育者认为,孩子应该获得和成年人一样的平等和尊重。美国的学校一直强调的是尊重教育,他们通过简单的细节让孩子们感觉到平等。孩子可以直呼长辈姓名,大人们也会非常尊重地称呼孩子为先生或者小姐;大人们进入孩子的房间要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大人们会蹲下来认真倾听孩子说话,避免孩子有不平等的感觉;移动和使用孩子的东西,要事先得到允许;随便翻看孩子的日记等侵犯隐私的行为更是不可以的。

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美国教师和父母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孩子不是完美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阴影。一个孩子也许数学不太好,但他的阅读能力很棒,会写优美的文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许他文化课学不好,但是特别具有体育方面的才能;也许他没有什么特长,但是人缘特别好……世界上没有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孩子,父母和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擅长的事,确立他们的自信,而不是抓住他们的短处,打击他们的自信。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中国的一些家长和老师却忽视了寻找孩子身上闪光点的重要性。

一个人最强大的自信,是来自童年时代的。父母和老师首先应该持有这样的信念,不论孩子是不是成绩好、是不是得过奖,甚至是不是考得上名牌大学,只要他有良好的道德、完整的人格,自尊自信,必然能够在未来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这是对孩子的自信,也是对自己和教育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