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如何掌握忍让这个度,乃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和智慧,也是“忍”的关键。
“争”要有
森林中有一条河流,河水湍急,不停地打着旋涡,奔向远方。河上有一座独木桥,窄得每次只能容一人通过。
某日,东山上的羊想到西山上去采草莓,而西山上的羊想到东山上去采橡果,结果两只羊同时上了桥,到了桥中心,彼此碰到了,谁也走不过去。
东山上的羊见僵持的时间已很长了,而西山上的羊照样没有退让的意思,便冷冷地说道:“喂,你长眼了没有,没见我要去西山吗?”
“我看是你自己没长眼吧,要不,怎么会挡我的道?”西山的羊反唇相讥。
于是,两只互不相让的羊开始了一场决斗。
“咔”,这是两只羊的犄角相碰撞的声音。
“扑通”,这是两只羊失足,同时落入河水中的声音。
森林里安静下来,两只羊跌入河心以后淹死了,尸体很快就被河水冲走了。
狭路相逢退者胜。退,不是怯懦,而是一种智慧。因为懂得谦让的人,其实是为自己让路。而故事中的两只羊因争强好胜,互不相让,为逞一时之勇,最终却落得个双输的下场。其实,这样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有一只羊后退到桥头,等另一只过后再上桥,两只羊便都会平安无事了。可悲的是,羊们没这样想,更没这样去做,它们心胸狭窄,不懂得宽容和忍让,最终都葬身河底。
在此,你也许会认为谦让是一种怯懦,而对此不屑一顾,果真如此,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可以擦亮眼睛看看周围,那些争强好胜者,他们不会因“争”而事事顺利,相反,“争”会让他们处处碰壁。而不懂得谦让所带来的恶果,有时是当事者自己都难以预料的,当这一恶果发生时,他们只能在上帝那里忏悔了。
饶恕别人,宽恕自己
一个小镇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这对兄弟长大后,就留在父亲经营的店里帮忙。父亲过世后,兄弟俩接手共同经营这家商店。
起初生活一直都很平顺,直到有一天一袋银元丢失,一切才开始发生变化。哥哥将一袋银元放进钱柜里,并与客人外出办事,当他回到店里时,突然发现钱柜里面的钱不见了!
他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钱柜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我没有看到。”
但是哥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咄咄逼人地追问,不愿罢休。
哥哥说:“钱不会长了腿跑掉的,你一定看见了这笔钱。”语气中带有强烈的质疑,弟弟的怨恨油然而生。不久,手足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隔阂。开始双方不愿交谈,后来决定不再一起生活,在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居而立。
20年过去了,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感染了双方的家庭。
有一天,有位男子走进店里问:“你在这个店里工作多久了?”哥哥回答说他一直都在这店里服务。
这位男子说:“我必须要告诉你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这个镇上,已经好几天没有进食了,我偷偷地从你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将钱柜里面的一袋银元取走。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对这件事情一直无法忘怀。一袋银元虽然是个小数目,但是我一直深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回到这里来请求你的原谅。”
说完后,这位男子很惊讶地发现店主已经热泪盈眶,用哽咽的音调请求他:“是否也能到隔壁店将此事再说一次呢?”当这位男子到隔壁说完此事以后,他惊愕地看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的猜疑,竟是源于区区一袋银元的消失。
狭隘的心胸是害人害己的祸根。饶恕别人,便是宽恕自己,所以我们以后应该注意拓宽自己的胸怀,不假设别人的人品,敞开心扉与人沟通,不轻信流言,经常自省,把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拥有一颗知足的心
有一个村庄,里面住着一个独眼的老爷爷。
老爷爷的左眼是在他9岁那年瞎的。一场高烧之后,他忽然对他的爹娘说:“我的左眼看不见东西了!”两位老人一惊,忙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而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他爹娘顿时泪流满面,仅有的儿子瞎了一只眼睛可怎么办呀!没料到爹娘哭得伤心的时候,他却缓缓地说:“爹娘,你们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只弄坏了我一只眼吗?左眼瞎了,右眼还能看得见呢!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啊!你们想一想,我比起世界上那些双目失明的人,不是强多了吗?”儿子的一番话,把两位老人惊呆了,但后来想想也有理,于是停止了流泪。
老爷爷的家境不好,爹娘无力供他读书,只好让他去私塾里旁听。爹娘为此十分伤心,老爷爷却劝道:“我如今也已识了些字,虽然不多,但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多了吧!”爹娘一听,觉得安然了许多。
后来,老爷爷娶了个嘴巴很大的媳妇。爹娘又觉得对不住儿子,老爷爷劝他们说:“能娶到这样的一个媳妇已经很不错了,和世界上的许多光棍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好到天上去了!”这个媳妇勤快、能干,可脾气不好,不温柔,把婆婆气得心口疼。儿子劝道:“娘,你这个儿媳妇是有些不大称你的心,可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差得多的媳妇还有不少。你的儿媳妇脾气虽是暴躁了些,不过还是很勤快的,又不骂人。”爹娘一听真有些道理,就不生气了。
可是,老爷爷家确实很贫寒,妻子实在熬不下去了,便不断抱怨。老爷爷说:“你只跟那些住进深宅大院、家有万贯资财、顿顿吃肉喝酒的人家相比,自然是越比越觉得咱这日子是没法过了。但是你只要瞧瞧那些拖儿带女四处讨饭的人,白天饱一顿饥一顿,晚上睡在别人家的屋檐下,弄不好还会被狗咬一口,就会觉得咱家这日子还真是不错。”
老爷爷老了,想在合眼前把棺材做好,然后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属于非常寒酸的那一种,妻子愧疚不已,老爷爷劝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棺木是差远了,可是比起那些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强多了吗?”
老爷爷死的时候,面孔安详,脸上还留有笑容……
知足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知足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知足者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绝不会庸人自扰。
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纷争和索取都是多余的,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的了。所以不要再抱怨你的鞋不是名牌,抱怨你的卧室不够宽敞,如果用一颗知足的心态看待,你会发现自己得到的其实已经很多。
宽以待人,豁达对事
“我一定要报复他,我要让他从心底感到后悔。”小静气得满脸通红,不停地嘀咕着。她想得出了神,以至于没发现已经站在面前的小梅。
小梅问道:“谁?你要报复谁呀?”小静如梦方醒,抬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好朋友,便笑了起来。她说:“哦,你还记得我父亲送我的那截漂亮的竹条吗?你看,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都是农民罗汉的儿子干的!”
小梅非常冷静地问她小罗汉为什么要折弄竹条。小静答道:“我刚才正走得好好的,边走边把竹条缠绕在身上玩。一不小心,它的一端脱了手。当时我在木桥边,正对着大门,那个小坏蛋在那儿放了一罐水,准备挑回家。刚巧,我的竹条弹回来把水罐打翻了,可并没有碎。就在我向他赔小心、道歉的时候,他跳过来就骂,毫不理会我的解释。他突然抓住我的竹条,你看嘛,都扭成这个样子了,我会叫他后悔的。”
小梅说:“他的确是个坏孩子,为此,他已经受到了足够的惩罚,没人喜欢他,他几乎没什么伙伴,没什么娱乐,这是他活该。我想,这些足够作为你对他的报复了。”
小静答道:“事情虽是这样,但他弄坏了我的竹条,那么漂亮的竹条,那可是我父亲送给我的礼物啊!要知道,我只是无意间碰倒了他的罐子,我还说要帮他重新打满……我要报复!”
小梅说:“好吧,小静。不过我认为你不理他会更好些。因为轻视就是你对他最大的报复了。对了,我想起一个关于他的笑话。有一次,他看到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就想把它抓住再揪掉它的翅膀。可惜,他很倒霉,蜜蜂蜇了他一下又安全地飞进了蜂巢。他被疼痛激怒了,就像你现在这样,他发誓要报仇。于是,他找来一根棍子,朝蜂窝捅了几下。
“刹那间,一群群的蜜蜂飞了出来,向他扑去,他浑身上下被蜇了几百次。他惨叫着,痛得在地上滚来滚去。他父亲闻讯赶来,也没能赶走蜂群,他躺在床上休息了好几天。
“你看见了,他的报复也没怎么得胜。所以,我劝你不要计较他的鲁莽。他是个坏家伙,比你厉害多了。真要报复的话,我怀疑你还没有他那点本事呢。”
小静说:“你的建议的确不错,那么跟我一起到我父亲那儿去吧,我想告诉他事情的真相,相信他不会生气的。”于是,她们去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小静的父亲。小静的父亲非常感激小梅给他孩子的忠告,并答应小静,他会再送她一根完全一样的竹条。
没过几天,小静碰见那个品性恶劣的男孩正挑着一担重重的木柴向家走去,结果跌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小静跑过去帮他放好木柴。小罗汉对她的帮助感到非常愧疚,心里难受极了,他为以前的行为感到多么后悔啊!而小静则欢欢喜喜地回家去了。她想:“这是最优雅的报复,以德报怨,对此,我怎么可能感到后悔呢?”
有人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
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怨恨、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人为的紧张,愈合身心的创伤。只有做到了宽以待人、豁达对事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