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28462200000010

第10章 关口4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1)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关键在于要能坚强面对。如果孩子的意志过于薄弱,承受不了失败和挫折带来的打击,那你就别指望他能成就一番大事。

1.爱哭的男子汉

哭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家长要引导孩子改掉爱哭的毛病,勇敢地挑战人生。

爱哭是一种坏习惯,它像软化剂一样侵蚀孩子的自信,是懦弱性格的具体表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父母应下工夫纠正孩子爱哭的毛病,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

刘力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可动不动就哭着找妈妈。妈妈一问,不是因为小朋友抱了他玩的皮球,就是在玩闹中被小朋友碰了一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刘力经常为一些小事而哭,妈妈也不敢多说他什么,只好哄他,然而一遇上事,刘力仍然爱哭。为此,妈妈很烦恼,哪有男孩子爱哭的,一点男孩子的样子都没有。

其实孩子爱哭是有原因的:

(1)可能孩子天生就性格懦弱、敏感。只要别人对他稍有恶意即能感受到;因为害怕所以很容易就哭起来,企图以哭来阻止别人对他的伤害。

(2)孩子有点缺乏自信,对任何事都觉得困难。尤其是父母、师长鼓励他学习的事物,总是战战兢兢,害怕做不来,不敢尝试。一开始学习就哭起来,这是害怕失败的象征。

(3)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习惯了以眼泪作为武器,来抵御父母对他的要求。例如妈妈要他立即停止看电视时他就大哭起来,企图阻止妈妈的行动。如果妈妈因此而改变主意迁就他的话,以后哭就成了他的武器,用以威吓大人。反之,当孩子对父母有所要求而受到拒绝时,也以哭威胁,以迫使父母答应所求。这两种情况,尤其是曾被以往的经验证实哭是有效的,哭就更会被屡次使用。在公众场所或有亲友在场时,这两种情况会更加厉害。

该如何应付我们爱哭的孩子呢?

(1)对于孩子的哭泣父母不要过度紧张

不要一听见孩子的哭声就紧张地回应他,应要他先停止哭泣,把问题说出来。训练他不要每一次有事都只以哭声来表达不满,同时要给予他充分的时间去安定情绪。一个哭得正凶的孩子,要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父母应先清楚地把话说完,然后静静陪在一旁,等他平静下来,不要催促或表现得不耐烦。

(2)教孩子用说话的方式表达不满

平时父母对孩子的任何问题,都要认真回答,让他们可以学习以语言来表达意见,不必每一次都要哭。

(3)不要因为孩子哭就满足他的无理要求

当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来的时候,绝不能因此而照他的意思去做,否则,他就会习以为常,以这种方式来要求父母为他做事或得到一些东西。

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地哭,父母应立即走开,不理会他。

父母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闹让步,而要让他知道哭并不能为他带来他想要的东西,如果不哭,或许还有机会得到想要的。

(4)对孩子进行说教

年龄稍大的孩子,告诉他要坚强,不能动辄就掉眼泪,教导他遇到问题应该想方法去解决。例如,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时,可以告诉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需要或病痛时,可以直接向父母说明。

2.“要”回自己的勇气

孩子以后会有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天地,从小要培养他面对人生中那未知的困难的勇气。

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

有些孩子天生胆大,有些孩子天生胆小,但更多的却是看到那些被娇生惯养的孩子,被父母宠在手心里,遇到一点委屈、碰到一点挫折就扑到父母的怀里哭泣,父母疼到心肝里,替他出头,安慰他。殊不知,越是这样,孩子越是胆怯怕事儿,而且遇事越发没有主见。

那年王先生刚到美国,女儿在当地一家幼儿园读书。一天,王先生去幼儿园接女儿,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个小孩子正专心致志地拼装玩具超人。当他把超人拼装好时,被一个大个子孩子一把抢去,并被推倒在地。小孩子从地上爬起来,跑到老师面前哭诉。

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定会认为老师定会调查事情的真相,再严厉地批评大个子孩子一顿,然后安慰受伤的弱者,让抢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给他,并且道歉认错。

然而那个老师却没有这么做,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对挨打的孩子说:“不要哭,你去把属于你的东西要回来。”

于是这个小孩子就跑上去夺回自己的玩具,还跟大个子男孩打了一架。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他最后胜利了。我能看到小男孩拿回玩具时自信的笑容。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或者通过成人的干预,为孩子解决难题,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应该从小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信。家长们,不妨放手,像美国教师那样,仅仅是给孩子一句鼓励,让他自己要回属于他的东西,同时,注意让他使用正确的方式。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不是怂恿孩子打架抢东西吗?这样的孩子攻击性太强,其实不是这样,只要家长掌握分寸,该争斗时要争斗,该谦让时也让孩子学会谦让,要让孩子勇往直前,自己做主,父母的怀抱不能成为他们退缩的天堂!

几千年孔孟之道的浸染,形成了我们含蓄、内敛、宽厚、谦卑的民族性格。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要求人们面对机会能勇敢、大声地说“我行”。因此,培养孩子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成了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内向、胆怯的孩子尤为如此。年轻的家长现在该怎么做呢?

(1)扩大交际和接触面

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孩子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您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旬,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要,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节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让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2)对特长加以鼓励

孩子怯于表现的原因还可能是缺乏自信,担心无法获得赞赏。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长并使其由此树立信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通过唱歌、跳舞、数数、背诵古诗、讲故事、画画、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先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面前展示,加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

当孩子为得到赞赏兴奋不已时,家长可以趁机说:“宝宝唱得这么棒,你唱起来大家都爱听!”“邻居还以为我们家来了个小歌星呢!”即使孩子一时还不能痛快地接受提议也不要紧,至少心里会留下一种成功的感觉。

(3)创造机会尝试表演

有了家长的肯定,如果再加上外人广泛的认可,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强化。带孩子走出小家,鼓励他迎着外人的目光勇敢地展示自己,这个过程可能较长,孩子的表现也会有反复,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妨先从孩子较为熟悉的环境入手,亲友聚会是个不错的选择,面对熟识的人,孩子会比较放松。比如家长可以看准时机,轻声对孩子说:“今天是姥姥的生日,如果为姥姥唱首歌,她一定特别高兴。”甚至可以来点儿物质刺激:“如果今天宝宝为大家唱一首歌,商店里的毛毛熊也一定愿意到我们家来跟你学唱歌。”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的声音一定要小,不一定非得当众大声宣布,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众人期盼的目光或是善意的笑声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家长不要再施加压力,给孩子个台阶下:“是不是今天没有准备好呀?那下次准备好时再唱吧。”同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面情绪,还可以给他一个微笑或拥抱,或找出别的理由对孩子进行肯定:“今天来的小朋友中,宝宝穿的最漂亮!”

(4)保持耐心和关怀

在此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家长缺乏耐心。当别家孩子又唱又跳,聪明伶俐似小明星时,看到自家孩子畏缩地躲在一旁,难免恨铁不成钢,“没出息的东西,见不得人……”之类的话便脱口而出。也许家长很快能恢复理性,认识到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可对孩子来说,所造成的伤害又岂是家长几句宽慰的话能轻易抚平的。当孩子与自己作斗争时,家长的鼓励就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推动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当孩子通过自我表现获得赞美,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时,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使孩子勇于表现自己。也许孩子一时并不能像那些天性外向、开朗的孩子那样乐于表现,但只要他能学会勇敢地展示自己,就是在把握机会,积极进步。

3.鼓励孩子去冒险

鼓励你的孩子正确对待明知的冒险,使其感到轻松愉快,这需要你在他尝试新事物时支持他,即使你明知道行不通。此外还需要赞赏他的尝试,即使他没成功。

每一次机会都是冒险,敢于冒险的人,终将青云直上,而不敢冒险的人只能在原地踏步。

这就是冒险的好处。因为别人都不去做,所以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它不仅可以让你更快地摆脱困境,还可能让你得到很好的机会。所以,一般成功都属于那些敢于冒险的人。但是,冒险并不等于横冲直撞。

许多孩子常常爬树或者爬到很高的地方,做妈妈的每天为此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由于过度担心,很多母亲非常苦恼,却不知道应如何制止孩子。有的对孩子的行为大加训斥,有的干脆强行把孩子从树上抱下来。

孩子们之所以想往高处爬,一定是周围的事物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它们、认知它们。这是一种好现象。如果对此进行干涉或者制止,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毁坏从孩子身上萌生出来的兴趣之芽。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是不了解的,他们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不断积累各种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一位儿童文学家说:“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而这些都要从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孩子本来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自信心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在一次综艺节目中,有一个环节,一头身挂很多玩具的大熊,在舞台上来回走动。主持人宣布,愿意上台摘玩具的孩子,只要把玩具拿到手便归自己,另外再发奖品。

话音刚落,观众席上走出十几个孩子,而在座的父母却没有一个加以阻止。很多孩子在拿取大熊身上的玩具时表现得很勇敢很机灵,博得全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孩子们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种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的父母培养出来的。

锻炼孩子的勇气,常常对父母自身的勇气也是一个考验。如果父母对困难、对带有一些危险的活动害怕得很,很容易想象,这样的父母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其实,父母更该担心的不是孩子的失败,而是变成“无所作为”的人。

孩子都有一点冒险精神,总喜欢触碰一些他们不认识、不了解的东西。而有的家长却对孩子的冒险行为大加训斥,这样渐渐地使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因此,父母应鼓励孩子适当地去冒险。

一位年轻的母亲殷切地盼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才。一天,她带着6岁的孩子找到一位着名的化学家,想了解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知道来意后,化学家没有向她历数自己的奋斗经历和成才经验,而是要求他们随他一起去实验室。来到实验室,化学家将一瓶黄绿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面前。

孩子好奇地看着它,显得既兴奋又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终于试探性地将手伸向瓶子。这时,他的背后传来了一声急切的呵斥:“危险!”母亲快步走到孩子旁边,孩子吓得赶忙缩回了手。化学家哈哈笑了起来,对孩子的母亲说:“我已经回答了你刚才的问题了。”母亲疑惑地望了望化学家。化学家漫不经心地将自己的手放入溶液里,笑着说:“其实这不过是一杯染过色的水而已。你的一声呵斥出自本能,但也呵斥走了一个天才。”

“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本来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积极探索的精神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孩子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强烈的,无端的打骂很多情况下都会摧残孩子的智慧潜能,强行中断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很可能就会抑制孩子的创新精神,使孩子由于畏惧父母的威吓而趋于保守。

父母在孩子玩耍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孩子玩耍的方式与逻辑(涉及安全与道德品质的除外),鼓励孩子突破常规地进行玩耍。

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他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只是好奇地去探索未知事物。只是孩子们的许多举动在大人眼中是“错”的,他们本身并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对,也不是故意与大人作对。况且,许多积极探索的行为尽管可能不合常理,但绝不能说是错的。

孩子是最有创造性、最富有想象力的。但是创造性和想象力却总是被扼杀在摇篮里,父母和老师总是试图让孩子按着固定的习惯行动,无需开动脑筋,这样,孩子的行动也变成机械性的了。久而久之,习惯一经形成,并固定下来,潜在的能力便失去了发挥的机会,天才便会枯死。

我们做父母的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呢?

(1)应该树立一些正确的理念,将无法无天的“乱来”与冒险精神区分开来

既不可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又不可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冒险精神。对于那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有悖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和损人利己的行为,要严厉批评,严加管束。而孩子对他自己的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行为,则应予以鼓励、引导和支持。

(2)设置一些通道,激活孩子的冒险精神

儿童与成人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处于完全不问的两个层次。许多在成人看来是熟悉的东西,在儿童的眼里却是新奇的。许多在成人看来是正常的事情,在儿童的心目中却充满了不解。因此,父母在设置培养孩子冒险精神的通道时,应先琢磨清楚孩子的思维,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即来一个换位思考,并循序渐进。在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及孩子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不妨让孩子坐坐过山车,参加滑雪、登山、高台跳水和漂流等活动,让孩子玩玩“心跳”,让孩子在这种“玩心跳”的过程中,品格更坚强、更勇敢,更富冒险和探索的精神。

(3)正确引导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