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28462200000012

第12章 关口4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3)

情景二:妈妈在看电视,孩子自己在地上玩,一不小心,孩子绊在一个玩具上,摔倒了。妈妈赶忙跑过去,一边扶起哭泣的孩子,一边拿起玩具摔打,嘴里念着:“妈妈打它,把我的宝宝绊倒了,真可恶。宝宝不哭了啊……”

上面的情景在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了,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大多父母肯定会赶忙把孩子抱起来。

经常有家长这样问:“电视上老是说不能宠孩子,到底怎样才算宠孩子呢?”

其实,当孩子跌倒了,父母惊慌失措,急忙把孩子抱起来,就是在宠孩子。

事实上,当孩子跌倒时,你如果坚决不去扶他,他就会自己爬起来,三两下拍掉膝盖上的沙子,继续玩耍。作为孩子的父母,要从孩子3岁开始,就训练他独立自主、坚强刚毅的性格。

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1)母亲要扮演好慈祥和坚强的角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在用她无私的温情关爱着孩子,保护着羽翼下的孩子不受到伤害,这也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但是,如果这种无私的爱护不加以适度的控制,就会变成溺爱、纵容,主要体现在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缺点过分包庇,替孩子办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这样一来,母亲的慈祥就变成了无条件的妥协和软弱,不仅如此,孩子还会深受影响,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思想,行为上产生软弱性。

母亲是慈祥的,但并不是无条件的妥协,更不是软弱,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下次当孩子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时候,作为母亲,不要急着把孩子扶起,要鼓励孩子让他自己站起来。更不要打骂绊倒孩子的玩具,这只会让你的孩子把自己的过错推脱到别人身上,长此以往,你的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心。

其实,慈祥与坚强并不矛盾,母亲既是慈祥的,也是坚强的。慈祥,能给予孩子亲情的温馨和家庭的温暖;坚强,则教会了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2)正确引导孩子,让他变坚强

当孩子表现出懦弱时,父母不要怜爱孩子,而是要用合适的方法鼓励孩子战胜懦弱和恐惧。

6岁的正阳学骑单车,每次从车子上跌下来,爸爸都不会上前把他扶起,而是让他自己爬起来。每当正阳想放弃的时候,爸爸都会鼓励他:再跌倒几次,再爬起几次,你就成功了!很快,正阳就学会了骑单车。而且学会了在自己受伤的时候包扎伤口、照顾好自己。

8.大胆地和老师交往

教会孩子善于和老师交往,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最大的帮助。

孩子不敢与老师说话、交流,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有了这样的问题,家长要合理引导,耐心教育,让孩子走出对老师偏见的误区。

一位父亲说:“我儿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怕老师,不敢跟老师说话。他的数学老师就住在我家隔壁,我们本是相处很好的邻居。在儿子还小、未上学时,我们互相来往密切,儿子常去他家玩,可当儿子上学之后,他便不愿再到老师家去玩,甚至有时候,儿子的作业有疑难,我劝儿子到隔壁问老师,他都不肯去。”

老师是一个人生活路上的师长和启蒙者。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如果孩子能协调好与老师的关系,主动与老师交往,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父母有必要教育孩子,使他善于与老师沟通和交往。

怎样教育孩子与老师交往呢?下面是家长应该采取的方法:

(1)教育孩子尊敬老师

教师甘做人梯,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所以孩子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

父母应从小教育孩子,做到:

①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主动问好,要有礼貌。

②尊重老师的劳动,诚恳、谦虚地听取老师的教导,以优异的成绩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来回报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2)教育孩子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老师交往

一位老师要面对很多个孩子,事情比较多,有时可能会比较烦躁,因此难免会忽略一部分孩子,体察不到某个学生想与老师沟通的需要。如果孩子主动向老师“进攻”,把埋在心里头的事情袒露出来,有困难向老师求助,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主动与老师探讨人生哲理……是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理解和信任的。切记,千万要督促孩子争取主动,别错过与老师交谈、探讨和向老师请教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与老师交朋友,才能更快地进步,迅速地成熟起来。

(3)教育孩子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老师的善意批评

有很多孩子对老师的批评很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老师管得太严,态度苛刻,觉得在学校不自由。谁也不想受到批评和管教,但是,严正是老师爱学生的表现。没有哪位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理解老师的苦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诚恳接受老师的指导和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而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曾错隆自己的老师

有时候,遇到被老师错怪或误解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可能会因此感到委屈、生气。这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开导孩子,告诉孩子老师也难免有错的时候,不能因老师错怪自己就因此产生憎恨心理,以为老师偏心眼,更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有时,可能因为老师对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而对孩子做了不切实际的批评,但希望自己教的学生上进、有所作为,是所有老师的共同愿望和出发点。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头脑冷静,努力克制自己,不冲动。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以请同学或班干部代替自己去解释。通过缓和的方式解除互相间的误解,缩短心理的距离,扭转老师对自己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总之,在同老师交往时,教育孩子应持主动、诚恳的态度。

9.害羞是没有胆略的一种表现

害羞心理的形成与孩子少儿时期缺乏父母的爱抚,或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关系很密切。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要让你的孩子大方不忸怩,勇敢不胆怯。

有的孩子很怕羞,一见到人就喜欢紧紧地抓着爸爸妈妈的衣角,然后躲在爸爸妈妈身后,害怕生人。有的孩子甚至赖在爸爸妈妈的身上不愿下来,其他人休想接近,即使是很熟悉的人,孩子也会将脸庞藏到爸爸妈妈怀里。对“含羞草”般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加小心地帮助他们,否则,就很容易触动他们敏感的心灵,引起他们对人或环境的惊恐。

有些孩子,对人群总会敬而远之。对学步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常见的状况。不过大可不必过于紧张,以为这会成为孩子将来人际关系上的一大障碍。其实这只是他们对于环境的一种观察方式,等他们准备好了,就会愿意从父母的身后走出来,将脸庞从父母的怀里抬起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外向,父母千万不要用一种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你的孩子就不会怕羞了。

其实,就是成人也会怕羞。心理学研究证明,怕羞是一种逃避行为的最常见形式,其表现形式很多。只要不是令人不可思议,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人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讲话就会脸红心跳。

这些行为,心理学上称为怕羞心理。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举止,就应该注意了。怕羞心理的形成与孩子幼儿时期缺乏父母的爱抚或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关系很密切。这类孩子的神经系统较脆弱,很害怕陌生环境和陌生人。

研究证明,怕羞心理产生的原因,除了与人的气质特点有关外,环境和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过分怕羞,那么就对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不利了。因为过分怕羞的人常常比较拘谨,很难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怕羞的人常常比较怯懦、胆小。

怕羞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交往的增多,是可以逐渐减轻的。但是如果到了婚恋年龄还怕见生人,不敢与人接触和交往,这就变成一种病态心理了。因此父母要注意让孩子从小就不怕羞。

(1)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