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漫画家、书法家、散文家丰子恺,浙江桐乡人,师从李叔同。丰子恺多才多艺,一生着作丰厚,光是公开出版的作品就达180多部,可谓是一位多产的大学问家。
有一次,丰子恺在饭馆里宴请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他把几个子女都带去作陪。吃完饭,儿子就想先回家去。丰子恺知道情况后,立刻悄悄制止了他。回家后,他把儿子叫到身边说:“我们请客人吃饭,我们就是主人,如果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什么待客之道呀?”儿子听了这番话,很懂事地点了点头。在丰子恺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子女们后来都成为很有礼貌的人。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懂礼貌,彬彬有礼。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就要像丰子恺先生那样,用好好招待客人这一“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如何做东道主,怎样热情、诚恳地接待客人。这对孩子以后的思想品德、学识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必须树立文明礼貌新风,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做出努力,家庭的文明礼貌教育也十分重要。那么家庭对孩子应进行哪些文明礼貌教育?怎样进行教育呢?
(1)文明礼貌教育是一项需要长久耐心培养的工作
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一件需要长久耐心培养的工作,即使孩子在客人面前有失礼貌,做父母的也不要在客人面前大声斥责孩子,要让孩子保持应有的自尊心。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妨采取讲道理、举例子的方式启发孩子。
(2)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懂得待客之道
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要让孩子学会问好,在沏茶倒水的时候要让孩子跟着学习,客人离开的时候要教孩子怎么送客。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记不住,父母一定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批评孩子,那样会伤及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孩子待客也一样,父母要有耐心,每次来客人了都要借情景教育孩子,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耳濡目染,就会成为一个有礼貌懂礼节的小主人。
6.不做“赖皮鬼”,在公共场合要守规矩
一个孩子想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时,如果家长不满足他,他就会用“耍赖皮”的方式来威胁,父母要用正确引导和教育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妈妈和诗雨已经说好了,去商店买诗雨上次看中的魔法棒,可一到玩具专柜,诗雨又看上了刚上架的一架芭比公主玩具手机。诗雨拉着妈妈的手要求妈妈买下来,妈妈和她商量,两种玩具只能选其中一样,否则就什么也不买。结果,诗雨开始哭闹,大声地叫着:“我两样都要!”见妈妈要离开玩具专柜,她马上抱着妈妈的大腿,不让离开。很多人停下来看着她们母女俩,有人还在一边劝她,就给孩子买了吧,也没多少钱,瞧瞧,小脸蛋都哭花了。这让妈妈很是尴尬,并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下来后,诗雨就会觉得自己的耍赖是有效行为,以后更难说服她了。
妈妈带着小宇去参加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第一次和这么多陌生朋友见面,小宇一点也不怯场,没过一会儿,就和小伙伴们玩在一起了,让小宇妈很是高兴了一阵。可没多久,就听到有宝宝哭起来。几个妈妈赶紧向前去看个究竟。原来,小宇喜欢另外一个小朋友带来的玩具赛车,抢了过来。当小宇妈把玩具拿过来还给别人时,小宇就闹开了,坐在地上,拍打着双腿,足足哭了十多分钟,最后为了让小宇停下来,妈妈不得不按他的要求,买了别的玩具,这才让小宇激烈的情绪平复下来。
像以上两种情况智慧妈妈可以这样做:
(1)在去商场之前,事先和宝宝约定好,每次只能选一样玩具,而且价格不能超过多少钱。如果做不到,那下次就不带她逛商场。聪明的宝宝会比较,与其一件都得不到,不如遵从妈妈的意见。关键是妈妈一定要坚持,说到做到,尤其在刚开始实行约定时,更要坚持约定。否则,宝宝会更加频繁地利用耍赖这个法宝。明确地告诉宝宝,妈妈不可能答应她哭闹中无理的要求,然后安静地等她自己缓和情绪后再离开,不要在现场一直哄劝。
(2)带宝宝参加聚会或派对前,妈妈应该对宝宝做些礼仪方面的教育,对于预料得到的情景,要预先给宝宝打预防针,要做一个受欢迎的小客人,耍赖肯定就会大打折扣。宝宝如果哭闹得厉害,尽快把他带离现场,在安全的范围内,做冷处理,让他哭,等他情绪稳定时,再好好跟他讲明白不能要别人东西的理由。妈妈不能在现场答应买别的东西补偿宝宝,而是要告诉他,有些事是不可以的。你态度越坚定,宝宝下次再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就越少。
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守规矩、严重哭闹、躺在地上又踢又叫时,父母的表情总是很尴尬。当怎么安抚都无效后,心急又恼羞成怒的爸妈甚至会出言恐吓:“再这样,下次不带你来了!”“再哭,就把你留在这里,不带你回家!”或是“再不乖,警察会来把你抓走!”在一旁的外人听了,可能回报以体谅的微笑,也可能嫌恶地斜眼瞄一下便闪开;如果来个路人甲“挺身而出”,插手管教,这窘境真的会让爸爸妈妈妈想直接挖个地洞钻下去。
有切身之痛的父母,一想到要带“小麻烦”到商场购物、到餐厅吃饭,看医生,或只是坐公交,就心里不安,一路战战兢兢。有些爸妈干脆选择尽量少出门,不过,这样又剥夺了孩子在情境中学习的机会。
那么年轻的家长应如何减少孩子当众哭闹呢?以下几点提醒:
(1)随身带着孩子的零食和饮水。
(2)出门前提醒孩子先上厕所,在新环境中,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厕所可用。
(3)尽量避免匆忙急迫,给孩子时间,探索一下新奇的环境。
(4)父母在家就先告知孩子出门的目的和该配合的事,让孩子心里有个预期的时间长度,也提醒他可能会面临的陌生人、事、物,尤其当状况可能不同于平日时。
(5)若孩子必须在特定的重要场合配合演出(例如当婚礼中的小花童),可以带孩子事先预演、察勘环境。就像考前看考场一样,会有稳定情绪的效果。
孩子需要充分的社会活动经验,才能学会遵守规矩。大人已经很习惯生活中的情境会变换,或是事件日程与预期不相同,但一些看似很平常的改变都有可能让孩子心生焦虑。拥有某些个性特质的孩子(例如:敏感、多动或冲动),在社会情境中容易遭遇适应困难,更需要家长细心体谅以及适时地变通引导。
7.家长做好楷模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知礼节、懂礼仪。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些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有一位10岁女孩的家长,带孩子来找心理医生,说这女孩对家长不尊敬,放学回家也不叫爸妈,大人说什么,也是爱答不理的。问题在哪里?
是什么原因呢?当家长回避后,女孩对心理医生说:“我爸爸打电话,老是带脏字,我都替他脸红,给他提意见好多次了,至今也没有改变!妈妈成天忙着买化妆品、买时装,打扮得好漂亮呀,可是经常和邻居吵架……爸妈从来不爱看书,我的课外书,他们读出许多错别字,我在学校发的《弟子规践行》,他们也不看!整天教育我懂礼貌,他们怎么做不到?我就是不喜欢这样的爸妈,就是不愿意叫他们!”看着女孩一双明澈的大眼睛,难道家长们不感到惭愧吗?现在做家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存在的,时刻需要和别人交往,而礼仪有助于防止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帮助实现和谐共处。教会孩子礼仪正是家长的职责之一。礼仪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教导来学习。但是孩子具有希望父母愉悦的天性,睿智的父母会运用孩子的这点去引导他们学会以礼待人。
家长怎样更好地教会孩子我们所谓的社会礼节呢?
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如果他们周围的人都相亲相爱、互不伤害,并且遵循着礼仪的准则,那么孩子会模仿这些礼貌的行为。但是孩子也通过其他方式学习。他们通过教导、建议和提示学习。当涉及纪律或礼节时,家长温和的建议和冷静的提示能强化孩子通过模仿学会的东西。提醒一个刚学步的孩子学会说“请”和“谢谢”是完全正确的。
当你尽到了父母的职责时,你的孩子应该可以自信地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而缺乏社会礼仪教育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必定碰壁。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利用和孩子互动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
所有有关社会礼仪的教导都是通过让孩子产生共鸣来切入的。比如问孩子“要是你,你会怎么想”是帮助孩子了解礼貌究竟有什么作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当孩子对他人表示关心时,让他知道你为此有多高兴也很重要。“做得真好!小敏哭的时候,你给了她一个玩具。我很高兴你能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可以在孩子5岁或6岁时具体地教导他们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应该教导他们在见到新朋友的时候要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