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人,谁都不能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
尽管责任有时让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则是懦夫的行为。家长应该告诉子女:勇敢地面对一切。
包括你的错误和过失,你所遇到的挫折、逆境和挑战。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逃避属于你的责任。
1.做错事,敢负责
犯了错就得承担责任,这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杜绝孩子有意犯错的好办法。
有位母亲抱怨说:“我的孩子经常撕坏小朋友的书,弄坏小朋友的玩具,扔东西砸碎邻家的玻璃,我又是赔礼又是道歉,有时还要赔偿,回家打骂女儿,可转眼这孩子又捅娄子了。我对她的这种行为束手无策,我该怎么办?”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放学常常在外边玩,回家父亲问他放学后干什么去了,孩子总说老师补课,或在教室里写作业。如此的小把戏自然逃不过父亲的眼睛,他把孩子的情况调查清楚了,孩子晚回来就追问孩子干什么去了,孩子照样说在教室里写作业,这时父亲火了,就打孩子,可第二天孩子还是照样不回家,回家照样撒谎……这件事情越演越烈,家长焦头烂额,毫无办法。
这种情况其实很多家长都遇到过,都为此感到头疼,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做父母的可以尝试这样做:
(1)当孩子犯错时,首先和孩子沟通了解情况
如果孩子是无意犯错,向孩子强调小心行事就行了。如果故意这样做,你也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孩子的故意并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比如孩子感到不受重视,他就会去干一些“轰动”的事以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在生活中你就应该多关注孩子了,和他一起玩,听他的主意,对他的言行表示赞赏……(2)“善后”时,你不能让孩子“滚”回家去,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而且是主角,你只是协助者,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要从小培养,不要找“孩子还小,长大了他会懂”这样的借口,对孩子的错误、过失听之任之。要知道,小树在小的时候能够扭直,使之挺直成长,大了就不能扭直它,只能看着它长弯了。同样,孩子小时的行为容易矫正,孩子长大时,小时候一直伴随的行为成了习惯,这时你要进行矫正就难了。
因此,让孩子对他的过失行为承担责任是必要的。孩子犯了错,作为父母不要跳出来替孩子承担责任,比如孩子抢小朋友的玩具,你要监督他马上送回,并向对方道歉,你也要向小朋友或者他的父母道歉,承认自己对孩子的管教不严,这对搞好邻里关系是必要的。
(3)不能打骂
孩子犯了错不能用打骂的方式解决,而是要让孩子为他的行为负责。
各位父母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试试,相信你的孩子不会一错再错了,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
2.“我是‘小超人’”——保护孩子的英雄情结男孩天生都有英雄情结,父母的过分担忧是多余的。对于男孩的英雄情结,如果父母引导得当,是十分有利于男孩男性气质的培养的。
一次,爸爸妈妈带着6岁的小军去电影院看电影《超人》。电影中演到超人打坏蛋时,小军显得很兴奋,站起来大喊大叫,爸爸妈妈说了好多话才让他安静下来。
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以后,小军仍然很兴奋,边跑边喊:“我是超人,我是超人!坏蛋别跑……”
从那以后,小军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小英雄,他在家看见小狗欺负小猫时,就大喊:“猫咪别怕,我来救你!”之后他就会把小狗追得满屋乱跑,还边跑边喊:“坏蛋别跑,看我来收拾你!”在学校里,当他遇到同班的男生欺负女生的时候,他总是跳出来为女生讨个公道,为此还被打过,他也不后悔,说救人是自己的使命。
有时候小军闯祸了,爸爸很生气,就会骂他:“这孩子真幼稚,太气人了!还真拿自己当‘超人’了!”
爸爸妈妈对小军的这种行为很担忧,孩子这样爱管闲事,会得罪很多人。而且他对“超人”和“奥特曼”等动画片人物相当痴迷,父母很担心会影响小军的学习。当他们跟别的男孩的家长交流自己的教子心得的时候,他们发现,所有的男孩都有这样的“英雄情结”,小男孩们都是同情弱小,希望正义永远战胜邪恶;他们常常幻想自己能够身怀绝技,去与恶势力作斗争,让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其实,男孩天生都有英雄情结,父母的过分担心是多余的。对于男孩的英雄情结,如果父母引导得当,不仅有利于他们男性气质的培养,更能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1)做父母的要理解男孩的英雄心理
所有的男孩都渴望自己成为英雄,所以奥特曼的动画片会那么火。如果做父母的能回忆一下自己的少儿时代,就会理解男孩的英雄心理了,因为我们小的时候都想成为“克塞号”,都想成为“战斗士星矢”。
但在现实面前,男孩会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小状态,他们希望得到安慰和激励,希望自己勇敢并被承认。所以,作为男孩的父母,当男孩需要肯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责怪和否定他们,要表示支持和鼓励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上例中,小军这种“伸张正义”的做法,爸爸不仅不应该批评他,还应该夸奖他:“好儿子,你是个打抱不平的小英雄!”小军会显得很高兴,这时候爸爸可以接着说:“可是,有些事情可以不用暴力解决的,打架的孩子可不是个好孩子哦。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跟那位欺负人的小朋友讲道理呀,你说对吗?”小军吃惊地而又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2)满足孩子的英雄心理
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电影里或电视里那些夸张的情节去满足孩子的英雄心理,这时候,父母可以开动脑筋利用一些家庭琐事来满足他们。比如,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可以故意装作干不动了,让孩子来“救救”自己,这样,孩子就会帮妈妈做家务,既满足了孩子的英雄心理,又锻炼了孩子的身体。
(3)教育孩子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父母应该让自己渴望做英雄的儿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要告诉孩子,所谓的英雄不是打架,更不是欺负弱小,真正的英雄要有正义感,要敢于跟恶势力作斗争。
一天小林跟着爸爸去河边钓鱼,不远处有一群小孩子在河边玩耍,一不小心,一个孩子掉进了水里。
“救命!”小孩子不会游泳,慌了神,拼命地在水里挣扎。小林爸爸看见了,就冲过去跳进河里,在关键时刻把落水小孩拉上了岸。小林的爸爸身体力行,教会了孩子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事实上,男子汉的权威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4)利用英雄形象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每个孩子都会以心目中的英雄为榜样。这样,父母就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轻易地让孩子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如孩子挑食、不讲卫生、不懂礼貌等,父母就可以借助英雄的形象、英雄的口气去教育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改正缺点。
3.适当给他安排任务
孩子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依赖性的,他们的依赖性来自父母的一再迁就。从现在开始,让孩子依赖自己,不要再做“闹钟妈妈”。
作为父母,您是否感觉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了呢?早晨起床不叠被子,吃完了饭不收拾碗筷,上学忘了带学习用具,父母常常请假回家给孩子取学习用品,还经常被孩子埋怨没有提醒他。这样的事情是否在您的家庭常常出现?
一个母亲这样说:“我的儿子习惯睡懒觉。每天早晨,我几次催他起床,他总是不情愿地说:‘再睡会儿。’如果真迟到了,他又会抱怨我不把他拽起来,害得他受老师批评。于是,我郑重地告诉他:‘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早晨开始,该几点起床你自己上好闹钟,再迟到你就怪不得别人了!’果然,第二天早晨,闹钟一响,儿子腾地从床上跳下来。从那时起,儿子早晨起床上学就很少再让我催了。有时候,我们还在睡觉,儿子已经独自骑车上学去了。”
看来,孩子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依赖性的,他们的依赖性来自父母的一再迁就。往往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相反,如果父母经常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大为降低。
怎样让孩子学会依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事?提出下列建议:
(1)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孩子规定适当的任务
要孩子依赖自己,首先要给孩子任务,让他清楚自己的责任。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他做的事情,然后和孩子谈好,告诉他每天都需要做什么。这样,孩子会比较清楚自己的任务。比如让他自己去邮局取东西,让他去交水电费等等。
(2)父母要遵守规则,不要轻易改变
有的父母虽然给孩子规定了任务,却经常“心太软”,看见孩子做起来有困难,或者有时时间紧迫,就不让孩子做了;还有的父母有时看孩子做事,会觉得还没有自己做得快、做得好,因此常常破坏自己立下的规矩。这样做,孩子自然无法依赖自己,时间一长,仍然要依赖父母。因此,当您给孩子规定了他做的事情以后,要雷打不动,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情况。
(3)孩子完成任务后要及时鼓励
独立性的培养需要训练,也需要坚持,当孩子能够按照父母预定的目标开始做事的时候,父母要及时鼓励,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能行。当然,也许有些事情孩子还做不好,遇到这种情况,要分析原因,如果确实是孩子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父母可以给予帮助。比如,当孩子已经很勤奋了,还是弄不明白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时,父母可以帮助分析一下,确定是否要请家教。
4.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假如我们的孩子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无法料理,又怎能在走上社会之后,井井有条地处理纷繁的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呢?
小明在跑步时鞋带开了,险些摔个跟头,急得在一旁哇哇大哭,老师忙问怎么了,孩子说他自己不会系鞋带,老师顿时一脸愕然,只好俯身替他把鞋带系上。
林宇自理能力不强,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后,母亲还不时地从老家赶来帮他洗衣服、洗被子,整理柜子,收拾房间……如果家长将孩子该做的事情全部包办,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话,总有一天孩子会因为离开父母的照料而手足无措,丧失立足社会的根基。很难想像,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作为。即便孩子的功课门门优秀,但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将寸步难行。
孩子对家长的依赖程度是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到了七八岁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而有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帮着大人做家务。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关键在于家长是否放手让孩子去做。
当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整日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琐事,于是这些小事便全由孩子自己处理了。现在呢,独生子女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精心呵护着,许多理应由孩子做的事情都被大人承包了,孩子过得很舒心,但却丧失了宝贵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状况说明,许多家长并没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明确意识,要么完全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这种锻炼机会;要么放任不管,任由孩子自己摸索。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假如我们的孩子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无法料理,穿衣服要大人帮忙,整理房间是父母的事,一点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孩子又怎能在走上社会之后,井井有条地处理纷繁复杂的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呢?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从日常小事做起
穿衣服、洗衣服、扫地、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包书皮,所有这些事情都应逐步交给孩子自己完成。就是上学、放学接送孩子这项事务,家长也该放手了,如果不是路途特别遥远,家长尽可让孩子自行来去。
(2)家长需要狠心一点
看来,在当前溺爱成风的大气候下,要想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是需要家长下一番狠心的,当孩子抱怨说:“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对孩子好得不得了,好多活都替孩子干了,怎么你们对我这么不好呢!”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持下去吗?
(3)让孩子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让孩子多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是孩子能够办到的,虽然有时会引发孩子的不快和怨言,但从长远来看,却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只要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孩子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当孩子学会处理一件日常事务后,家长应记着夸奖他一番:“真不错!
真能干,是个大人了!”那么孩子的兴致一定更高。
(4)让孩子尝试当家做主
我们总认为孩子年纪太小,许多事情都办不好,因此不愿放手让孩子多干活,唯恐孩子把事情办砸了。其实越是对孩子束手束脚,越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孩子想:“反正做这样的事情轮不到我,我还不如自自在在地玩呢。”
如果孩子时时处处求助于大人,做事毫无主见,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殆尽,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那么孩子遇事除了依靠别人就束手无策了。
5.争当学生干部,培养责任心
孩子或许会问:当学生干部有什么好,不仅要为老师、同学跑腿,做不好还要挨老师的批评,受同学的嘲笑,最严重的是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岂不是太得不偿失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他知道争当学生干部不仅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且还能培养他各个方面的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愈来愈快,对人才也不需要那些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了,而是那些具有各种能力、朝气蓬勃的,能参与到管理国家、建设国家中的人才,而当学生干部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一环。
当学生干部影响学习,使成绩往下滑的现象有,但是,如果说当了学生干部就必然影响学习,就有失偏颇了。严格地说,是由于学生干部没当好,才影响了学习成绩。当好了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会双丰收的。
中学生小峥当过校学生会干事、班团支部书记、班长。他说:“当学生干部有得无失。有人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下降是由于工作量太大,其实这是工作、学习的关系没处理好。相反,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自尊心常常会激发自己奋发向上。”
有一次,小峥连续出外组织了几次活动,确实耽误了一点时间,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排全班第八。自尊心促使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学习,到期末便跃为全班第一。此后,他一直保持了这个成绩。同时,当学生干部,每过一阶段,总要写几份工作总结,这在客观上锻炼了他的概括能力,反映在试卷上就是他答题的条理性比别的同学强。
中学生小川认为,当学生干部,加快了自己思想上成熟的步伐,促使自己在学习上高标准高要求,培养了自己谦虚诚实、顾全大局、任劳任怨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当学生干部经常要组织各种活动,这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