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句好话三冬暖,半句恶语伤人心。
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世难求。
一日名誉千日修,千日名誉一日丢。
不怕虎长三层皮,酒肉朋友好不久。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节令不到,不知冷暖;人不相处,不知厚薄。
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
婚姻家庭
穿烂是衣,到老是妻。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
吃好穿好,不如白头到老。
有情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
八抬大轿请不去,千里姻缘一线牵。
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良妻。
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日不见问三遭。
男人最怕选错行,女人最怕嫁错郎。
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
家有黄金用斗量,勿如送儿上学堂。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有情好比糖拌饭,无情好比水中油。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生活警示
教子成人传千古,纵子作恶落骂名。
娇养无义种,棍棒出孝子。
开弓没有回头箭。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枯木逢春能再发,人无两度重少年。
色字头上一把刀,先伤眼睛后伤腰。
溜须拍马都一样,看你思量不思量。
酒乱性,色迷人,为了金钱能杀人。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
路要自己走,关要自己闯。
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儿是车轧出来的。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是一种短小、幽默、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边是形象的比喻,起“引子”作用,如谜面;后边是解释、说明,如谜底,特别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源自唐诗的一种“歇后体”,是唐代郑綮所创。《旧唐书·郑綮列传》记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甚至连唐昭宗也总是听到下人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可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很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后来,郑綮真的做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则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的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下来。
寓意爱情
姑娘当大媒——自己作保
挑水娶了个卖菜的——人对桶也对
鸳鸯戏水——双双下
盼望太阳的姑娘——想晴(情)人
看戏流眼泪——有情人
贾宝玉结婚——不是心上人
捉对的蚕蛾一——死也不放
棒打鸳鸯——两分开
媚眼做给瞎子看——不领你的情
快刀砍西瓜——两分开
快刀砍水——难分开
司马遇文君——一见钟情
向着太阳的花——爱情(晴)
杨宗保招亲——又喜又惊
门板上的神——定成对
雨后送伞一不领你的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说他无晴(情)也有晴(情)
揭示心情
梁上挂猪胆——苦苦(哭哭)滴滴(泣泣)
木匠的刨子——好管不平事
崔莺莺送郎——片伤心说不出来
寒号哭夜——如丧考妣
好马挨鞭打——忍辱负重
戴乌纱帽弹棉花——有功(弓)之臣
三伏天的汽水——人人爱
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狗啃骨头——十分喜爱
拨了的闹钟——专做提醒人的事
桃子破肚——杀身成仁
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
小孩见了娘——没事哭一场
六月间喝冰水——寒心
对着墙壁流眼泪——独自悲伤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胡椒浸在醋里——辛酸得很
贾宝玉哭灵——悲伤已极
雪里送炭——急人所急
求知真言
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
老和尚打坐——用功
八十岁老头学打球——老练
鸡吃萤火虫——心知肚明
六十岁学打拳——迟了
电线杆子拉胡琴——大老粗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剃头的割耳朵——外行
石灰浆写文章——尽白字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石匠打铁——不会看火色
隔靴搔痒——摸不到痛处
口渴了打井——来不及了
和尚打梆子——老一套
口儿诵来心儿非——前读后忘记
孔夫子念书——咬文嚼字
樵夫买柴——不务正业
立秋的石榴——点子多
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牛瘦骨不瘦——底子好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打破沙锅——问到底
笨鸟先飞——早入林
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
一本通书读到老——食古不化
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
炉外的锤子——趁热打铁
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
人生理想
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
嫩竹扁担挑起大箩筐——后生可畏
八十岁老婆婆绣花——老来发愤
矮子爬山——步步登高
瞎子进学堂——不认书(输)
三伏天的高梁秆——节节上升
老了的虎——雄心还在
钢板上打铆钉——毫不动摇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马上耍杂技——艺高胆大
将军不下马——奔前程
脑瓜门没头发——前途光明
大姑娘做媒——先人后己
坐着飞机放声唱——高歌猛进
沙摊上拉车——一步一个脚印
穿钉鞋走泥路-一步步扎实
九十岁老翁学武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争先恐后
小脚女人踢足球——尖端
水牛过河——崭露头脚
独臂将军——有一手
四十里地不换肩——麻雀下鸡蛋
春苗得雨——正逢时
绕口令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口头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快速说出,所以读起来让人感到节奏感强,趣味横生。
绕口令的最大特征是“拗口”。它是学习语言艺术(如相声、快板等)的必修课。能锻炼人“舌”、“唇”、“齿”的相互配合的能力,被形象地称为“口腔体操”。绕口令最好从儿童时期开始练习,尤其是方言地区。
人物绕口令
华华和红红
华华有两朵黄花,红红有两朵红花。华华要红花,红红要黄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黄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红花.司小四和史小世
司小四和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
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
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蒋、墙、杨、羊
蒋家砌了一垛墙,杨家养了一只羊,杨家羊,撞塌了蒋家的墙,蒋家的墙,压死了杨家的羊,蒋家要杨家赔墙,杨家要蒋家赔羊。
老爷子
南边来个老爷子,手里拿碟子,碟子里装茄子,一下碰上了橛子。
打了碟子,撒了茄子,摔坏了老爷子。
喇嘛与哑巴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
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
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一喇叭;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
喇嘛回家炖獭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小牛赔油
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牛直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还油。
王婆夸瓜又夸花
王婆卖瓜又卖花,一边卖来一边夸,又夸花,又夸瓜,夸瓜大,大夸花,瓜大,花好,笑哈哈。
数字绕口令
八十八岁公公
八十八岁公公门前有八十八棵竹,八十八只八哥要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八十八岁公公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八十八岁公公打发八十八个金弓银弹手去射杀八十八只八哥,不许八十八只八哥到八十八岁公公门前的八十八棵竹上来借宿。
多少罐
一个半罐是半罐,两个半罐是一罐;三个半罐是一罐半,四个半罐是两罐;五个半罐是两罐半,六个半罐是三满罐;七个、八个、九个半罐,请你算算是多少罐。
两个排
营房里出来两个排,直奔正北菜园来,一排浇菠菜,二排砍白菜。剩下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没有掰。一排浇完了菠菜,又把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掰下来;二排砍完白菜,把一排掰下来的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背回来。
酸枣子
山上住着三老子,山下住着三小子,山腰住着三哥三嫂子。
山下三小子,找山当腰三哥三嫂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山当腰三哥三嫂子,借给山下三小子三斗三升酸枣子。
山下三小子,又找山上三老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山上三老子,还没有三斗三升酸枣子,只好到山当腰找三哥三嫂子,给山下三小子借了三斗三升酸枣子。过年山下三小子打下酸枣子,还了山当腰三哥三嫂子,两个三斗三升酸枣子。
石小四和史肖石
石小四,史肖石,一同来到阅览室。石小四年十四,史肖石年四十。
年十四的石小四爱看诗词,年四十的史肖石爱看报纸。年四十的史肖石发现了好诗词,忙递给年十四的石小四,年十四的石小四见了好报纸,忙递给年四十的史肖石。
老六放牛
柳林镇有个六号楼,刘老六住在六号楼。有一天,来了牛老六,牵了六只猴;来了侯老六,拉了六头牛;来了仇老六,提了六篓油;来了尤老六,背了六匹绸。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住上刘老六的六号楼,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撞倒了仇老六的油,油坏了尤老六的绸。
牛老六帮仇老六收起油,侯老六帮尤老六洗掉绸上油,拴好牛,看好猴,一同上楼去喝酒。
白老八
白老八门前栽了八棵白果树,从北边飞来了八个白八哥儿不知在哪住。白老八拿了八个巴达棍儿要打八个白八哥儿,八个白八哥儿飞上了八棵白果树,不知道白老八拿这八个巴达棍儿打着了八个白八哥儿,还是打着了八棵白果树。
动植物绕口令
大兔子和大肚子
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青龙洞
青龙洞中龙做梦,青龙做梦出龙洞,做了千年万载梦,龙洞困龙在深洞。自从来了新愚公,愚公捅开青龙洞,青龙洞中涌出龙,龙去农田做农工。
鹅和鸽
天上一群大白鸽,河里一群大白鹅。
白鸽尖尖红嘴壳,白鹅曲项向天歌。
白鸽剪开云朵朵,白鹅拨开浪波波。
鸽乐呵呵,鹅活泼波,白鹅白鸽碧波蓝天真快乐。
牛驮油
九十九头牛,驮着九十九个篓。每篓装着九十九斤油。牛背油篓扭着走,油篓磨坏篓漏油,九十九斤一个篓,还剩六十六斤油。你说漏了几十几斤油?
数狮子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捉兔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种冬瓜
东门童家门东董家,童、董两家,同种冬瓜,童家知道董家冬瓜大,来到董家学种冬瓜。门东董家懂种冬瓜,来教东门童家种冬瓜。童家、董家都懂得种冬瓜,童、董两家的冬瓜比桶大。
一捆葱
东边来个小朋友叫小松,手里拿着一捆葱。西边来个小朋友叫小丛,手里拿着小闹钟。小松手里葱捆得松,掉在地上一些葱。小丛忙放闹钟去拾葱,帮助小松捆紧葱。小松夸小丛像雷锋,小丛说小松爱劳动。
兜装豆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
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植树
老顾大顾和小顾,扛锄植树走出屋。漫天大雾罩峡谷,雾像灰布满路铺,大顾关注喊小顾。老顾扛锄又提树,雾里植树尽义务。
白果树
我从伯伯门前过,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我就捡了百十百块白石头,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反正话
夹着火车上皮包。回头一看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石头,又怕石头咬着手。
颠倒歌
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炎热直流汗,六月寒冷打哆嗦。妹照镜子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
其他物品
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
妈妈用布来补。
到底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扁担和板凳
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墙上一根钉
墙上一根钉,钉上挂条绳,绳下吊个瓶,瓶下放盏灯。
掉下墙上钉,脱掉钉上绳。滑落绳下瓶,打碎瓶下灯。
瓶打灯,灯打瓶,瓶说灯,灯骂绳,瓶说绳,绳说钉,丁丁当当,乒乒乓乓。
灯谜
灯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戏,也是民间文学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奇葩。猜灯谜既能启发思维,锻炼智慧,也能使人增长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增加文学修养,享受生活乐趣。因此历来深受群众喜爱。
关于灯谜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据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看到衣着体面的人,就玩命巴结;看了粗衣烂衫的穷人,便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向他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在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但见上面写着:
头尖身细自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了,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就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这诗怎会是讽刺你,它的谜底是‘针’呀!”倾刻引起哄堂大笑,财主狼狈地钻进了屋。
这事后来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许多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因而就叫“灯谜”。就此延续下来,一直传到现在,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办灯谜活动。
但传说毕竟不是正史,我们只能笑笑而已。据考,灯谜与民间谜语一样,最早源自古时的隐语和庾词。关于灯谜的问世,则可追溯到南宋。
“灯谜”的称呼始于明代。它主要着眼于文字的意思或字句字形的结构方面,通过别解、会意、假借、象形、拆字、谐音等手法,来让谜面与谜底在字义或字形上达到相扣。
灯谜谜面文字比较短小精悍,讲究炼字炼句,通常是一些常见的词汇、成语或有名的诗句,其特点是用字精巧简洁,概括性强。
词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