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28464100000042

第42章 民间神秘文化(1)

神秘莫测的巫术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

巫术是原始社会的信仰和后世天文、历算、医药、宗教的起源。在中国,巫术也是古代方术的起源。古代,尤其是在商、周两代,巫术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掌握着祭祀天帝、鬼神及为人祈福禳灾的大权,并兼管占卜、星历之术。周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明显,巫术的影响逐渐减少,最后演变成民间的神棍、神婆和江湖术士混饭吃的手段。巫术包括符咒和跳神。古代施术者女称巫,男称觋。他们自称能与鬼神沟通,通过唱歌、跳舞从鬼神处获得启示或法力,来实现某种目的,比如治病、占卜未来、驱邪、求雨等。

从巫术的性质角度,可以把巫术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施用的巫术;白巫术则是祝吉祈福时施用的巫术,故又叫吉巫术。

从施行巫术的手段角度,巫术又可分为两类,一为摹仿巫术,另一种叫接触巫术。摹仿巫术是一种以相似事物为代用品求吉或致灾的巫术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写上该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烧或投水,或针刺刀砍,以致那人于死地。从性质上讲,这属于黑巫术。再如小儿常常落井,为避灾,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儿投入井中,这种行为称作破灾破煞。人若生疮,画在植物叶或黄纸上,便可移走病患,也叫摹仿巫术。接触巫术是一种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时事物相关联的物品求吉嫁祸的巫术手段。这种巫术只要是接触到某人的人体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达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处放一枚钱币或较贵重的东西,然后丢在路上任人拾去,于是任为病患便转移到了拾者身上。过去害人的黑巫术常常搜集不和睦人的头发、胡须、指甲以及心爱之物,以备加害对方。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随便告诉别人,否则便要受制于人。

从巫术的应用角度,可分为:

祈求帮助: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祈求自然力或鬼神来帮助自己实现某种目的。如汉族求雨,多拜龙王,拜祭不成时,便要施巫术,逼迫龙王下雨。如抬龙王游街,曝晒龙王,把井水掏干等等。

招魂:用巫术把失落的灵魂招回来。它不仅限于人自身,也适用于动物、植物。

诅咒:它是借助语言的魔力,达到加害对方的目的。最常见的形式是面对面的诅咒,不得好死、千刀万剐等等。更多的是通过诅咒对方的名字达到巫术的目的。

驱鬼:是对鬼施行的一种攻击性巫术。在生产、建房、治病、丧葬中经常使用。汉族的许多驱鬼巫术后来被道教继承下来。符、剑、印、镜是道士的主要驱鬼工具。驱鬼巫术也适用于凶死者。黎族对凶死者最为畏惧,送葬时必须举行复杂的仪式,必须走弯弯曲曲的路,使凶死者的灵魂迷途难返;下葬时还要以巨石压尸,或以木桩钉尸,目的是让凶死者的灵魂永远不能返回家园,否则就会扰乱家人。

避邪:是利用一定的物件来防止邪鬼来犯,是一种消极巫术。避邪物一般装饰在建筑物上、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

富贵吉祥择吉术

择吉是指以干支历法为基础,根据年、月、日、时所值吉凶神煞进行计算,综合参考,选择吉日吉时,确定趋避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所谓择吉,就是根据一定的方法选择吉利的日子。所以民间直接称之为“择日”、“看日子”、“捡日子”。古代又称为“涓吉”、“诹吉”。

择吉术形成于汉代,而且流派众多,据《史记·日者列传》和《汉书·方术列传》,汉代的择吉术有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历家、天人、太一、风角、奇门、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六壬、禽星、禄命等共二十余家,其中不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

汉代择吉术,以分为特征,诸家学说自为一体。后世择吉术,以合为特征,各家学说融为一体,且以黄历为表现形式。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择吉术以及黄历,是一个头绪纷繁复杂的择吉复合体。

择吉的目的是趋吉避凶,所以在涉及诸如婚姻嫁娶、修造动土等重大事项时都要选择吉日吉时,否则认为会造成不良后果。

博大精深的易学

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它起始于占卜但高于占卜。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是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易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数理易学、纳音易学几大类。

易理易学又称义理易学,是专门讲述易经本经哲学义理的易学。象数易学宗旨在于运用。数理易学是研究易经中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纳音易学则结合了易理易学和象数易学的思想。

象数易学中易象是易理的符号化,由-(阴爻),-(阳爻)按天、地、人的关系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后来,观察到的事物越来越多,卦与卦的关系也需探讨,进而出现重卦,即64卦。

纳音易学是基于六十花甲纳音与易理易学和象数易学的结合而产生的易学系统,对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有一定的发展,对实用易学、中医运气学有一定贡献。

数理易学,是莱布尼兹所发明之计算机基于易学二进位思想,即O与1。莱布尼兹受中国易经八卦的影响最早提出二进制运算法则,创立了符号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的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阴阳五行学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

传说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混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后来古人依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逐渐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归纳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理论,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和生老病死便有了之后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学理论。

五行

古人以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而且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五种元素互相转化、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天地万物千姿百态的架构和取向。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

古今不衰的风水术

风水又称“相宅”、“堪舆”。“相宅”包含“相阳宅”(住房)和“相阴宅”(坟墓),因此操此工作者被称为“阴阳先生”或“风水先生”。

“堪舆”泛指屋宅基地和坟地的地理形势。“堪”指地面突出部分,“舆”

指地面凹下部分。民间迷信认为,房屋宅基地或坟墓周围的方位、水势等形势能导致居住者或埋葬者一家的祸福,所以民间重视“风水”,盛行数千年不绝。

新中国成立后,风水之说有所淡化,尤其在大中城市,人们已不太注重风水,但在广大农村,风水之说仍有市场。

古代“镇宅避邪”的方法

古代民间在建造房屋时,会依据民间禁忌而进行一些仪式。如起土、动土、伐木之日都要选吉日进行;起灶、立柱、上梁、乔迁新居均要举行相应的仪式。如放鞭炮、挂红布、垫铜钱、贴对联、贴符咒等,这些都属于普遍趋吉避凶的方法。更深一层的,还有如下几种:

建房时用泰山石料刻成一米左右的长方形石碑嵌入墙壁中,或者在街巷人口处和新盖房屋大门前竖石碑,石碑上要拓刻‘‘泰山石敢当”字样,传说可以起到起居自如、安详顺当的镇宅作用。

桃符也是旧时常用的“镇宅避邪”之物。传说黄帝立桃梗以当门户“驱鬼避邪”,因此古人相信桃木能够“驱鬼避邪”,于是桃符便成了“驱鬼避邪”的宝物。

在庭院中心点挖圆坑,用红色绸包裹朱砂五两;用黄色绸包裹黄砂五两;用青色绸包裹青砂五两;用白色绸包裹白砂五两;用黑色绸包裹黑砂五两。选吉日庚子时将此五种中药埋在坑内,家人百日内不能打骂和出言不逊。可使家庭人财两旺,身体健康,百邪不侵。

用化煞金罗盘按正原针平放置在神像的香炉下,可镇宅,可避邪助运,可财丁兴旺。

用太极图和八卦符号描绘成“八卦牌”挂在门楣上。其主要功用是“坐镇宅第”,以求合家平安。现代人把八卦和太极符号与镜子结合起来,制成八卦镜,其作用与八卦牌基本一样。《易经》日“八卦通神明之德”,含无穷宇宙之力量,故民间把太极、八卦当做神灵来供奉。

有的地方还用“刀剑屏”、“兽面牌”、“七星剑”、“玄天皂旗”、“赐福板”等方法除凶避厄。

“镇宅避邪法”是中国风水文化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自身并无什么物质力量,只不过表达了居住者趋吉避凶的心理而已,因为不必动拆建筑物,又能安慰住家人的情绪,所以盛行民间。但是这些“镇宅避邪法”均会受到“心理转换律”的支配和“移易律”、“邀宠律”、“正克邪律”的制约,所以掌握了这四条定律,现代人就会科学地理解、分析这种现象,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花八门的方术

方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要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古代的方术。

方术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定义,包括符咒、巫医、神仙术、占候、占星、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占梦、扶乩、堪舆、外丹、内丹、养生、服食、辟谷、杂术、气功等内容。

方术源自原始社会的巫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知识有限,人们相信天主宰着一切事物,人间的统治者受命于天,方术的本质是在天命论和有神论支配下的信仰活动。在古人和一些今人的思想中,人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生死寿天、穷通得失,乃至生育等,无一不受冥冥之中超自然力量的支配,因而希望通过各种方法来窥知天机、预知命运、取悦鬼神,以祈福禳灾,趋吉避凶。

汉代以前,各种方术盛行,在燕、齐沿海地区涌现了大批方士。他们宣称,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的宫阙都是由黄金和白银筑成的,住着长生的神仙,藏有不死的仙药。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听信这些无稽之谈,多次派人到渤海去寻找,但回来的人总是说,三神山遥望如云,船一接近就沉人海底;一旦靠近神山,风就把船吹散了。

秦始皇在海上巡狩,相信方士的鬼话,派韩终等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但是没有一个人带着仙药返回。后来又派徐福造了一艘更大的船,率领五百名童男童女去寻求,结果没有一个人回来。

汉武帝更迷信神仙方术,向往黄帝的成仙登天。在平定闽越国后,曾在皇宫中建造越祝祠,让越巫为他祈求长生,但均无效果。到汉成帝时,才在匡衡奏请下免去祭祀。后来由于汉哀帝经常生病,为了求福,一年之中祭祀次数竟达三万七千次!

近现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方术迷信活动开始减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文化教育的广泛普及,群众思想认识逐渐提高,特别是年轻人,普遍接受唯物主义理论,大多不相信方术,但在老人中和文化知识相对落后的农村,方术还有一定的市场。

预测术

测八字

八字即根据生辰八字与流年干支等推算人生各个阶段的吉凶祸福。算命术始于两汉,经唐代李虚中、宋代徐子平的发展,基本形成体系,并一直流传至今。

算命先生肩背包裹,穿街过巷,来往乡间,以招揽生意。问命者须先报出生辰八字,接着算命先生口中念念有词,以拇指捏食指、中指的关节,按天干、地支、五行、命宫等推算一番,然后说出问卜者一生中的吉凶祸福和驱避灾祸方法。

小孩刚出生不久,通常要请人算命,以预测一生命运。如果是小孩的命运五行中缺了哪一种,在给小孩取名时要添补上,如缺“土”,名字中加上“土”字旁,缺“金”加“金”字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