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战场上兵不厌诈。许多起初保留体力、隐藏实力的人,都是后来的赢家。你能说那参加马拉松比赛,先让别人在前段超过,等到后段,别人体力不足时,再以稳健步伐超越的人,是在耍诈吗?
当你今天下午,得意地把被老师评为“A+++”,还附带一个“好极了”(excellent)的读书报告拿给我看时,我只淡淡一笑:“不错!问题是,你下一次要得几个‘+’呢?其实一个‘+’也就够了!”
相信你对我的回答非常失望,甚至有几分懊恼。那么,听听我的道理吧!
我在你的这个年岁,曾经读过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有一句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大概的意思是:当你读错一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是读错了一本书,因为同时,你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和机会!
你或许要问这跟写读书报告有什么关系?你非但不是读错一本书,反而是读对了一本书,用十六个小时研究,写出一份完美的读书报告。
问题也就在这里了!当你用十几个小时读一本书,是不是相对的,那十几个小时也就没能照顾其他的功课呢?
朱光潜给我的启示不仅是读书,而且还有对时间的看法。时间不同于物品,后者可以从外面获得,前者却不论怎么想办法,你的每一秒钟还是跟别人的每一秒钟一样,是借不来,也留不住的。
换句话说,我们看时间,要永远是“双向”的。什么是“双向”?让我举个例子。
譬如你我二人参加竞选,共有十人投票,当我得四票,你得六票时,你不要得意地认为比我多了两票。因为下次选举只要一个原本支持你的人,转而支持我,就变成五比五的平手了。这是因为票数固定,不是投给你,就是投给我。那么这一票所造成的影响就是“一边少了一票、一边多了一票”的双向差异。
同样的,时间也是固定的,不是用在这里,就是用在那里。用在这里的时候,往往不能用在那里。现在,我请问,当别的同学只用五小时就完成报告,并获得“A”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可以用比你多出来的十一个小时,做其他的功课,或准备考试?至于你,会不会因为过度关注这一份读书报告,而偏废了其他的科目?
记不记得你在初中时,曾有一次为了作科学报告,弄到深夜,没精神准备次日的考试,第二天又没能提早起床念书,结果不敢去上学?
这么说来,你的那份科学报告,就算得A+++,又值得吗?今天你的老师可能因为你这份读书报告写得好,而让你下次不必写报告?或对比的,因为你好得过分,而给其他同学的报告,都评为“B”吗?
错了!不论你多么超水准,别人只要达到水准,仍然可以获得应有的分数;不论你这次表现多好,下次没有表现,还是会掉下来。人生是一连串的比赛,你在初赛拼命透支跑第一,如果复赛跑得差,还是可能被淘汰。如此说来,那前一场的透支,岂非得不偿失?反不如先保留些体力,只求进入初赛、复赛,到最后再全力发挥。
有位朋友对我说,当他参加政府办的训练班时,明明很会整理内务,但头几天故意做得不十分完美,愈到后来愈加劲,往往获得辅导员的赞赏,而且得到很高的分数。因为所有的指导者,都乐于见到天天进步的学员,而非原来不错,后来却难以更好的人。
说实在的,我这位朋友的做法很诈,是不值得模仿的。但你也要知道,在人生的战场上兵不厌诈,许多起初保留体力、隐藏实力的人,都是后来的赢家。你能说那参加马拉松比赛,先让别人在前段超过,等到后段,别人体力不足时,再以稳健步伐超越的人,是在耍诈吗?
同样体力的选手、同样实力的棋士,可能由于他们分配体能和时间的差异,而见出胜负。在实力相当、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那事先的计划,才是制胜的关键。
曾有人问孔子说:“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回答:“那你又用什么来报德?所以以直报怨就可以了,然后才能以德报德!”
今天你如果问我:“用全部时间写一份读书报告拿A+++如何?”
我要回答:“那你又用什么时间做其他功课呢?所以拿个A或A+就成了,然后你才能用剩下的时间去研习别的科目!”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答话,表现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Reasonable!适度的!合理的!
唯有当你有合理的计划之后,才可能获得合理的结果。
对于你在各科需要平均发展的现阶段,我提出以上的意见!
刘轩的话
专才与通才之间
我了解老爸在这篇文章里所谈的事,但我也想反驳:老爸!你应该开心,我以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拿到“A+++”的是我感兴趣的科目,想多研究,为什么不行?如果这是关于“西屋科学奖”的,说不定我就得奖了啊!
这跟《为什么不说“不”》那篇的态度是一样的。因为时间是我自己规划的,如果我没有失去根本,为什么不能多花一点时间在有兴趣的事上?偶尔为学业或工作废寝忘食,其实还蛮有成就感的。
当然我也理解老爸所谓的通盘规划。当我们在准备会考SAT时,被教导一个观念:不要因为一两个搞不懂的题目花太多时间,结果没办法及时完成,必须有“goodenough”(够好了)的观念。对完美主义者来说,这真是个进退两难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