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每当躺在妈妈的臂弯里,就像躲进了爱的避风港。那时候,妈妈在我眼中简直就是一位圣洁的女神。时光飞逝,我渐渐地长大了,当我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看周围的一切时,我发现,妈妈也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周末,妈妈要上街买菜,我拿出一个自己缝制了许久的布袋子,对妈妈说:“妈,买菜的时候别再用塑料袋了,现在白色污染很严重,尽一份泉城人的义务来保护一下济南的环境吧!”我满以为妈妈会高高兴兴地答应,却不料她说:“哈哈……傻丫头,你的好意妈心领了,可是,哈哈……你也太天真了,白色污染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就你自己省那几个塑料袋有什么用啊,再说那些塑料袋都是白送的,不用白不用,大家不是都在用吗?也没见谁提着布袋子上街啊?别操那么多心了,赶快学习去吧。”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心里说不出来是啥滋味。这是妈妈吗?这是那个小时候教育我要爱护环境,不许乱扔果皮、纸屑的妈妈吗?现在怎么完全变了个样子。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要爱护环境,还开展了各种清理白色垃圾的活动,社会舆论也一再呼吁“菜篮子”、“布袋子”重新回到市场上来,妈妈的思想怎么还会这样落后?怎么还会笑我傻?我真的有些糊涂,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可我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把妈妈带回来的那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收好,来提高它们的利用率,至于那个布袋子。还没有“上任”就“退居二线”当抹布了。
还有一件事使妈妈给我的印象大打折扣。那天,她下班回家说起厂里发生的事。那天厂里搞内审,结果图纸保管员那儿有一批图纸没有经过签字,只是在电话里口头传达,并且没有文字记录,就被销毁了,内审员们(包括妈妈在内)给她重重地记了一笔。这样一来,那个保管员就非下岗培训不可了。那个保管员为了保住工作,苦苦央求内审员,而且还让一个上级亲戚给她们施加点压力。于是,大家就对图纸保管室重新进行内审,这一次审查的结果是:一切正常。末了,妈妈还得意地说:“反正是公家的买卖,那么认真干嘛?都是一个厂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少得罪个人,做个人情嘛!”我又一次愣住了,拿公家的买卖做人情?那些图纸若真的被销毁了也罢,万一流入外人手里,整个厂将会蒙受多大的损失?!那个时候可就不是某一个人下岗的问题了,这个人情做得也太大了吧?我看着妈妈,觉得好陌生,不知说什么好。记得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做人要诚恳,要多为社会尽责,要处处为集体着想,可是她做的却和她说的判若两人。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妈妈常说:“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可是好人不是这个做法。妈妈还说:“步入社会后要适应它很难。”可是为了适应它,就要学会圆滑世故?我很难想象将来我会怎样适应社会,也不知道将来要改变我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就妈妈这一代人来说,我觉得她们是这个世俗下的牺牲品,社会改变了她们,而她们却没有任何的反抗。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到了我们这一代呢?是社会改变我们还是我们改变社会?悲剧会不会重演?
温馨叮咛
代沟还是鸿沟?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所谓代沟,是父母与子女两代之间在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代沟在任何时代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尤为突出、明显。造成“代沟”,既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年龄方面的原因、阅历的原因、受教育程度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其中,心理上的差异是两代人的交往之所以有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交往冲突的导火线。在生活方式上,长者们由于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可以通过调整自己而适应生活。而青年人总在追求新的东西,不是适应一切,而是想改变一切、创造一切,这便是一种维持与改变的矛盾。在个性方面,长者们自尊心强,自恃阅历丰富,青年人则自信,只相信自己,于是在交往中,一方为了自尊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另一方充满自信不愿意听从对方,由固守走向对抗。在认识上的差异就更大了,一个是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思维方式,另一个是从经验出发万变不离其宗的旧的思维方式,两者交往难以出现平衡。
当代沟冲突发生时,需要采取以下态度与方法:(1)接纳;(2)融洽;(3)折中、搁置;(4)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取长补短。
从包殉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代沟冲突,更有作者批判性思维的展现和比她母亲更进步、更脱俗的观念,从中可看出社会的变迁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