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
28489200000060

第60章 科学入戏,居然有戏

美国阿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一向慷慨地支持以影视、戏剧手段普及科学、表现科学的大胆尝试。它长期支持的项目之一是纽约“团体工作室剧团”(Ensemble Studio Theatre)1999年创立的“原初之光戏剧节”,该戏剧节荟萃展示了科学技术主题的戏剧作品。“原初之光”(First Light)这个名字的可能含义是:《圣经》说,上帝创造世界时,首先创造了光;但是,真正推动世界发展的是科学技术之光。2008年4月,有关人士兴高采烈地庆贺了“原初之光戏剧节”创立10周年。

原初之光戏剧节的具体操办方式是,由纽约团体工作室剧团每年征集科技主题的剧本,尤其是打破对科学技术、对科学家的传统定型认识的剧本。剧团的现任艺术总监威廉·卡尔顿说,“陷于科研细节的剧本往往枯燥无味,而那些将科学家描绘为活生生的三维立体人物且表现了科学家生活的历史背景的作品则较为成功”。

经过评选,每年有十几个项目获奖,奖金数额从500美元到1万美元不等。在为期一个月的戏剧节期间,展示处于不同制作阶段的获奖作品,比如有的作品是整场表演,有的只演一个片断。斯隆基金会和团体工作室剧团还向剧作者推荐科学家作为顾问,比如著名物理学家布赖恩·格林(其科普著作《宇宙的琴弦》已被译为中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和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家Darcy Kelley都当过科学戏剧的顾问。

2008年的演出剧目包括:(1)菲律宾裔美国剧作家Rey Pamatmat写的《纯》,该剧表现了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2)《追花人》,该剧是著名剧作家Romulus Linney受特别委托而创作的,表现了美国早期的博物学家威廉·巴特兰的生活与科学研究。巴特兰的《游记》也是文学名著。(3)Amy Fox创作的反映婴儿猝死症的作品《代表》。

团体工作室剧团是1972年由已故的Curt Dempster成立的,他本人担任该团的艺术总监长达35年。几十年来,该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尽管科学戏剧在戏剧界属于非主流,但是团体工作室剧团曾约请到巨星级演员(如辛西娅·尼克松)来担任主演,有关作品后来也打入了主流圈。原初之光戏剧节推出的值得一提的成功作品有这么几部:(1)ArthurGiron的《移动体》,该剧表现了著名物理学家费因曼的多彩人生。(2)Paul Mullin的《路易斯·斯洛廷奏鸣曲》,写的是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路易斯·斯洛廷。有一次在实验中他不慎失手,结果两块核材料碰到了一起,它们成为一体后就超过了临界规模,就可能发生核爆炸。为了拯救实验室内的其他7名科学家,斯洛廷毫不犹豫地伸手将两块核材料用力掰开,阻止了可怕的核爆炸,但是他受到强烈辐射,9天后去世。(3)Bob Clyman的《密令》,反映了即将取得癌症研究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家之间的残酷竞争。(4)Jacqueline Reingold的《弦热》,她巧妙地将超弦理论与剧中主角的浪漫人生编织在一起。

一名艺术评论家2006年间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原初之光戏剧节的作品“总是肯定能使观众走出剧场时,带着无穷尽的思考”。戏剧所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很难评估,但是,由于这个戏剧节,观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肯定与过去不同了,他们不再简单化地、定型化地理解和认识科学家,而是更丰富、更立体、更全面地去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