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变通术
28510200000032

第32章 应变之谋(4)

三十六计中“釜底抽薪”作为“混战计”之一,按语说:“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阳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也就是说,水之所以沸腾,是靠火的力量;火攻得越旺。水沸腾得越猛,其势头是无法阻挡的。柴草是产生火力的原料,但柴草本身并不可怕,靠近它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强大的力量虽然不好阻挡,但它的运势是可以削弱的。按照这一手法,两军对垒时,不去直接抗击敌人的锋芒,而是用削弱敌人的气势、削弱敌人的战斗力的办法去制服敌人。

釜底抽薪之术,在军事上的运用特别多。东汉末年的袁曹官渡之战中,袁绍率步卒10万、骑兵万余进占黎阳(今河南浚县),粮秣充实,直逼曹操。曹军只有2万余人,粮草也不足,处于劣势。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曹操采纳谋士许攸提出的釜底抽薪之计,亲自率领5000精锐步骑,奇袭袁绍囤积粮草辎重的乌巢(河南封丘西),焚烧了袁绍的屯粮。鸟巢屯粮被烧,袁军军心动摇,不战自乱。曹操乘势挥军出击,大败袁军。

1943年10月,日军以2万多兵力,在飞机的配合下,分三路对八路军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所谓“铁滚扫荡”,冈村宁次亲自担任总指挥。东京参谋部为研究“铁滚战术”,特地从各地抽调中队长以上的军官180多名,组成参观团,到太岳前线观摩日军行动。八路军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阻止日军的此次行动,采取了釜底抽薪之谋,寻找机会歼灭敌人的战地参观团。10月23日,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临汾附近的韩略村西南,利用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设伏,次日,当日军战地参观团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掐头去尾予以猛击,将敌战地参观团全部歼灭。这一仗,使日军锐气大挫,作战部署大乱。日军被迫将兵力重新部署,即所谓的“铁滚扫荡”也迅速夭折。

在国外军事史上,也有许多应用釜底抽薪谋略的战例。1846年卡菲尔战争期间,桑迪里率领的卡菲尔军队同坎贝尔上校和萨默塞特上校所率领的英国、开普列联军,在阿马托拉山交战。联军气势很盛,并占优势,一举将桑迪里彻底打败。但桑迪里不甘失败,收集卡菲尔军队残部,重振旗鼓。为了击败联军,桑迪里采用釜底抽薪术,袭击联军的辎重列车,并且一举成功。联军辎重列车被毁,供应困难,被迫撤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利用航空母舰运输兵力、兵器,集中全力对美国占领的中途岛进行攻击作战。为了粉碎日军的攻击,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率领二支舰队,悄悄穿过日军潜艇警戒线,驶抵中途岛北侧待机。这时,美军从侦察中得知日军航空母舰的位置,并推断出日军飞机袭击中途岛后返回航空母舰的时间。当日军飞机从航空母舰上刚起飞。便立即组织50多架轰炸机对日本舰队进行轮番攻击,4艘航空母舰全部被炸沉,致使日机返航后无处降落,耗尽汽油后。纷纷坠人大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野心,加紧对原子弹的实验制造。盟国为了清除这一潜在的巨大威胁,决定用釜底抽薪之谋,通过破坏其制造原子弹的必需原料重水的生产,阻止研制计划的实施。英国战时内阁命令联合作战司令部,迅速派遣奇袭部队攻击德国生产重水的挪威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1943年2月17日,奇袭突击队急袭成功。此后,德国又修复了部分诺尔斯克工厂,重新生产重水。不久,美国航空队摧毁了该厂发电所,迫使德国将全部储存的重水装运回国。盟军突击队获得情报后,又用定时炸弹将运重水的“开特罗”号轮船炸毁,使德国仅存的部分重水全部泄入湖底。

釜底抽薪的应变功效,在于避开对手的锋锐,而又抓住对手的要害,削弱对方的气势,以达到自己占据主动或制服对手的目的。因此,这种策略运用在政治上或企业竞争的应变中,也会收到奇效。如面对强大的政敌,而先翦除其羽翼;通过挖人才、窃取关键技术等方法,削弱强劲的竞争对手,均属于釜底抽薪之术。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纺织工业突飞猛进,在世界各国居领先地位。1年后,一个名叫山姆·斯奈德的美国人,借参观英国一家纺织厂的机会,偷偷绘制了工厂的蓝图,回国后建立了美国第一家先进纺织厂。十几年后,斯奈德及其同事靠纺织技术优越起家,成了百万富翁。由此也带动美国纺织工业飞速发展,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通权达变

通权达变是不拘泥于成规,能够根据实际情势灵活变通的一种应变方法。通、达,即通晓、懂得;权、变,即权宜、变通。通权达变也可以称作“通达权变”,语本出自《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义深入君父,《公羊》多任子权变。”明(投笔肤谈·权达第三)亦日:“达权者,通达权变也。家什既立,则凡军中之事,备之周察,己不败矣。然欲取胜,犹须见微知著,随机转移,以通达夫权变,而不可胶弘袭辙也。”

通权达变的基本点,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明朝张恺任江陵县令时,征讨交趾的明军从江陵经过,军队的总督要张恺当天下午立即送几百个火炉和炉架到军中。张恺通权达变,广泛征集方案,并命令木匠把方桌的腿锯去一片,在桌面中央凿个洞,中间放上铁锅,按期交送到军队里,受到总督的夸奖。不久,军队又来要张恺做一千多个马槽。张恺召来县城中会做针线活的妇女,用土布缝成马槽的形状,在槽口部位缀上绳子,再用木舂把布马槽的四角撑开,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这种布马槽,喂完马后还可以收卷起来,便于携带。军队不管行进到哪里,马槽都够用。后来,许多军队都来效法。

通权达变有的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如军事上的随着军情的变化而变更计划;有的可能是因为错综复杂的多方因素,使主事者不得不改变原来的初衷;还有的则可能是原有的计划在实践中行不通,碰了壁,而不得不进行变更。

东晋时期前秦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王猛,虽长期居于高位,权倾朝野,但其度量过人,善于通权达变,驾御属下。他在率军与燕主帅慕容评作战时,在决战前夕,曾派遣将军徐成前往燕军阵前侦察敌情,规定中午返回,然而徐成到黄昏时分才归来,且讲不出正当理由,王猛大怒,要按照军法将其处斩。大将邓羌为徐成求情,王猛坚持不答应。邓羌回到自己的营内,纠集手下人马要进攻王猛。王猛问其原因,仍为徐成之事。于是,王猛赦免了徐成,还称谓邓羌义而有勇。战斗开始以后,王猛望着对面漫山遍野的敌兵,对邓羌说:“今天这场战斗,非将军不能破敌取胜,请将军努力。”不料在此紧急关头,邓羌又讨价还价,要王猛答应他一个司肃校尉的职务,并以罢战相要挟。于是,王猛被迫答应了他的要求。邓羌乐得从床上跳起来,捧起酒坛大喝一顿,然后跃马横枪,与部将张蚝、徐成等人一起直扑敌阵,四进四出,旁若无人,夺旗斩将,杀敌无数。后人曾经这样评论此事:邓羌身为大将,徇私求情,扰乱军法;带领士兵欲攻主帅,目无上级;临战之时欲求要职,等于要挟国君。有此三条,罪该杀头,何况王猛一贯以执法如山闻名于世。然而,对于邓羌的这些错误,王猛全部容忍退让。他之所以能容忍邓羌之所短,调动邓羌之所长,完全是从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个大局着眼,从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通权达变,在关键时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权达变既要有胆识,又要精于算计,使权变之策的应用既周到稳妥,又能获得巨大的效益。美国著名企业家李·亚科卡在福特汽车公司担任推销员时,就曾运用通权达变之术。获得奇效。当时,福特汽车在各地销路疲软,亚科卡所在地区费城的销售情况更糟。为了打开销路,亚科卡挖空心思。他发现市场上有不少顾客想买车,但由于收支拮据,一时难以凑足那么多的钱。如果这一问题能突破,销售量必定会大增。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名叫“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汽车”的推销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凡购买56型福特汽车的顾客,买时只需付售价的20%,其余部分每月缴付56美元,三年付清。“花56元买辆56型”的广告口号,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福特汽车在费城的销售量大增,仅推出3个月,就跃居全国销售网的第一位。公司把这一推销方法推广到各销售点,使当年增销汽车75000辆。亚科卡也因此名声大振,官运亨通。数月后,就被任命为华盛顿地区的分部经理。不久,又调福特公司总部,先任全国卡车销售部主任,后任车辆销售部主任。

□反经行权

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总是不断地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从而形成社会生活中的许多常规定理。一般来说,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积累的常规定理,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进退取舍、对答应变提供着方法和指导。主动的遵循常规定理,就可以顺利地应付各种事变,取得成功。然而,有时我们反常规定理而用之,采取灵活机动的权宜办法,也会应变得体,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反经行权作为应变术的意义。《史记·太史公自序》日:“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反经行权和通权达变虽然都是灵活机动的应变术,但在运用上是有区别的。通权达变是不受既定方针或成规定理所约束,而反经行权则是反常规而用之。例如,在军事上,涉水作战历来为兵家大忌,然而;汉将韩信却反经行权,引军半渡,后决水冲敌,采取特殊的诱敌半途而击的战法,打败了强大的楚、齐联军。韩信突袭齐国的历下(今山东济南西)守军获得成功,引军直逼齐国国都临淄。齐王匆忙逃亡到高密,同时派人向项羽求救。项羽立即派大将龙且率军20万,与齐王会合,迎战韩信。于是,两军在潍河两岸摆开阵势,龙且在河东,韩信在河西。这天夜里,韩信命令部下准备了一万多条袋子,装满沙土,投进潍河上游,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韩信指挥一半兵马涉水过河,去进攻楚军。龙且见状,毫不示弱,亲自率领大军迎战。双方交战不久,韩信便佯装战败,慌忙撤回河西。龙且以为汉军无能,心中大喜,急忙传令全军渡河追击,想一举打败韩信。楚军大队人马刚刚冲到河心,早已埋伏在上游的汉军突然决开沙袋,河水急流滚滚而下,卷走了大部楚军。此时韩信指挥汉军回头掩杀,龙且当场阵亡。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楚军落荒而逃,齐王田广没来得及逃跑,便被汉军杀死。

俄国著名军事家库图佐夫也曾反常用兵,获得大胜。那是第三次土俄战争期间,库图佐夫任俄军总司令时,俄军当时只有46000人,战线长达1000公里。土耳其军队优势于俄军,并占据着坚固的舒姆拉要塞。库图佐夫分析了战场形势后,大胆地变传统的直线全面防守阵形为灵活机动的多种战斗阵形,并令俄军撤退,诱敌出巢。果然,土军见俄军撤退,便离开舒姆拉要塞,进行追击。俄军以逸待劳。把追击的土军打败。按照常规,俄军打了胜仗,“宜将胜勇追穷寇”。但库图佐夫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俄军的炮台、工事炸毁,命令部队继续后退,由多瑙河南岸撤到北岸。土军不知俄军示弱是个计谋,随即出动7万兵力,以5万人渡河进攻俄军,留2万人驻守南岸。此时,库图佐夫认为整个局势彻底改变了,立即组织了一支7千人的轻装部队,迅速迂回到多瑙河南岸,突袭土军兵营,然后从南北两岸包围土军,大获全胜。

反经行权之策运用成功与否,重要的在于对主、客观因素要充分的、正确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反经行权并没有真正违反常规,仍是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而动:例如,在传统的文化心态中,是“家丑不可外扬”,商品经营活动中更是“卖瓜的不说瓜苦”。然而,瑞士一家钟表店反经行权,外扬家丑,在促销中收到了巨大的成功。有段时间,这家表店门庭冷落,生意很不景气。一天,店主人贴了一张广告。说是本店有一批手表,表时不太准确,24小时慢24秒,望各位顾客看准了再选择购买。同时说明该表是按质定价的。广告贴出后,吸引了许多购买者,表店生意兴隆,很快就销售完了库存积压的手表。这家店主采用反经行权的策略,家丑外扬,体现了他的坦诚和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因而赢得顾客的信任。这实际上反映了商品经营的规律。因此,反经行权绝不是完全背离事物的客观规律。对某一方面的常规的违反,正是以对另一方面的规律的遵循作补充的。完全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应变,是会碰钉子的。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语对答中,反经行权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所谓“正话反说”,就是这种应变策略的表现,相传楚庄王争得中原霸主地位后,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一日,心爱的马死了,庄王沮丧不已,决定为马发丧,欲以棺椁埋之,以大夫礼葬之。大臣们苦苦相谏,但庄王一点也听不进去。正在这时,突然殿门外传来号啕大哭的声音。庄王为之一惊,问是谁在哭,左右告诉说,是侍臣优孟。于是,庄王传令见优孟,问他为什么哭。优孟一边擦着脸上的眼泪,一边说:“堂堂楚国,何求不得?王所爱马,葬如大夫,薄也!请以人君礼葬之,雕玉为棺,文梓为椁,老弱负土,邻国陪泣。”优孟还没说完,群臣已鼎沸。庄王一听,沉顿良久,终于收回了成命。优盂巧妙地把要表达的真意隐含于热烈的赞词中。以“反语”道出,使庄王思而得之,受到震动。这也算是反经行权应变术的奇妙效应。

□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意思是说,先发起进攻就能争取主动权,控制对方;而当对方攻击之后才被动地应付,就会受对方的控制。公元前209年9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会稽郡守殷通也想乘势起兵夺权。他找到项羽的叔父项梁,说:“现在秦朝气数已尽,长江北岸已有人起事。我听人说,‘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不若我们联合行动。”项梁叔侄二人早有反秦之意,此时又不甘心为殷通属下,于是,密谋将殷通杀死,拿了殷通的大印,率领会稽郡8千多兵马,扯起了反秦复楚的大旗。

《兵经百字》把“先”列为第一,认为“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先为最,先天之用尤为最,能用先者,能运全经矣。”我国民间也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说法。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首先动手,可以争取主动权,否则,等对方进攻后才还手,就会处于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