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过程中,运用基本的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有效地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就易于把握事物的特点。考察事物的各种特性、部分、方面以及由这些特性、部分、方面所联成的整体,就会使我们易于把握事物的整体和部分。
4.观察力的敏锐性
观察力的敏锐性是指迅速而善于发现容易被忽略的信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牛顿根据苹果坠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瓦特根据水蒸气冲动壶盖发明了蒸汽机。在学习活动中,同学之间的观察力也是千差万别,同是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一眼就看出问题的要害和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则相反。敏锐性的高低是观察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观察力的敏锐性与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在观察同一现象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兴趣可以提高人们观察力的敏锐性,例如,同在乡野逗留,植物学家会敏锐地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庄稼和野生植物;而一个动物学家则又会注意到各种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动物。达尔文曾经谈到自己和一位同事在探测一个山谷时,如何对某些意外的现象视而不见:“我们俩谁也没有看见周围奇妙的冰河现象的痕迹;我们没有注意到有明显痕迹的岩石,耸峙的巨砾……”显然,达尔文对各类生物的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但对于地质现象却没有什么兴趣。
观察力的敏锐性是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一个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他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观察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相反,一个知识面狭窄、经验贫乏的人。他面对许多被观察的对象,总有应接不暇的感觉,而结果是什么都发现不了。当然,知识对观察的敏锐性还有消极作用。有些人常常凭借知识对一些事物进行主观臆断。歌德曾说过:“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
5.观察力的准确性
首先,正确地获得与观察对象有关的信息。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搜寻那些预期的事物,而且还要注意那些意外的情况。
其次,是对事物进行精确地观察,既能注意到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能觉察出事物比隐蔽的特征;既能观察事物的全过程,又能掌握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既能综合地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能分别地考察事物的各个部分;既能发现事物相似之处,又能辨别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再次,搜寻每一细节。一个具有精确观察力品质的人,他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就会避免那种简单的、传统的、老一套的方式,选择那种不寻常的、不符合正规的、复杂多变的创新方式,这往往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例如,让被试者在30分钟之内用22种不同颜色,一寸见方的硬纸片,拼成24厘米长、33厘米宽的镶嵌图案时,创造能力高的人通常会尝试把22种颜色全部用上;而较平凡的人则趋于简单化,利用颜色的种类较少。不但如此,创造能力较高的人所拼的图案,近乎奇特,无规律,不美观,他们不愿意依样画葫芦,仿拼任何普通图形,而愿意大胆地独出心裁,标新立异,不怕冒险,宁愿向通俗的形、色挑战。
各种观察力的品质在学习活动中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观察的目的性是学习目的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保证我们的学习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观察的条理性,是循序渐进地从事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它有助于我们获得系统化的知识。观察力的理解性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对由观察而获得的知识的理解,不至于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为了获得某些看来平淡无奇,实际上意义较大的知识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确性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得到的知识深刻准确地领会,不至于似是而非,以假乱真,错误百出,纰漏丛生。在学习中,我们必须把观察力的各种品质结合起来,按照预定的目标去获得系统的、理解的、深刻的、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
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
父母箴言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时间中度过的,谁能够把握时间,谁就会利用时间,谁就最能接近成功的终点。因此,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做时间的主人,这样才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佩佩,赶紧吃饭,吃完饭先写语文作业,再写数学作业,然后上床睡觉。知道了吗?”妈妈对正在吃饭的女儿说。
“知道了,天天都那几样,谁忘得了。”佩佩小声嘟囔着。
吃完饭,佩佩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写作业。
妈妈收拾好房间之后,到女儿的房间看了一眼之后开始看电视。
电视中,一个小女孩正在跟自己的朋友说着自己的打算,“放学回到家之后,我要先写作业,然后吃饭,然后开始看《天眼》,你都不知道,我最爱看《天眼》了,我也好想和香凌一样幸运……”
她的朋友,另一个小女孩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她,“琳琳,你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干什么呀?真好,我就不一样了,一回到家,妈妈就告诉我应该怎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什么,一点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都没有……”
看着电视中的两个小女孩,佩佩的妈妈不觉地看向女儿的房间。
第二天,佩佩放学回到家,妈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吩咐她做什么。这样一来,佩佩反而不适应了,她来到厨房,问:“妈妈,我要先做什么?”
听到女儿的话,妈妈暗暗叹了口气,然后微笑着对女儿说:“你自己安排吧,只要在睡觉之前把作业做好就行了。”接着,她继续做饭。
自己安排,佩佩抠抠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是看妈妈的神情自己好像并没有听错。带着疑惑的心理,佩佩走出了厨房。
既然妈妈让自己安排时间,那就先看电视吧!佩佩兴奋地来到客厅,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
当妈妈做好饭之后,招呼佩佩吃饭。吃完饭之后,佩佩正习惯性地想要听从妈妈的安排,没有想到,妈妈还是什么都没说,直接去收拾厨房了。
没有了妈妈的安排,佩佩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好,她来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我该做什么啊?”
“妈妈没说吗?你自己安排,只要写完作业就行了。”妈妈重复着自己刚才所说的话。
“可是,我不知道先做什么,你……”
“佩佩,不管先做什么,妈妈说了,自己安排,你想先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等佩佩说完,妈妈又重申了一遍。
没有办法,佩佩只好自己安排了。
过了几天,妈妈发现,佩佩已经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了。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时间的选择上都有一个最佳点,把本应昨天做的事放在今天来做叫做失时,把应该明天做的事情放在今天来做叫做失察。失时的结果往往是坐失良机,失察的结果常常是欲速不达。英国有句谚语:“习惯在习惯中养成,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习惯正如在树皮上刻字:随着树木的成长,文字也会扩大。”因而,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时间是有限的。教育孩子珍惜时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理解时间是怎么回事,更不懂得生命对于自己只能有一次。一般要到少年期,抽象思维比较发达,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这时,孩子才逐渐明白时间的无限性和人的生命的有限性。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人生1/3的时间处于求知阶段,1/3多一点是为社会服务阶段,最后1/3是衰老阶段。其中去掉生病、睡眠、休息、娱乐,有效的求知、工作的时间是很短的。因此。一定要让孩子从小珍惜时间。不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让孩子懂得,想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想要使自己的人生发出光辉,就一定要珍惜时间。
父母要教育孩子尽量提高效率。父母教育孩子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要让孩子懂得“讲究效率,时间变长;不讲效率,时间变短”的道理。另外,为了让孩子提高效率,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科学地用脑。
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
父母箴言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所谓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看一下,对课文内容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孩子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他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针对性。由于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一个人可以自己学习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学会预习,也只有会预习的人才能够有自学的能力,才可能进行自我教育。预习不仅是自学的关键,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在课前预习好将要学习的内容,那么,他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在心中就有了一定的印象,当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就不会感到陌生,这对于孩子学习效率和听课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虽然说预习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的,但还是要通过自学来掌握一些关键的内容和思考的难点,遇到一些问题要试着去解决,这样对人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如果一个孩子做了课前的预习,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他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就会带着问题去听,就会特别注意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专心听讲,还可以让孩子提起上课的兴趣。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不带课本,只是听老师讲课。开始的时候,老师以为他是故意捣乱。但是,当一次考试成绩下来之后,老师迷惑了,就是这个总是不带课本上课的学生,成绩居然是全班最好的。这样的结果不仅让老师不解,让同学们也觉得非常奇怪。终于,老师在一次家庭访问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这个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看故事,有一次他从姐姐的课本中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于是就整天拿着姐姐的课本看。不知不觉,他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当他上了学之后,他发现,老师讲的东西他都曾经看过、读过。于是,他不再像其他的同学一样看着课本听老师讲课,而是只听老师讲,在老师讲的同时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自己曾经学过的内容。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上他都可以掌握。当回到家之后再看一下课本,这样一来就完全掌握了。因此,他的考试成绩才会那么好。
还有一位老师,他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带教材,只是空手去上课。虽然他没有带课本,但是,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却非常熟悉,记的也非常全面,一点知识都不会落下。有的学生会故意考这位老师,总是会在他讲课的时候向他提出一些问题,老师也总是能够对答如流。有一次,有位同学向老师请教这方面的秘诀,问老师有没有什么秘密武器。老师笑了笑,说:“我的秘密武器就是预习。”
那么,怎么才能孩子学会预习,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呢?
1.让孩子学会控制预习的内容
预习主要是熟悉一下将要学到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自己在预习时没有弄明白的地方,以此来解决自己在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但是,有的孩子在预习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控制自己,比如,本来该预习一节课的内容,但是,他看着看着,觉得有些地方非常有意思,于是就不能控制地继续往下看。这样往往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因此,在孩子预习的时候,父母要适当地控制一下孩子预习的内容。父母要告诉孩子,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新的知识点,需要巩固哪些学过的知识,通过这课能够延伸学习哪些内容,等等。并不是说,预习就是只看一下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或者是课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在孩子刚开始预习的时候,可以先选择一门或是两门科目进行,不要一下子让孩子预习太多,那是不会有效果的。
2.让孩子合理控制预习的时间
有的孩子预习一篇课文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些父母也觉得应该让孩子多花一点时间在预习上。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预习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学习计划中可以提供的实际时间来安排预习活动。如果孩子预习的时间过长的话,就有可能把做作业的时间给挤掉。当然,预习的时间也不能够太短,太短的话只能是让孩子囫囵吞枣地把课文看一遍,根本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也不能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其实,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预习的目的,预习只是让孩子熟悉一下课文,使孩子能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于一些弄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做一下标记,放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同,不需要把每个问题都弄清楚。如果要把课文中的所有问题都弄清楚,那么,只会浪费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预习时间
当孩子放学回到家后,需要把白天的课复习一遍,还需要做作业,这样用来预习的时间就不多了。因此,孩子要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让本来为数不多的时间得到最大作用的发挥。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把预习的重点放到自己比较不擅长的科目上,对于这些科目可以相对地多用一些时间。对于自己擅长的科目,可以减少一些预习的时间。对于自己擅长的科目,在预习的时候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如果用太多时间在这些科目上,只不过是浪费而已。再说了,如果孩子不能够合理分配预习的时间,就可能会出现有的科目预习了,有的科目就没有时间预习,这样一来,不利于孩子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4.让孩子学会合理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采用阅读法与回顾法。阅读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开始预习的时候,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或者默读一遍,对新内容进行简单的浏览,了解一下基本的知识内容,看有没有陌生的字或词。然后再读一遍,对于自己能够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要做出记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听起课来也相对容易。这种预习方法,不但对新知识进行了预习,而且还可以理出一条自己知识的水平线,看看自己能独立掌握多少内容。回顾法的具体做法是: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先把课文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一下,然后从中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之后再学习一下新的内容。其实,就算是已经学过的内容也可能不是记得很清楚,这样学起新内容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能够把已经学过的内容重要巩固一遍,那么,学起新内容来就会比较容易。
让孩子养成复习的习惯
父母箴言
学了知识如果不进行复习,过一段时间就会忘掉大部分,这和没有学的结果差不多。如果让孩子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那么,这些知识慢慢就会变成孩子自己的,成为孩子的一部分,这样才达到了孩子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