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兴趣的时候,他的大脑皮层实际上正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个时候,他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思维会异常活跃,想象也会十分丰富,这就是学习热情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一个人的潜能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获得极大的快乐。随着满足、愉悦感的产生,他便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成为一种内在动力,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学习的良性循环就是这样产生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明白了感兴趣的课程常常会是学得最快、成绩最好的原因。
可以说,古今中外那些有所创造的人,他们的成功的列车最初都是由兴趣的力量来启动的。尽管当时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但正是有了这种推动,经过执着不懈地探求努力,他们最终创造了奇迹。
然而,兴趣并不是先天具有的。一个人的兴趣是由他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决定的,是后天的,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没有先天就对学习感兴趣的。因此,父母要重视早期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这是父母都应该要做到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注意从孩子的游戏中开发兴趣。游戏是孩子生活的本质,是他们培养自己能力、形成个性人格的自发动力。这种自发动力的基础是“兴趣”,没有兴趣的活动不是游戏。只要父母有心引导,任何事情都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有兴趣的事情,一开始往往只凭一时的好奇和热情。因此,作为父母,仅仅唤起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在兴趣中立志,努力钻研,使孩子保持兴趣的长久性。切忌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兴趣来得也快,消失得也快。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父母箴言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和外界的环境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用对方法。
兴趣是人的认识活动所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主要表现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的良好情趣上。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兴趣,表明他愿意更深入、更多地认识这个事物。学龄初期的孩子兴趣活动的特征是:孩子的兴趣已经在幼儿期就发生与发展,但是这时的兴趣多限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而且这个时候的兴趣缺乏动机,并且容易转移。当孩子入学后,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会使他感兴趣。因此,想要使孩子对全部的学习内容都感兴趣,并轻松自如进行学习,就需要调动孩子的意志活动参与,使其运用意志活动努力迫使自己去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1.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这个时候,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是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做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父母不必直接回答,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可能的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时,父母也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父母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于强制性的智力作业,要少些再少些。
2.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能够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父母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会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了。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父母可以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3.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父母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到了,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来了,父母可以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到了冬天,父母又可引导孩子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这样一来,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父母最好能够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比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一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了,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4.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到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当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父母不要去要求孩子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而是要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箴言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想方设法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他向上的积极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说,把这个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担心孩子今后的发展了。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与奠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主要教育什么呢?从总体来说,孩子成长发育的各个方面都是教育的内容,道德品质、智力发展、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这些父母都必须不同程度地担负起教育责任,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艺和强训练的教养理念一统天下。“技多不压身”的古训在现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强大的生长点。
在紧张繁忙的陪练中,父母以孩子学会某种技艺为标准,来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为效果,为了让孩子“学好”,生活上包办代替,学习上辛苦陪练,强行监督,而恰恰忽视了孩子个性的成长发育,忽视了孩子首先将成为一个公民的基本事实,偏离了教育培养全人的本意,使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去了支点,该严格处却放松,该放松处却又严格。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如果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来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就厌恶学习。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父母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最后,父母应该指导孩子读书。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解答出难题后,与孩子分享快乐;当孩子不懂时,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也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另外,父母的情绪、学习的环境等也能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体验。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父母的经验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孩子对背外语单词不感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用外语交流,参加各项外语活动等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背单词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父母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些看成孩子的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这样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以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
父母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的活动小组或外出郊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孩子通过发现问题,产生好奇心。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劲头本来就不高,再参加兴趣小组会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准他参加其他的活动,这种做法恰恰是放弃了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4.创建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传。如果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己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到时候,孩子学到的恐怕就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如果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其次,多给孩子买一些有益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书,一般而言,可以为孩子购置一些通俗的简化本的文学名著以及一些激发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书,比如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等书。家中如果有很多书的话,就可以便于孩子的翻阅,有利于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再者,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要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与他说话,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维。
最后让孩子多与爱学习的小朋友接触,受其影响,对学习产生兴趣。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注意事项
父母箴言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加倍注意。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因势利导地通过认识需要、激发情感、磨炼意志、引导行动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以开发其智力,推动其成才。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兴趣应给予关心和鼓励
在培养孩子某方面的才能时,不能过于性急,过急只会“欲速则不达”。强迫式的训练往往会被孩子拒绝,孩子接受不了就会逃避训练。正确的态度应该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自发地产生兴趣、感受乐趣。孩子有兴趣的时候,也正是父母指导最有效果的时候,错过时机,以后的指导只会事倍功半。
孩子常常会缠着父母问问题或是要求讲故事,这正是孩子兴趣的表现。如果父母粗暴地以一声“自己一边玩去”加以拒绝,对孩子的求知欲无疑是一次打击。但是,如果父母能耐心解释或启发孩子一起思考,则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和思维、想象的发挥。在孩子有兴趣时加以拒绝,以后即使设法弥补,恐怕也难以奏效了。因为孩子的兴趣是变化不定的,很可能你虽有情,他却无意了。
2.不要逼迫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