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28531200000013

第1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1)

唯物史观的要领,在认经济的构造对于其他社会学上的现象,是最主要的;更认经济现象的进路,是有不可抗性的。

摘自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青年》第6卷第5、6号1919年5月、11月

本来没有推之万世而皆准的真理,学说之所以可贵,不过为他能够救济一社会、一时代弊害昭著的思想或制度。所以详论一种学说有没有输入我们社会的价值,应该看我们的社会有没有用他来救济弊害的需要。输入学说若不以需要为标准,以旧为标准的,是把学说弄成了废物,以新为标准的,是把学说弄成了装饰品。……我们士大夫阶级断然是没有革新希望的,生产劳动者又受了世界上无比的压迫,所以有输入马克思社会主义的需要。这些学说的输入都是跟着需要来的,不是跟着时新来的。

摘自陈独秀《学说与装饰品》《新青年》8卷2号1920年10月

我们行船时,一须定方向,二须努力。不努力自然达不到方向所在,不定方向将要走到何处去?……主义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我敢说,改造社会和行船一样,定方向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

摘自陈独秀《主义与努力》《新青年》8卷4号1920年12月

古代所讲的社会主义,都是理想的;其学说都建设在伦理上面,……近代所讲的社会主义,便不同了;其宗旨固然也是救济无产阶级的苦恼,但是他的方法却不是理想的简单的均富论,乃是由科学的方法证明出来现社会不安的原因,完全是社会经济制度——即生产和分配方法——发生了自然的危机,要救济他的危机,先要认明现社会的经济的事实(譬如无政府主义者往往拿从前人口稀少农业时代的理想来改造现代人口发达的工业社会,便是未曾认明现社会的经济的事实。),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面,来设法改造生产和分配的方法。因此可以说马格斯以后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是客观的是建设在经济上面的,和马克思以前建设在伦理上面的空想,的主观的社会主义完全不同。

摘自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新青年》9卷3号1921年1月

尊论所谓“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固然是马克思主义的骨髓,也正是有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怀疑的一个最大的要害。怀疑的地方就是:马克思一面主张人为的革命说,一面又主张唯物史观,类乎一种自然进化说,这两说不免自相矛盾。鄙意以为唯物史观是研究过去历史之经济的说明,主张革命是我们创造将来历史之最努力最有效的方法,二者似乎有点不同。唯物史观固然含着有自然进化的意义,但是他的要义并不只此,我以为唯物史观的要义是告诉我们:历史上一切制度的变化是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照我这样解释,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什么矛盾。若是把唯物史观看做一种挨板的自然进化说,那末,马克思主义便成了完全机械论的哲学,不仅是对于历史之经济的说明了,先生以为如何?

摘自陈独秀《答蔡和森》《新青年》9卷4号1921年8月

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有两大精神,刚好这两大精神都是中国人所最缺乏的。……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我很希望青年诸君须以马克思的实际研究精神来研究学问,不要单单以马克思的学说研究而已。如其单单研究其学说,那么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完全失却,不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了。……第二,马克思实际活动的精神。……青年们尤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诸君,须发挥马克思实际活动的精神,把马克思学说当做社会革命的原动力,不要把马克思学说当做老先生、大少爷、太太、小姐的消遣品。

摘自陈独秀《马克思的两大精神》《广东群报》1922年5月

但这主观的能动性,在新哲学里,并不会被抬高到创造主的地位。人究竟是一定的历史社会构成的担当者,客观的社会法则存在于他的主观之先而成为主观活动的规定者。主观的活动最后仍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范围以内的活动。因此,它的活动是有限的,它的能动性是相对的。自然,虽说是相对的,而在相对的情况之下,它还是不失其能动性。在客观法则运动的范围以内,对象的改变仍有待于主观活动的加工,主观的活动只是被规定,而不是纯消极地被决定,不是机械的宿命。

摘自艾思奇《从新哲学所见的人生观》(1935年)《艾思奇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卷第93—94页

辩证法唯物论之所以和其他任何唯物论不同,也正在于它的唯物史观:第一,机械唯物论,在触到社会历史的问题上,都变成唯心论,只有辩证法唯物论能够把唯物论的观点扩张到人类历史的研究上,所以,只有辩证法唯物论是最彻底的唯物论。第二,只有唯物史观,能够在我们进行革命的实践中,提供正确的方法与指针,以便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解决一切具体问题,所以辩证法唯物论才成为最革命的哲学思想。这样,辩证法唯物论的彻底性和革命性,都在于它和唯物史观分不开,要真正把握辩证法唯物论,就首先要同时研究唯物史观。读辩证法唯物论的人尽管怎样多,如果他丢开了唯物史观,我们就可以马上判断,他已经失去了真正把握辩证法唯物论的起码条件!

摘自艾思奇《怎样研究辩证法唯物论》《群众》周刊第3卷第18、19合期1939年10月

社会历史的科学研究,是因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的发现,才开始建立起来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中,曾经指出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并且把这发现在社会科学研究上的价值,比之于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学说在生物学上的价值。

摘自艾思奇《辩证法唯物论怎样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解放》第126期1941年3月

辩证法唯物论的发展,在抗战后的第一个表现,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辩证法唯物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抗战以来辩证法唯物论发展上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而一切其他问题的研究,都是以这一问题的解决做中心的。

摘自艾思奇《抗战以来的几种重要哲学思想评述》《中国文化》第3卷第2、3期合刊1941年8月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因为“它既然是科学,就不是固定而且不能固定在一个地点,它是发展着和完善着的”。在不同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在中国的新的条件之下,我们应该掌握一些新的原理和论点,新的规律知识,来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内容,而不应该只是墨守着一些既成的概论式的原理和论点。

摘自艾思奇《反对主观主义》《解放日报》1941年9月

“辩证法”,其最根本的第一要义就是一个“活”字,因此,这个方法,第二要义就是不把世间现象单面看,而特注意现象的相互关联前因后果,周围环境。再换言之,这个方法要观事于其动,于其全。“唯物论”。这种唯物论的根本要义就是要承认有个客观的不依于人的独立实在,人也是其一部分,人并不是全力量,但是却有限。总合言之,这个辩证唯物论的学说所谓物质,其实就等于客观实在,可是这个实在是怎样的呢?是变的,是永远变的,但不是顺直线变的,而是相反相成地变的,如摆,如螺旋。为什么变呢?因为内蕴有矛盾,变是矛盾的表现,矛盾故不得不变。而且这种变由浸假而至于实骤。根据这种学说,在人事上还有一要点,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摘自张申府《我所认识的辩证法》《大公报》1935年4月

辩证法唯物论对于人类社会最有用处,人类应以它作为精神上的武器,凡是希望事情成功而不甘心失败的人,都应当子解它采用它。

辩证法自一七九八年黑格尔开始成就了完整的体系以来,到现在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辩证法唯物论自一八四四年马克思创立以来也有一百多年了。甚么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精义?辩证法唯物论最简单最根本的意思,我总以为可以用一个“活”字来表示。“活”相当于“权”,人要能守“经”(“常”、“恒”)更要善从“权”。辩证法唯物论也可以说是就是全的逻辑。它反对机械,反对呆板,反对割裂。具体的说,它是实在的、灵活的、变动的、发展的和关联的。

摘自张申府《哲学与哲学家》《中国建设》第6卷第3期194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