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商业笔记
28538200000001

第1章 论商业(1)

中国方当奇贫之时,应奖励工商之业。广东未成乱也,人心一惊,众商业立败,商业既败,工业自随之而衰,屋价地价随之而落,银根随之而困少,数月所失,已不知几千万。孤老寡妇,稚儿弱女,随之失养者,不知若干万。若武汉之乱,全国震动,争起存款,于是银行大者紧绝,小者倒闭,则举国几可绝生。今不过武汉耳,若再陷落多省,或全国变乱,经累数年,则工商皆绝,人民生路并尽矣,憔悴萧条,虽十年不能恢复之,而外债十五万万,不能偿还也。但此生计之害,已可亡国。

摘自康有为《救亡论》(1911年11月)《康有为政论集》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652页

上海商埠之衰落,去年尤甚,虽然剥极必复,天之道也,吾请说今年。今年之上海,贞元会合之上海也,世界大势之所趋,上海其再兴乎,吾请说理由。巴拿马运河明年商船即可通过。世界交通又一缩短,而东方商埠再无一可与上海争者,上海之兴,将来正未可量。中国商人多不知世界大势,以为上海受种种影响,元气必无回复之理,故所有产业多欲脱手,而外国人现在置产业建房屋者,争先恐后,是何也?知上海将来大可有为也。故中国商人,预备商战世界者在今年,恢复元气亦在今年,其可负者,贞元会合之好机会乎?

摘自于右任《贞元会合之上海》(一)(1911年2月2日)《于右任辛亥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第126页

世人有言,巴拿马之潮,战潮也。虽然莽莽潮流非徒兵战,亦商战也。故已河商船通过之日,即上海市面勃兴之期,而太平洋从此潮流撼无矣。上海之命运最幸者有二:在轮路,则美人开巴河成功;在铁路,则美人办〈粤〉汉失败。故一角上海从此立于不败之地,是以左右世界而有余,吾请略述其历史。

摘自于右任《贞元会合之上海》(二)(1911年2月3日)《于右任辛亥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第127页

自美国工商发达以来,世界已大受其益,此四万万人之中国,一旦发达工商,以经济的眼光视之,何啻新辟一世界?而参与此开发之役者,亦必获超越寻常之利益,可无疑也。

摘自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实业计划)》(1919年)《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页

商业战争,亦战争之一种,是资本家与资本家之战争也。此种战争,无民族之区分,无国界之限制,常不顾人道,互相战斗,而其战斗之方法即减价倾轧、到弱者倒败,而强者则随而垄断市场,占领销路,直至达其能力所及之期限而止。故商业战争之结果,其损失,其残酷,亦不亚于铁血竞争之以强力压迫也。

摘自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实业计划)》(1919年)《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2页

吾国地大物博,数十年来咸以农为立国之本,以致重农轻商,士大夫耻谈经商。即有经商之人,而士大夫学子反以市侩之名目之。亦无怪乎今日之商业不能与泰西各国并驾而齐驱也。数十年来,既无重商之政策,则昔日之商业情形实无研究之价值。在吾国商业史上,有足资以为研究之价值者,亦惟自然禁开通以后,五十年之商务情形耳。在此五十年以前之商务,纯为国内之贸易。迨此时期,则国家之门户稍稍开放,受欧美各国商务东渐之影响,以吾国之纯粹国内贸易之场,忽变而为国际贸易市场矣。然此诚足为吾国贺,亦诚足为吾国悲也。何以言之?曰:藉通商之关子,输欧西各国之文化,开启吾国民实业重要之思想,脱昔日埋头书案之态度,以造成今日实业界有用人材,此可贺之点也。反之,试观近十年来,吾国与他国国际贸易之差额,常处不利之地位,以致输金出口,有竭吾国现银之趋势。于是国库空虚,苍生涂炭,以吾国地大物博之国家,不特不能雄执世界商业之牛耳,而国家之商业大权,反落于外人之手,此足以为吾国之悲也。

摘自聂其杰《五十年来之中国商业》(1931年)《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第40页

赣西南商业素来不发达,限于一种地方性的,主要输入是工业品(如煤油、棉纱、布匹、火柴、染料、钢铁、广货以及食盐等),货物的价格,近年来日渐飞涨,这当然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不断混战,捐税日益繁重的结果。……

在过去农产品的输出,主要是米、竹、木、菜、油、纸张、豆子,这些农产品的输出都是地主兼资本家兼营的。至于矿产那是少得很。只是赣南仁凤山、西华山,生产钨砂(是造军用品的)是商人兼买办阶级兼营的,但生产规模不大。总之,赣西南商业还是束缚在封建压榨关系之下,商业资本不是赣西南经济的中心,而完全是封建经济占着优势。

摘自中共赣西南特委《赣西南的(综合)工作报告》(1931年9月2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第9页

敌人在进行经济封锁,奸商和反动派在破坏我们的金融和商业,我们红色区域的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妨碍。如果不把这些困难克服,革命战争不是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吗?盐很贵,有时买不到。谷子秋冬便宜春夏又贵得厉害。这些情形,立即影响到工农的生活,使工农生活不能改良。这不是要影响到工农联盟这一个基本路线吗?工农群众如果对于他们的生活发生不满意,这不是要影响到我们的扩大红军、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工作吗?

摘自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20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116页

第一个缺点,就是一部分军队及一部分机关学校,为了要迅速解决迫切的自给问题,比较地或特别地重视了商业,轻视了农业与工业,他们不知道只有农业与工业是产生价值的,商业不过是流通过程,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的价值。

摘自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1942年12月)东北书店1943年3月沈阳版第119页

一般而论,商品生产是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携手并进;不过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国家,这里商品生产的发展主要是由帝国主义者的经济侵略所促成。因此商品生产尽管发展,伴随着的不是资本主义的经营,而是千万小农的无望挣扎。离开了生产过程来谈交换(商品生产)和离开了生产过程来谈分配(封建剥削)同是要不得的研究方法。

摘自薛暮桥《怎样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34年1月)《中国农村》第1卷第1期

在中国,商品生产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但这时候的商品生产,主要还只限于工业部门,和若干经济中心——都市;至于一般农民,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还在那里过他们的自给自足生活。农产商品化的普遍发展,显然是帝国主义侵入后的事情。所以中国农业中的商品生产,与其说是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所促成,宁可说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所造成的后果。

摘自薛暮桥《农产商品化和农村市场》(1934年)《中国农村》第2卷第7期

中国大多数农民,虽然已经变成资本支配下的商品小生产者;中国农民们的血汗,虽然有一部分变成商业资本和帝国主义者的超额利润,但是这种生产,决不能够完全把它当做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摘自薛暮桥《农产商品化和农村市场》(1934年)《中国农村》第2卷第7期

在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封建生产方式渐渐动摇。地主经营和农民经营的日渐扩大,使多数农民的份有地缩小到不能维持全家生活,或竟完全脱离土地,不得不到都市中去。或是在乡村中间出卖劳动力。

摘自薛暮桥《封建、半封建和资本主义》(1937年3月)《薛暮桥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第59—60页

国内贸易所以如此衰落的原因,主要的无非是一般购买力的减缩,和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一蹶不振。但是,大家知道,这两种原因,在目下世界资本主义国家都同样存在的,不过,中国的国内贸易的不振假如与外国比较,却还有其特殊的原因。第一是东北的丧失,使中国的国内市场差不多减缩了三分之一。……第二是交通事业的落后,和各地税捐负担的深重,这种有形无形地表现出中国国内市场的割据性。……第三是法令不统一,例如征收洋米进口税一事,到如今广东征收的税率还是与中央所颁布的税率未能一致。中国的国内贸易,假如一般购买力不能提高,假如出口贸易不能扩张,则其前途的危机正同世界各国一样,是无从克服的。但是这里,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了上述三个特殊原因,这就是说,假如这三个原因不能首先解决,则中国国内贸易的前途比其它各国更多一层障碍,何况其它各国对于提高购买力和扩张输出贸易二点,也仍无法解决呢?

摘自蔡正廷《中国国内贸易的衰落》(1934年7月10日)《中国经济论文集》第一集中国经济情报社编1934年12月初版第53—54页

各地商业之衰落,固系于农村破产,社会秩序欠安,购买力之一般的低落,然苛捐杂税的奇重,亦为重要的原因。

摘自陈明远《废除苛捐杂税问题》《东方杂志》(第31卷第14号)1934年7月16日发行第215页

时至今日,凡百事业关系个人社会国家之休戚者以商业为最著。商业盛,则国富民强;商业衰,则民穷国弱,已成为不易之定理,证之过去事实,更足深信无疑,商业之重要与此可见。

摘自孔工谔《商业学概论》商务印书馆发行1934年8月版第1页

黄帝治天下,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市者不预贾,道不拾遗,城郭不关,邑无贼盗。商旅之人,相让以财,商人得以安心经营。又恐商贾辐辏之区,或有意外之警,使重门击柝,以御暴客,保商场之安谧,佐商业之发达。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版第6页

我国开化四千年,为世界文明古国。今人所指欧美商政之最新者如“经济统制”、“法币政策”等,我国古代旧制已发其端。终以政教不修,失其故步,而荐绅先生咸茫昧而莫知其原,是亦辍学者之耻也。近年以来,苛捐杂税虽除,而商困未苏,显宦虽多商人,而商业不振,其故何哉?盖商业以政治之治乱为盛衰,国势随商业之盈虚而隆替。我国今日外受强邻经济之侵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国势阽危,甚于畴昔;内则政刑未修,寇盗充斥,农村破产,市井萧条,及今不国振兴之术,转瞬之间,神州商业将绝于天壤。然欲振兴商业,必先研究我国商业史。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版第1页

我国为世界文明古国,神农黄帝之间,商业规模已备。综计世界诸国,惟埃及开国较我为先,他若希伯莱、腓尼基、巴比伦等,世所称为商业发达最早者,犹俱在我国之后,至如近世著名商业之欧美诸邦,当时商业尚未萌芽,而我国今日反不能立足于商战舞台者,其原因有四:一物产之丰盈。我国地处温带气候,寒燠适宜,黄河扬子江流域,物产殷饶,人民无俟外求,力农足以自给,故中古以上,人民多老死不相往来,而竞争之念自绝。竞争为进步之母,无竞争则无进步,此为商业不发达之第一原因。

二交通之阻梗。西哲有言“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我国多高山峻岭,道路阻梗,古中国仅中原片壤,交通既已不广;东南海岸线又复不长,故航海贸易之事业,未能振兴,此为商业不发达之第二原因。

三历代之贱商。我国贱商之习,相沿已久,商业知识,殊甚幼稚,即有一二豪商富贾,亦皆市井马侩之徒,故有志之士,多鄙而不屑,此为商业不发达之第三原因。

四资本之浅薄。我国历代营商者,多系个人之资本,鲜闻合力经营之事业,是以见小利则趋,遇小害则辍,无进取之毅力,乞冒险之精神。国家既无奖励,而反屡事挫抑之,此为商业不发达之第四原因。

综此四因,我国虽早入商业时期,而言进步,则甚迟滞。欧美东瀛,反以后起之秀,凌驾神州之上,内地商权,渐多外夺,故在今日而言中国商业之历史,殆亦一不完全之历史而已,一商战失败之历史而已,可慨也夫。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版第1页

淮南子曰:“尧之治天下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泉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其所无,以所工易所拙。”由是观之,则分业之制,已始于陶唐氏之时矣。盖唐尧之时,民业分而地力尽,远出羲农之上。书所谓“黎民于变时雍雍者,盖即指此。至于有无工拙,互相为用,则商业之盛,固兴农工渔牧诸业,相辅并进矣。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第6页

夏禹之时,本部九州之内,商业既已发达,而本部与外部之交通,亦渐萌芽,商业之蒸蒸日上,实为黄帝以降第一新时期也。禹在位时,两会天下诸侯,其一会于涂山,其二会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玉为王等之圭,而帛则为玄黑黄三色之币,观当时朝会之盛,则商业交易之繁荣可以知矣。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第14页

武王克殷之后,因殷积粟,大兴商业,以巨桥之粟,与缯帛黄金互易,粟入于民,而缯帛黄金入于天府,瞻军足国,不恃征敛,其恤商裕库之政,深堪为后世取法也。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第21页

禹既平水土,奏庶艰食鲜食,即以懋遇有无化居为训,足见大禹治水之后,即以通商为要图。洪水既平,交通便利,因之各地商业一时勃兴,而时帝都在冀州,则冀州为商业之中心,八州之商旅,无不以冀州为归宿,故禹既平水,即将其疆域区分为九州,而定其入贡之道路。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第13页

我国北部为黄河流域,多丰沃之地,汉族自西北方移居于是,人口渐次繁殖,建诸部落。人类既蕃,则需要愈多,知识渐开,则欲望愈奢,于是交易之途启。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蚕织,以为衣食之原,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既有交易,于是市因以立。易系辞曰:“庖牺化没,神农化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是即市之起源也。市廛既立,交易益便,于是有贮藏以待人之需要者,是为商业。

摘自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第4页

封建的生产,是小规模的个人生产。生产机关,只适于个人使用,因而是粗笨的、微小的,只能获得贫弱的效果。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本身或领主的直接消费,在消费以外,有剩余生产物时,才拿去出卖而交换,所以商品生产是很幼稚的,但是其中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萌芽了。

摘自李达《封建的经济形态》(约1937年)《李达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