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经
青少年异性间的交往往往是凭直觉进行的,是纯洁和美好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与异性大方地自然交往,告诉他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父母也不要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看作是“早恋”,是一种“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而想办法去“制止”、“拆散”。
上了初中的莉莉变得很爱交朋友了,不仅和女同学关系亲密,还有很多要好的男同学,有时还和这些男同学一起到家里复习功课、在街上闲逛或者出去郊游。父母对此非常担忧,怕女儿与这些男孩子们交往时一不小心闹出什么乱子来。
莉莉的情况是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都会遇到的,青少年喜欢广交朋友,因为“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爱”是人的本性,再加上青少年对异性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很乐意在一起相处。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交友,包括交异性朋友的好处总结为八条:第一,为彼此带来稳定感;第二,共同度过快乐的时光;第三,获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经验;第四,发展宽容大度和理解力;第五,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机会;第六,得到批评他人和受他人批评的机会;第七,为将来提供求爱的经验;第八,培养诚实的道德观。
作为父母虽不能过多干涉孩子交异性朋友,但不可不关心,要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孩子在学校里免不了会和异性同学有所接触,并且,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的发展,又能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然而,有很多父母和老师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知道,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是最容易跨越“友谊”在这道防线的。于是,父母或者是在心里暗暗的着急,或者是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抑或是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可是,父母们想过没有,在学校里除了男生就是女生,同学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人的一生中,男女正常交往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形式。因此,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事业着想,父母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让孩子把握与异性相处的尺度。
1.父母要更正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念
父母们大概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谁家的孩子因为“早恋而没有考上大学”,“谁谁谁因为早恋而成绩一路下降”,这些事情让父母在大脑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不能让孩子和异性走得太近,更不能让孩子和异性交朋友。其实,父母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有很多孩子和异性做朋友之后成绩会下降,但是,父母们可能没有想到,让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不是因为他们和异性交朋友,而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过度反应。父母和老师的过度反应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让孩子不能负荷。有关研究发现,一个和异性交朋友的人,如果可以很成功的话,那么他往往会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也都非常高。
父母经常会对孩子交异性朋友这一行为产生很多偏见,正是这些偏见让孩子和父母越走越远,甚至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崩裂。因此,为了能够科学地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和看法。
有些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异性交往等孩子长大再说。父母这样说也是为了孩子,听起来也很有道理,然而,这其中却也有问题。父母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那么,父母有没有想过,当孩子走入社会之后,还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知道,人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想要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异性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还不具备和异性交往的能力。有这样看法的父母是把与异性交往看成是一种特别的任务,想要完成这种任务需要一定的能力,而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父母的心中,虽然孩子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他们又不让孩子去通过与异性交往来锻炼这种能力。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把与异性交往看得十分神秘,更加重了孩子对这方面的好奇。确实,孩子并不成熟,但是,如果父母一直不给孩子成熟的机会,那么孩子永远没有成熟的机会。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如果孩子与异性走的过近,就很容易会发展为“早恋”。父母一看到“早恋”这两个字,心里就慌了。如果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异性单独在一起,就会怀疑他们“早恋”了,就会千方百计地将他们分开。如果孩子真的是“早恋”,那么,父母的反对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抗拒,越不让在一起就越在一起;如果他们只不过是一般的朋友,那么,父母的做法就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因此,父母要慎重对待孩子与异性交往这件事。
2.让孩子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让孩子学会和异性交往,就要让孩子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如果是男孩的话,父母要让孩子有绅士风度。在生活中,在大家的观念中,女性往往会被视为弱者,男性经常会被视为强者,因此,男孩要学会保护与谦让女孩。比如:当在教室门口和女孩走个对面时,要先让女孩过;走在马路上的时候,男孩要让女孩走里面。
让孩子具有幽默感,不要太过严肃。有些孩子受了父母的影响,在和异性交往的时候总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或者是摆出一张臭脸,好像人家欠他多少钱似的。这样的孩子是不会和异性有所交集,但是,这样也会让孩子脱离人群。
在和异性交往的时候不要太过拘谨。在和异性交往的时候,该说就说,该笑就笑,需要握手就握手,这都是很正常的,要是忸怩的话反而让人家讨厌。当然,要是过分随便的话,一定会把小女生吓跑。
如果是女孩的话,父母要让他们务必注意保持与男子交往的尺度,做到既能展现自己的魅力又能避免吞食苦果为最好。
有些女孩大概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也或者是本身不爱和男孩子说话,就摆出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让人觉得不敢接近。虽然这样会让男孩子不敢接近,但是,也会让自己的周围没有朋友。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是容易孤独的。
当然,女孩不应该对男孩子不理不睬,也不能够太过热情。如果女孩在和异性交往的时候表现得过分热情,就会让对方感觉女孩是一个轻浮的人,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让人产生非分之想,这样不利于和异性之间的交往。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让孩子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由于朦胧而产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理智地、有分寸地对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轨,尤其对待“性诱惑”要敢于说“不”。
延伸阅读
孩子早恋怎么办
孩子出现早恋是现在令父母头疼的一个问题。据调查表明:早恋有年龄下移的趋势。不闻不问吧,总觉得会耽误孩子的学业;过问吧,又怕逼急了,孩子离家出走、自杀。
什么是早恋呢?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可取的。
男女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上有许多变化,对异性产生爱慕,这是人体发育的一种本能,是孩子告别少年时代经历的特定时期。个别孩子陷入早恋,确实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丝阴影,轻则影响学业,重则导致孩子陷入误区。家长必须了解青春期特点,加强教育,预防为主,未雨绸缪。
不同的孩子早恋表现不一样,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下面提供一些常见的早恋倾向,供家长参考,请家长注意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认真分析,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突然变得爱打扮,常对着镜子照来照去。
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活泼爱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愿和父母交谈。
在家坐不住,经常找借口甚至撒谎外出去公园、歌厅等场所。
放学喜欢一个人躲在家里或呆在一边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
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
对描写爱情或性的电影、电视、小说感兴趣。
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情。
背着家长偷偷写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
常有异性打来电话,经常收到发信人地址“内详”的信。
值得提醒父母的是,不要把男女青少年的正常交往,如互相聊天、结伴游玩、一起看书、做作业等误以为是早恋,从而加以指责。本来孩子还不懂什么叫恋爱,被父母一说,反而恍然大悟,开始谈恋爱。
如何把好青春激情的大门,如何使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从医学上讲,性本能的冲动是可以通过大脑皮质来调节控制的。有的青少年能很好地调控,有的少男少女由于经不起第一次的感情动荡和心理波动,而产生了早恋。
早恋不是成熟的恋爱,而且会妨碍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学习,所以不宜提倡。但由于这是一个涉及孩子情感的问题,父母应十分小心谨慎。
有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发现孩子谈恋爱,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比过去更关心儿子,知道儿子喜欢语文,便鼓励儿子参加年级朗诵组,还启发儿子写日记。于是,儿子的习作频频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还被选上班委委员。一年后,期末考试名列全年级第五名,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集体活动成了儿子的主要活动,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渐渐平息、淡化。
一般来说,孩子的早恋往往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因此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生活的意义,可以有效地转移孩子对早恋的注意力。
真正的恋爱意味着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如果自己不独立,不成才,怎能承担起这种责任?爱,意味着奉献,为对方着想,孩子过早谈恋爱,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也耽误了别人的前程,这难道是爱吗?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如果发现孩子与某一孩子交往过密,应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孩子懂得,异性交往不要太集中在某一个人或一个小范围内,否则会失去与多数同学、朋友接触的机会。现代人多交朋友或多交几个性格志趣各异的朋友,能更深切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友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与同学的广泛接触,共同成长。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单独来往的意外。而不是粗暴地阻止孩子们和异性交往。
在对待青春期少男少女早恋的问题上,父母应采取什么具体措施呢?
1.坦然面对早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