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2855700000010

第10章 汉魏六朝精典诗文欣赏(4)

①幽思:深藏着的心事。②杜康:相传是我国最早发明酿酒的人,这里即用以代指酒。③青衿:周朝时学子的服装,用在诗里代指学子,这里是指有智谋,有才干的人。衿:衣领。④掇:同辍,停止,断绝。⑤枉驾:屈驾。存:存问。⑥匝:周。⑦厌:满足。⑧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韩诗外传》卷三记载周公曾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世家》中也有与此大致相同的文字。这里曹操显然是以周公自命的。

赏读

这是一首传颂千古,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借《短歌行》这个乐府中的诗题抒写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求才若渴的思想感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歌的前八句,描写诗人在宴会上对酒高歌,感叹人生苦短,好像流露应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其实不然,诗人感叹的是战争频繁,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有六句出于《诗经》,诗人借诗经中的故事,表现自己求贤而不得的沉吟忧患,和既得贤才之后"鼓瑟吹笙"的衷心欢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仰望明月在天忽发奇想,什么时候才能把它采摘下来呢?其实是以明月喻贤才,以得明月喻贤才来投。"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但贤才像明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又忧心忡忡了。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寄寓了作者极大的希望。希望贤士不管山高路远,都来到自己身边,与自己两相投缘,和自己在一起喝酒饮宴,高谈阔论那该有多么快慰。以上的几句写作者高歌之中忽忧忽喜,感情变幻不定,但无论忧喜,始终围绕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才是否来投。更好地表现了广纳天下有识之士的主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抬头望见月郎星稀,感情又起变化,以"乌鹊南飞"比喻人才的流失,但"绕树"两句又极具气势,意思是说除了我,你们又能投奔谁呢?爱怜人才无所依靠之情深切流露出来。所以诗人在最后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作比,希望贤才能归己所有。又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个典故结尾,勉励自己应像周公一样励精图志,开创天下归心的局面。

这首诗格调激昂,立意深远,气势雄浑,音韵和谐,感情真挚,富于变化。多用比兴手法和引用典故表现求贤若渴的主题。

观沧海--曹操

读前须知

建安十二年,曹操挥师北上,征讨乌桓,大胜归来。统一了整个中原,占领北部中国,确立了战争的基础根据地--河北,并可以此向南征讨蜀、吴,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回军途中,登临碣石之巅,面对浩渺苍茫的大海,豪情满怀遂作此篇。

原文

东临碣石①,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④,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也有说当时的碣石山今已沉陷海中。曹操袭击乌桓的进兵路线是经由卢龙塞(塞道自今天津蓟县起,经喜峰口,东至冷口)直插柳城,回师途中曾经过碣石山,故有登临之举。②何:多么。澹澹:浩荡平满的样子。③山岛:指碣石山,当时的碣石山在海边上。辣峙:高峻挺拔的样子。④萧瑟:秋风声。⑤星汉:天河。

赏读

这是一首四言诗,全诗共十四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景物,描写了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表达出诗人襟怀坦荡,乐观进取的精神。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写登山的地点和登山目的,诗人平素"登高必赋",在这北方统一的值得纪念的时刻,他登上碣石山,面对苍茫的大海,自然会一吐为快。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四句直接描述眼前所见景象,大海被微风吹拂,水波荡漾,海水中山岛耸立,草木繁茂,呈现在眼前的一幅辽阔壮观的、生机勃勃的画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紧承上文,写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阵阵波涛,似有吞并一切的气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日月星辰,都要在大海上运行,大海真是雄伟壮阔!此时的大海,已变成了作者的象征,作者心中装着大海,想到自己也应该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不仅蹰躇满志,更激起诗人努力进取之心。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乐府歌辞中常用的结尾方式,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

这首诗借景抒怀,结构巧妙。运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展示了作者奋发向上,立志统一祖国的伟大抱负和包容一切的宽阔胸襟,激发进取精神,给人以壮美的感受。钟惺在《古诗归》中说:"《观沧海》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

龟虽寿--曹操

读前须知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大破乌桓,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扫除了统一北方的最后障碍,当时他年龄有五十三岁。虽已年近暮年,但壮志未酬,豪气不减。于是写下此诗,以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再树新功。

原文

神龟虽寿①,犹有竟②时。

腾蛇③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⑤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寿:长寿。②竟:终极,终了。③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驾雾飞行的蛇。④骥:千里马。伏枥:卧在马棚里,形容马老病的样子。枥,马棚。⑤烈士:重义轻生,有志建功立业的人。

赏读

这首是一首四言古诗,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抒发自己老当益壮的豪迈襟怀,激励自己永保不断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虽然长寿,但它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也有灰飞烟灭的日子。全诗开头便以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万物都会有衰亡的自然规律,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也会日渐衰老,难免有死去的一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里马虽然老了,卧在槽边,但仍有驰骋千里的志向。有抱负的人虽然到了迟暮的年龄,但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有丝毫的减退。诗意紧承上一节。但不是指在有限的生命里放纵自己、及时行乐,而指是要积极进取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在这几句里,"老骥""烈士"都是诗人的化身。通过对"老骥"、"烈士"的描写,来表达诗歌的主题和诗人对事业,人生的态度,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意思是说,寿命的长短,不仅仅掌握在上天的手里,只有用心调养,才能延年益寿。在这里诗人一反世人乐天知命的态度,并非苟延残喘,而是希望寿命越长,越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来,以了却自己的心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合乐时所用,与全诗的内容关联不大,这是乐府歌辞中常用的一种结尾形式。

这首诗比喻形象,生动,语调铿镪,音韵合谐,感情真挚,抒情、言志、说理得到合理的统一,产生了强烈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名都篇--曹植

读前须知

《名都篇》属于乐府《杂曲歌·齐瑟行》,以诗的前两字为篇名。这首诗是曹植早年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他青年时代豪华放诞的影子。

原文

名都多妖女①,京洛出少年②。

宝剑直千金③,被服丽且鲜④。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⑤,长驱上南山⑥。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⑦。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胎缎⑧,寒鳖炙熊蹯⑨。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踘壤⑩,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注释

①名都:著名的都会,如当时的临淄、邯郸等。妖女:艳丽的女子,这里指倡妓。②京洛:指东京洛阳。少年:指贵游纨绔子弟。③直:同值。④被服:指衣著。被,同披。服,穿。⑤长楸间:指两旁种着高楸的大道。楸,落叶乔木,也叫大樟。⑥捷:抽取。鸣镝:响箭。⑦众工:许多善射者。工,巧。归我妍:称道我的的射艺高。妍:美善。⑧脍鲤:把鲤鱼做成肉丝。脍:切肉成丝。胎:把胎做成肉羹。,动词,做成肉羹。胎,有籽的肥,也有人认为胎是鲐的误字。鲐是一种海鱼。⑨寒鳖:酱腌甲鱼。炙熊蹯:烤熊掌。⑩连翩:动作轻捷的样子。击鞠壤:踢球和击壤。击壤是一种古老的游戏,用两个一头大一头小的木块,把一块放在几十步外,持另一块投击,击中者为胜。

赏读

《名都篇》是诗人所做的新题乐府名篇之一,诗人通过刻划一个自得自负的少年形象,抒发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诗的前四句中,以名都的"妖女"引出京洛少年,起笔着色浓艳。接着对少年进行正面描写,写其佩带宝剑之昂贵,服饰之华丽,再起转向他的活动:去东城郊外斗鸡,在长长的楸树夹道上跑马,驰骋到路半之时,便俯下身去一箭双兔,然后仰面射落飞鹰,箭法超群,引起观者的赞叹。

"归来宴平乐"以下转入对饮宴的描述,在洛阳城西平乐观内,少年大摆宴席,席上有名贵的酒,有切细的鲤鱼,有暇肉羹,有酱渍的甲鱼,还有昂贵的熊掌。高朋满座,嘉宾如云,宴罢少年参与蹴踘和击壤的游戏,他动作敏捷,变化多端。游乐一直持续到日薄西山,夜幕降临之时,大家才浮云般散去,各还家中,然后等待明天的相会。

这首诗,诗中主要叙写诗中主人公京洛少年的行为,展示其风度翩翩,身手矫健,精于骑射,穷奢极欲,以显示及时行乐的主题。但诗人之意显见并非言仅于此,仔细斟酌,京洛少年及时行乐缘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聊借及时行乐遣怀而已。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体会到诗人写此篇时的感情。

这首诗刻划细致生动,剪裁独到合理,构思巧妙独特,语言清丽婉转,富于表现力。

七步诗--曹植

读前须知

相传曹丕称帝以后,对父亲曹操一直偏爱的曹植总是心怀忌恨。一次朝会,命他在七步内成诗一首,否则以大法处置。语音未落,曹植便说出这首诗来,曹丕听后,面有惭色。因为是限止在七步内作成,所以后人称为《七步诗》。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读

这首诗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同根兄弟不应相互残杀的道理。

全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语言浅显,用豆与豆萁的关系比喻同胞兄弟。"漉鼓"是指用豆过滤后调味成的汁液。"萁"是豆茎,晾干后用作柴烧。而萁燃烧所煮的却是在自己身上长的豆子,这个比喻,把兄弟之间步步紧逼以致互相伤残的情形明显表露出来,恰到好处地形容了诗人面临的困境。

这首诗运用比喻巧妙,语言精当,而且是在瞬间完成,不仅反映了作者出众的才华、敏捷的思路,同时也反映出类似的迫害早已在诗人的内心产生极强的愤慨,所以才能出口成章。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读前须知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吾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五首,这首诗是第一首。

原文

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②,一去三十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④,依依墟里烟⑤。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适俗:适合世俗。韵:风度。②尘网:尘俗人事的束缚,这里主要指仕途。③三十年:有人疑当作十三年,因为从作者初仕为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经历的年数是十三而不是三十。又有人疑"三"当作"已"。④暧暧:昏昧貌。⑤依依:轻柔貌。墟里:村落。

赏读

这首诗描绘了和平恬静的农村生活,抒写了诗人弃官归田后的喜悦,表达了对污浊、黑暗现实的厌恶。

"少无适俗韵"前六句写误入尘世的苦闷。少年时代,就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习惯,本性就是喜欢山水自然,哪料到误入官场,一去竟是许多年。笼鸟思恋原来的树林,池中鱼也思念旧时的河流。在这几句诗中,诗人道出自己对误入仕途的懊悔,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官场的污浊黑暗。然后又连用两个比喻,表明自己对归田生活的热切期盼。

"开荒南野际"以下十二句,道出自己归田的快乐、遥逍。开荒种田、自食其力。住宅有十余亩地之大,草屋也有八九间,诗中充满了知足感。房前屋后,种满桃李榆柳,风景优美,能听见鸡在桑树上鸣叫,狗在深巷中狂吠,但却没有嘈杂的人声,实在平静极了。在家里没有一点世俗杂事,在闲静的居室中清闲自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寄居山村,怡然自得的风景人情画。在这种心境下。久在"两句便从诗人心底由衷而生,直接道出了作者归田的原因和摆脱束缚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格调自然清新,描写生动形象,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与画意融合在一起,使艺术境界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

登江中孤屿--谢灵运

读前须知

这首诗作于景平年间,谢灵运在永嘉任太守时,"孤屿"在温州南四十里,为永嘉江中渚,长三百丈,阔七十步,岛屿上有二峰。这首诗是诗人游历江南,忽遇孤岛景色而进行描绘,抒发其对人生的感慨。

原文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①。

怀新道转迥②,寻异景不延③。

乱流趋正绝④,孤屿媚中川⑤。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⑥。

想象昆山姿⑦,缅邈区中缘⑧。

始信安期术⑨,得尽养生年。

注释

①旷:久。开端二句言在江的南北两岸游览已久。②此句言一心贪寻新境,不觉道路遥远。③这句言采得奇景又恨时间容易过去,不能延长。④乱流:横绝水流而直渡。⑤媚:妍美悦人。中川:川中。⑥表:显明。灵:神异。真:仙人。以上二句言此山的灵异如此表著而世人不赏,即使蕴藏仙真又有谁能传呢?⑦昆山:昆仑山,传说中神仙住处。⑧缅邈:远也。区中缘:人世的尘缘。⑨安期:即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名。《列仙传》说他是琅邪阜乡人,白言千岁。

赏评

这首诗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多次游览江南,已失去了兴致;久未去游览江北,怀念起江北的景色来。为寻找新的景色而不顾旅途遥远,寻找新奇异景,因为心情急迫,所以忽而觉得时光短暂,正在截流横渡,忽然见到有一孤屿立于江中,美丽动人。

第二层是诗的中间四句。写孤屿景色之美。前接着两句直接进行描写,"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白云与日光映衬,上下一片光明。"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写江屿美丽,占尽天地之灵气,然而身处海中,世人却难欣赏。此中的真谛,谁能为之转述呢?音外之意,景色之美,难以用语言表达。

最后四句是诗的第三层,写观景后受到的启发。"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两句,想象昆仑山上仙灵的姿容,进而与人世的因缘对比,深感人世因缘的渺小,不足挂怀。"始信安期术,得尽养天年"两句,又由神仙境界回到人世之中。我现在终于相信安期生的长生之道了,从此可以安心养生,以终天年了。

这首诗能充分体现谢诗的特点,玄言成分较浓。虽情由景生,但写景内容较少,重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感受。但感受较为真切感人,给人留下了许多回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