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有一位禅师,正在林中修行,发现一只被猎人追赶受伤的鹿,就把它藏于身后。猎人追来了,要禅师把鹿还给他。禅师拿出刀子把左耳割了下来,对猎人说:“你要的是肉,这块肉你拿去吧。”
猎人惊呆了,竟会有人为了救护微贱的畜牲而愿意割舍自己身上的肉,而我却为图口腹之欲而拼命追杀牲畜,这是何等的野蛮与凶残!猎人的心被禅师的慈爱行为所感动,放下屠刀,走到禅师面前忏悔,表示愿意追随禅师接受教诲。
人的成熟,人格力量的释放,上到更高的一个层次,回归至安详的境界。这就是禅宗所谓的“还我本来面目”,也是儒家所说的“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的境界。
偈曰:救鸽救鹰,割肉舍身;宇宙实相,为善之心。
26.以身饲虎的王子
公园里,充满着温馨的气氛。柳荫下,一对对情人脉脉含情。娃娃池里,孩子们在嬉水,嘻笑打闹,沸反盈天。
一群八九岁的孩子正在打赌,策划开一个大玩笑,看看谁赢。于是其中一个胖墩儿,便惊天动地一般尖叫起来,双手拍打着水,不时作出呛水的样子,“救命呀!救命……”沉浸在幸福中的情侣们,尽被惊醒,都回过头来,寻找发出呼声的地方。可一看是娃娃池里的孩子,都冷然地一笑,“这些孩子!”
小茅是个热血青年,他的神经末梢被高度地调动起来了,此时真的热血中肠,嗖地一跃而起。坐在他身边的姑娘羞答答地低着头,以为他有进一步的表示,更羞得把脸也埋了起来。可是小茅像刮风一般,箭也似地发射出去,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这只及膝深的水中……孩子们开心得哈哈大笑,而池中却浮起一片殷红……
若干年后,公园外面挖了一条濠河,担负着郊区农田的灌溉,水急水深可想而知。小茅坐着轮椅在河边的柳荫下,回味着当年与心爱的姑娘相依时的柔情蜜意,不由得长吁短叹。
忽然,又是听到一阵弦子的呼救声……他想跃起,可是再也站不起来了。
河边有许多人,都围着看热闹,没有人下去救孩子。有人还在议论:“这年头好人做不得,那年不是有个青年被小孩耍了……”
小茅只好默默地回头,一拳砸在这棵长满疙瘩的老柳树上。树身上爬满了蚂蚁,顿时乱作一团,足有成千上万的蚂蚁拥了出来,捧着一点点白色的蚁卵,匆匆忙忙地搬家。小茅的手触到蚂蚁群,有很多更黑一些的蚂蚁奋起咬他,小茅连忙缩了手,喟然长叹,转着轮椅走开……
从前,有大车国,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回,国王携三个王子到山谷游赏。走到一片竹林,觉得有些倦了,便坐下休息。
在竹林中,发现有一只老虎,产下七只小虎崽,大概也有七天了。这七只小虎崽围绕着母虎,使得母虎脱身不得去猎食。
大王子说:“看来这只大老虎饥饿所迫,必定会吃了自己的骨肉。”
二王子听大王子这么说,心中黯然,伤心地说:“嗅!可怜的老虎啊,快要死了,我们叉没有好法子救它。”
三王子想:“我这身子百年之后,必定会消失的。今日何不舍了!就当做我的身体,成全了大善业,以求得无上究竟的涅盘。”
但考虑到这举动必定会遭到两位兄长的反对,他便对两位哥哥说:“你们先请回吧,我随后就到。”
于是王子走近虎穴,脱去衣服,躺在虎前,静静地等候虎来吃他。
但是老虎由于七天没有吃东西,已经饿得筋疲力尽,连爬起来吃他的力气也没有了。于是三王子用干竹枝刺破了自己的身体,使鲜血流出。
老虎这才舐食他的血,渐渐恢复了气力,来吃他的肉……
人的精神境界决定于文化背景,社会进化不是遗传性,人类社会潜在情绪是通过基因进化的。如果自我牺牲的英雄没有后代,造成英雄的基因就会逐渐在群体中消失。许多代以后,自私基因必定会盛行起来。诗人们歌颂壮烈的死亡,其实根本不是死亡,而是神化、涅盘,是智慧的不朽和精神的不灭。
现在社会上的“希望工程”,为山区贫苦的孩子能读书,大家踊跃捐钱捐物,为穷孩子们盖学校。还有援助残疾人的各项福利措施等等,无不体现了人们的这种精神。
偈曰:人之生存,互为缘起,克恶从善,舍身求义。
27.再生之子
现在城市里兴建了不少名叫什么苑、什么花园的豪宅。买一套这样的住宅,动辄要几百万。一般平民是根本没可能人住的。能住进去的人,当然必须是腰缠万贯的富翁。
有对夫妻贪早摸黑地做生意,勤勤恳恳,拼命地积攒,这才买了一套单元住了。
为了赚上这几百万,工作太劳累了,男主人病倒不起。临终时,他嘱咐儿子说:“要多做好事,钱多了就捐出去,做些公益的善事。比如,给乡下捐钱去修路造桥,办学校,让那些穷孩子能上学。
女主人心里急了,这岂不是把家财都散了吗?但她又不忍有违丈夫的心愿,只得按丈夫的遗愿,把很多钱都捐到乡下去了。
不久,儿子也得了急症去世,只剩下寡妇一人。她真是伤心到极点,百念俱灰了。因为她夫妻俩勤勤恳恳劳累一生,只不过希望能过上美满的日子,想不到今日竟得到如此下场,老天对她真是太不公平了。
这时,邻居刚添了个儿子。岂料这婴儿自出世来,日夜啼哭不停,一家人忙得团团转,也哄不住婴儿的啼哭。
这位丧夫亡子的母亲,正在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听到婴儿的哭声,出于母爱的天性,便过来看看。
“让我试试抱抱看。”这位慈爱的母亲说。奇迹出现了,婴孩在她的怀抱中,竟然不哭了,还朝着她咧着小嘴,露出天真灿烂的微笑。
这位母亲甚至还听到孩子呼唤她“妈妈,妈妈……”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确确实实是事实,她认出自己儿子出世时也是这样子。
回到家里,这一夜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个婴儿竟还在她的怀中。小小的脸蛋笑得那么甜。
他说:“妈妈哟,你怎么不认得我了呀!我就是你的孩子呀!我是遵照父亲的遗愿,把家里的钱财捐出公益慈善事业的。如今,我们已经住了这豪宅区,已经是心满意足了,钱财也比过去多出数倍了呀!”
这位母亲一觉醒来,也就明白了丈夫和儿子的用心。
很久以前,一位菩萨下凡人间。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惊诧地望着这位天外来客,问:“你是什么人呀?”
菩萨说:“我也是个耕田郎呀!”
农夫说:“看你的气质完全不像是个耕田的人,你一定是从皇宫里走出来的王爷吧!”
菩萨笑笑说:“我真是一个耕田郎呀!”
农夫便间他:“那你耕的田在哪里呀?种的是什么种子?用的是什么犁?”
菩萨微笑回答:“众生的心田就是我所耕的田,因缘是我播的种子,善就是我的犁。我在众生的心田,种下因缘,勤力地耕耘,替众生拔除烦恼。这样,经过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获得善的果实。”
农夫认出了菩萨的真相,便也潜心修行,得到了善的果实。
偈曰:春种一粟,秋收万颗,捐功一寸,福德广播。
28.巫师与姑娘
某村实在是太穷了,穷得村里的人连饭也吃不饱,人人都营养不良,于是百病丛生。不过,巫师对大家说,村里这么多灾多难,家家户户都不得安宁,主要是有一只魔鬼投生在村里。只要把这只魔鬼抓出来,杀死它,村里就会有好日子过。
村人们都很相信巫师说的话,于是委托巫师把这只魔鬼抓出来。于是巫师装神弄鬼的,蹦若跳着,来到一户人家门前,指着一位饿得肌黄骨瘦的女孩子就说:“没错,她就是魔鬼投生的。快把她抓起来!”
于是,众村人不分青红皂白,把小姑娘捆了起来。小姑娘吓得战战兢兢,很可怜地哭着。
在巫师的指挥下,村人们不理会小姑娘的双亲苦苦哀求,要把她抬到村外烧死,这实在是太残忍了。
不过,小姑娘的双亲很快把村支书找来,小姑娘才避过一场大难。村支书就把小姑娘送到外面去暂时躲避一下。
在外面避风头的小姑娘,后来进了城打工。由于她聪明伶俐,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赚了不少钱往家里寄。他家的生活就一天比一好了,而巫师一家,因为求神问卜、的人越来越少,穷得揭不开锅。
他本人也因此一病不起。快死的时候,他梦见鬼卒来抓他,说他生前害人,死后要到地狱轮回。
而小姑娘却梦到天使对她说:“把你赚的钱积攒起来,在村里开一爿厂吧。把你在城里学到的技术带回去,让全村都富起来,你要做功德无量的好事呀!”
小姑娘听从天使的话,真的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厂,很多村民都在厂里打工,以后也就不再挨饿了。
众生的愚昧与无知,使他们造业受苦。巫师所做的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我”、“我们村子”不再受穷,因而产生杀人的“业因”。无论他打的旗号是多么冠冕堂皇,说是为了全村人的肚子。但仍是离不开为“我”的利益打算,为本村的人吃饭而造“业”。
人们造“业”,对喜爱的事物就不懈地追求它、执着它;若得不到时就产生恨心,就要破坏它、毁灭它,就造恶业。所以人们的痛苦根源在于“我执”。
这是我们内心执着有一个真实的“我”,以致天天为“我”奔忙,为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幸福而忙碌,这都是为了“我”而受苦受难。
29.五世小沙弥
小沙弥七岁就出家了,小小年纪因为悟性高,很快就得道了。他竟能洞察自己的五次投生,深感世人的愚妄。因为他的五个妈妈至今还在常常为他的夭折而伤心落泪。
他第一次投生,妈妈生下他没有几天,他就死了。所以,第一个妈妈一看见别的妈妈在为婴儿哺乳时,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咿咿呀呀地欢叫,她就会触景生情思念,儿子,伤心得痛哭流涕。
他死后,就在笫二个妈妈家里转世。到了他五、六岁时,他又无端地得了一场急病,还来不及医治,就夭亡了。这使得他第二个妈妈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玩耍,一听到孩子们的嬉笑声,就悲痛欲绝地恸哭。
第三次投生后,第三个妈妈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到十二岁,他因为顽皮,爬上山贪玩摔死了。第三个妈妈每当看见年纪相当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不禁黯然伤神,常常背着人饮泣。
死后,他又第四次转世,投生到第四个妈妈的家里。这一次,他一直活到二十岁,正准备要考大学,可是很不幸,他只顾看书,过马路没注意看车,被车撞死了。于是,他的第四个妈妈一看到人家的孩子娶媳妇,就想起自己的孩子,不禁掩面而泣。
现在是在第五个妈妈家里降生的,当他长到七岁时,一位老师父路过他家,看出他很有灵性,便建议第五个妈妈让这孩子随他出家。第五个妈妈虽说极不情愿,但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也只好同意了。一直至今,她还是为他的温饱、生活的清苦而牵肠挂肚。
可是,现在小沙弥已经开悟证果,置生死于度外了,了脱尘缘,不会再有烦恼了。想到自己五次的转世投生,真好像是大梦一场。这五次的“我”,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我呢?如果真的有“我”,就不应该变成其他的样子,就不应该忘记从前的“我”。
当然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只是用以说明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我”。其实,这每一世的“我”都不过是虚幻的,并无真的实体,每一次的轮回转世,都不过是一场梦。
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场大戏,这场戏是在金銮殿,皇帝两旁是文武百官。有人扮丞相,有人扮元帅……可是下一场是演沙场上,两军对垒,千军万马。剧团也不过几十号人,那么原来的文武百官,甚至皇帝老子也要屈尊降纡地临时穿上士卒的号衣,高举着刀枪,上场吆喝跑起龙套来。
演员在戏剧中既可演窗贵者,也可演贫贱者。在现实的生活中窗者也可变穷,穷者也可变富。
人们就是在这一场场人生的大梦中,一世又一世地上演着这悲欢离合的戏剧。而人们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在做“戏”,随着剧情的发展,当以为真而哭哭闹闹,弄得啼笑皆非。
虽说人生如戏,但当戏剧一旦开锣,我们就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只要心不执着,又不妨品尝这剧中的戏昧,悠游人间。
偈曰:人生如戏,戏亦认真,贵贱同本,何必挂心。
30.“轮回转生”的故事
巩先生是个很聪明的人,年轻轻的单人匹马来广东闯世界,也居然拉起了一个大公司,生意做得很是红火。
他平时是个大忙人,难得有闲暇的时间。这天他实在是太累了,吃过午饭,就着办公桌打起了盹……
恍惚中他仲了个懒腰,迷迷糊糊地走出了办公室,四下蹓跶。不过,这地方好像平时不曾来过。他来到一户人家门前,这家的老太太很热情地邀他进里面坐坐,还特地泡了一壶上好的香片茶,还有一碗喷喷香的云吞面。
等到梦醒时,他的嘴角居然还沾茶叶末子,齿颊间还楔着云吞面的肉馅渣子。巩先生觉得很奇怪,最奇怪的是一连三天做了同样的梦。
这梦里透着一种神奇,巩先生极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凭着那三天梦中的记忆,他终于寻着了那户人家。
当他走进屋里,看见那位老太太正在拜祭,祭的是一位小姐的像。供桌上放的正好是那杯香片茶和那碗云吞面。
老太太一看见巩先生,就哭了:“你终于来了呀!”
巩先生大惑不解,问:“老太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说:“今天是小女二十八周年的忌日,她平时爱吃云吞面,爱喝香片茶,所以我特地备了茶和云吞面祭她。”
巩先生暗想:“嚷,我也正好是二十八周岁。”于是他对老太太说:“我能不能看一下令爱的房间?”
于是,老太太便带他进了房间。指着一书橱对他说:“这里面是我女儿最爱看的书,钥匙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所以一直没有打开过。”
巩先生说:“钥匙好像就放在¨角顶上。”老太太果然在那里找着了钥匙,并打开了书橱。
巩先生翻着这些书,发现这些书自己都看过,而且背得滚瓜烂熟。里面还央着一篇文章的原稿,一看正是他曾经在报上发表过的,一字不差。
这时,巩先生很是感慨,叹道:“此生读书方觉少。”
巩先生细细一看,始觉得这老太太十分的面善,难道老太太就是他前生的母亲?只是隔世转生了,彼此也就相逢不相识了。
后来,巩先生就把这位老太太接回家中,当作亲生母亲赡养。
这是一个人生“轮回”的故事,迷迷糊糊今生不识前生。这只是要求我们在今生要多多地做好事,不做坏事,以图得到好的报应,而非宣扬迷信。
每一个用心观照的人,就能有智慧观察世间的万事万物的缘起,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无实体性的,所谓人生如梦。若是只忙于享受今世的富贵荣华,那他就无因富贵力而比他人造更多的“业”。
偈曰:以心观照,人生轮回,一切缘起,梦里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