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历代经典文丛(糊涂学)
28623200000029

第29章 孩子是家庭关系的重心

一、好性格即是好命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除了要进行智力投资,千万别忘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因为,孩子的性格如何直接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那么,现代儿童到底需要怎样的性格,又该如何培养呢?犹太家庭的性格培养秘方,相信能给你带来启发——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犹太家庭培养孩子独立意志的做法有些残酷,但绝对理智。它正是犹太民族长期流而不散的一个重要原因。相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们独立意志形成的基础,它使犹太小孩从小便有独立生活的意识。

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来生活绝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凭借的是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强烈的生存意识,他们当然能找到赚钱的好办法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而商业经营者作为独立掌握自己命运的分子,首先应具备的便是这种理智的独立意识与生存意识。这种意识还构成了犹太商人自我保护的“防护膜”,使他们从不陷入别人的商业陷阱。具有独立意识,只是你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你还必须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说,自立当自强,自强促自立,两者相辅相成。

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具有必胜的信念,均能自强不息。生活中总有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本事,从而消极平庸,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正如拿破仑所言:“世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

只要选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下去,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就一定能成功。自强不息是犹太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们从不退缩,迫害和杀戮也封锁不了他们前进的路。从罗马帝国时起,犹太人便被迫离开故土,流散天涯。

在漫长的流亡漂泊岁月中,犹太民族的特性、宗教、语言、文化、文学、传统、历法、习俗和智慧没有因这两千多年的悲惨民族史而分崩离析,他们至今仍保持着自己民族的特色和凝聚力。千百年来,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精英遍布世界。处境恶劣与成果卓著形成的强烈反差,是这个民族的旺盛生命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反映。教育孩子首先要培养孩子自信的优良品格,一个自信的孩子首先必须得到父母和他人的尊重。有自尊才能有自信。

因此,对父母来说,要孩子自信,父母就要尊重你们的孩子,让孩子处处感到父母的爱和因为他带给父母的自豪。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发掘自己家族或亲戚方面取得杰出成绩的当代人或历史人物,经常用来鼓励孩子,以此增加孩子的自豪感。发掘孩子的优点,抄写在一张大纸大,贴在家人和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例如同情心、正义感、歌唱、表演、绘画等才能。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显得退缩、信心不足或畏惧时,可以引导孩子回忆过去的光荣史。当着自己孩子的面,父母要公开、大声地赞扬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以他为荣。对孩子没有过高要求,赞美孩子取得的最微小进步。父母要用积极的言语评价孩子的一切行为。

让孩子做他自己会做的事情。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缺点,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下面提供一则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的游戏。道具:两张卡片,可以用孩子喜欢的卡通纸片,一张标“ ”,另一张标“——”。这个游戏需要三人一组,并排坐在一张长凳或分别坐在三张并列的椅子上。游戏开始时,让孩子坐在中间,母亲持“——”卡片坐在一边,父亲持“ ”号卡片坐在另一边。孩子说出自己正面临的问题,然后持“——”者说些悲观的或消极的意见,由持“ ”者进反驳。请记住,反驳可以不是积极的,但必须是符合实际的,或“可证实的”。不要使用“只要用心,你什么都能做到”之类的空洞而不实际的话,因为有些事我们是做不到的。也不要用“努力奋斗吧!”这一类演讲语言。坐在中间的人对问题的答案充当裁判,圈出符合实际的积极答案。每一轮五分钟,然后持片者互换角色,坐在中间的人再提出问题,新一轮开始。这个游戏以二至四轮为宜,不宜过短或过长。

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

孩子参加的第一个团体活动最好是家庭活动。尽管家庭与孩子的同伴团体不一样,但也可以为孩子培养团体精神,而且还不必担心被拒绝。

家庭会议可以当做一个团体,它能让孩子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全家准备出去旅行时,孩子就可以发表意见,父母要加以考虑。当讨论某一个星期日下午采取什么行动时,让孩子担任主持人,集中其他人的意见,主持投票,宣布结果。

因此,定期举行家庭会议非常重要,最好每周一次,以便孩子可以获得团体意识。孩子七八岁后,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父母也许希望孩子参加较大的团体,但研究表明,孩子们更容易与范围较小的团体融为一体,如以某项技能、兴趣爱好、社会服务等为基础的特定团体等。这些有主题的团体成员在个性、兴趣和社会技能等方面更有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因而更容易相处。这些特定团体包括:运动队、乐团、计算机、围棋、喜剧俱乐部、舞蹈班等,以性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班、人文科学班等,附属于成人组织的团体等。向读者介绍两种培养孩子合作的游戏。第一种游戏需要一个小盒子和10个乒乓球或弹子球。球要同规格,其中一个球与其他球的颜色不同,可以用彩笔做记号,被指定为“基准球”。以盒子为目标并在距其1.5米处画一条线,从这里为基准,第一个参入者首先弹出“基准球”,尽可能接近目标,其他人轮流弹其他球,渐渐把“基准球”撞到盒子边。一轮不行就进行第二轮,直到“基准球”撞到盒子边缘为止。

第二种游戏是由杰姆迪科夫发明的,他是世界合作游戏的先驱。这个游戏由两个人参加,需要8支铅笔,1个杯子,2根草绳,1小卷纸。把8只笔排在一起的两个四方形,杯子放在正方形中央,每人拿一根草棍,互相合作把纸卷顺铅笔沿正方形绕两周。由于气流是单向的,因而这一工作难度极大,需要另一人的帮助。绕了两圈后,参加者必须把纸弹进杯子。要增加一点趣味性,可以规定游戏在两分钟完成,也可以增加几支铅笔,使图形更复杂。一旦孩子了解合作游戏的原则(合作好则皆大欢喜,不合作则会失败),那么就不会玩不成。由于游戏是很有趣的,而且对每个参加者都是有益的,孩子往往玩过以后会一次又一次要求再玩。如何培养孩子诚信为本给予你的孩子任何承诺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变成教导孩子撤谎。

研究表明,不诚实的孩子往往出自父母经常说谎的家庭,另外,管教不多或厌弃孩子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容易变得不诚实。家庭成员的诚信是孩子诚信的基础,要培养有责任心,关心他人、以诚待人的孩子,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从小要教育孩子诚实,并且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诚实的理解会有所变化,但父母的诚实标准不应该有任何改变。第二,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玩信任游戏,了解孩子隐私的变化,不失时机地向孩子灌输诚信的思想。在此,介绍一种适合7岁以上小孩的“小秘密”游戏。这个能增加父母与孩子信任关系的游戏非常有趣,能鼓励孩子坦率,在感情上也富有挑战性。首先,每个家庭成员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一个秘密,叠好并在外边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入容器内。然后,每人挑选写有别人名字的纸条,在房间里绕一周,说一件自己过去信任某人而向其透露秘密的事;再绕行一周,说一件透露秘密后被出卖的事,只要说出来,每说一件加一分,但也可以弃权。

二、卡尔·威特的教子故事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对事物的好坏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定见,无定见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在我的孩子卡尔两岁时,我就开始从细微之处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在餐桌上,儿子也会受到严格的教育,我告诉他,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这样能够培养起他勤俭节约的意识,同时又是一种磨炼。如果卡尔想吃水果或点心,不论那种诱惑力有多大,我也会让他必须先吃完饭菜。我不会对他有丝毫的通融。

我希望卡尔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确立有“分寸”的意识,我一直按照这样的原则去教导他。我要求他诚实、守信、准时,因为这些都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你自己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更要认真执行。有一次散步时,我看见邻居史密斯太太因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而生起气来,冲着女儿大声责骂。

女儿大哭之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我问史密斯太太:“您为什么责骂您的女儿呢?”“她总是这样经常弄脏自己的裙子。”“可您为什么又给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她的行为呢?还是为了她受责骂的补偿?”史密斯太太哑口无言,她不知应该怎样回答我。她这样做,小女孩就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了骂后她为什么又得到了点心,这对她的成长是相当有害的。我时常教育儿子,读书、品学优良是为了他们成长,而家务活本身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如果卡尔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我会给他一定的物质奖赏,还会带他去一个他向往的地方。

对儿子的惩罚,我一向讲究原则,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否则惩罚便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我总会给他警告,并向他讲清原因,告诉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曾对卡尔说过:“你必须早上按时起床,否则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一次,他起床太晚,超过了规定时间,当他来吃饭时我们早已收拾好了一切,并把他的早餐收走了。卡尔看着我,似乎想为自己的过失辩解,但我先开口对他说:“真遗憾!我也很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你的位置上,但我们有约定,不能破坏它。这只能怪你自己。”其实,早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我们的约定是认真的,是必须遵守的。

三、英国人教子有方

关于德育,大家都相信要从娃娃抓起。怎么抓?英国有些基本的观念与我们似乎不大一样,或许不无借鉴意义。

1.小孩不是白纸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一直以讹传讹地以为这是说小孩子跟张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白纸论”是个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在西方已经过时了。

2.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道德不靠教导据介绍,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PROCESS),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这个“感染”,跟“感染感冒”,是同一个动词(CATCH)的同一个用法。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4.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那么,如何防范学生作弊?答案很简单: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你其实已经输了。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要紧的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功名利禄都想要,但最要紧的是这是自己心之所喜,性之所趋。

5.不要妨碍别人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野,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去对待别人。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通规则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6.理想不必远大第一次碰到的英国人,是几年前在新华社汤姆逊高级英语新闻班教写作课的老师,名叫罗伯特·李。他说,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卡车司机。于是,他中学一毕业就去了一家运输公司,17岁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开着卡车环游了整个欧洲,回来换了工作,找到一家报社,从最底层干起,晚上上夜校自修新闻专业,他又实现了许多人生理想!我在下面听得目瞪口呆,惭愧我到那时才第一次想到,理想原来可以不是永久牌的,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不是人生或人类的终极目的。理想居然这么容易实现!认识罗伯特时他已经快到天命之年了,他从来没觉得当卡车司机的理想渺小,相反,17岁就实现理想,他有一种成就感,回忆的时候一脸陶醉。

相形之下,我觉得自己小时候被灌输的那些理想,比如当科学家,因为与自己的智力结构太不合拍,反而弄得从小就失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进而干脆认为理想就是那些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直到现在,一谈理想,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指那些远在天边的想法。

7.诚信不能全靠自觉教育归教育,很多英国人并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说法,也怀疑教育的道德功用。相反,他们相信,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最明显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许多英国酒吧都不许黑人入内,后经立法禁止。今天,不仅公共场所不许黑人入内的做法已经被认为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而且黑人女性(阿莫斯)10月初还被首相布莱尔任命为上院领袖,英国贵族的总头儿!报纸上连声嘀咕也没见着。但这不等于英国没有种族歧视,相反,很多白人仍然歧视有色人种,但他们不会公开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在政治上不正确”。

一位英国人甚至说,他很少考虑诚信问题,他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去相信别人诚不诚实,因为法律和制度摆在那儿,不诚实的后果摆在那儿。成熟明晰的法律和制度执行久了,人们自然逐渐习惯于放弃占小便宜,心知肚明从长远来看,占小便宜会吃大亏。

比如说大学生贷款问题,英国大学生可以申请的助学贷款五花八门,甚至可谓多如牛毛,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跑到国外工作,为什么英国银行不担心他们欠债不还?其实答案再简单没有:每个英国人一生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社会保障号码,申请助学贷款、工作收入、报税、退休金……全都得靠这个“信用号”。换言之,这个号码,等于你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而且将伴随你一生。你想欠债不还?那就等于你想放弃与你的信用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切身利益。再比如,据统计,英国人每个人都有五张以上的信用卡,一般没人敢在信用卡透支之后到期不还账。为什么?因为一旦欠钱没有及时还——还不是欠钱不还的问题,你就等于上了各家银行共享的黑名单,将来贷款买房办公司等等,都会比别人矮一头,平空添了数不清的困难。信用卡制度对遏止社会腐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8.制度不能完全承受道德之重尽管如此,若单挑英国社会的欺诈事例,那数落上3天3夜也数落不完。比如有统计说,英国每年因商业欺诈至少损失138亿英镑,而冒领养老金、救济金甚至抚养子女津贴等更是英国社会福利系统头痛了多年的老问题,据统计每年冒领金额高达20亿英镑,至于没病装病泡病假,要求付现金来逃税等等也是司空见惯的行为,今年9月两位大学教授还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声称约2/3英国中产阶级人士都承认干过夸大保险偿付金额,要求付现金来逃税之类不诚实的勾当,却不认为这些欺诈行为是犯罪。这两位教授甚至总结说:英国“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不诚实的社会”。

至于英国政界,不诚实的例子也能举出一串儿来。阿彻勋爵是上院贵族,前保守党副主席,还是腰缠万贯的畅销书作家,可他请人发假誓作伪证,东窗事发后也得坐牢。凯利案件中关于布莱尔有没有在伊拉克武器情报问题上说谎,简直把唐宁街折腾了个底朝天,布莱尔本人说,他要果真被证实蓄意夸大对伊动武证据,肯定早就得辞职走人。

可是,凯利自杀之初,他公开宣称自己与凯利案件无关,后来又对赫顿法官承认自己负有全部责任,说话前后矛盾,保守党领袖史密斯更是公开指斥布莱尔是个撒谎家。但史密斯自己也有诚信上的麻烦。近来,英国报界一直在折腾他当选保守党领袖后还雇用妻子当秘书,向众议院领薪水的事儿。眼看着英国议院议员行为规范委员会将就此展开调查。这事说大不大,但史密斯在公众中的诚信度却肯定会因此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