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上看,合作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互动方式。一般说来,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目的,互相配合,彼此协助。一种是大家共同做一样的事情,比如许多人同时运煤或合写一本教科书。再一种是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分工合作。例如演出一台戏,就要有人敲锣,有人拉琴,有人负责灯光道具,有人做舞台监督,有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大家共同努力配合,才能把这台戏圆满地表演出来。
要想赢得别人的合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直呼别人的姓名
经验告诉我们,被自己喜欢的人直呼名字是愉快的。直呼其名,向别人传递的是一种亲密情感。但是在使用时必须根据生疏程度,深思熟虑,而且必须使用得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2.多赞美别人
人人都喜欢赞美之辞。在生活中,人人都喜欢给自己积极评价的人,不喜欢给自己消极评价的人,也愿意同那些对自己的品性和才华及在工作中的表现给予好评的人合作。
3.请求别人的帮忙
先请求别人帮自己一次小忙,然后表示感谢,渐渐地,别人就会心甘情愿地帮你的大忙。因为你这样做,不仅维护了他的自我形象,而且使他享受到了自己有益于人的美妙心理体验。
4.以帮忙者的身份出现
以帮忙者的面目出现是赢得合作者的最好方法,因为帮忙的角色不仅显示出了你对别人的真诚关心与慷慨相助,而且维护了别人的主导地位。别人会因此真诚地欢迎你来合作。
5.宽容对待别人的错误
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要非常大度,不要斤斤计较得失。即使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言行,也要一切如常。
成长小贴士 称呼的艺术
称呼是交际大门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座桥梁。正确地应用称呼要注意以下三点:
1.看称呼的对象
对不同性别的人应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姑娘可称“小姐”、“小姑娘”,对男士可称呼“先生”、“师傅”、“同志”等。对不同亲密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亲密度很高的人可以称呼小名、绰号等,对亲密度低的人则不适宜。对不同国籍的人采用不同的称呼。
2.称呼和身份、修养有关
例如一个农民对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不会称呼“先生”,而多半会按照自己家乡习俗亲热称呼“大哥”之类,在这里他没有考虑到称呼的时宜性。
3.看称呼的场合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对方的称呼都是与其环境相对应的正式称谓。例如一位姓王的先生,在下级向他汇报工作时称他“王书记”(他的官衔),同事和他交往时称“老王”,年轻的工人在车间里称呼他“王师傅”,他的亲密朋友在与他私人交往时称呼“王大哥”,妻子在家里称呼他“当家的”,有人对他不满时会称他“姓王的”。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在人际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当双方产生矛盾时,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人们因为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里,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方法,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如果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生活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常常会得到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得是动物之间的事:
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说:“你也太声张了吧,他常来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大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这个故事就说明了,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如果肯站到别人的角度来说人,这样的“说”就能够更接近、更符合事实,使别人易于接受。
正如生活中会下棋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学下棋时,往往仅考虑自己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而不会考虑别人会怎样。只有棋下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我怎样,对方会怎样应对,对于对方的应对,自己应当如何应对。如此考虑的回合数越多,个人的水平也会越高。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设想,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就需要一点好奇心,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这一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会让我们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仔细地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及感受,这并非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因为它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就是这种。
好奇心,是换位思考的一味元素,好奇地去了解一下对方真正的想法和感受,暂时放下自己的主观来理解别人的主观,了解之后才能真正地开始“换位”,换了位之后,才能开始比较正确地思考,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这个。
成长小贴士 学会体谅别人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些事难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人当然不可能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但却可以用自己的良好心态去对待、处理这些事情,其中体谅就是一服有效的心理良药,能使人摆脱不良心境的困扰。体谅好比是一种心理解脱,你在体谅别人的同时,也就使自己得到了解脱。因此,当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前,要习惯于把事情往好里想,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为对方找几个得到自己体谅的理由。
信守自己的每一个承诺
日常生活、工作和经营当中,每个人都要信守自己的承诺。不信守承诺的人,肯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迟早也将被社会抛弃和淘汰;不信守承诺的企业,很难获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也难以留住人才。时下,有些企业口头上说重视人才,要全力培养人才,实则却是在打马虎眼,这种不信守承诺的行为,注定其发展之路走不了多远。
与人沟通,守信是第一大原则。守信,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因之会使人愿意公平地与你合作。
有一个美国孩子,他父亲早逝。他父亲去世时留下一堆债务。若按常规,欠债人已去,把他的商品拍卖分掉,债务差不多也就算了。但是这孩子一一拜访债主,希望他们宽限自己,并保证父亲留下的债务分文不少地还掉。后来这孩子果然历二十年之功,把父亲留下的债务,连本带息,分文不落地全还了。周围的人都非常感动,知道他是一个可靠之人,也就都非常愿意和他做生意。结果这孩子不但博得了别人的合作,也赢得了他人的尊敬。
诚实守信是做事的首要原则,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长久取胜。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通常会把信誉看得重于一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讲道德、守信义为标准。无论对什么人,都要以诚相待。否则,一旦信誉散失,不讲信用的人终会受到惩罚,做什么事都必然会招致失败。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叫做《骗子》,讲的是:从前有个人卧床不起,病情十分严重,他乞求神仙,说若能使他病愈,一定奉献一百头牛。众神仙想试验一下他,便用灵丹妙药使他康复了。那人并没有用真的牛来酬谢神仙,而是用面粉做了一百头牛。神仙认为他不讲信用,就托梦告诉他在海边可以捡到许多钱。他醒来后很高兴,兴冲冲地向海边跑去。可笑的是,他不但没找到钱,反而遇上了强盗,把他给卖了。
生活中,当我们没有兑现承诺的时候,喜欢去寻找借口。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借口是“太忙了,没有时间”。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承诺,要敢于拒绝别人。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确定健康、事业、友情、爱情、家庭等方面的关系,并合理分配时间,慎重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和把握做到,对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轻易答应;对比较有把握做到的,也应留有余地,不要大包大揽;如果经过再三努力仍没有做到,应诚恳地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成长小贴士 失信的代价
两个人之间的承诺,若一方无法守信,另一方也只能是无可奈何。但若是朋友,则可能失去友谊;若是恋人,则可能失去爱情;若是家人,则可能淡漠了亲情;若是普通人之间,则可能收获一份痛恨,会不会招来一些意外的祸事也难说得很。
一拨一接有讲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离不开电话,每天要接、打大量的电话。看起来打电话很容易,对着话筒同对方交谈,觉得和当面交谈一样简单,其实不然,打电话大有讲究,可以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1.第一声很重要
当我们打电话给别人,若一接通,就能听到对方亲切、优美的招呼声,心里一定会很愉快,使双方对话能顺利展开,对对方有了较好的印象。在电话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给对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一样的话,但声音清晰、悦耳、吐字清脆与否,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2.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
在办公室里打电话,应按照我国办公的习惯,一般应在八点以后打电话,最好不要选择在临近下班时间打电话。与国外通话时,还要考虑时差和生活习惯。电话接通后,要询问对方是否时间合适,有无妨碍。
3.带着喜悦的心情
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也会被你欢快的语调所感染,对你留下极佳的印象。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是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4.查清对方的电话号码
万一弄错了,应向接电话者表示歉意,不能将电话一放了事。拨号后,如只有铃响,没有接听,应耐心等待片刻,待铃响过六次后再挂断。否则,如果对方正巧不在电话旁,匆匆赶来接时,电话已挂断,这是失礼的。
5.及时接听
在接听电话时,应遵循“铃响不过三”的原则。其含义是:铃响三次左右拿起电话最为适当。电话铃一响,应停止手中正做的事情,做好接听的准备。不过,铃声才响过一声就拿起电话显得操之过急。因特殊原因,致使电话铃响过许久后才接听,须在通话时向对方表示歉意。
6.语调平和
打电话时,说话的声音只需和平常说话的声音一样就足够了,即使是长途电话,也不需要大喊大叫。把话筒放在离嘴三公分的地方,面对着它说话就可以了。如果距离过近或大声讲话,会使对方感觉声音震耳。如果在打电话时必须应答身边的其他人或事儿,应向通话对方道声抱歉,然后捂住话筒。切忌这边说着,又回答另一方,让对方不知所云。
7.分清缓急
在接听电话时,如遇另一个电话打进来,切忌置之不理。可向正在通话的对方说明有个电话需要接,请稍等片刻;接通另一个电话后,告知对方你正在打电话,请稍后再联系。如果正在会晤重要客人或参加会议,有人打来电话,可说明原因,表示歉意,约一个时间由自己主动拨打过去,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8.忌讳用电话闲聊
因为若是闲聊的话,也许会有紧急电话打不进来。如果是公用电话,后面还有人等着急于把电话打出去。打电话应该讲些简明扼要的事才对。最令人不满的就是说话粗俗、口气生硬、拖长腔、矫揉造作等等,让人听了很不舒服,所以要注意声音形象,使对方感到你有修养,有礼节。
成长小贴士 端正自己的坐姿
打电话的过程中,不要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因此打电话时,即使看不见对方,也要当作对方就在眼前,尽可能注意自己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