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一步加强全省粮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在全省粮食系统开展以“创选评”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开展以“守法、诚信、公平、敬业、服务”为基本内容的创建“诚信服务最佳单位”、“十佳服务明星”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坚持和完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不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格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树立勤政为民、廉洁高效的粮食行业新形象。
(六)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强对在岗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职工队伍,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证。鼓励并组织青年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大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改变粮食职工队伍文化层次偏低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的强化培训,力争“十一五”期间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平均提高一个技术等级。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积极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不断改进粮食职工队伍结构。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粮食科技对粮食产业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切实加强粮食科技的指导管理工作。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调动广大粮食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把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成政府部门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发挥行业优势,吸引社会力量的协调互动开放式格局,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形成有力的组织措施和政策保障。
(省局行业发展处起草)
甘肃省粮食局直属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甘肃省粮食局
“十五”期间,省局直属企业通过改革重组,组建了省粮油储运总公司、省粮油贸易总公司、省粮油购销总公司和省粮油批发市场。重组后,各企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要求,理顺关系,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强化营销,在做好中央储备粮代储、省级储备粮储存保管等政策性业务的同时,强化管理,开拓经营,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职工队伍素质普遍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增强,扭转了亏损局面,连续四年实现盈利,初现改革重组的成效,2005年实现利润1354万元,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围绕做大做强的总目标,为理清发展思路,及时调整对策,确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举措,实现由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的转变,特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战略举措,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快发展。坚持一业为主和多业并举的方针,省粮油储运总公司发展成集粮油收购、加工、销售、储存、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省粮油贸易总公司发展成集粮油收购、加工、销售、储存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省粮油购销总公司发展成集粮油收购、加工、销售、储存、粮油工程设计及养殖、商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省粮食行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粮食流通的主渠道地位。省粮油批发市场在2005年改造提升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发挥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和甘肃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步伐,建设成为交易功能完善、交易技术先进,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物流市场与商流市场相结合,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相补充的多功能、现代化的西北区域性大型粮油批发市场。
二、发展目标
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企业总资产达到25.26亿元,固定资产达到3.61亿元,实现现价工业年产值21500万元。
储备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储备粮各项管理规范科学,储粮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三项新技术全面普及应用,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科学保粮、绿色生态保粮新技术;3-5个直属库通过ISO1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科学保粮率达90%以上;5个库站保持和争创中储粮总公司优秀承储库称号,2个库站争创中储粮兰州分公司优秀承储库称号。
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多业并举取得实效。到2010年,年购销总量达到188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1.69亿元,销售毛利达到2375万元;面粉年产量达到9万吨,争创1—2个名牌产品,2—3个放心粮油和绿色产品;年存栏生猪3万头,年创收30万元;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嘉泰名居开发项目。
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更新改造、投资新建,增加存储能力,使总仓容达到94万吨,仓房、设施、设备等完好率达95%以上;建设长城、皋兰两库铁路专用线。
职工素质普遍提高,收入继续增加。到2010年,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总人数的80%;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0%;主要生产岗位持证上岗率100%。职工人均年收入1.8万元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深化企业改革,创新企业组织形式
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四加一”改革的要求,以“企业动产权,职工换身份”为标准,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新型的劳动用工制度,使省局直属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1.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省局直属各库站通过职工持股和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职工在企业内具有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改进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提高职工对企业发展的关切度和管理的参与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2.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根据国务院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建立治而衡,衡而稳,稳而成,“三权”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深化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设定管理岗位,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竞聘上岗、择优任用的人事制度。企业员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按照平等自愿、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确定劳动关系,建立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新型用工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岗位工资为基础的效益工资制,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业绩考核为基础,探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工资制度。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改制后的省局直属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机制;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借鉴和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经营决策科学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收集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制度,对重大经营项目,实行民主决策;逐步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不断完善重大投资活动的决策机制,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搞好企业核算。继续完善现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式,坚持和完善会计委派制、重大财务事项审批报告等办法和制度,切实履行好出资人赋予的各项权利;继续强化约束机制,完善并推行定期经济活动分析、财务集中统一管理、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固定资产购置和维修项目计划管理等项行之有效的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和支持财务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创新,加强内部控制、规避经营风险、增强盈利能力,提升企业财务资产管理整体水平;以财务管理为基点,树立安全发展、节约发展的理念,并细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加强资金管理,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突破口,自觉寻找节约成本、节约费用的关键控制点,使每个业务环节、每道关键工序和每位在岗职工成为费用成本控制的责任主体,实现增收创收与节约开支的良性互动;稳健谨慎、合理均衡地安排存量货币资金的转化渠道,从紧从严控制存量货币资金的转换速度,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始终保持必要的资金储备量,实现基础设施投资、货币资金存量和企业后续发展的统一;建立和完善充实企业资本金制度,合理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对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维护所有者权益。
3.加强仓储管理,提高粮油保管水平。按照“账账、账表、账实”相符的原则,“严格制度、严格责任、严格管理”,做好中央储备粮、省级储备粮和商品周转粮的保管工作;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安全储粮的技术含量,全面普及储粮三项新技术,探索应用干燥及调质保鲜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等科学保粮新技术,力争粮食在正常储藏期间熏蒸药剂使用量为0,逐步实现绿色生态储粮。
4.加强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甘肃省粮食局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要求,高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组织领导、工作制度、监管机构和方法手段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安全投入,改造安全设施,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抢险队伍,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快现代粮食专业物流体系建设
根据省发改委、省粮食局等部门制定的全省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规划意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粮食”的经营理念,多方筹集资金,采取更新改造、投资新建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省直库站的仓储能力,改善储粮条件;建设长城库、皋兰库铁路专用线,改造景家店库铁路专用线;切实抓好粮食储藏、输送等新技术的应用,完善检化验和品质分析等辅助设备的配套;利用省直库站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发挥其物流业务辐射全省的优势,在兰州、武威、酒泉、天水、陇西等粮食集散地,建设全省和区域粮食物流中心,形成以省粮油批发市场为中心,重要集散地为节点,辐射全省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发挥整体效能。
(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产业化经营
1.积极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加快产业化进程。按照发展抓项目,抓好项目促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掌握优势农产品资源,减少中间环节,争取市场主动权。改进现有加工企业的工艺流程,完善生产技术,生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各类产品,研发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稳定城市餐饮业通用产品的质量;严格管理,规范操作,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出品率;加快ISO19000标准体系的认证步伐,争创“放心粮油”、“绿色食品”称号,在创名牌中求发展;强化营销策划,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创建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2.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非粮产业。充分利用省直库站的场地、设施和运输条件,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发展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和养殖等非粮产业;进一步做好存量资产的经营工作,稳定并巩固租赁客户,名禾公司、广兴公司、神良公司等物产经营企业,要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营设施出租率,确保设施安全完整,按期收回资产经营收益;天源公司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销售力度,力争在2006年底全面完成天源嘉座开发项目,积极协调办理嘉泰名居的有关手续,保证2006年开工,力争在2008年底全面完成嘉泰名居开发项目。
(五)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科技兴省、科技兴企战略,结合粮食购销企业实际,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和国际、国内领先的新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以人为本,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首要资源的意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加大职工教育经费的投入,积极与大专院校合作,按照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的培训和培养,职工培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培训,更要注重实践中的锻炼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创新意识强、善于管理的经营人才队伍,培育一支作风好业务精的职工队伍;积极做好技术型、管理型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将熟练运用市场经济知识、善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引进企业管理层;将专业知识全面,适应市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到企业技术管理层,改善人员结构,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按照创建和谐企业的要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技能竞赛等各种活动,在职工中倡导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把人这个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调动好发挥足,搞好职工与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协调、沟通,增强职工成就感和归宿感,进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2.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明是非,树新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职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抓好诚信建设,依法履行义务,热情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