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人佳作——哲理小语篇
28701300000027

第27章 生活中重要的一句话(4)

我认为写作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问我:你可知道你在台湾是很有名的人吗?我说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在国外,他又问:你在乎名吗?我回答说,好像不痛也不痒,没有感觉。他就又问我,你的书畅销,你幸福吗?我说,我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福,这些都是不相干的事。又有别人问我,写作在你的生活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吗?我说:它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他又问:如果以切蛋糕的比例来看,写作占多少呢?我说: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嘛!

也许,各位会认为这写作是人生的一种成就,我很真诚的说一句:人生有太多值得追求的事了,固然写出一本好书也可以留给后世很多好的影响。至于我自己的书呢,那还要经过多少年的考验。我的文字很浅,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就可以看,一直看到老先生,可是这并不代表文学上的价值,这绝对是两回事。

有一年,我正在恋爱,跟我的荷西走在马德里的一个大公园,清早六点半,那时我替《实业世界》写稿,那天已到交稿的最后一天了,我烦得不得了。我对荷西说:明天不跟你见面了,因为我一定要交稿了。荷西说:这样好了,明天清早我再带你来公园走,走到后来,你的文章就会出来了。我继续跟他在公园里走,可是脑子一直在想文章的事,这时,看到公园的园丁,在冬天那么冷的清早,爬到好高的树上锯树。我看了锯树的人,就对荷西说:

他们好可怜,这么冷,还要待在树上。荷西却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我觉得那些被关在方盒子里办公,对着数目字的人,才是天下最可怜的。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要做那树上的人,不做那银行上班的人。听了荷西的这番话,我回家就写了封信给杂志编辑说,对不起,下个月的专栏要开天窗了,我不写了。

所以我是一个很重视生活的人,远甚于写作,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别人也许会问:你是不是游戏人生呢?我要说:我是游戏人生。来到这个世界本就是来玩的,孔子就说“游于艺”,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意义,用最白话的字来说是玩。我说的玩不是舞厅的玩,也不是玩电动玩具的玩,或者抽大麻的那种,不是,我的人生一定要玩得痛快才走,当然走不走不在我,但起码我的人生哲学是做任何事一定要觉得好玩地才去做,绝不会为了达成一个目的,而勉强自己。我说这话是非常紧张的,这句话说出来很不好,但这只是对我自己,不是对别人,而且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

很多人看了我的书,都说:三毛,你的东西看了真是好玩。我最喜欢听朋友说“真是好玩”这句话,要是朋友说:你的东西有很深的意义,或是说——,我也不知怎么说,因为很少朋友对我说这个,一般朋友都说,看你的东西很愉快,很好玩。我就会问:

我写的东西是不是都在玩?他们说:是啊。

妇女世界

妇女必须依靠自己,全力投入人类世界的创造,以恢复倾斜的社会平衡……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属于他们自己。

泰戈尔

人类世界是妇女的世界,无论这个世界是家庭化的,还是其他形式的生命活动,都表现着人类的生存方式,而非难以捉摸的抽象活动。

只要有人存在,有人们活动的场所,那么,便会有妇女的世界。在家庭这个以妇女为中心的世界中,人人都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不在于市场,而在于爱的本身。在这里,上苍仁慈地将人类的价值交还给了他自己。家庭世界是上苍赐予妇女的礼物,妇女们身处其中,将爱的光芒洒播向每一个角落,无所不至,并且,常常让爱来证明着女性生命的本质。我们不可忽视这样一个真理:女人们诞生于母亲怀抱之日,便是她们降临于人类关系的中心之时。

妇女们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穿透事物的表层,走向生活奥秘的中心,走向幸福的永恒泉源,而男人则无力到达这个境界。妇女们拥有了这种力量而又没有对它进行扼制的话,那她们就会去热爱那些因为品性奇特而显得不那么可爱的人们。

男人们不同,他们必须对这个世界履行自己的责任,在这个世界里不断地攫取权势,创造财富,建立各种组织。但是,神灵派遣妇女们去爱的那个世界,则是一个凡间俗界。因而,妇女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仙女们沉睡千年、正等着魔杖触醒的仙境。不过,即使是在神灵的世界里,也处处可见赐予妇女们的魔杖,这些魔杖使她们的心灵随时保持着清醒。只是,这些魔杖既非财富,又非权势。

在目前这个男人支配的世界里,男人们以权势而自豪,常常对充满情感的事物和人际关系讽刺嘲弄。这也影响到了妇女。许多妇女便大声疾呼,声言她们不愿被看做女人,而愿意充当权力和组织的真正代表。而在现阶段,她们仅被看做是种族的母亲、人类生活必需品的管家、同情与爱这种人类深层精神需求的施放者。面对人们的这些目光,妇女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

近来,由于科学的发展,文明越来越呈男性化趋势,个人的真实本色日益受到漠视。各种组织的利益正在侵害人际关系,感情也让位于法律,对权势和财富的贪得无厌,使妇女世界受到了无情的剥夺,家庭这个憩息之地也惨受办公室的排挤。男人们似乎要把整个世界占为己有,不给妇女留下任何空间。这不仅是对妇女世界的侵害,亦是对妇女的侮辱。

但是,不能由于男人权力的肆虐,而把妇女拉回到充当装饰品的地步。文明对妇女的需要程度,丝毫不亚于男人,甚至可能更有甚之。尽管在历史的现阶段,男人依然自得于其优越性,然而,他们终究不能将妇女的本质全部摧毁,亦不能将妇女的本质转化为冷冰冰的建筑材料。妇女的家庭可以被打碎,但妇女的自我尚存,它不可能被粉碎。妇女不仅要追求生活的自由,反对男人对事业的垄断,而且要反对男人对文明的垄断,这种垄断打击着妇女的灵魂,并且吞噬着她们的生命。

妇女必须依靠自己,全力投入人类世界的创造,以恢复倾斜的社会平衡。因此,妇女须得要干预已被损害得支离破碎的个人世界,一定要大声疾呼,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属于他们自己。她们必须挺身而出保护情感的美好花朵。使之免受只讲效率的科学的嘲弄和烤灼。妇女们必须扫除贪婪的组织力量对个人生活造成的污染。妇女们任重道远,她们迈出家庭门槛参与社会生活的时刻已经来临,这个世界和一切遭受过凌辱的人都有权向她们提出申诉。在妇女们的关注之下,人们将会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在阳光下高扬头颅,经由妇女之爱来复活对爱的神圣信仰。

青年与老年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

培根

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然而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这两者在深刻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明力,这似乎是得之于神助的。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恺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竟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干的一位。具有沉稳性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卡斯曼斯大公、卡斯顿勋爵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也是难能可贵的。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青年人易于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青年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则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肯事前不冒险。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

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圣经》说:“你们中的少年可以想象神,而你们中的老人则只能梦见神。”有一位犹太牧师解释这话说:上帝认为青年比老年更接近神,因为想象总比幻梦切实一些。要知道,世情如酒,越浓越醉人——年龄越大,则在世故增长的同时却愈会丧失正直纯真的感情。所谓少年老成的人,常常是挫失了青春锐气的人。

像赫摩格尼斯就是如此。但那种毕生不脱稚气的人,也是不合时宜的。正如西塞罗评论赫腾修斯说:当他已该老练的时候,他却还很幼稚。最后,也不要做那种人:年轻时作为很大,晚年却不足为训。像西庇阿·阿非利卡那样。结果让李维批评他:“有好的青春,却没有好的晚节。”

如何度晚年

那些爱好广泛、活动适度、而又难为个人情感左右的人,可以顺利成功地度过老年。

罗素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人到老年需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地沉湎于往事。人不能生活于回忆之中,亦不能生活于对美好往昔的感怀或对已故友人的哀念之中。人们应当举目未来,时刻去想需要自己再做点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为往事的影响总是与日俱增。人到老年,总会认为昔日的情感要比现在强烈奔放,头脑也远比如今敏锐灵活。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就需要学会忘却;一旦抛开了昔日的纠缠,那你便能勇敢地面对现实。

第二种应当避免的倾向是依恋年轻人,期求从他们蓬勃的活力中汲取力量。儿女们长大成人之后,都会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如果你还像他们年幼时那样,事无巨细,处处关心,你便会成为他们生活的累赘,除非他们痴呆迟钝。当然,老人关怀子女是情理中事,但这种关怀应当是含蓄而有分寸,而不应过分感情用事。在动物界,幼子一旦能独立谋生,它们的父母便不再关注它们的生存。而人类因幼年期较长,久不谙事,父母对子女的关注总是久难舍弃。

在我看来,那些爱好广泛、活动适度、而又难为个人情感左右的人,可以顺利成功地度过老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长寿才真正有益,老年人由经验凝炼出的智慧也才可以得以正常的发挥。仅仅是告诫年轻人别犯错误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因为一来年轻人很难接受劝告,二来犯错误原本就是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老年人一旦受着个人情感的左右,就会觉得,如果将自己的心思从儿孙身上挪开,生活便会显得空虚。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当你还有能力为子女们提供物质帮助,比如资助他们一笔钱,或为他们编织毛衣之时,你就应当明了,并非子女们的快活幸福仅是因为有了你的陪伴扶助。

有的老人常因害怕死亡而郁闷苦恼。对年轻人来说,恐惧死亡可以理解。有的年轻人还担心战争会夺去他们的生命。一想到生活在他们面前展示的种种美好景象会突然消失,他们就会深陷于痛苦。这种恐惧应当说是情有可原。但是,对一位历尽了人世悲欢、已履行了自己社会责任的老人,恐惧死亡就显得有些可怜甚至可耻了。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是——至少我持这种观点——逐渐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摆脱个人情感的支配,让包绕自我的围墙渐渐离你而去,而你自己的生活则越来越多地融会到社会生活的波浪之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像是河流,开始是涓涓细流,在狭窄的山间艰难穿行,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泻下瀑布。渐渐地,河床变得宽广,河岸得以扩展,河水趋于舒但平缓。最后,河水汇入海洋,不再有显见的中断和停顿,毫无惊悸痛苦地消逝了自身。能如此来看待自己一生的老人,便不会因死亡而恐惧,而痛苦,因为他的生命,他之所爱,都将因为汇入了海洋而继续存在。

老年人随着精力的衰竭,将日益感受到生命的疲惫,此时长眠将会是一种愉快的解脱。我渴望能逝于尚能劳作之时,我未竟的事业将由后来人所继承,令我深感安慰的是,我已经对这个世界倾尽所能。

放手

凡人对事对人不放手,就只有苦……当你放手的那一刻,你就找回自己!

孙爱玲

凡人对事对人不放手,就只有苦!

抓什么呢?

有个病人在临死之前异常痛苦,一手抓住床沿铁栏,一手抓住好友,指甲掐入对方肉中。好友见他如此痛苦,劝他:“你为什么要抓住生命呢?你放手吧,让它去,就好过,就舒服了,我在你身边,看着你,爱你。”

他听了宽心了,放心了,一放手,果然就解脱了。

然而这世界的人没有不抓点什么的,不抓点什么的就不是人,这世界也就不成世界了。

于是乎抓房屋、抓股票、抓丈夫、抓孩子、抓时间、抓金钱、抓欲望、抓梦想,抓得世界五彩缤纷。

如果上帝造人,不将人类的手指拢向手心,这人类也就没有这么精彩的人生了。

鸭掌不能抓,嘴里只有呱呱呱!

而人的生命痛苦,也因为抓不到、抓不稳、抓不来而苦痛,活该的!

这抓的意念和抓的动作不同,往往那抓的意念更磨人、伤人,更困己、害己,常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什么时候肯罢休?

往往到伤害了自己才放手。

有两个小孩,一个手上抓了个球,另一个也要,一手抓过去,对方不给,他拳头如雨般捶擂下来。

许多时候我们如这小孩,不肯放手,宁愿被人没头没脑乱打,还紧抓不放,其实不过为了个球罢了。你或许说,那球是我的,没理由给他。你为什么一定要那个球呢?不要它不就没事了吗。只要意念说:“我不要了,我放手。”

管它谁拾去,反正我不要。

当你放手的那一刻,你就找回自己!

忠实于自己

这样努力下去,不为任何环境所屈,总是忠实于自己,发展自己,于是便奏响了人生的凯歌。

池田大作

据说当代是“饱食时代”和“空闲时代”,又是“颓废的时代”和“欺诈的时代”,同时又是“自私与不负责任的时代”。现实的确如此,到处弥漫着放纵的时髦风气。

每个人的生活态度自有所不同,我想这也未尝不可。但是,一想到要无所作为地度过这漫长人生,就使人感到无比的空虚无聊。

《涅经》说:“人命之不息,过于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知。”

这就是说,人类生命流逝的速度,比滔滔而下的山溪更为迅速,转眼之间就消逝了。今天虽然平安,可谁也无法保证明日的安定。《摩耶经》中有一节谈到,人生的旅程就是“步步近死地”。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接近死亡,这就是人生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