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28709600000020

第20章 分华东地区[95](3)

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其中“重中之重”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23个,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8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世界卫生组织(WHO)合作中心2个,上海市级研究所15个。有5所综合性附属医院,1所专科性附属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3所教学医院。

有教职医护员工12437名,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443名,高级职称人员1339名,其中校本部170名;博士生导师206名,硕士生导师571名;5位两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93人。另有254名外国专家为名誉、顾问或客座教授。在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生4835名,其中本科生2197名,七年制学生1475名(其中法文班176名),硕士生638名,博士生459名,外国留学生66名。

东华大学:创建于1951年,当时由华东、中南、西南13所纺织院校和科系合并建成,校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1972年更名上海纺织工学院;1980年恢复华东纺织工学院校名;1985年9月更名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定名东华大学,并合并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自然,纺织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都是该校当仁不让的“老大”,在全国也都是数一数二。纺织类专业学士学位毕业生还享有在英联邦免试开业的资格(LTI)。2002年该校本科生就业率97.1%,研究生则连续4年达100%。

原中国纺织大学,多气派、明确的名字!以冠名“中国”而气派,以冠名“纺织”而明确;而且全国只此一家,优势与特色鲜明得很。改成现在的名字后,不知道它是什么性质的学校,也不知道它是哪里的学校了。这是近些年来把校名改得最糟糕的一个。

[联接]由4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200亩。藏书110余万册。

设纺织、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工、服装、艺术设计、信息科学与技术、旭日工商管理、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外语、人文12个专业学院,另有高等职业技术、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国际文化交流4个二级学院,及国际合作办学的“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有15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37个本科专业。另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及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和工程硕士学位点。

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10个部级重点学科,3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同时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4个研究所。

有教职工3300余名,其中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者近600名。各类学生近20000名。

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在原大夏大学(创立于1924年,由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师生在上海发起建立;首任校长马君武;许多著名学者曾来校任教,如郭沫若、田汉、邵力子等;知名毕业生有郭大力、周扬、叶公琦、陈赓仪、戈宝权、王元化等)、光华大学(1925年从美国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脱离出来而创建;在当时江南8大院校的国语、英语演讲比赛中屡居前茅,还曾获网球、足球、越野赛金牌;知名毕业生有姚依林、荣毅仁、叶圣陶、周而复、田间、赵家璧、尉建行、董寅初等)基础上,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等院校部分系科而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近年还合并了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综合实力就更强了。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与北京师大是我国实力最强、最有国际声誉的两所师范大学。其教育学、文学、史学、哲学均列我国高校前10强。学校坐落于上海市普陀区,校园环境优美,丽娃河蜿蜒穿过,其建筑融合了欧陆风情和中国传统,素有“花园大学”之美誉。对此我深信不疑。几年前出差到上海,我便住在该校宾馆。

该校中文系师生中涌现出了许多文学教授与创作人才(如许杰、施蛰存、徐中玉、钱谷融;沙叶新、赵丽宏、王小鹰、王晓玉、陈丹燕、格非等),而形成著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

近年来,该校在保持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传统优势的同时,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如系统分析与集成、信息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著名的广西“金嗓子”产品就是由该校王耀发教授研制的。

[联接]占地1200亩。入藏书刊360万册。

设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外语、商学、法政、对外汉语、体育与健康、理工、资源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职业技术等15个全日制学院,35个系,55个本科专业;另设研究生院,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73个,硕士点118个(含教育硕士、公共行政管理硕士、软件工程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10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1个网络教育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

有5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基础心理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4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包括1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设在该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从事省级重点中学校长以及其他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的唯一国家级基地。

有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6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近1100人。另有100多位外国专家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各类学生32000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名,包括本科生13000余名,研究生4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曾两度停办,1979年复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之一,隶属司法部。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前者位于中心城区的苏州河畔,毗邻中山公园,完好地保存着一大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建筑史料价值的昔日名楼;后者位于大学园区,讲究绿化美化,河流错落有致,布局新颖,气势非凡,体现了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内敛稳重的独特魅力。

[联接]占地面积1064亩。有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

设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博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法学、经济学、侦查学、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学、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10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

有国际经济法、法律史学2个司法部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经济法、民商法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有30余个科研机构。

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350余人,正副高职称160余人。在校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学生近16000人。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是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全国第一所单科性化工院校;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直属教育部;1993年更名华东理工大学;1995年中国石化总公司(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参与共建共管;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在全国首创“三方共建”模式。地处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西南隅,由梅陇主校区和金山分校区组成,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是市级花园单位。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大学。工科居前20强、综合排名居前40强。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化学与制药工程等学科居全国高校前列,相关文献为高校图书馆之最。是全国化工院校情报协作网组长单位。1994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优秀。GMT复合材料、化纤钛白、人工钙骨水泥、冶炼厂SO2回收、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新型自控发酵罐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接]占地面积74万余平方米。藏书170万册。

设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化学与制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筹)、机械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理学、工商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哲学与政治、外语、高等技术16个专业学院及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有34个系,40个本科专业。另建立研究生院,有42个硕士点、12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

化学工程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工程、化学与制药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和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工科化学建有国家级课程建设基地。是全国化工院校情报协作网组长单位。建有北京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上海分中心、国家教委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宝石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有40个研究所、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分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有教职员工近4200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兼职院士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长江特聘教授4人,各类正副高级职称人员近1000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5200多人。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内迁;1946年回迁并发展为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由土木为主的理工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大学转变;1996年并入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称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2000年又并入上海铁道大学,整体力量更加强盛。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我国最著名的以土木工程建筑为特色与专长的工科大学,工学列我国高校前10强,综合排名在前20位。而对德交往与德语水平是其另一重要品牌,自然该校的德国风情、德国缘分也是最浓郁的了。对土木建筑我是外行,但德国却正是我最看好的国度,所以“爱屋及乌”,也使我先入为主地喜欢上了这所名校。

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逐步形成自身的5大办学优势: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尤其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实力数一数二;博采众长,对德(欧)交往“窗口”的国际交流优势;立足上海、紧密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地域优势;直属中央、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制优势。“中华第一塔”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华第一楼”金茂大厦,雄伟而精巧的黄浦大桥、杨浦大桥,庄严而肃穆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复杂而流畅的上海市内环高架等杰出建筑,都出自这所名校的师生之手。

[联接]占地面积142公顷。藏书逾200万册。

设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文法、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传播与艺术及软件16个学院,还有继续教育、高等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网络教育、汽车营销、女子等二级学院,及中德学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有69个本科专业,141个硕士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8个博士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海洋地质、工程力学、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等),省部级、“211工程”重点学科28个;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土木工程防灾、混凝土材料研究、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1个。另设4个附属医院、3个附属学校。

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者5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300多人。有各类学生5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