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28709600000034

第34章 分中南地区[63](2)

有专任教师1832人,其中教授309人,副教授685人;两院院士6人(专职2人、双聘4人),博士生导师82人,硕士生导师93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4人,河南省优秀专家63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3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河南省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8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超过50%。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近4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300多人,博士研究生280多人,留学生382人。

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我军唯一的外语学院、军事外语人才的摇篮。并与北(京)外、上(海)外、大(连)外、西(安)外并称为中国外语名校“五朵金花”。还是全军唯一的出国人员托福考试点。它坐落于历史名城、九朝古都洛阳,黄天厚土,步伐沉稳;校园绿树成荫,牡丹飘香,环境优美。附近还有白马寺、少林寺、龙门石窟、韩愈古墓等名胜古迹,以及黄河小浪底工程,很能陶冶你的情操。中外游人如织,还能使你发现自己才尽其用。英语、俄语是其“拳头产品”,还有国际关系、国际信息研究、中国语言等优势新兴专业。

[联接]占地2121亩。藏书60余万册。

有20余个语种(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还设有国际关系、国际信息研究和中国语言专业。另有英语、俄语2个博士点,40余个硕士点,15个研究中心,6个多功能语言实验室。1996年开始接收汉语专业外军留学生。

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70余名,博士生导师12名,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5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0人,全国或全军优秀教员13人。

湖北省[16]

三峡大学:于2000年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其前身是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其前身是原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大学)合并组建。是为人类旷古而空前的宏伟工程——三峡水利枢纽专设的特别院校。位于雄奇险峻的长江三峡附近的世界水电之都、中国旅游名城——湖北宜昌市,离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水利水电工程都不远;还有长江三峡、小三峡、神农架、百里清江、屈原祠、昭君故里、三国古战场等风景名胜。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庆也有个三峡学院。

众多三峡建设者们把诗人领袖“高峡出平湖”的想象变成了现实,所以该校最大的优势与特色就是水利电力学。正逐步形成水电能源工程、灾害与环境、计算机信息与控制工程、三峡文化及旅游、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五大学科群。其水工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免疫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部级重点专业。近三年该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2%以上。

[联接]占地2880亩。藏书167万册。

设20个学院(土木水电、机械与材料、电气信息、经济与管理、理学、医学、文学、教育、艺术、政法、化学与生命科学、外国语、体育、国际文化交流、科技、成人教育、护理、高等职业技术、第一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医学),47个本科专业,18个硕士点。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重点学科10余个;有国家乙级建筑设计院和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移民与环境工程、三峡文化、三峡药物开发研究等50个科研院所。

有教职工4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510人,高级职称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近6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专项津贴和获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40余人;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191人;另有兼职教授196人,包括两院院士10人。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4000余人。

中国地质大学:50多年风雨,历经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3个时期。京汉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其校区坐落于美丽的东湖之滨,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大学;也是少数冠名“中国”的著名院校。理学在大学榜中列前20名,综合排名在前40强之内。以地球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等学科在同类院校中首屈一指。该校毕业生中有21名两院院士,以及现任总理温家宝等优秀校友。

[联接]占地107万平方米。藏书250万册。

设地球科学、资源、材料化学、工程、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机械与电子工程、管理、人文与经济、信息工程、珠宝、政法、环境12个学院,外语、数学与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系,有49个本科专业、59个硕士点、25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各类实验室63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开放(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7个。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

有教职员工3485人,其中教授339人,副教授76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14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

中南民族大学:该校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南民大。它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民族大学。除了中央民大,它是全国第二个升格为民族大学的普通院校,同时也是论教学、科研力量排全国第二名的民族院校。位于武汉市碧浪荡漾、杨柳依依、一望无垠的南湖之滨,民族建筑与波光月影交互辉映,草木茂盛、花香十里。1999年是我工作后第一次出远差,到过此校,印象颇深。

该校以其卓绝的科研工作,为国家识别与确定毛难、仫佬、土家、京等民族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等领域,拥有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女书的发现与研究,早已受到世界关注;其民族学专业为国家民委重点,该专业学生可免收学费并享受专业奖学金。该校在教学实践中以厚基础宽专业为指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行“淘汰制”、“重修制”、“学分制”、“辅修制”。2001年,该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获得优秀。对于这个普通民族院校而言,此成绩是很不简单的,其中付出的努力可以想见。该校还有全国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联接]占地1600亩。馆藏图书130万册。

设文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与生命科学、法学、外语、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国际工商11个学院,预科、研究生、社科、体育4个教学部、及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等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10个,硕士专业26个。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其民族学专业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生可免收学费并享受专业奖学金)、重点实验室5个。有民族、民族高等教育、女书、民族文化、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10余个研究所(中心)。

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教师729人,正副教授400余人。有32个民族的全日制各类在校生14000余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两校前身都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的中原大学。真是名副其实的“分久必合”。其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畔。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景色优美,180亩湖面为全国高校之最。其文科综合实力、经济学、法学均列全国院校前10名。该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学科主干,但其以古远清为首的台港澳文学研究所在中国华人文学研究领域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其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又曾作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

[联接]占地2300亩。藏书200余万册。

设人文、经济、财政税务、新华金融保险、法学、公安、外国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信息11个学院。有本科专业34个、硕士点41个、博士点2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专业硕士(JM)等授予权。

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5个。科研所(中心)近60个。

有正式教职工2081人,其中教师1029人,教授155人,副教授421人,博士生导师61人;37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有全日制本科生18500余人,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3300余人。

华中农业大学:其前身是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全部系科、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85年更名华中农业大学。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校园位于武昌南湖狮子山,三面环湖,背靠青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是理想的教学和科研园地。华中农大是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微生物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养殖是国家重点学科。该校是唯一被评为国家实施“863”计划先进集体的普通高校。多年来,该校博士、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9%以上,本专科毕业生也一直稳定在96%以上。

[联接]占地面积7425亩。图书80余万册。

设生命科学技术、动物科学技术、动物医学、水产、经济贸易、土地管理、工程技术、文法、理学、园艺林学、植物科学技术、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技术等13个学院和外语系、体育课部等2个直属系部;有46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点,33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科被教育部批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农业微生物),5个部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畜种中心,9个省部级研发中心,22个研究所。

有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132余人,副教授278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或提名奖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8人次,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2人,国家级、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余人。

华中师范大学:该校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大学(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华中师大。校园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秀丽的桂子山上,毗邻武汉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三镇最浪漫多情的学校,也是论风景之绚烂多姿仅次于武大的学校。华中师大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学、史学列全国高校前10名,文学列前15名、法学列前25名。中国近现代史、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汉语言文字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历史文献学实力为国内一流。

[联接]占地面积2000多亩。藏书210余万册。

设管理、教育科学、政法、文学、历史文化、生命科学、经济、外语、物理科学与技术等18个学院,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9个系部,科社所、农药所、粒子所、应用物理所、多媒体研究所等5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49个本科专业,97个硕士点,53个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物理等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设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教育部中南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汉语言国际文化学院等机构。

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物理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有60余个专业实验室,10余个语言实验室,20余个计算机房;1个出版社,13种学术刊物,30多个学会或研究会。并定期举办一年一度的“桂子山艺术节”。

有教职工4000余人,含教授245人,副教授4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8人。在校生近20000人。